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针灸推拿学教育中实施双语教学不仅是培养21世纪新型针灸推拿人才的需要、教育全球化的需要,也是培养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过程中医学新人才的迫切需要。目前双语教学是衡量高校教育教学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在针灸推拿学教育中开展双语教学更高层次的意义是为促进和:发展留学生的全英教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提升针灸对外教育水平为目的,综述了国外物理治疗中针灸疗法的发展现状,归纳、分析了国外物理治疗师针灸培训教育的特点,提出在针灸对外教育中应注重根据物理治疗师的知识结构及实际需求,设计适合物理治疗专业的针灸课程;了解其他针灸疗法,突出中国针灸的优势;借鉴国外针灸教学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3.
武莉华  陈玲  符文彬 《新中医》2021,53(24):219-221
医学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要求医教协同,培养知识、能力、职业价值与态度并重的医学人才。为克服传统教育模式理论教学与临床实践分离的不足,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针灸教研室开展了针灸临床特色技术一体化教学改革,将特色针灸技术以临床带教结合多媒体手段融入日常教学,以期在真实的临床场景中提高学生的临床能力及人文素养,培养复合型高质量针灸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4.
回顾始于20世纪30年代的新加坡针灸发展前期代表人物及针灸教育机构,指出方展纶、何敬慈、萧憬我、邓颂如、刘致中等皆为澄江针灸学派传人,耀华针灸学社、中国针灸医学总院等早期针灸教育机构也为该学派传人创办,因此认为新加坡针灸的起步及发展与澄江针灸学派密切相关,并对萧憬我父子、符伯华、陈必廉等澄江针灸学派在新加坡的主要代表人物的针灸学术思想进行初步总结.  相似文献   

5.
随着医学国际交流的日益广泛,开展有特色的留学生针灸教育,推动针灸国际化发展成为教学的重要任务。文章介绍了在西医院校针灸教学过程中,针对留学生自身特点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强调实践操作,培养出懂针灸、用针灸的留学生。  相似文献   

6.
为适应中医针灸发展与国际化的需要,提高针灸核心竞争力,彰显中医药软实力,以《中医药科学研究发展纲要(2006~2020年)》为指导,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总体发展规划,对建立国家级针灸临床实用技术应用与发展基地进行前瞻性的软科学研究。国家级针灸基地建设坚持以加强针灸临床病种研究为主体,强化针灸临床科研规范和高水平中医针灸临床科研人才队伍培养为两翼,走"一体两翼"基地业务建设模式,集医疗、科研、国际培训、国际交流为一身,形成全国一流的针灸临床中心。  相似文献   

7.
通过总结针灸推拿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教学中现存问题,即专业课与基础课难以融合、经典理论教学重视程度不足、课程思政教学开展不够全面、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亟待创新发展、国内与国外学术交流相对较少等,结合针灸推拿专业学科属性特点,充分发挥针灸推拿国家一流学科特色,借助师资队伍教学经验丰富、临床实践平台及科研创新体系完备等优势,构建起以“一个核心,五条路径”为主要内容的“1+5”针灸推拿学专业型研究生培养模式,开展教学实践,为针灸推拿学专业型研究生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提供新思路、新见解。  相似文献   

8.
回族医学是中华民族传统医药中的一个部分 ,是人类历史东西方文化高度融合的产物。虽然回族医学只在元朝见有较完整的医学专著 ,但回族医学对于民族的健康以至于中医学发展的历史贡献是不可磨灭的。以《回回药方》为首的医药著作中比较系统地反映了我国回族医学的概况 ,而散在于其中的针灸治疗经验是宝贵的回族医药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本文就回族医学中的针灸治疗经验整理分析如下 :1 独特的认识疾病的方法来指导针灸治疗以《回回药方》为首的医药著作中对疾病的发生转化有着独特认识 ,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体质的禀性 (禀气 ) ,体质的…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四个方面引用了大量资料和研究成果阐述了针灸医学与现代心身医学的相关性。针灸对全身各个系统的作用机理是通过作用于大脑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来实现的,神经反射是针灸作用的关键环节。针灸医学将是心身医学发展中的重要临床手段,而心身医学的发展将为针灸医学提供更为先进的现代医学理论支柱;针灸医学的众多实验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对现代心身医学关于心理与躯体之间联系的中介机制研究的巨大补充;而心身医学在心理—神经—生理方面的研究也将有助于针灸医学的实验研究。针灸医学的实验研究中与心身相关的上述研究,为针灸心身医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针灸治疗过程是一个完整的心身调节过程,而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是一个物理刺激过程。在针灸治疗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患者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伴随着患者大脑皮层兴奋点的扩大、缩小和转移。  相似文献   

10.
田从豁 《中国针灸》2001,21(8):2-10
针灸医学作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 ,在新世纪面临着如何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如何思考未来的同时 ,也应回顾我们曾经经历过的 ,针灸发展的某些阶段和一些值得纪念的大事 ,为新世纪针灸的腾飞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一 )2 0世纪前 50年 ,是中国医学 (包括针灸 )处于低潮 ,并存在着能否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时期。当时的国民政府提出歧视、限制中医的种种措施 ,甚至作出“废止中医”的错误决定。一些热爱中医学的有识之士奋起力争 ,为保存和发展针灸医学做了大量工作。如 192 8年承淡安先生在无锡创办了中国针灸研究所 ,以后改名为无锡中国针灸医学专…  相似文献   

11.
Internet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用户最多,影响最广的计算机互联网络。这种有别于传统时空概念的网络环境,无疑对许多学科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针灸学科也不例外,多媒体及其网络技术在针灸的科研、教育及医疗服务方面的应用,促进了针灸学科的发展。 1 在针灸科研方面的应用与发展 作为中医学的组成部分,针灸的科研工作同样强调融合大量的多学科资料,以寻找新的结合点。多媒体及其网络技术提供了获取资料的便捷途径。网络上有包含医学在内的众多信息资源,利用简单快捷的通信与信息检索手段可以大大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 1.1 数据库 …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中原针灸对我国医学的贡献。方法: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中原针灸在砭石与针具、针灸图谱、针灸铜人、医家与医著等方面做出的贡献。结果:砭石与针具诞生在中原,针灸的图谱与模型创制在中原,中原的许多医家编写了大量的针灸著作,对针灸学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结论:中原针灸对中国医学和世界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介绍针灸在纳米比亚的发展现状、医保收费、宣传影响、立法从业等情况,对目前针灸在纳米比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2020年3月针灸通过了纳米比亚立法、纳入医保体系,中医针灸将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但在针灸教育、针灸培训合作、中医人才培养互通、中医医保报销范围、针灸标准化建设等方面还有待稳步推进和加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预示着对我国医疗模式的探索已处在新旧转化的重要时期。目前,随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现代学科交叉需求的不断增加,中国医学正在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以针灸为例,其作为中国医学和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在发展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因此,本文试从学科交叉助力针灸发展的角度展开讨论,以期探索针灸未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世纪医学模式指导下的针灸医学发展的新思路,是针灸医学科学思想论与方法论的一次发展、进步、飞跃与革命。学会与掌握了新世纪医学模式和导引处方,不仅可以不用花一分钱,便能大大有利于巩固与提高针灸疗效,扩大针灸治疗范围和领域(如预防、美容与养生等),而且有利于医者本身的健康和长寿。  相似文献   

16.
为了配合《中医药科学研究发展纲要(2006~2020年)》和中国中医科学院"十二五"规划,建设一流的针灸国际培训基地的论证研究,通过研究比较国内外针灸教育的现状及问题,探讨针灸国际培训基地建设的模式,打造一流的国际针灸培训品牌及标准,开展相关的软科学研究,促进高层次针灸国际培训基地的及早建立,提升中医针灸形象和地位,实施国家软实力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近20年来,针灸学科在临床研究、方法构建、标准制定、指南推广及学科基础理论和关键科学问题研究等多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国际针灸发展从关注临床证据,逐渐开始关注学科本身的基础问题。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聚焦穴位知识库和数据库的建设及外周神经刺激装备的转化,是针灸学科发展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分析目前中医针灸学科发展的短板,提出未来高质量发展策略:梳理针灸学科基本科学问题,形成针灸学术共识;用现代科学语言表达针灸理论的科学内涵,构建开放、自洽的现代针灸理论体系;吸引多学科人才融合创新,开辟针灸基础科研成果转化新局面;创立以针灸为代表的“体表医学”理论体系,引领针灸学对现代生命科学和未来医学的原创性贡献。  相似文献   

18.
针灸研究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梁繁荣  唐勇 《世界中医药》2009,4(6):328-330
古代针灸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为临床提供新的方案,以提高临床疗效。针灸的研究触角不断延伸,不仅可分为文献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开发研究、标准研究等,还可分为还原性研究、验证性研究和创新性研究等。无论古今的研究内容、研究方式如何,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临床服务,因此,针灸研究总的模式应该是“基于临床问题,多学科结合研究,再回归临床的研究模式”。即以临床为中心,从临床中发现问题,运用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和手段进行研究,获得研究结果后再回归临床进行验证,以提高临床疗效、创新针灸理论的研究模式。在这一总的研究模式的指导下,可分为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国万春  张璜 《山西中医》1991,7(5):30-32
针灸医学在临证医疗实践的基础上,经过金元医家的学术争鸣与讨论,使针灸医学理论与实践更加系统和完备起来。金元时期配穴理论的丰富促进了明清针灸处方理论的发展,针灸处方由元以前单元处方为主发展到以配穴处方为主,并具有取穴精炼,配穴得当,补泻适宜,针法多样,针灸并用等特点。以详实的文献资料说明元至明代是配穴处方的发展和成熟时期,并对后世针灸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针灸传入尼泊尔的历史源远流长,但其进一步发展始于近半个世纪前。本文介绍了针灸在尼泊尔的发展历史,并从临床治疗、教育、相关研究及法律等方面介绍了针灸目前在尼泊尔的现状。1972年第一名尼泊尔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针灸,开启了针灸在尼泊尔的现代发展史。目前在尼泊尔针灸治疗已被公众所接受,成为一种既定替代医学方式之一,针灸课程相关项目已经取得批准,针灸教育正逐步进入正轨教育体系,很多学者也同外国学者共同开展了多项针灸的相关研究,尼泊尔政府已着手制定针灸临床应用规范、针灸师注册等相关法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