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探讨密闭吸痰管在新生儿肺出血中的应用与护理。方法将2009年1月-2010年12月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机械通气的新生儿肺出血64例,随机分为密闭式吸痰(CSS)与开放式吸痰(OSS)各32例,观察两组在每次吸痰前后经皮氧饱和度(TcSO2)、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结果 CSS组在吸痰前后1 min患儿TcSO2、HR及MAP无显著变化,OSS组患儿TcSO2明显下降,HR增快,MAP显著增高。CSS组肺出血停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与OSS组相比明显缩短,CSS组治愈率81.2%,OSS组治愈率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新生儿肺出血机械通气时应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能缩短肺出血停止时间及呼吸机使用时间,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减轻缺氧程度,减少由吸痰导致的其他并发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对降低ICU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3年5月该院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共计8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42例,采用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对照组42例,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观察并比较两组不同气管内吸痰方式通气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细菌检出率及两组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结果观察组通气后48 h、通气后72 h及停止通气时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2%、16.67%及21.43%,相比于对照组同时段的发生率19.05%、28.57%、3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48 h及停止通气时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4.76%、9.52%及23.80%,对照组24 h、48 h及停止通气时痰培养细菌检出率分别为11.90%、21.43%及38.10%,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痰液培养细菌检出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为(60.32±21.23)h,对照组总机械通气时间为(79.15±31.23)h,两组患者总机械通气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ICU内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可有效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减少通气时间,值得在临床上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使用密闭式吸痰的优势,总结护理体会。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期间住院治疗的机械通气新生儿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密闭式吸痰,对照组给予开放性吸痰,比较吸痰后新生儿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吸痰后对照组心率明显上升,血氧饱和度显著下降,而观察组则相对稳定,对照组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达46.2%远高于观察组的23.1%,颅内出血发生率为36.9%高于观察组的16.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新生儿机械通气中使用密闭式吸痰,安全有效,可行性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时采用不同深度密闭式吸痰的效果。方法选取肺部感染、气道分泌物量在中量以上、机械通气下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吸痰的150例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标准吸痰法;对照组采用深度吸痰法。比较2组吸痰后气道阻力下降值、潮气量增加值、血氧饱和度上升值,及吸痰后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损伤、心率失常发生的次数。结果2组吸痰后的气道阻力下降值、潮气量增加值、血氧饱和度上升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刺激性咳嗽、气管黏膜损伤发生次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心律失常发生次数与对照组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观察和深度吸痰具有同样的有效性,标准吸痰可降低吸痰导致的刺激性咳嗽和气管黏膜损伤。因此,对机械通气下采用密闭式吸痰的患者优先选取标准吸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与开放式吸痰方法在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者吸痰中的效果。方法:将64例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开放式吸痰,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HR、SPO2、血压、情绪的变化以及操作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操作时间、痰液喷出情况、吸痰时对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明显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方式更合理,更科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密闭式吸痰能否降低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方法:100例机械通气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开放式吸痰)50例和实验组(密闭式吸痰)50例,比较2种不同吸痰方式对机械通气时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发生时间的影响?结果:密闭式吸痰组VAP的发生率为24%,开放式吸痰组VAP的发生率为44%,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密闭式吸痰组总机械通气时间(121.48 ± 92.02 h),开放式吸痰组总机械通气时间(140.2 ± 119.12 h),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VAP发生时间密闭式吸痰组为(80.0 ± 27.4 h),开放式吸痰组为(82.0 ± 26.0 h),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密闭式吸痰比传统开放式吸痰方式有助于降低VAP的发生率,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机械通气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在新生儿机械通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对32例需要采取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实施密闭式吸痰,观察患儿吸痰前后的血氧饱和度(SpO2)、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的变化,同时观察吸痰前后呼吸音的变化、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并加强病情观察护理、密闭式吸痰系统管理及基础护理。结果密闭式吸痰前后患儿HR、MAP、SpO2均有不同程度的波动,但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为6.25%。结论密闭式吸痰过程中患儿生命体征平稳,吸痰效果满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吸痰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改良密闭式吸痰方法在ICU机械通气患者的研究影响。方法:选取收入ICU的84例机械通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传统密闭式的吸痰方法进行吸痰,观察组使用改良方法,即在吸痰管插入气道内提前给予负压,直至吸痰结束;比较两组患者在吸痰前后2 min的心率、血氧饱和度的改变以及两组患者气道损伤、痰液喷溅及VAP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吸痰前后2 min的血氧饱和度、心率的改变明显优于对照组,气道损伤、痰液喷溅和VAP的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患者。结论:采用改良密闭式吸痰方法,不但可以发挥密闭式吸痰的优点,更能降低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李洪 《吉林医学》2013,(32):6802-6803
目的:研究密闭式吸痰管在RICU机械通气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60例机械通气治疗患者,分为密闭式吸痰管内吸痰组(试验组)和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吸痰中以及吸痰后0.5 min,试验组与对照组相比,患者SpO2、心率、呼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VAP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RICU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时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可减少SpO2、心率、呼吸变化,降低VAP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并比较密闭式吸痰管和开放式吸痰管在ICU机械通气治疗中对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密闭式吸痰管,对照组采用一次性吸痰包开放式吸痰的方法,观察记录两组患者吸痰前与吸痰后血氧饱和度(Sp O2)、心率(HR)、吸痰时间、耗材费用、有无痰液外喷、气道黏膜损伤、人工气道阻塞及呼吸机相关肺炎等情况。结果观察组呼吸道感染率、Sp O2下降、吸痰时间、有痰液外喷及吸痰耗材费用都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使用密闭式吸痰管对机械通气患者吸痰,操作简单安全,能降低感染发生率,无痰液外喷,减少吸痰过程中SPO2下降,缩短吸痰时间,降低吸痰费用,可作为机械通气吸痰首选,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法在心脏术后患者中的应用及效果,旨在为心脏术后患者吸痰方式的选择提供参考。  方法  以2020年2—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心脏术后患者221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10例给予传统膨肺吸痰,观察组111例给予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比较2组患者的机械辅助通气时间、吸痰后的心率恢复时间、末梢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及痰鸣音改善评分。  结果  对照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为(11.93±5.83)h,观察组为(9.92±3.61)h,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83,P<0.05);观察组心脏术后患者吸痰结束后的心率恢复时间、血氧饱和度恢复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2.707、4.591,均P<0.05);对照组患者痰鸣音改善评分为(2.69±0.55)分,观察组为(2.86±0.35)分,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1,P<0.05)。  结论  与常规人工膨肺吸痰比较,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法可缩短成人心脏术后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稳定患者的生命体征并改善术后患者的痰鸣音情况,推荐密闭浅层呼吸机膨肺吸痰作为此类患者气管内吸痰的优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安抚奶嘴对缓解婴儿泪道冲洗疼痛的效果。方法:需要进行泪道冲洗的产后60~90d的足月婴儿100例,随机予以行安抚奶嘴干预或常规治疗,采用新生儿疼痛评分量表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并观察操作后5min的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结果:在泪道冲洗后1min常规治疗组评分为(4.17±1.26)分,安抚奶嘴组评分为(3.08±1.32)分,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泪道冲洗后5min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泪道冲洗前及泪道冲洗后5min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安抚奶嘴能够缓解婴儿在泪道冲洗中的疼痛程度,安抚奶嘴简便,易用,无其他不良反应,可以在泪道冲洗等眼科操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机械通气患者在开放性吸痰后实施持续性膨肺后对生命体征的影响的效果分析。方法选择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9例患者,在实施开放性吸痰后采用延长吸气时间进行持续性膨肺治疗,观察患者吸痰前后对血压、心率、末梢血氧饱和度等参数的影响,记录持续性膨肺患者治疗后的血气分析的变化。结果通过开放式吸痰后膨肺处理的9例患者,其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结论对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在开放式吸痰后选择性的给予持续性膨肺,能够使萎陷的肺泡得到复张,降低肺不张的发生率,而且不会造成生命体征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肺泡灌洗吸痰术治疗ICU患者重症肺部感染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整群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4月该院ICU收治的肺部感染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48例,其中对照组进行常规吸痰,观察组进行纤支镜下吸痰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术,比较两组两组患者通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肺功能、炎性因子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7.58±5.14)d,住院时间(15.05±2.28)d;对照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9.46±1.88)d,住院时间(18.35±2.14)d;观察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t=2.409、2.71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PaO2、PaCO2、SaO2水平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对照组治疗后CRP (131.3±47.6)mg/mL,PCT(0.99±0.45)ng/mL;观察组治疗后CRP(11.5±1.5)mg/mL,PCT(0.15±0.10)ng/mL;两组患者治疗后CRP、PCT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但观察组患者CRP、PCT指标改善效果更为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ICU机械通气重症肺部感染患者实施纤维支气管镜联合支气管肺泡灌洗术可有效改善患者肺部感染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非营养性吸吮对新生儿疼痛的影响,探讨新生儿疼痛的护理干预方法。方法人住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胎龄33周以上的新生儿100例,随机分为非营养性吸吮干预组和对照组。均给予足跟采血的疼痛刺激。干预组在采血前及采血时给予非营养性吸吮,而对照组无此项干预。观察两组间在哭闹时间、新生儿疼痛评分和心率、血氧饱和度波动方面的差异。结果非营养性吸吮干预组新生儿在足跟采血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哭闹时间缩短(P〈0.01),新生儿疼痛评分降低(P〈0.01),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减轻(P〈0.05)。结论非营养性吸吮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新生儿对足跟采血操作的疼痛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可吸引气管导管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3例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均行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观察组采用可吸引气管导管行声门下间歇吸引,对照组采用普通气管导管。观察两组每日吸痰次数、吸引分泌物总量、每日刺激性呛咳频次、机械通气时间、机械通气48 h或拔管48 h内的VAP发生率及持续时间差异。结果:观察组每日吸痰次数、刺激性呛咳频次及机械通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而每日吸引分泌物总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VAP发生率和VAP持续时间均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对行气管切开、机械通气的患者行可吸引气管导管行声门下间歇吸引,可有效清除气管导管气囊上分泌物,减少呛咳,降低VAP的发生及持续时间,有利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7):91-94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治疗中的价值及可行性分析。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10月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200例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100例,观察组给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比较两组不同时间段RR、HR和血气分析指标、治疗效果、MAP和PH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0 h PaO2、RR、HR、SaO2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0.5、1、3 h PaO2、SaO2水平高于对照组、RR、H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显著高于对照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3 h MAP为(74.12±1.81)mmHg,pH为(7.38±1.06),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对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取得显著治疗效果,能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盐酸右美托咪定对机械通气撤离期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ICU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在撤离机械通气前4h起1组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治疗,直至拔除气管插管后停用盐酸右美托咪定;2组应用咪达唑仑镇静治疗,拔管前1h停用咪达唑仑。采用Ramsay评分评价镇静效果,观察所有所有患者在用药前、用药后10min、1h、3h、拔管时、拔管后10 min等不同时点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呼吸(R)、血氧饱和度(SaO2)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1组44例患者均能达到稳定的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在3~4分之间,无呼吸抑制发生,均能按时拔管。在拔管前后MAP、HR和SaO2无明显波动。2组36例患者在给药后均能达到稳定的镇静效果,Ramsay评分在3~5分之间,血压及心率稍有下降,但在拔管前1h停药后,34例患者Ramsay评分下降为1~2分。所有患者拔管时MAP及HR明显升高。2例患者因苏醒不佳出现拔管延迟。结论右美托咪定可以使机械通气患者保持良好的镇静效果,有效和安全的抑制拔管反应,保持拔管前后的呼吸和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临床效果。方法:130例NRDS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66例和对照组64例,对照组给予NCPAP等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静脉注射盐酸氨溴索7.5mg/kg,每6h1次,连用7d。观察2组NCPAP时间、机械通气使用率、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氧合指数(OI)及住院费用。结果:观察组NCPAP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及氧疗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后24h、36h及48h的0I均高于对照组,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2组治疗后12h的0I、机械通气使用率和病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氨溴索联合NCPAP较单用NCPAP治疗NRDS疗效好、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在脉搏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量测量(PICCO)监测下的液体复苏效果。方法将我科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47例S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应用PICCO监测分为观察组25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运用PICCO监测指导液体复苏,而对照组根据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及尿量指导液体复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6 h、12 h、24 h的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血压、心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并比较两组患者住ICU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例数及28 d死亡人数。结果治疗后6 h,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8.24±2.18) mmHg vs (6.41±2.30) mmHg]、平均动脉压[(79.40±6.63) mmHg vs (71.05±4.60) mmHg]、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70.57±6.49)%vs (63.03±5.61)%]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心率[(109.07±12.35)次/min vs (121.25±14.31)次/min]比较,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 h,观察组患者的心率为(103.51±9.07)次/min,低于对照组的(112.37±11.23)次/min,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为(72.25±7.63)%,高于对照组的(66.29±6.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4 h,两组患者的中心静脉压[(9.16±1.28) mmHg vs (7.59±1.68) mmHg]、平均动脉压[(85.46±10.36) mmHg vs (77.56±12.11) mmHg]比较,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ICU时间[(9.27±1.39) d vs (13.38±2.27) d]、机械通气时间[(4.62±0.98) d vs (6.36±1.20) d]、MODS发生率(16.00%vs 45.45%)比较,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8 d死亡率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PICCO监测下的液体复苏疗效更佳,其能及时、有效的稳定血流动力学,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MODS的发生率,减少住ICU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