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分析血栓弹力图(thromboelastography,TEG)指导临床输血在恶性肿瘤术后凝血异常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按随机数表法,将60例恶性肿瘤术后凝血异常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检测输血,观察组进行TEG检测输血。比较两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及治疗期间输注血液数量[浓缩红细胞(concentrated red bloodcells,CRC)、新鲜冰冻血浆(fresh frozen plasma,FFT)、冷沉淀凝血因子(cryopreserved plasma,CRYO)及血小板(platelet count,PC)],比较观察组患者输血前后的凝血反应时间(R)、凝血形成时间(K)、血块形成速率(Angle°)、血凝块最大强度(MA)、总体凝血指数(CI)。结果:输血后,观察组患者的PT、APTT及TT低于对照组,FIB高于对照组, CRC、FFP输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RYO、PC输血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血块形成速度小于对照组(P<0.05),血块形成温度和最大血块强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TEG指导恶性肿瘤术后凝血异常患者的临床输血,能够有效改善凝血异常情况,有针对性地增加患者血凝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TXA)在全膝关节置换手术中的局部应用及配合静脉注射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膝关节置换术患者63例,随机分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行单侧膝关节表面置换手术,其中试验组关闭伤口前半小时给予氨甲环酸2 g静脉注射,1 g关节内灌注并夹闭3 h。对比两组患者术后总引流量;术后肢体肿胀率;术前血红蛋白,术后24、48、72 h血红蛋白浓度,术后输血率;术后不同阶段的VAS评分及术后关节功能。结果:两组术后总引流量试验组(210±38)ml,对照组(330±2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红蛋白浓度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48、72 h试验组血红蛋白浓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共1例输血,输血率3.2%,对照组共5例输血,输血率15.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后第1~3天肢体肿胀率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第1天、术后1周、术后1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前,术后1月,术后3月,术后6月H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膝关节置换中,关闭伤口前半小时即采用氨甲环酸静脉点滴2 g,关节内灌注氨甲环酸1 g,并夹闭3 h可降低患者的术后切口总引流量,降低显性及隐形失血量,减少肢体肿胀率,降低输血率,降低术后疼痛发生率,但对术后关节功能无明显影响。不增加术后深静脉血栓,切口周围血肿、切口感染等并发症风险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急性脑梗死患者125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静脉注射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统计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大脑前动脉(ACA)、大脑中动脉(MCA)、大脑后动脉(PCA)等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分析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价值,旨在提高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ACA、MCA、PCA等脑动脉平均血流速度以及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等血液流变学指标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组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改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质量,探索将不同他汀类药物应用于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采用简单抽样法选取治疗的早发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将上述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依据《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方案》中标准进行基础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阿托伐他汀,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瑞舒伐他汀,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6月后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血脂、心脏功能、血管内皮功能以及超敏C-反应蛋白水平差异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汇总处理。结果:(1)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TC、TG、HDL-C、LDL-C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TC、TG、LDL-C水平明显改善,且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LVEF、LVEDd、SV、CI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患者LVEF、LVEDd、SV、CI水平均有所改善,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前,试验组与对照组FMD、hs-CRP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与对照患者FMD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水平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试验组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用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均有一定疗效,可改善患者的血脂代谢、心脏功能、炎性反应及血管内皮舒张功能,相较于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利伐沙班在脑栓塞患者抗凝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6例脑栓塞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的方式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均开展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分别采用华法林和利伐沙班进行治疗,观察两组脑栓塞患者的非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率、急性脑血管时间发生率以及死亡率。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非致死性肺栓塞发生率分别为0.00%和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急性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分别为0.00%和3.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死亡率分别为7.14%和7.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脑栓塞患者抗凝治疗中利伐沙班和华法林具有一致的治疗效果,在具体治疗过程中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血栓弹力图(TEG)监测指导使用间歇性气囊加压装置(IPC)对创伤性截瘫早期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8年11月至2021年3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及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住院治疗,损伤平面在T1~L5的创伤性截瘫患者共36例,分为对照组(n=18)和试验组(n=18).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预防血栓方案,对照组于术后开始使用IPC,试验组在TEG的监测下动态调整IPC的使用频率.比较两组患者术后7 d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T EG检测指标、肢体周径的情况.结果 术后7 d,试验组有2例(11.1%)患者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对照组有8例(44.44%),两组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前24 h和术后7 d肢体周径、静脉血反应时间(R)、凝固角(Angle)、最大振幅(M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使用TEG监测凝血状态,并根据凝血状态动态调整IPC使用频率有助于降低截瘫患者术后静脉血栓发生率,改善凝血状态,有利于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复元醒脑法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血栓弹力图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96例。两组均根据指南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试验组同时给予复元醒脑汤治疗,疗程为14 d。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4 d对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日常生活能力(BI指数)、血栓弹力图(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值、最大血块强度MA、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凝血功能(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D-二聚体、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检测。结果 :(1)TEG各参数:试验组、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凝血功能:试验组、对照组组内治疗前后比较,PT、APTT、DD、FIB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R值、K值与PT、APTT呈正相关,与DD、FIB呈负相关;α角、MA值与PT、APTT呈负相关,与DD、FIB呈正相关;(4)治疗后NIHSS评分、BI指数与治疗前相比,P0.01,试验组比对照组下降明显(P0.01)。结论 :(1)复元醒脑法能够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TEG各参数、凝血功能,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2)TEG各参数与凝血功能指标紧密相关,TEG检测可以作为临床评价脑梗死凝血功能重要手段之一;(3)复元醒脑法对急性脑梗死的治疗途径与其具有平衡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和抗血小板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25(OH)D水平联合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 TEG)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 DVT)的价值。方法选择收集2017年1月—2021年6月收治的疑似DVT患者共101例(研究组),所有患者经下肢血管B超确诊,并选取同一时期的健康体检者102名(对照组)。观察两组的基本临床特征、合并症、血清25(OH)D水平、TEG参数及其他必要的实验室指标,分析其与DVT的相关性;再基于血清25(OH)D水平,将参与者分为3个亚组(充足、不足、缺乏),分析联合TEG参数诊断DVT的价值。结果研究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的TEG参数R值、MA、LY30、EPL均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的TEG参数CI低于研究组(P<0.05)。在基于血清25(OH)D水平的3个亚组当中,可发现其水平存在明显差异(P<0.05),而TEG的参数MA、LY30、EPL、CI在亚组中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血清25(OH)D水平与TEG参数LY30(OR=0.604,95%CI: 0.461~0.792)、CI(OR=1.681,95%CI: 1.076~2.626)联合诊断呈现一定的交互作用。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联合TEG参数LY30和CI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AUC=0.96,P<0.05),而单独血清(25(OH)D诊断DVT具有中等价值(AUC=0.756,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是一项可用于辅助诊断DVT的实验室检查指标,与TEG的部分参数LY30、CI联合时有着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王建祥  金宝城  孟繁杰 《河北医学》2016,(10):1679-1681
目的::探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前静脉滴注氨甲环酸( Tranex-amic acid,TXA)减少围手术期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6例单侧行THA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3例。手术切皮前20min,观察组患者给予TXA按15mg/kg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对照组未使用 TXA,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250mL 静脉滴注。比较观察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失血量、血红蛋白( Hemoglobin,HB)、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 time,PT)、纤维蛋白原(Human Fibrinogen,FIB)、输血量、输血例数和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术中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但对照组术后可见失血量、输血量、输血例数均高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对照组术后HB低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FIB、P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均没有发生DVT。结论:THA术前静脉滴注TXA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可见失血量,减少输血量及输血例数,且不影响凝血功能,不增加DVT的发生率,因此THA术前小剂量使用TXA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月至2018年3月清丰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恢复期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7例),对照组接受奥拉西坦静脉滴注进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采用Fugl-Meyer运动量标评估按患者运动能力,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QOL-BREF)评估患者生活质量变化,并统计治疗期间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Fugl-Meyer和WHOQOL-BREF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上述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Fugl-Meyer和WHOQOL-BREF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4.44%)与观察组(4.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期患者采用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联合奥拉西坦注射液治疗临床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认知功能和肢体功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13.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尿液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通过尿液 pH值对红细胞检验影响的观察 ,更加科学、准确地诊断血尿和血红蛋白尿。[方法 ]采用干化学分析仪检测和尿液显微镜红细胞计数 ,观察 180例正常人尿标本加入正常人血标本后 ,不同 pH值 ,不同时间内 ,观察红细胞溶解情况。 [结果 ]pH <5 .5以下时 ,随着时间的延长 ,红细胞溶解现象明显。 1h后观察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2h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pH <5 .5时对红细胞计数影响较大 ,易致红细胞发生溶解现象 ,出现假性血红蛋白尿 ,对血尿和血红蛋白尿很难区分 ,给临床诊断造成不便 ,更易引起漏诊和误诊。  相似文献   

15.
刘复平 《中外医疗》2012,31(23):1-2
目的探讨研究喉癌主癌灶手术的安全切缘在临床上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6月—2011年3月已经确诊喉癌的患者100例,随机分成A、B两组,A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镜下观察分析;B组为观察组50例,主要采取手术切缘后,然后采取肉眼观察分析,将结果进行临床特点分析比较。结果早期的喉癌患者和晚期的喉癌患者的阳性切缘例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高于早期的阳性切缘发生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声门上区[SG]2、3和5、10mm;跨声门型[TG]2、3mm和5、10mm的切缘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G、G、TG、IG的2mm和3mm,5mm和10mm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肉眼阳性切缘观察39个,镜下阳性切缘观察43,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据原发不同部位、不同分期和不同范围选取适合的切线,就可以有效地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根据儿童急性腹痛的特点,诊断儿童腹痛应综合临床及相关检查提供的依据,做出准确诊断,给予适当治疗。方法:对临床328例腹痛患儿进行选择性辅助检查和分析。结果:小儿腹痛病因复杂,腹腔内疾病占64.63%,共17种病因;腹腔外疾病占35.37%,共6种病因。结论:仔细询问病史、认真体格检查、密切观察病情、针对性地选择辅助检查,在儿童腹痛的诊断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以研究方法LiPA(Line Probe Assay)分析VacA等位基因的表达,了解幽门螺旋杆菌致病机理的理解。方法从三个不同城市87位进行胃镜检查患者的胃粘膜中培养出幽门螺旋杆菌,提取DNA,用LiPA方法分析VacA等位基因。结果(1)87位患者以sic(88.5%)和m2a(63.2%)分布为主,未发现s1b和s2;(2)混合菌株感染率为41.4%,远远高于西方国家,其中上海的混合感染率最高(62.5%),与北京(41.0%)和南宁(20.8%)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3)北京、海、南京三个不同城市s1、m等位基因亚型分布率存在差异;(4)溃疡病和非溃疡病患者m1和m2的分布率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我国幽门螺旋杆菌多重菌株感染率较高,不同的m基因型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无显著性相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十二指肠损伤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总结该院1999年-2001年间收治的十二指肠损伤7例临床经验。结果:合并其他腹部脏器损伤86%(6/7),单纯十二指肠损伤14%(1/7)。损伤部位以十二指肠降部为多占71%(5/7),水平部和球部各占14%(1/7),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8%(2/7)、病死率14%(1/7)。结论:掌握十二指肠损伤的特点,早诊断、早手术、术中认真探查,掌握好检查指征,选择合理恰当术式,加强术后管理,可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19.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显微手外科技术在各基层医院已得到广泛开展,所收治的此类患者在逐年增加.随机统计了近两年我院20份34指的病例,通过观察认为手术的成功与否不但取决于损伤的局部条件、术中的操作和术后的治疗,同时与术前、术后的护理也密不可分.对离断指及伤口的妥善处理,积极的术前准备和术后的精心护理,特别是术后对血运的密切观察,同时通过术前术后的健康教育使患者对该疾病的知识有了一定的掌握,认识了康复训练的重要性从而使功能达到最大限度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