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利 《吉林医学》2006,27(11):1419-1419
地高辛的主要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抑制传导,具有吸收快,但作用消失也快的特点。维持量地高辛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治疗。维持量地高辛是降低洋地黄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率的有效方法,但在一些诱因下仍可发生中毒,若能及时发现和纠正洋地黄中毒原因,不仅能降低中毒发生率,还可以有效控制心衰。现将笔者近几年遇到的68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68例患者,男48例,女20例;年龄在26 ̄73岁,平均53岁,其中50岁以上40例;冠心病29例,肺心病28例,风心病11例,伴心房纤颤32例;Ⅱ度心衰43例,Ⅲ度心衰25例。1.2临床表现:患者入院后均采…  相似文献   

2.
韩玉琴 《中原医刊》2007,34(16):88-88
维持量地高辛疗法主要用于充血性心力衰竭,洋地黄中毒引起的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心动过速等。病情控制后维持量地高辛是降低洋地黄中毒发生率和死亡的较佳方法,但在一些诱发因素的影响下仍可能发生中毒。笔者将近年遇到的102例此类病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洋地黄在临床上应用已有百年的历史,其主要作用是加强心肌收缩力,临床上用于治疗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及快速室上性心律失常。地高辛作为洋地黄类中的缓效类制剂,因其口服维持量可在体内蓄积达到治疗浓度水平,且较安全而被列为长期治疗老年人心功不全的首选药。但因洋地黄的治疗量与中毒量相差较小,在老年中应用时如用药剂量,给药方法掌握不当,就易发生中毒,且诱发心肌梗死嵋0。本文介绍了我院自1998~2005年因服用地高辛诱发心肌梗死的病例共32例,并对老年人在应用洋地黄的过程中需加注意的事项,发生洋地黄中毒的诊断作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讨洋地黄中毒原因,本文对748例洋地黄治疗中106例中毒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全组中毒率为14.2%。553例地高辛维持量疗法、106例肾功能不全、49例洋地黄耐量试验、89例伍用异搏定的中毒率依次为7.8、21.7、38.8与16.9%。上述结果提示主要中毒原因是负荷法或维持量疗法用量过大,肾功能不全,药物(如异搏定、乙胺碘呋酮)相互影响,洋地黄耐量试验和心肌耐受性降低。及时发现和适当处理这些原因,可进一步降低洋地黄的中毒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间歇应用维持量地高辛治疗窦性心律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15例窦性心律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2组;A组58例,采用间歇维持量地高辛治疗;B组57例,采用持续维持量地高辛治疗。结果 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3个月、6个月比较心率(HR,次/min),A组分别为97±14、76±15、75±13,B组分别为101±11、76±13、76±1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A组分别为0.37±0.13、0.42±0.12、0.45±0.13,B组分别为0.37±0.14、0.42±0.11、0.44±0.14。2组治疗后与治疗前HB与LVEF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2组间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地高辛过量和中毒的发生率2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间歇维持量地高辛疗法与持续维持量疗效相似,但可降低洋地黄过量或中毒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投药方法。  相似文献   

6.
昝安丽  朱新年 《实用医技》2008,15(3):339-340
地高辛属洋地黄的中效抗心力衰竭药,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治疗慢性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安全范围较小,因此,中毒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发生率更高。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47例维持量地高辛中毒患者的临床表现,中毒发生时间平均为服药后11天,平均用药总量2.25mg。临床表现与常规剂量洋地黄中毒无明显差异。中毒易患因素为:重度缺氧,低钾血症,肾、肝功能不良;合并感染;充血性肝硬化以及风湿活动等。其中39例为两种或两种以上易患因素并存(83.0%)。结合有关文献对维持量地高辛中毒之易患因素进行了讨论,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8.
<正> 近年来,通过对洋地黄作用及药代动力学的研究证明,洋地黄的正性肌力作用与剂量呈线性关系;每日排泄量与体存量成比例,从而废除了作用“全或无”、代谢每日排泄量固定的传统概念,否定了饱和量疗法的基础。维持量地高辛疗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普遍应用于临床,中毒发生率显著降低,但在易患因素的影响下仍有发生中毒者,本文对笔者所遇30例维持量地高辛中毒者进行临床分析,试图探讨易患因素。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病例均系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男19例,女11例,年龄20~75岁,其中≥60  相似文献   

9.
血清地高辛浓度测定44例分析附属第一医院药剂科周晓洁温州市第三医院心内组王毅[关键词]地高辛;中毒;药物代谢动力学地高辛安全带狭,应用中可能出现洋地黄中毒或减失其作用,因此涉及到具体病人的剂量调整。近年来,采用血清地高辛浓度监测,为其剂量的调整提供了...  相似文献   

10.
当前,洋地黄类药物在心功能不全的治疗中仍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其中以地高辛的应用最为广泛,本文对地高辛血药浓度>2.6nmol/L的168例次住院患者进行了研究,大多数中毒患者的全身症状与心律失常并存;部分患者的心律失常具有多样性,且特征性患者的平均血浓显著高于无特征的心律失常患者.分析与地高辛中毒的有关因素,在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同时,根据患者的药动学参数及肾功能改变,合理调整给药方案,以达到治疗,抢救的目的 .结果 表明:达到潜在中毒、中毒血药浓度的患者,中毒、可疑中毒合并发生率分别为47%和74%.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中毒病死率为4.7%.对洋地黄反应的个体差异大,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临床动态观察结合血药浓度测定,特征性、多样性心律失常有助于中毒的诊断.  相似文献   

11.
地高辛中毒致心律失常1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地高辛属洋地黄的中效抗心力衰竭药,长期以来,作为一种治疗慢性中、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药物而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其治疗量与中毒量之间安全范围较小,因此,中毒的发生率较高。特别是老年患者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发生率更  相似文献   

12.
老年人地高辛维持疗法中毒46例临床分析江苏省启东市人民医院内科(226200)邵锦兰,张鸿本文就近几年来我院应用地高辛维持疗法治疗老年人充血性心力衰竭致洋地黄中毒46例进行分析,以探讨其临床价值。资料和方法病例来源:本组为我院1981年8月至1992...  相似文献   

13.
地高辛中毒与血清地高辛浓度关系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洋地黄治疗心力衰竭已有200多年历史,目前仍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洋地黄中毒是临床上遇到的最普遍不良反应之一.有文献报道5%~15%的住院病人在服用地高辛后发生中毒,而测定血清地高辛浓度可减少中毒的发生率[1].现对我院200例住院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探讨地高辛中毒与其血清浓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对应用维持量地高辛治疗充血性心力表竭致洋地黄中毒的35例进行了临床易患因素的分析,并对其诊断问题做扼要讨论。  相似文献   

15.
将我院1984~1990年应用维持量地高辛(0.25mg/d)出现中毒性心律失常55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均为内科住院病人,男16  相似文献   

16.
洋地黄类药用于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最常用的洋地黄类强心苷主要有四种,即地高辛、洋地黄毒苷、毒毛花苷K、毛花苷丙.其作用持久,无耐药现象,其主要制剂口服有效,适用于长期治疗.但洋地黄有效治疗量和中毒量接近,安全范围窄,轻度中毒剂量约为有效治疗量的2倍,易造成中毒.所以,洋地黄中毒的及时发现至关重要.笔者所在医院自2007年4月至10月收治的38例心力衰竭患者应用洋地黄,就有5例出现中毒现象.现作如下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为尽可能避免老年病人地高辛中毒的发生。方法:本分析37例老年病人中毒的原因。结果:老年人独居较多,地高辛中毒与年轻病人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差别,对地高辛的耐受性差,老年人骨骼肌较少及电解质紊乱等,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结论:老年病人地高辛中毒关键在于预防。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洋地黄中毒7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老年人洋地黄中毒的原因。方法:观察充血性心衰的老年患者77例临床表现、心电图,监测血清地高辛浓度,分析引起洋地黄中毒的常见原因。结果:老年洋地黄中毒有临床症状者54例(70.13%),心律失常68例(88.31%)。常见原因有低血钾16例,肾功能不全16例,肺功能不全12例,药物影响14例,心肌本身病变8例,7例原因不明,在年龄大、地高辛维持量为0.25mg/d者易发生。结论:老年洋地黄中毒大部分可找到原因,在治疗中应及时处理引起洋地黄中毒的原因,降低洋地黄中毒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为扩大应用洋地黄中毒的免疫学治疗,运用高亲和力地高辛单克隆抗体IgG及其Fab片段对豚鼠严重洋地黄中毒做了活体毒力逆转试验。全部受试动物(23只)在接受地高辛0.4mg/kg静脉注射后都发生了严重中毒性心律失常。分别使用非特异性单抗IgG和Fab片级进行的阴性对照组动物于中毒发生后10.8±2.35min死亡,特异性地高辛单抗IgG及其Fab片段救治组全部获得成功,两大组各自抢救成功动物数比较,经确地概率法检验相差非常显著(P<0.001)。地高辛单抗IgG治疗组于注射抗体后12.0±2.0min恢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地高辛中毒原因并探讨预防对策。方法选择本院16例地高辛中毒病例进行分析。结果地高辛中毒与自服过量和患有严重器质性心脏病累及心肌缺血缺氧,以及年龄、肝肾功能、合并多种疾病、联合用药等因素有关。16例地高辛中毒患者均全部临床治愈。结论l临床应用地高辛时,应根据患者病情,制定合理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控制中毒的各种诱发因素,密切观察早期发现中毒症状,对易发生叶l毒的高危患者应监测地高辛血浓度,及时调整用量,防止中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