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产新药肌松剂海轮碱—Ⅱ是从防己科植物海南轮环藤(Cyclea hainanensisMerr.)中提取的左旋箭毒碱(L—Curine),经甲基化后制成 O,O—二甲基左旋箭毒碱双氯甲盐[O,O—dimethyl-(一)-Curinedimethochloride],简称海轮碱—Ⅱ。经药理试验及电生理研究证明其属非去极型肌  相似文献   

2.
海南轮环藤总生物硷及其分离得出的海轮硷——Ⅱ的临床肌松效果和药理实验,广东省海南农垦海口医院已经作了报导。本工作拟从海南轮环藤总生物检和海轮硷——Ⅱ对家兔胫前肌动作电位的影响,进一步观察本药对骨骼肌的松弛作用,并初步探讨其  相似文献   

3.
评价各种常用肌松剂及新型国产肌松剂左旋氯甲箭毒(海轮碱-Ⅱ)的性能,对推广其临床应用有重要意义。本文以JFY-Ⅰ型肌电自动定量分析仪,对十种常用肌松剂于动物双侧腹直肌中产生的肌电变化进行了动态观察,根据其波幅和频率的变化确定药物的作用速度、时效和强度,通过对比分析评定左旋氯甲箭毒的肌松性能。  相似文献   

4.
在1976年5月研究“海南肌松”成功的基础上,1977年3月我们又对我县民间另一种草药“大坡金不换”(经广东省医药卫生研究所鉴定为粉叶轮环藤)进行研究,经反复多次动物试验,于1977年4月13日正式应用于临床。我们的碘化钾基粉叶轮环藤总碱注射液加冬眠复合麻醉,甩掉洋金花,成功地为46例病  相似文献   

5.
“广肌松”是从我区野生植物粉背轮环藤又名金线风提取的一种非去极化型肌肉松弛剂,原名氯甲基粉背轮环藤总碱(简称氯甲粉碱)。我院于1980年4~9月作动物实验并用于临床各种手术麻醉30例,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
海南轮环藤(Cyclea hainanensis Merr)是防己科、轮环藤属木质大藤本,为海南特有品种,产于海南岛崖县、乐东、陵水、琼中、东方、白沙、昌江、保亭等县的中海拔至高海拔的森林中。1977年7月,我们和江苏、广西、广东、上海等省市有关的医疗和科研单位协作,对海南轮环藤进行了初步植化、药理研究和临床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氯甲左箭毒是氯化双甲基氧(醚链)左旋箭毒碱(dimethyl-oxy-levo-curine chloride)的简称,是从防已科植物的Cyclae hainaneusia Merr的茎或Cyclae barbara(Well)Mjers的根等提炼所得,化学结构已经查明,1978年即证实是一非去极化亦即竞争性肌松药,针剂亦于该年开始有供应,现已批量生产。 已知筒箭毒(氯化右旋筒箭毒碱的筒称)针剂并不很稳定,过去我院购得后,经4℃贮存了二年许均失效。已知氯化双甲基氧筒箭毒碱,商品名Metubine,是前者的甲基醚,理化性质比较稳定,对酸碱值的改变影响也小些。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从云南出产的防己科植物地不容(Stephania epjgeae H.S.Lo)分离出轮环藤宁(Cycleanine),经溴甲烷制成二甲溴化轮环藤宁(CycleanineDimethobromide),简称环轮宁。环轮宁的结构与简箭毒碱相似,动物试验证明有降压作用和肌松作用。有关环轮宁的降压作用作者等已作报导,并成为临床上满意的控制性降压药。本文报导环轮宁肌松作用的试验结果。方法和结果本文所用溴化环轮宁(少部分实验曾用碘化环轮宁)由上海药物研究所供给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在毛主席关于中西医结合指示的指引下。全国不少单位进行了肌肉松弛剂的研究,先后从防己科、木兰科、八角枫科、蝶形花科、石松科等植物中筛选到不少新的肌松药物。我们从1977年开始用防己科植物粉背轮环藤(俗称金锁匙、金线风)总硷的季胺盐即甲基粉背轮环藤总硷(简称“金硷”,下同)作为横纹肌肌肉松弛剂用于临床,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130例小结报告于下:一、金硷的药理作用金硷注射液为防己科轮环藤属植物粉背轮环藤(Cycleahypoyauca(Scharger)Dlels)总硷的碘化甲基衍生物的灭菌水溶液,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五七医  相似文献   

10.
一、资料我院自1957年开始应用降压麻醉,先后使用过丙嗪类药物,三噻吩嗪(阿风那),六烃季铵及环轮宁。环轮宁系防己科植物地不容(Stephania delavayi Diel 云南又称其为山乌龟或罗锅底)所含的一种膺碱,结构式与右旋管箭毒相似,早期用作肌松剂,后因降压作用明显,上海等地区推荐作降压药物使用。我们自1979年9月26日起至1980  相似文献   

11.
口服国产盐酸曲马多治疗癌性疼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酸曲马多是一种新型合成的非吗啡类镇痛剂,化学名称为(土)反-2-(二甲氨甲基)- 1-(间-甲氧苯基)-环已醇盐酸盐),简称反胺苯环醇,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与疼痛相关的特异性吗啡受体。1977年德国首先应用于临床,国外资料已表明该药镇痛较好。我国于1991年在国内试制成该药,并完成了Ⅱ期临床研究。本文报告79例口服国产盐酸曲马多治疗癌性疼痛的结果。方法及临床资料 1.一般临床资料总观察病例79例,男62例,女17例,年龄30岁以下4例,30~49岁23例,50~59岁26例,60~69岁23例,70岁以上3例,最大年龄80岁,全部病例均有病理诊断,肺  相似文献   

12.
70年代初,发现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RAA)系统的两种阻断剂,即血管紧张素Ⅱ竞争性拮抗剂肌丙抗增压素(Sarla-sin)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抑制剂壬肽抗压素(Teprotide,SQ20881)有降压作用。但它们均需静脉注射,因而其临床应用受到了限制。甲巯丙脯酸(Captopril,SQ14225,简称CPT)是第一个口服有效的ACE抑制剂。化学名为D-3-巯基-2-甲基丙酰-L-脯氨酸。国外于1977年由Ondetti等首先合成,1979年国内也试制成功。它的问世,标志着高血压的药物治疗获得了重大进展,也为心衰的治疗提供了一个新的扩血管药。到1985年初,国外己采用该药治疗了一百多万病人,其中70%  相似文献   

13.
患者男26岁,一周前无明显诱因全身乏力及轻度腹泻。入院前二日逐渐四肢无力,走路困难,生活不能自理。1977年8月29日入院。检查:体温、血压、心肺、神经系统无异常发现,意识清,精神尚好,四肢肌力Ⅱ-Ⅲ级,肌张力低,上肢腱反射弱,下肢腱反射消失,未引出病理征。一周后腰穿有蛋白细胞分离相。诊断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炎(脊神经型)。静脉滴注氢化可地松,开始每日200毫克,一周后减至100毫克,用药半月病情明显好转。出院后又继续口服强的松每日15毫克,用药60天。1978年4月活动时左髋关节、膝关节疼痛并逐渐加重,跛行,下蹲时髋关节格格作响,外院考虑风湿性关节炎及神经炎后遗症,又嘱服强的松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