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故称金匮肾气丸,因由八味药组成,亦称八味肾气丸,因其方中有桂附,故又人称之为桂附八味丸,或桂附肾气丸,从方名看,足见本方是医者常用的有效方剂。金匮肾气丸是治疗肾气(阳)不足引起多种疾病的有效方剂,运用得当,疗效颇佳,我县赵淑炳老医生对仲景书体会较深,善于运用本方,兹举例以证之。  相似文献   

2.
肾气丸方出《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症并治第六》,又名八味肾气丸、八味丸、崔氏八味丸、八味地黄丸、金匮肾气丸、桂附八味丸、桂附地黄丸。后世医家称之为补肾之祖方,并在此基础上加减衍变出补阴与补阳的许多方剂。然而,肾气丸的方义迨今解释不一。《中国医学百  相似文献   

3.
肾气丸又名桂附地黄丸、八味肾气丸,因出自《伤寒杂病论》之《金匮要略》故又名金匮肾气丸。凡病机为肾气亏虚者,皆可选用金匮肾气丸治疗,此即异病同治之理。导师袁成民教授于临证中发现,肾气丸的组方理论明确,但在具体临证时还会遇到古代经典条文中未述及的病证,故就导师临床诊疗过程中应用肾气丸治疗疑难杂症的5例验案予以辑录分析,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4.
男科病妙用金匮肾气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要略》所载肾气丸为张仲景名方之一,后世称为八味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桂附八味丸等。本方由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泽泻、牡丹皮、山药、茯苓、桂枝共8味中药组成。本方去掉桂枝、附子就为六味地黄丸,方中以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为主,用桂枝、附子温阳补肾,为阴阳双补之方。  相似文献   

5.
肾气丸,又名八味肾气丸、崔氏八味丸,始见于《金匮要略》,后世也称桂附地黄丸。全方共8味药,简单地说,是由桂附两味药物加上六味地黄丸组分而成。从药物功能上讲,由于历史的沿袭,历代著述一直以温补肾阳为论。但从方剂配伍和临证应用等方面分析,笔者认为实为不妥。  相似文献   

6.
<正>桂附地黄丸来源于张仲景《金匮要略》肾气丸方,金匮肾气丸是由六味地黄丸中的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牡丹皮加桂枝、附子等八味中药组成。而桂附地黄丸则在金匮肾气丸的基础上易桂枝为肉桂而成。其功效不仅具有六味地黄丸滋阴补肾的作用,而且还能在补阴中生火助阳,使之达到温补肾阳的目的。主治肾阳虚所至的腰膝酸痛,肢冷,浮肿,小腹胀满,小便不利,小便频数,痰饮喘咳,舌淡,脉细无力等症。笔者用桂附地黄丸治疗多种疾病效果较好,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7.
附桂八味丸的临床应用,继我国后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后,日本的《类聚方》、《众方规矩》、《牛山方考》、《知新堂方选》等古典医书亦均有记载,至今尚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及文献报导。本文把周内外近几年来应用该方药的临床进展综述如下: 一、附桂八味丸的主证我国的附桂八味丸(即金匮肾气丸)与日本常用的八味丸处方相类似。本方药味即六味地黄丸加桂枝、附子,为补阳法的代表方,既有温补肾阳的作用,又有化气行水之功。因为补阳之药多有辛燥,容易燥伤肾阴,所以甘温补肾阳之药,往往与甘润补肾阴的药物同用,才能阴阳相互为用。而该方虽以温补  相似文献   

8.
<正> 肾气丸,又名金匮肾气丸、八味肾气丸、八味丸、崔氏八味丸、桂附八味丸、八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本方首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于第五、六、十二、十三及二十二篇中,分别用以治疗脚气、虚劳、痰饮、消渴及妇人转胞等疾患。自明代开始,才将本方明确用于肾阳不足证,并成为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剂。本方是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炮附子等八味药制成的蜜丸,到唐代《千金要方》将方中桂枝改用桂心。再到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将桂枝改用肉桂,同时还将干地黄改用熟地黄,这种变动一直延用至今。此外,由于本方别名崔氏八味丸,因此有人怀疑本方非张仲景方。  相似文献   

9.
金匮肾气九为张仲景名方之一,源于《金匮要略》,又称八味肾气丸、桂附地黄丸、桂附八味丸。本方药味由六味地黄丸加附子、桂枝。日本的《类聚方》、《众方规钜》、《牛山方考》、《知新堂方选》等历代医家均十分推崇本方,治疗多种疾病常用不衰,涉及内、外、妇、儿、皮肤、神经各科。近年来中日两国学者在药理研究方面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结果,为金匮肾气丸新用提供了科学的依据,揭示了金匮肾气丸的奥妙所在。现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德泉 《光明中医》2004,19(1):42-43
肾气丸 ,亦称金匮肾气丸 ,出自《金匮要略》。历代论述 ,多认为是补肾阳之剂。但从原方所治病症 ,其药物组成 ,以及肾阳与肾气的基本概念分析 ,实为补益肾气之方 ,而非温补肾阳之剂。主要是治疗肾的气化功能失调 ,小便异常之证。现辨析如下 :1 肾气丸原方主治病证分析 :考《金匮要略》原文 ,肾气丸主治病证条文有五。《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第五》 :“崔氏八味丸 ,治脚气上入 ,少股不仁。”崔氏八味丸实即张仲景的肾气丸。《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 ,小便不利者 ,八味肾气丸主之。”《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 :“…  相似文献   

11.
余方 《陕西中医》2009,30(3):381-383
肾气丸一方,源于我国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之《金匮要略》,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也叫八味地黄丸、八味肾气丸、崔氏八味丸或附桂地黄丸,是一首配伍严谨、构思独特的经方。方剂的组成体现了《金匮要略》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而“异病同治”就是这一基本治则的具体体现。在临床应用“肾气丸”的实践中,笔者对于“异病同治”思想有了进一步的理解,以下仅就肾气丸在内科疾病中的应用谈谈我对“异病同治”的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12.
肾气丸,源自《金匮要略》,是一张有名的经方。后世对其主药究属何者,却有不同看法。现谈谈我见,以教正于高明。一、历代医家的认识对肾气丸的主药,历代医家阐述甚多,主要有以下几种不同的观点:(一)以附、桂为主者如吴仪洛说:“八味丸主用之味为桂附。”因为“附走而不守”,“桂性亦窜发,”所以才用“六者纯阴味厚润下之品,以为之濬导。”(《成方切用》)《方剂学》也说:“方中以附子、桂枝温补肾阳,为主药;以六味地黄丸滋补肾阴,为辅佐  相似文献   

13.
吴勇  李政木 《国医论坛》2007,22(2):55-56
肾气丸始载于<金匮要略>,是临床上著名的温补肾阳的方剂.方由滋阴补肾的药物配伍少量辛热温阳的附子、桂枝组成.其组方特点即如<医宗金鉴>所谓:"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张山雷亦在<小儿药证直诀笺正>中指出:"仲师八味,全为肾气不充,不能鼓舞真阳……方名'肾气'所重在一个'气'字,故桂附极轻,不过借其和煦,吹嘘肾中真阳."近年来肾气丸在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12)肾气丸—崔氏八味丸(见金匮及外台) 药物组成干地黄八两山茱萸薯蓣各四两泽泻茯苓牡丹皮各三两桂心附子炮各一两调剂及用法末之,炼蜜和丸,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日再服。原书指证“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  相似文献   

15.
肾气丸为一首经典名方,自汉代以来历代医家在临床广泛运用本方治疗肾阳不足之诸种病证。由于其临床疗效卓著,因此关于肾气丸的结构原理、配伍特点及方中药物干地黄、桂枝的演变过程,以及本方为何既治小便不利又治小便过多等问题,已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与争议。为此,笔者就此略谈个人之管见。 肾气丸来源于《金匮要略》,因本方由八味药组成,故又名八味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少火生气”。本方纳桂、附于滋阴药中,其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方名不叫“温肾丸”,而叫“肾气丸”。其主要功效为温化肾气。柯韵伯云:“命门有火则肾有生气矣。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斯知肾以气为主,肾得气而土自生也,且形之不足者,温  相似文献   

16.
六味地黄丸出自于宋代钱乙《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又名六味丸、地黄丸.本方究其源,可上溯至东汉张仲景之《金匮》肾气丸,又名八味丸.六味地黄丸即《金匮》肾气丸去桂枝、附子而成.《小儿药证直决笺正》云:"仲阳意中,谓小儿阳气甚,因去桂、附而创立此丸,以为幼科补肾专药",适用于腰膝酸软,头晕目眩.耳鸣耳聋,盗汗,遗精,消渴,骨蒸潮热,舌燥咽干,小便淋漓,以及小儿囟门不合,舌红少苔,脉沉细数等症.  相似文献   

17.
肾气丸新用     
王保来 《新中医》1996,28(12):45-45
肾气丸新用王保来*肾气丸出出自《金匮要略》,又名八味肾气丸,崔氏八味丸。由熟地黄、淮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8味药组成,具有肾之阴阳双补之功效。笔者临证运用本方加味治疗耳鼻喉科疑难杂病,每获良效,兹选数则病例介绍如下。1耳漏房×...  相似文献   

18.
<正> 金匮肾气丸又名附桂八味丸,出于《金匮要略》,由干地黄、薯蓣、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附子八味药组成。主治肾阳不足,广泛应用于肾阳虚衰的病人,但至今还未见有引起过敏反应的报道。现将我院一例  相似文献   

19.
六味地黄丸(汤)方出于北宋儿科名医钱乙(仲阳)《小儿药证直诀》。原方的组成是根据《金匮要略》所记载的肾气丸(即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等八味),去助阳之桂、附,而专取地黄等六味,成为补阴的代表方。本方药味不温不燥,它的功效主要是滋补肝肾之阴不足。  相似文献   

20.
<正> 金匮肾气丸是由六味地黄丸加附子、桂枝组成,用酒为引,主治肾阳不足,肾气不化之腰膝冷痛、少腹拘急,痰饮咳嗽,消渴水肿、转胞不得溺等证。《医宗金鉴》则将肾气丸易桂枝而用肉桂,名桂附地黄丸,以淡盐汤送服,主治肾阳虚弱之腰膝寒冷、脐腹疼痛,夜间多尿或遗尿、阳痿精冷,精少滑泄等证。两方虽一药之变而主治迥异。殊不知桂枝和肉桂二味本为一体却作用不同:桂枝善于通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