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刺临床疗效的好坏与否受选穴、针刺手法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针是针刺操作中必不可少的环节,针刺得气后留针时间长短直接影响着临床疗效。临床上留针时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如何选择最佳留针时间,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一直是困扰针灸医师和患者的问题。现就影响留针时间的几个因素进行简要分析,与君共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黄帝内经》、《针灸甲乙经》及近1O多年来有关针刺留针的文献进行整理,从留针的作用和留针依据及留针时间长短与针刺疗效关系进行等方面来探讨。总结归纳,认为留针是针剌过程中一个较重要环节,但是目前关于各种类型的疾病的留针时间还没有统一的共识,建立统一的标准是针灸发展的方向之一。以利于临床医生在临床操作时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古医籍及近年临床和实验研究有关针刺留针时间相关文献的归纳、解析、总结,发现留针时间的长短对针刺效应具有直接、重要的影响,疾病治疗存在最佳留针时间。留针虽被历代医家所重视,现代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证实并发展了古人对留针的认识。但在现行留针时间的研究中,具体的留针时间仍然存在不一致性。今后应进一步开展规范的科研工作,寻求高认可度、客观的最佳留针时间。应以疾病为基础,兼顾因病、因时、因人、因经脉腧穴确定针刺留针时间。  相似文献   

4.
谈针刺留针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针刺留针是针刺过程中一个较重要环节,能否正确掌握留针的时间,直接影响着疗效。如何掌握留针时间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因此仅就留针时间从几个方面做如下刍议。与得气的关系针刺是否得气,是取得疗效的关键,也是治疗疾病的根本。《针灸大  相似文献   

5.
留针时间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卫 《天津中医药》2007,24(1):33-35
通过对从《内经》到目前临床及实验研究有关留针时间的探讨,发现留针是针刺治疗的重要环节,留针时间的长短对针刺疗效是有影响的。但是,从古至今关于具体的留针时间仍然存在不一致性,这就需要更加细致和大量的科研工作,以寻求留针时间的内在规律性,用以指导临床。就目前而言,应以病情为主,进行辨证分析,从而选择适宜的留针时间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留针与否及留针久暂寻求中医理论依据。方法:对《黄帝内经》的研究及文献检索。结果与结论:留针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应从季节、患者体质、疾病性质、病程长短、患者得气、经脉气血等综合考虑。  相似文献   

7.
浅谈留针的时效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钰  寇晓茹 《世界中医药》2011,6(3):237-240
针灸效应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其中时间条件是影响针灸效应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1],尤以留针时间与疗效的关系甚为密切。留针是针刺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指进针并行针施术后,将针留置经穴内以加强针感和发挥针刺的持续作用增强针刺效应的一种方法。作为针刺治疗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能否正确掌握留针的时间,寻求最佳的留针时限,将直接影响着针灸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留针是指进针以后,将针留置在穴位的一种针刺方法。目前,临床上一般认为,留针有候气、加强针感和延长针刺作用时间的功效,因此,不论何种病证皆留针15—20分钟,这种机械的留针方法,有违辨证留针的原则,有时不但起不到留针应起的作用,而且会影响针刺的疗效,造成医生和患者双方的时间浪费。  相似文献   

9.
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关系的概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灸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特色和优势已被广泛认同,但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因素较多,其中时间因素中针刺留针时间与效应之间的关系受到越来越多研究者关注。本文就留针时间在针刺治疗中风病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对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关系的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和研究意义等方面内容结合本课题组前期研究结果作了一些探讨,认为针刺治疗中风留针时间与效应之间的关系还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进一步研究其关系符合循证医学对现代针灸临床标准化模式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留针的意义及时限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留针的意义及时限探讨陈利国,蔡向红(北京针灸骨伤学院,100015)主题词留针;时间因素将针刺入腧穴行针施术后,使针留置穴内称为留针,它是针刺治疗全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但为什么要留针,以及留针时间多久为宜呢?统计《中国针灸》杂志"临床报道"栏目连续三年...  相似文献   

11.
留针时间规律及与针刺疗效关系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原理  何扬子 《山西中医》2002,18(3):36-37
留针是针刺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意在候气、补泻和巩固疗效。留针时间原则上应根据病证、针刺经脉腧穴、患者体质、病程长短及治疗季节等的不同而定。分析有关文献认为,留针时间古今变化较大,临床存在很大随意性;针刺疗效与留针时间密切相关,研究针刺时效关系,寻找不同状况下最佳留针时间,对于提高针刺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影响瘀滞型肩关节周围炎患者针刺治疗效果的多因素作用。方法选择瘀滞型肩周炎患者60例,按正交设计方案随机分组治疗,分别采用穴位、针刺刺激量、留针时间等3因素及相应的2水平(穴位以靳氏肩三针为主、传统肩三针为主;针刺刺激量为重刺激、轻刺激;留针时间为30min、60min),以肩部症状体征功能评分为观察指标,优选治疗方案。结果直观分析和方差分析显示,穴位以靳氏肩三针为主、针刺为重刺激对肩部症状体征功能评分改善有非常明显影响(P〈0.05,P〈0.01)。穴位是影响疗效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针刺刺激量,留针时间为非显著因素。结论瘀滞型肩周炎的针刺效果受穴位和针刺刺激量因素影响,最佳方案为以靳氏肩三针为主,行重刺激针法,留针30min或60min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根据文献统计初步探索分析针刺治疗胆系疾病时效规律即穴位留针时间、针刺与疗效关系。方法:分别初步统计分析疗效标准相同或相似的文献中留针时间、针刺频次与疗效关系。结果:留针时间和针刺频次没有统一规范的标准,没有一个留针时间段和针刺频次其痊愈率、显效率、有效率均是高的。结论:诱导期、半衰期、残效期是留针时间和针刺频次的科学依据,应开展针刺作用时效关系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留针作为针灸临床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被历代医家所重视.本文从病程、病种、病情和针刺部位等方面对近年来有关留针时间影响因素的相关文献进行了归纳总结.现代相关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并发展了古人对留针的认识,但符合循证医学要求的随机对照试验较少,大多只停留在观察阶段.今后,临床研究应采用科学严谨的设计方法,设计符合中医特色的研究方案,对留针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从而把握针刺治疗中留针的规律,确定各种疾病的最佳留针时间,以利于构建规范化、系统化的针刺治疗临床指导模式.  相似文献   

15.
研究《黄帝内经》中关于针刺的内容,探讨留针时间的源流和依据,分析《黄帝内经》和现代研究对留针的认识及针刺效应与留针时间的关系。目前关于留针时间与针刺效应关系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尚缺乏深入系统的机制探索,应继续进行客观化实验研究,并在循证医学模式指导下进行规范化临床研究。优化针灸治疗各种病症的最佳留针时间,以期提高临床疗效,促进针灸学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6.
Gong WJ  Zhang T  Sun XT 《中国针灸》2011,31(5):421-423
目的:观察留针与否对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探讨留针的意义.方法:健康成年志愿者26例,随机分为留针组13例,不留针组13例.针刺左侧足三里.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足三里远端1cm处胫前动脉针刺前、"得气"后即刻及得气后1 min、2 min、3 min、4 min和5 min各项血流参数;比较两组运针"得气"后各时间点与针刺前比较血流参数差值间的差异.结果:留针组与不留针组血流动力学参数收缩期峰值(Vmax)和平均流速(Vm)在运针得气后即刻、1 min、2 min、3 min、4 min和5 min时分别与针刺前比较,各时间点与针刺前比较的差值,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留针"对局部的血管血流动力学改变无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讨留针的重要性。通过对古代针灸医籍中有关留针的论述进行考证,归纳我国古代针灸医家对针刺留针时间长短的判定方法、针刺留针的目的、依据、留针不当引发的针害,以期对现代针灸临床有指导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风病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刺治疗中风后肢体瘫痪等致残症状具有较好的疗效,影响针刺效果的原因众多,留针时间是其中之一,本文就针刺治疗中风后瘫痪的留针时间问题做相应讨论。  相似文献   

19.
《辽宁中医杂志》2013,(3):538-540
针刺的留针时间、针刺频次是针刺治疗方案的重要内容,也是影响针刺疗效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古代及现代相关文献,发现留针时间、针刺频次存在较大随意性,缺乏对针刺时-效关系的深入研究,尚未建立规范化的临床指导模式。倡议从循证医学角度出发,对常见病的针刺治疗进行科学严谨的随机对照研究,提供切实可信的数据,寻找出各种疾病的最佳针刺时间及频次,以期规范临床操作,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留针 ,即进针后根据症情需要将针留置于穴位内一段时间 ,以加强针感起持续刺激的作用 ,另外还有催气候气之功能 ,古人为了留针候气 ,长时间留针则有静以久留 ;为了气至 ,如待贵宾 ,不知日暮。  留针于否和留针时间长短 ,一直困惑于临床 ,溯本求源 ,笔者探究《内经》理论 ,略作阐述。1 因病而异  留针时间长短 ,主要取决于疾病的性质 ,热病 ,阳症留针时间宜短或针刺得气后行手法完毕即可出针 ,阴病 ,寒症则留针时间宜长。《灵枢》终始篇 :“刺热厥者 ,留针反为寒 ,刺寒厥者 ,留针反为热。”《内经》强调 :“热者疾之” ;“寒者留之”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