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研究全蝎提取液抗凝活性成分。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抗凝蛋白含量,以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以提取次数、提取工艺、加热时间、反复冻融及酸碱度考察全蝎提取液抗凝活性成分的稳定性。结果其凝血酶时间与蛋白质含量呈正比关系(γ=0.9988),全蝎以提取2次为宜,对热的稳定性较差,与冻融的次数无关(P>0.05),易受pH的影响,经酸碱处理后的TT有所降低P(<0.05),在3种提取工艺中,冷浸液的活性最强(P<0.01)。结论全蝎提取液的抗凝活性成分易受提取次数、提取工艺、受热时间及pH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全蝎不同部位抗凝活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采用不同提取方法比较全蝎不同部位的抗凝活性.方法 用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测定全蝎不同部位水提醇沉和冻融法提取液的抗凝血活性.结果 水提醇沉法全蝎凝血酶时间长于冻融法,两种提取方法中,各部位的凝血时间比较是蝎尾>蝎全体>蝎身.结论 全蝎抗凝活性成分提取方法中水提醇沉优于冻融法,抗凝活性成分主要集中于蝎尾.  相似文献   

3.
土鳖虫提取液对家兔抗凝血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观察土鳖虫提取液对家兔抗凝血作用的影响。方法 (1)体内实验给家兔灌胃土鳖虫提取液5d后,测定白陶土部分凝血酶时间(KPTT)、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2)体外实验体外测定土鳖虫提取液对家兔血浆KPTT、PT、TT及抗凝血酶Ⅲ(AT—Ⅲ)的影响。结果 土鳖虫提取液在家兔体内、外均能使血浆KFTT、PT及TT延长,其作用随土鳖虫提取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强,抗凝活性不依赖于AT—Ⅲ。结论 土鳖虫提取液具有明显的抗凝作用,可能是对凝血酶发挥的直接作用。  相似文献   

4.
僵蚕抗凝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僵蚕提取液的抗凝活性成分的稳定性和提取工艺。方法以凝血酶时间(TT)为指标,考察僵蚕提取液中抗凝物质对酸、碱、热及反复融冻的稳定性;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蛋白含量为指标,用L9(34)正交试验考察僵蚕的提取工艺。结果僵蚕水提液的抗凝活性成分对酸、碱、热及反复融冻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僵蚕水提液的凝血酶时间与蛋白质含量成正相关(P<0.01);以蛋白质含量作为指标,僵蚕用8倍量水润湿15 min,提取2次,每次30 min,即为水煎提取优化工艺。结论为僵蚕抗凝活性成分的水煎提取和后续分离的样品处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以抗凝血活性指标筛选水蛭的提取工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水蛭是具有抗凝血活性的动物药,报道用抗凝血活性指标筛选其提取工艺的方法和结果,研究表明:水蛭提取液对凝因酶的拮抗作用量效关系明显,凝血酶时间(TT)和药液浓度成正相关,水蛭以0.9%NaCl提取活性最高,正交试验筛选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下为加4倍量0.9%NaCl溶液,在100℃提取3h。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重组水蛭素的抗凝活性,为水蛭素新药开发提高实验依据,方法:家兔iv重组水蛭素前及后心脏采血,应用血凝仪测定凝血酶时间(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并考察其抗凝活性的量效和时效关系。结果:重组水蛭素能明显延长TT和APTT,且呈剂量依赖性,但在所试剂量范围内对PT无明显影响,其延长TT和APTT的作用随时间而下降,作用持续约60min,结论:重组水蛭 素具有明显抗凝作用,明显强于现有抗凝药肝素,且其作用强度与同剂量德国产基因重组水蛭素Refludan相同。  相似文献   

7.
凝血酶与出血性脑组织损伤的相关性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琳  姜亚军  吴灏昕 《现代医学》2005,33(4):216-219
目的 观察大鼠脑内注入凝血酶或全血后神经细胞凋亡和脑组织水肿的动态改变,并观察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水蛭素)能否减轻凝血酶对脑组织的损伤。方法 成年168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凝血酶组、脑出血组、凝血酶加水蛭素组、脑出血加水蛭素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向大鼠右侧基底节区注入凝血酶、全血、凝血酶加水蛭素、全血加水蛭素和生理盐水,于注射后6、24、72h,7d取脑组织,检测脑组织水含量(干湿重法)、神经细胞的凋亡情况(Tunel法)。结果 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凝血酶组和脑出血组的脑组织水含量及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加。时效学研究显示脑出血组脑组织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开始于术后6h,72h达高峰,7d后下降;凝血酶组开始于术后6h,24h达高峰,72h下降。与生理盐水对照组比较,脑出血组术后6h凋亡细胞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凝血酶组注入凝血酶后6h凋亡细胞数有明显增加(P〈0、05)。水蛭素干预后脑出血组和凝血酶组的脑组织水含量和神经细胞凋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 大剂量凝血酶诱导的组织水肿和细胞凋亡在24h达高峰,脑出血后组织水肿及细胞凋亡均于72h达高峰可能与脑出血后凝血酶逐渐由血肿释放有关,水蛭素能显著减轻脑组织水肿和神经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杭白菊总黄酮的碱水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确定碱水提取杭白菊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考察碱水提取对提取率的影响。用分光光度法测定黄酮含量。结果所考察的因素影响程度为:碱水pH〉冷浸时间〉冷浸次数,前两者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碱水提取杭白菊总黄酮的最佳条件为A1B1C3,即14倍量碱水(pH=8),冷浸提取2次,36h/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常用无机盐对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和凝血酶时间(TT)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NaCl、KCl、NaHCO3、NaH2PO4为样品测定aPTT、PT和TT。结果四种无机盐能够明显延长aPTT、PT、TT时间,呈现出体外抗凝作用,作用强度与浓度呈正相关。四种盐抗凝能力强弱如下:NaH2PO4>NaHCO3>NaCl>KCl。结论无机盐会参与到凝血过程,对aPTT、PT和TT产生影响,如果样品中含有无机盐,应考虑到其影响。  相似文献   

10.
局部应用重组水蛭素治疗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局部应用凝血酶特异性抑制剂(重组水蛭素)治疗脑出血后保护机制。方法 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和水蛭素组(出血后3h)。以50m自体血注入大鼠尾状核方法建立脑出血模型,应用干一湿重法观察脑水肿变化,前肢放置实验观察行为学。每组每时相点(1、2、3、7、14、28天)各6只大鼠。结果 脑出血组和水蛭素组脑含水量与生理盐水组在24h、48h、72h比较P〈0.05,7天时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脑出血组大鼠前肢放置实验结果与生理盐水组比较(P〈0.05),水蛭素组与脑出血组比较P〈0.05。结论 脑出血后24~48h水肿达高峰;重组水蛭素可明显减轻脑水肿,同时可以改善脑出血后的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足月妊娠妇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检测200例足月妊娠妇女(妊娠组)及200例健康非妊娠妇女(非妊娠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纤维蛋白原(Fib),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及凝血酶时间(TT),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妊娠组的PT、INR、APTT均较非妊娠组明显缩短,Fib明显高于非妊娠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TT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产前凝血功能的检测对预防和治疗DIC的发生和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PHC)的凝血指标和血小板参数,探讨其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危重症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与病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将68例危重症患者按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Ⅱ(APACHEⅡ)评分分为A(〈12分)、B(12—25分)、C(〉25分)三组,D组为健康对照组,分析不同评分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I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和血小板(PLT)的水平变化与APACHEⅡ的关系。并根据患者预后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两组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危重症患者AFFT、PT、TT明显长于D组,PLT和FIB明显低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与存活组相比,AFFT、PT、TT明显延长,PLT和FIB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的IT、APTT、TT显著高于A组和B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PT、APTT、TT显著高于A组,PLT和FIB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A组的PT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TT略高于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T、PLT和FIB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凝血系统功能紊乱,PT、APTT、TT、FIB和PLT对患者的预后及病情轻重的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改变,探讨其水平变化的意义.方法 检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糖尿病无合并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的D-二聚体、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纤维蛋白原(FIB)指标并比较.结果 三组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有/无合并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P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无合并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APTT、FIB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糖尿病有/无合并脑梗死组间、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APTT、FIB和D-二聚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功能Ⅰ~Ⅱ级APTT、FIB、D-二聚体水平明显低于心功能Ⅲ~Ⅳ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凝血功能检测可用于糖尿病有无脑梗死合并症发生的界定,特别对心功能级别不同的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其检测指标可反映心功能水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凝血功能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测定50例正常新生儿和324例合并肠闭锁等先天性畸形新生儿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r)、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含量,并与50例随机选取的正常成人凝血四项对照比较。结果先天性疾病组新生儿中的PT、AFFF、TT、FIB与正常新生儿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先天性疾病组中的门、APTT较正常成人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FIB较正常成人对照组显著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凝血功能指标临床参考区间:PT:12.28~14.57S,APTT:30.31—47.05S,TT:13.80~20.94S,FIB:1.61—3.07g/L。结论新生儿的凝血功能处于低凝状态,建立新生儿常规凝血功能参考区间,对凝血功能进行检测,可早期干预及指导新生儿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6.
银世杰  黄海清 《广西医学》2010,32(12):1481-1485
目的探讨机血直接回输对体外循环(CPB)心内手术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60例体外循环心内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0例,机血全部直接回输;B组30例,机血全部丢弃。对比两组患者切皮前即刻(T1)、给鱼精蛋白10 min后(T2)、关胸即刻(T3)、术后4 h(T4)采血测定血小板计数(PLT)、血浆游离Ca2+、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含量、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CT)、血红蛋白(Hb)等指标的变化,并记录术中、术后24 h库血的用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等临床情况。结果 PLT计数、血浆游离Ca2+、PT、APTT、TT、FIB、D-D、ACT、Hb在各时间点测定值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库血用量少于B组(P〈0.05)。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后直接回输机血不加重凝血功能紊乱,体外循环后采用机血直接回输的方法,能明显减少异体输血量。  相似文献   

17.
观察结缔组织生长因子肽(P1c)对大鼠凝血参数的影响。方法:大鼠连续五天静脉注射不同剂量(2、4、8 mg?kg-1)的P1c,测定凝血参数。结果:阳性抗凝血肝素钠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低、中、高剂量的P1c 与生理盐水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1c 对大鼠凝血参数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联合检测对妊高征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对象为88例妊高征患者及50例健康孕妇,观察两组的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值、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值、凝血酶凝结时间(TT)值、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值及血小板(PLT)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妊高征患者的PT、APTT、TT、FIB、PLT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四项及血小板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妊高征病情,对妊娠合并血小板减少症及产后出血的防治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结核病患者治疗前后凝血功能的变化和结核病不同分型之间凝血指标的差异,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CA-50半自动凝血分析仪测定结核病患者611例,其中继发性肺结核患者330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94例、结核性腹膜炎患者72例和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15例的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bg)和凝血酶时间(TT)。用Ac.T diff2血球分析仪计数血小板(PLT)。结果结核病患者Fbg、PLT升高,TT延长(P〈0.01),PT、APTT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常规化疗和对症治疗后,结核病患者好转组Fbg、PLT、TT明显降低(P〉0.05),结核病患者未好转组指标无变化,仍高于正常人(P〈0.01)。继发性肺结核患者330例PT延长(P〈0.05),结核性脑膜炎患者115例PT缩短(P〈0.05),结核性胸膜炎94例患者和结核性腹膜炎72例患者的TT延长并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结核病患者凝血指标发生变化并与治疗效果相关,不同型结核病患者凝血指标也有显著差异,可作为结核病诊断、监测治疗效果和预后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