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研究背景 青蒿素(Artemisinin)又名黄花蒿素、黄蒿素,是从菊科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l)中提取的有效抗疟成分,为我国传统抗疟中药。其化学成分是含内过氧化基团的倍半萜内酯化合物。近年来的国内外研究表明,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青蒿琥酯、二氢青蒿素、蒿甲醚)具有抗肿瘤作用,可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同时也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不仅与传统化疗药不存在交叉耐药,而且能逆转肿瘤细胞的多药耐药现象。青蒿素及其衍生物体外对多种肿瘤细胞具有抑制、杀伤作用,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人乳腺癌(MCF-7细胞)、人结肠癌(SW620细胞)生长有明显抑制和杀伤活性。  相似文献   

2.
青蒿为较常用的中草药,据《中药志》介绍,以应用最广泛的黄花蒿 Artemisiaannua 为青蒿的正品,实验和临床验证表明,抗疟亦以黄花蒿效果为好,本文所指青蒿即系黄花蒿。我国民间用青蒿防治疟疾历史悠久,早在东晋(公元300余年)《肘后方》中已载青蒿治疗疟疾,这比欧洲用金鸡纳树皮(含  相似文献   

3.
青蒿素(artemisinin)是抗疟特效药,其原料植物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的生产是亟需解决的问题.从黄花蒿的分布、种质资源,以及气候因素、土壤条件、人工栽培措施、采集时间、采集方式等方面对影响青蒿素产量的因素研究进行综述.不同地理环境中的青蒿素产量高低存在差异,气候、种质对其有影响,而土壤的影响则不显著;采集方式以及人工栽培措施的改进,可以提高青蒿素的量.并对今后研究方向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4.
青蒿素类药物的药理和毒理(综述)浙江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药理室徐继红浙江医科大学药学院药理教研室章元沛(审校)青蒿属菊科植物,其中具有抗疟作用者为黄花蒿(ArtemisiaannuaL.)。我国首先在黄花蒿中分离出有效单体青蒿素。随着青蒿素抗疟作用的证...  相似文献   

5.
黄花蒿又名青蒿,为菊科植物Artemisia annuaL.的干燥全草,20世纪70年代我国学者从中分离得到的青蒿素(artemisinin)是我国唯一得到国际承认的抗疟新药[1]。目前,商用的青蒿素主要来自植物提取物。除黄花蒿外,尚未发现含有青蒿素的其他天然植物资源。黄花蒿虽然系世界广布种,但青蒿素量随产地不同差异极大。据迄今的研究结果,除我国重庆东部、福建、广西、海南部分地区外,世界绝大多数地区生产的黄花蒿中的青蒿素的量都很低(不足0.1%),无生产价值,使得青蒿素的天然资源相对匮乏[2]。天津地区黄花蒿资源丰富,但至今仍未得到开发利用。本实验…  相似文献   

6.
黄花蒿为传统中药,具有清热解毒、除蒸截疟的功效。近年来采用现代中药研究方法,如HPLC、GC-MS、LC-MS等从黄花蒿中分离出多种有效成分。黄花蒿的化学成分主要有倍半萜类、黄酮类、香豆素类和挥发油类,其中倍半萜类和甲氧基黄酮类成分较为丰富,且甲氧基黄酮类对黄花蒿的抗疟活性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山东引种黄花蒿青蒿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花蒿 (Artemisia annua L.)为一年生草本菊科植物 ,中药名青蒿 ,具清热凉血、解暑、截疟等功效 ,其截疟有效成分为青蒿素 (arteannuian)。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我国研制的抗疟新药 ,具有高效速效、无抗药性、不良反应小之特点 ,居世界领先水平。青蒿素系列药还可用于治疗肿瘤、黑热病、红斑性狼疮等病 (中国中医药报 ,2 0 0 0 - 1 1 3- 1 3(1 ) )。野生黄花蒿虽分布较广 ,但青蒿素含量极低 ,远不能满足临床需要。四川酉阳中国青蒿素开发研究中心培育了多种品系黄花蒿优良品种 ,青蒿素含量高、质量好 ,广为用作工业原料。为扩大药源 ,我们将…  相似文献   

8.
青蒿素(artemisinin)是我国科研人员率先从"黄花蒿"中分离提取得到的一种高效低毒抗疟药物[1].青蒿素内含有独特的过氧化物桥,可以与亚铁离子结合反应形成氧自由基,诱导细胞发生分子损伤和细胞死亡,或通过直接氧化作用损伤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导致细胞死亡[2].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DHA)是青蒿素药物在体内的主要代谢物,与青蒿素比较,DHA具有水溶性更好,抗疟效力更强的特点.作者就目前有关双氢青蒿素抗肿瘤作用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青蒿素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苦蒿,它是我国科技工作者首次从黄花蒿叶中分离提取的有效单体.青蒿素(artemisinin,QHS)是一种非生物碱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具有独特的过氧桥结构.其主要的衍生物有青蒿琥酯(artemisunate)、双氢青蒿素(dihydroartemisinin)、蒿甲醚(artemether)、蒿乙醚(arteether)、青蒿酸(artemisinic acid)等.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除了具有很好的抗疟作用而又不产生耐药性外,近年来发现,青蒿素及其衍生物还有明显的抗肿瘤效应,但其作用机制却未给予较详细的整理,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的相关文献报道,对其在抗肿瘤作用方面的作用机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0.
作者等前曾报道:带环的烯丙过氧氢化合物在金属触媒催化下能裂解生成相应的二羰基化合物。现利用这一反应将青蒿(黄花蒿Artemisia annua)中含量较高的青蒿酸(1)经光氧化为烯丙过氧氢(2),然后再转变成具有高度抗疟活性的青蒿素(11)。将青蒿酸溶于乙腈,在-30℃经钨灯(500W)光照氧化,得理论量的4.5:1比例的烯丙过氧氢及其异构物(3)  相似文献   

11.
青蒿素是我国科学工作者从黄花蒿中分离的一个抗疟新药,具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贴内脂新型结构.作为治疗药,和目前临床应用的其它抗疟药比,具有速效、低毒的特点,特别是在救治脑型疟和抗氯喹恶性疟方面,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但青蒿素还存在口服剂  相似文献   

12.
青蒿素是我国药学工作者在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分离得到的一种具有过氧桥结构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它是我国在世界上首次研制成功的一种抗疟新药。在青蒿素的基础上,经过结构改造,又得到蒿甲醚、蒿乙醚、青蒿琥酯等衍生物。青蒿素类药物以其能快速有效地杀灭各种红细胞内期疟原虫和低毒性而成为抗疟首选药。国内外有大量论文报导该类化合物的化学、药学、药理和临床研究结果。本文对青蒿素类药物抗疟机制、联合用药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黄花蒿酵解液对乳腺癌耐药胞株MCF?7/A侵袭和迁移作用的影响.方法 将MCF?7/A药物处理后的细胞分为对照组、黄花蒿酵解液低剂量组(黄花蒿低剂量组)、黄花蒿酵解液中剂量组(黄花蒿中剂量组)和黄花蒿酵解液高剂量组(黄花蒿高剂量组).采用CCK?8检测乳腺癌耐药物胞株MCF?7/A的增殖,Transwell法...  相似文献   

14.
施力军 《广西医学》2006,28(6):957-958
黄花蒿(蒿属植物)原产于亚洲,现已在全世界许多地区种植,包括欧洲和美国。黄花蒿植株高达3.5尺。其最初的医学应用记载是在公元前340年的中国急诊处方手册。民间传统用它治疗发烧。青蒿素,是一种带有过氧基团的倍半萜烯内酯,1996年被命名,并由于其抗疟作用而一直被研究。  相似文献   

15.
正屠呦呦,女,1930年12月30日生,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971年首先从黄花蒿中发现抗疟有效提取物,1972年分离出新型结构的抗疟有效成分青蒿素,1979年获国家发明奖二等奖。1980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8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1年聘为博士生导师。多年从事中  相似文献   

16.
由于疟原虫抗药性的发生及多药耐药性虫株的出现,促使人们寻找新的抗疟药,特别是从民间草药筛选抗疟植物药。作者对来自苏里南苦木 Quassia amara L.和波纹苦木(拟)Q.undulata(Giull and Perr)D.Dietr 的6种提取物进行了体内抗疟活性筛选。采用腹腔接种寄生有伯氏疟原虫的红细  相似文献   

17.
黄花蒿素是从祖国医药学中发掘出来的具有明显抗疟作用的中草药。经过几年来各地的现场观察,各种不同提取法的剂型,均有显著的抗疟作用,尤其对凶险症状的脑型恶性疟疾,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付作用少的优点。对间日疟疾现症病人的疗效也很显著,但复发率较高。黄花蒿素在体内作用迅速,但排泄较快,可能是该药复发率高的原因。经过我们几年来的研究,证明六氯对二甲苯吸收排泄都较慢,且远期复发者少,考虑到取两药之长,补两药之短,可能会使复发率降低,于是我们将两药组成复方,对间日疟疾进行了根治研究。1975年5月至8月在即  相似文献   

18.
不同产地人工栽培黄花石蒜不同器官中加兰他敏含量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索人工栽培黄花石蒜中加兰他敏的最佳采收器官及最适产地,寻找高含量的药材原料.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人工栽培黄花石蒜不同器官及不同产地中加兰他敏含量.结果 采用SPSS 17.0软件Corrected Model(模型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黄花石蒜不同器官加兰他敏的含量差别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其含量由高到低各产地均依次为:花>根>花葶>鳞茎,其3个产地加兰他敏平均含量依次为花(0.135%)>根(0.080%)>花葶(0.020%)>鳞茎(0.017%);不同产地黄花石蒜中加兰他敏含量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花石蒜花中含量远远高于鳞茎中含量,每年都可采收,花可作为提取加兰他敏的药材原料,代替传统上使用的一次性采挖的鳞茎;3个产地人工栽培黄花石蒜中加兰他敏含量有细微差别,若以花作为药材原料,则大围山可作为最适种植区.  相似文献   

19.
作者从了哥王 Wikstroemia indica(Linne)C.A.Meyer 根正丁醇提取物中分离出2个双黄酮 sikokianin B(1)和 C(2),研究了它们的体外抗疟活性和结构。该植物根用乙醇-水(1:1)回流提取3次,浓缩后依次用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在生物活性指导下对具抗疟活性的正丁  相似文献   

20.
<正> 有充分证据表明特异性抗疟抗体在人体抗疟过程中起重要作用(Mc Gregor等,1963,Cohen等,1969)。至少有两种机理用来阐明抗疟抗体的防御作用;第一,这些抗体可集结在裂殖休表面,阻止疟原虫侵入红细胞(Cohen等,1969),第二、抗疟抗体可调理受染红细胞(I R B C)和裂殖体,以利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吞噬(Hunter等,1979)。在疟疾患者出现危象时、疟原虫数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