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0 毫秒
1.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配伍依托咪酯(水剂)静脉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接受气管插管全麻的成年患者120例,依诱导中瑞芬太尼不同用量随机分为瑞芬太尼5μg/kg组(A组)、10μg/kg组(B组)、15μg/kg组(C组)、20μg/kg组(D组);依托咪酯(0.3 mg/kg)、维库溴胺(0.1 mg/kg)用量4组相同;A组诱导不用阿托品,其他3组静注阿托品0.007 mg/kg。依托咪酯、瑞芬太尼泵注时间为6 min。结果插管前(即诱导后)B组、C组、D组MAP降低幅度显著小于A组(P均<0.01),A组HR降低7.57%,B组升高12.23%,D组和C组升高小于5%。插管后C组、D组的MAP升高幅度显著小于A组、B组,C组、D组的HR升高幅度显著小于A组。C组、D组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特级,A组、B组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Ⅱ级。结论对ASAⅠ级或Ⅱ级无高血压实施腹腔器官、四肢、脊柱及颈部择期手术的成年患者,泵注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5μg/kg、阿托品0.007 mg/kg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达特级,增加瑞芬太尼用量到20μg/kg,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没有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中青年患者使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配伍丙泊酚静脉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方法选择因需择期手术治疗,接受气管插管全麻的中青年患者120例,随机分为6组(n均=20)。诱导用药:A组瑞芬太尼2μg/kg、丙泊酚2 mg/kg;B组瑞芬太尼10μg/kg、丙泊酚1.0 mg/kg、阿托品0.007 mg/kg;C组瑞芬太尼15μg/kg、丙泊酚1.0 mg/kg、阿托品0.007 mg/kg;D组瑞芬太尼15μg/kg、丙泊酚1.0 mg/kg、阿托品0.008 mg/kg;E组瑞芬太尼20μg/kg、丙泊酚1.0 mg/kg、阿托品0.008 mg/kg;F组瑞芬太尼15μg/kg、丙泊酚1.5 mg/kg、阿托品0.01 mg/kg。6组维库溴胺均为0.12 mg/kg,诱导泵注时间均为6 min,泵注1 min时快速静注阿托品,意识消失时静注维库溴铵,诱导泵注结束后气管插管。观察各组插管前后MAP、HR变化并评价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结果诱导意识消失时间A组和B组均在3 min左右,C、D、E 3组均在2.5 min左右,F组2 min左右。C、D、E 3组:插管前的MAP降低幅度均小于A、B 2组(P均0.01),插管后的MAP升高幅度均小于A、B 2组(P均0.01);插管前的HR升降幅度均在抑制插管反应效果Ⅰ级范畴,插管后的HR升高幅度均在抑制插管反应效果特级范畴。F组插管前MAP降低幅度在抑制插管反应效果Ⅱ级范畴。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C组、D组、E组达Ⅰ级,B组、F组达Ⅱ级,A组达Ⅳ级,没有达特级组,E组也未超过C组和D组。结论对ASAⅠ级或Ⅱ级实施腹腔器官、四肢、脊柱及颈部择期手术术前无高血压的中青年患者,泵注丙泊酚1.0 mg/kg、瑞芬太尼15μg/kg、阿托品0.008 mg/kg或0.007 mg/kg、维库溴胺0.12 mg/kg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达到Ⅰ级,是本研究人群使用瑞芬太尼、丙泊酚实施全麻诱导的首选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分别配伍依托咪酯、丙泊酚、咪达唑仑静脉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方法将术前无高血压的ASAⅠ级或Ⅱ级,接受腹腔器官、四肢、脊柱及颈部择期手术治疗,实施气管插管全麻的中青年患者80例,随机单盲分为依托咪酯组(Y组,n=30)、丙泊酚组(B组,n=30)、咪达唑仑组(M组,n=20)3组。静脉诱导:Y组泵注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5μg/kg;B组泵注丙泊酚1 mg/kg、瑞芬太尼15μg/kg;M组泵注咪达唑仑0.1 mg/kg(配成0.5 mg/m L)、瑞芬太尼15μg/kg。泵注时间6 min,泵注1 min后静注阿托品0.007 mg/kg,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铵0.1 mg/kg。泵注结束测量MAP、心率(HR)后行气管插管。结果插管前Y组MAP降低幅度明显小于M组(P0.01),Y组、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Y组、B组MAP升高幅度明显小于M组(P0.01),Y组、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前3组HR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B组HR升高幅度明显小于M组(P0.05)。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Y组特级、B组Ⅰ级、M组Ⅱ级。结论 Y组应作为本研究人群气管插管全麻的首选诱导用药方法,B组为次选方法,最好不用M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接受择期手术的小儿实施不同剂量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找出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最佳的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用量。方法选择普外、骨科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1~10岁小儿90例,随机分为4组,均在手术日之前的1~3 d测量小儿的基础血压、心率。诱导用药:A组(30例)泵注丙泊酚1. 5mg/kg、瑞芬太尼15μg/kg; B组(20例)泵注丙泊酚1. 5 mg/kg、瑞芬太尼20μg/kg; C组(20例)泵注丙泊酚2. 0 mg/kg、瑞芬太尼15μg/kg; D组(20例)泵注丙泊酚2. 0 mg/kg、瑞芬太尼20μg/kg。4组泵注时间均为6 min,泵注1 min时给予静注阿托品0. 008 mg/kg,意识消失以后再给予静注维库溴铵0. 12 mg/kg,泵注结束后立即测量血压、心率,然后进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小儿基础、诱导后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3 min)血压、心率。结果 D组插管前MAP比其基础MAP降低幅度大于A组、B组、C组(P均0. 05),A、B、C组间MAP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插管后MAP比其插管前MAP升高幅度B组C组D组A组,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但B组MAP升高值还是比A组减少35. 24%。D组插管前HR比其基础HR升高,其他3组插管前HR均比其基础HR降低,但3组间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 4组插管后HR均比插管前HR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但B组HR升高值还是比A组减少39. 50%。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A组、B组均为Ⅰ级,C组、D组均为Ⅱ级。结论小儿使用丙泊酚1. 5 mg/kg和瑞芬太尼20μg/kg配伍进行全麻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最为理想,整个诱导、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麻醉效果的关系。方法择期手术接受全麻患者180例。诱导:2台注射泵同时泵注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5μg/kg,时间6min,泵注1 min时静注阿托品0.007 mg/kg,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泵注结束后气管插管。维持:依丙泊酚全麻维持用量不同分为8组,丙泊酚泵速分别为10 mg/(kg·h)(B10组)、8 mg/(kg·h)(B8组)、7 mg/(kg·h)(B7组)、6 mg/(kg·h)(B6组)、5 mg/(kg·h)(B5组)、4 mg/(kg·h)(B4组)、3 mg/(kg·h)(B3组)、0 mg/(kg·h)(B0组);各组均予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μ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速至MAP较其基础值下降5%左右维持至手术结束停药。结果①全麻维持使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均能达到MAP较基础值下降5%左右的效果;单用瑞芬太尼2.5μg/(kg·min)维持,反应熵平均为47.58,MAP比基础值升高8.14%,HR降低3.04%,平均4.57min清醒;瑞芬太尼增强丙泊酚的降压及降心率作用,随丙泊酚用量增加降压作用加强;达到相同降压作用,丙泊酚用量逐组增加时瑞芬太尼用量逐组减少,睁眼时间逐组延长,反应熵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全麻维持效果评级B4和B5组达Ⅰ级,B6、B7、B8组达Ⅱ级,B3组达Ⅲ级,B0、B10组达Ⅳ级。结论丙泊酚4或5 mg/(kg·h)配伍瑞芬太尼平均泵速45μg/(kg·h)是本研究人群最佳的全麻维持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老年、中青年、儿童患者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的瑞芬太尼、丙泊酚最佳配伍量效关系,找出3个年龄段全麻维持效果相同时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用量的差异,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已按照科研计划实施的老年、中青年、儿童全麻患者资料,将3个年龄段各自全麻维持效果最佳的一组分别定为老年组(L组,15例)、中青年组(Z组,30例)、小儿组(X组,20例)。全麻诱导:L组泵注依托咪酯0.15 mg/kg、瑞芬太尼15μg/kg,同时静注阿托品0.007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Z组泵注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5μg/kg,同时静注阿托品0.007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X组泵注丙泊酚1.5 mg/kg、瑞芬太尼15μg/kg,同时静注阿托品0.008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全麻维持:L组恒速泵注瑞芬太尼50μg/(kg·h),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麻醉中MAP(简称维持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0~10%)左右;Z组和X组均是恒速泵注丙泊酚5 mg/(kg·h),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并维持麻醉中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左右。3组均在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降压。结果 3组全麻维持效果评级均达到Ⅰ级,3组间维持MAP平稳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维持MAP平稳指数比基础MAP平稳指数均在36.70%~68.30%;3组间睁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无清醒躁动及术中知晓病例出现。X组实际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多于L组和Z组(P均0.05),L组实际丙泊酚用量明显少于X组和Z组(P均0.05)。结论 3个年龄段达到同样的全麻维持效果Ⅰ级时,儿童患者瑞芬太尼用量多于老年和中青年患者,老年患者丙泊酚用量少于儿童和中青年患者。儿童、中青年患者应采用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MAP的麻醉用药方法,老年患者应采用固定瑞芬太尼用量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MAP的麻醉用药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伍用丙泊酚诱导插管时的合适剂量。方法:60例ASAI~II级全身麻醉择期手术患者,术前无高血压、心脏病、内分泌疾病,预计无插管困难。全部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依次静注咪达唑仑0.05mg/kg,维库溴铵0.1mg/kg,瑞芬太尼(I组1μg/kg,II组1.5μg/kg,Ⅲ组2μg/kg),丙泊酚2mg/kg后诱导插管,于麻醉诱导前、插管前即刻、气管插管后1min、3min、5min、7min记录SBP、DBP、HR、Sp02。结果:I组诱导后BP、HR平稳,插管后轻度升高,5min后降至诱导前水平;Ⅱ组诱导后BP,HR平稳,插管后轻度升高,3min后降至诱导前水平;Ⅲ组诱导后BP、HR明显下降,插管后3min仍下降明显,5min后升至诱导前水平。结论:常规剂量丙泊酚复合1.5μg/kg瑞芬太尼是较为理想的全麻插管诱导剂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和芬太尼用于儿童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麻醉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苏醒时间;方法:选择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的患儿59例,分为瑞芬太尼组(R组,n=30)和芬太尼组(F组,n=29)。麻醉诱导采用咪达唑仑0.1mg/kg、丙泊酚2.5mg/kg、维库溴铵0.1mg/kg;R组瑞芬太尼1μg/kg,F组芬太尼2μg/kg,以2%利多卡因1.5-3ml行咽、喉、气管表面麻醉后气管插管。气管插管后,R组立即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μg/kg/min,F组术中吸入异氟烷、氧化亚氮,术中根据麻醉深度调整吸入浓度。手术开始前局部注射1%盐酸利多卡因,预计手术结束前10分钟停止吸入麻醉药;结果:两组患儿插管前、插管后、手术开始5分钟的HR、MAP无显著差异,R组手术开始后30分钟的HR低于F组(P&lt;0.05),苏醒时间短于F组(P&lt;0.05),恶心呕吐率无明显差异;结论:瑞芬太尼可安全地用于儿童扁桃体或腺样体切除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与中青年患者接受择期手术实施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瑞芬太尼用量的差异。方法选择普外、骨科择期手术接受气管插管全麻的小儿(1~10岁)40例和中青年者(18~64岁)60例,依全麻维持中丙泊酚用量随机分为小儿4mg/(kg·h)组(XB4组)20例、小儿5 mg/(kg·h)组(XB5组)20例、中青年4 mg/(kg·h)组(CB4组)30例、中青年5 mg/(kg·h)组(CB5组)30例。全麻诱导:小儿均泵注丙泊酚1.5mg/kg、瑞芬太尼15μg/kg、阿托品0.008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成人均泵注丙泊酚1.0mg/kg、瑞芬太尼15μg/kg、阿托品0.007 mg/kg、维库溴铵0.12 mg/kg。全麻维持:XB4组和CB4组均恒速泵注丙泊酚4 mg/(kg·h),XB5组和CB5组均恒速泵注丙泊酚5 mg/(kg·h),4组均调节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μg/(kg·h)]用量,控制全麻维持中MAP比其基础MAP下降5%左右(不超过10%)至手术结束停药。结果 4组基础MAP平均值均低于其诱导前MAP平均值15%以上。4组维持MAP平均值均达到比其基础MAP值降低5%左右的效果。XB4组和XB5组维持MAP稳定指数分别低于CB4组和CB5组(P均<0.05),而维持HR稳定指数分别高于CB4组和CB5组(P均<0.05);4组维持MAP稳定指数和维持HR稳定指数均比其基础稳定指数降低。XB4组和XB5组睁眼时间分别长于CB4组和CB5组(P均<0.05),而瑞芬太尼维持平均用量分别多于CB4组和CB5组(P均<0.05),但每一组内的瑞芬太尼用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4组全麻维持效果均为Ⅰ级,均无拔管躁动发生。结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应用于小儿与中青年择期手术,全麻维持中恒速泵注丙泊酚[4 mg/(kg·h)或5 mg/(kg·h)],当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将维持MAP控制并稳定在低于其基础MAP值5%左右时,全麻维持效果均能达到Ⅰ级,但小儿瑞芬太尼用量多于中青年人,小儿睁眼时间长于中青年人。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等效镇痛剂量舒芬太尼、瑞芬太尼在麻醉诱导过程中对麻醉/脑电意识监测系统Narcotrend指数(NTI)、警觉/镇静评分(OAA/S)、血流动力学及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0年6月在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行全凭静脉麻醉下择期手术的中青年患者12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6组各20例,舒芬太尼1组、舒芬太尼2组、舒芬太尼3组分别静脉泵注0.4,0.5,0.6μg/kg的舒芬太尼,瑞芬太尼1组、瑞芬太尼2组、瑞芬太尼3组分别静脉泵注4,5,6μg/kg的瑞芬太尼,各组药物均3 min泵注完毕。观察各组入室安静平卧5 min、泵注完毕即刻、泵注完毕3 min、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 min的NTI、OAA/S评分、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以及肌肉僵硬、呼吸抑制发生情况。结果在安静平卧5 min时各组NT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泵注完毕即刻时NTI、OAA/S评分瑞芬太尼各组均明显低于舒芬太尼各组(P均0.05);泵注完毕3 min、气管插管前时NTI瑞芬太尼各组低于舒芬太尼各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气管插管后1 min时,各组NTI比气管插管前均升高(P均0.05)。泵注完毕即刻、泵注完毕3 min、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 min时舒芬太尼各组间、瑞芬太尼各组间NT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等效镇痛剂量的瑞芬太尼较舒芬太尼在气管插管后1 min时MAP、HR比气管插管前升高幅度小(P均0.05)。瑞芬太尼各组肌肉僵硬、呼吸抑制总发生例数明显多于舒芬太尼各组总例数(P均0.05)。结论等效镇痛剂量时,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均使NTI、OAA/S评分降低,但瑞芬太尼的NTI、OAA/S评分降低幅度大于舒芬太尼,瑞芬太尼的镇静作用强于舒芬太尼;等效镇痛剂量瑞芬太尼和舒芬太尼,气管插管后MAP、HR、NTI均升高,但瑞芬太尼升高MAP、HR的幅度小于舒芬太尼,瑞芬太尼抑制插管反应的作用优于舒芬太尼,但其肌肉僵硬和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高于舒芬太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麻醉用于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青年男性患者52例,随机分为靶控输注组(B组)和恒速输注组(H组)各26例,麻醉诱导:2组患者入室后均快速输注代斯4 m L/kg,B组瑞芬太尼初始靶浓度3 ng/m L、异丙酚初始靶浓度2μg/m L靶控输注,逐步提高瑞芬太尼靶浓度至4~6 ng/m L、异丙酚靶浓度至4~5μg/m L;H组开始静脉注射瑞芬太尼2~2.5μg/kg、异丙酚2~2.3 mg/kg,双腔气管插管后瑞芬太尼0.2~0.3μg/(kg·min)、异丙酚80~100μg/(kg·min)恒速泵注;2组患者双腔气管插管前及术中均用苯顺阿曲库铵维持肌松。观察2组患者术中MAP和HR变化、苏醒时间、拔除双腔气管插管时间及术后患者躁动情况并进行比较。结果 H组麻醉诱导后、双腔气管插管后即刻、单肺通气后20 min、苏醒时MAP、HR与基础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B组上述指标麻醉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苏醒时间、拔除双腔气管插管时间较H组明显缩短(P均0.05)。B组术后无一例躁动情况发生,H组3例。结论瑞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靶控输注较恒速输注血流动力学更平稳、苏醒时间及拔除双腔气管插管时间更短,术后并发症更少,安全有效,更能满足青年男性患者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手术要求,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小剂量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和布托啡诺用于结肠镜检查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将择期行结肠镜检查术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A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丙泊酚1~2 mg/kg,B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依托咪酯0.2~0.3 mg/kg,C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10μg/kg+依托咪酯0.15~0.2mg/kg+丙泊酚0.5 mg/kg,待患者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结肠镜检查。术中根据患者反应追加适量丙泊酚(或依托咪酯),维持至镜检结束。记录3组给药前(t_1)、给药后1 min(t_2)、检查后1 min(t_3)、检查后5 min(t_4)和苏醒时(t_5)5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和脉搏氧饱和度[Sp(O_2)]值及用药量;记录患者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离院时间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和C组患者MAP在t_2、t_3、t_4时间点较A组均明显升高(P均0.05)。C组丙泊酚用药量显著少于A组,依托咪酯用药量显著少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诱导时间、检查时间、苏醒时间以及离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组注射痛较A组明显减少恶心呕吐和肌阵挛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剂量丙泊酚复合依托咪酯和布托啡诺用于结肠镜检查安全有效不良反应更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麻醉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择65岁以上择期行腹部开腹手术的ASAⅡ~Ⅲ级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50例。瑞芬太尼(R)组诱导使用瑞芬太尼2μg/kg,术中麻醉维持用持续泵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芬太尼(F)组诱导使用芬太尼3μg/kg,术中麻醉维持间断静注芬太尼0.05~0.1 mg。观察2组患者麻醉前、诱导后、插管后、切皮、手术1 h、关腹等各时点的BP、HR值以及术后苏醒情况并记录自主呼吸恢复、呼之睁眼及拔管时间。结果麻醉插管及切皮时2组患者BP、HR较诱导时均升高,但R组比F组幅度小(P<0.05);R组手术后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呼之睁眼以及拔管时间均短于F组(P均<0.05)。结论瑞芬太尼在老年患者手术中应用是安全、有效、可行的,且比芬太尼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麻醉预防小儿扁桃体切除术后躁动的临床效果。方法:ASAⅠ~Ⅱ级,择期全麻下行扁桃体切除患儿4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组(A组)和芬太尼复合瑞芬太尼组(B组),每组20例。A组诱导期静注瑞芬太尼1μg/kg后持续泵注0.2μg/kg/min,B组采用芬太尼3μg/kg,维持期两组均采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持续泵注。观察并记录两组麻醉诱导期及维持期BP、HR、SpO2、术毕至苏醒时间(T1)、气管拔管时间(T2)、及患儿苏醒期躁动、哭闹的发生。结果:两组患儿清醒时间、拔管时间无显著差异,且B组在术后苏醒期BP增高、HR加快及哭闹、躁动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与A组(P0.05)。结论:芬太尼诱导复合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可更好满足小儿扁桃体切除手术的麻醉,稳定、清醒恢复快,明显预防术后急性疼痛而引起哭闹、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小儿择期手术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麻醉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普外、骨科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1~10岁患儿120例。诱导:2台注射泵分别同时泵注丙泊酚0.15 mg/kg、瑞芬太尼15μg/kg,时间6 min,泵注1 min时静注阿托品0.008 mg/kg,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0.12 mg/kg,泵注结束测量血压、心率后气管插管。维持:依恒速泵注丙泊酚用量的不同分为每小时每千克体质量4 mg组(B_4组)、5mg组(B_5组)、6 mg组(B_6组)、7 mg组(B_7组)、8 mg组(B_8组)、9 mg组(B_9组)共6组,每组20例。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μ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速维持全麻中MAP比其基础MAP下降5%左右(不超过10%)至手术结束停药。结果 6组基础MAP平均值均低于其诱导前MAP平均值15%以上。6组维持MAP平均值均达到比其基础MAP值降低5%左右的效果。要达到相同范围内的维持MAP值,随着丙泊酚维持用量逐组增加,瑞芬太尼维持平均用量逐组降低,丙泊酚用量与瑞芬太尼用量呈负相关(r=-0.92,P0.05),瑞芬太尼维持用量各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每组内的瑞芬太尼用量存在较大的个体差异。6组维持MAP稳定指数均比其基础MAP稳定指数降低,维持MAP稳定指数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6组维持HR平均值均比其HR基础值降低≤10%,6组维持HR稳定指数均比其基础HR稳定指数降低,B_4组、B_5组、B_6组维持HR稳定指数均显著小于B_7组、B_8组、B_9组(P均0.05)。睁眼时间逐组延长,B_4组、B_5组睁眼时间显著短于B_6组、B_7组、B_8组、B_9组(P均0.05),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正相关(r=0.97,P0.05);全麻维持效果评级:B_4组、B_5组为Ⅰ级,B_6组、B_7组、B_8组为Ⅱ级,B_9组为Ⅲ级。B_4组、B_5组未发生拔管躁动,B_6组的拔管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B_7组、B_8组、B_9组(P均﹤0.05)。抑制拔管反应评级:B_4组、B_5组、B_6组为Ⅱ级,B_7组为Ⅲ级,B_8组、B_9组为Ⅳ级。结论小儿择期手术,在固定丙泊酚用量,调节瑞芬太尼用量达到控制全麻维持中MAP低于其MAP基础值5%左右的效果时,随着丙泊酚用量增加,瑞芬太尼用量逐渐减少,睁眼时间逐渐延长,拔管后躁动发生率逐渐增加。考虑到全麻维持效果评级和抑制拔管反应效果评级,丙泊酚全麻维持用量4 mg/(kg·h)、5 mg/(kg·h)临床全麻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中青年择期手术患者实施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3种控制性降压幅度与瑞芬太尼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中青年患者61例,随机分为A、B、C 3组,全麻维持中A组20例维持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10%组,B组21例降低10%~15%组,C组20例降低15%~20%。全麻维持中泵注丙泊酚6mg/(kg·h)恒速不变,调节瑞芬太尼用量[起始泵速60μg/(kg·h)],在手术开始后15 min内把维持MAP降低到各组的要求范围并持续到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用药。结果 3组全麻诱导前MAP均比其基础MAP升高15%以上,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固定丙泊酚6 mg/(kg·h)时,3组全麻维持中维持MAP比其基础MAP降低幅度均在预计范围内,均达到各自的降压要求范围。降压达标维持瑞芬太尼平均用量A组最少,C组最多,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组降压达标维持MAP平稳指数均小于其基础MAP平稳指数,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全麻后睁眼时间、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降压超过其基础MAP 10%以上后部分患者出现降压封顶效应,再增加瑞芬太尼用量维持MAP不再继续降低,B组出现降压封顶效应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全麻诱导前MAP均高于其基础MAP。全麻维持中与一个恒定丙泊酚用量配伍,瑞芬太尼用量越大血压降低幅度越大,降压幅度越大,部分患者会出现降压封顶效应,这时再增加瑞芬太尼用量维持MAP不再继续降低反而降低幅度开始减小。瑞芬太尼用量与控制性降压的幅度个体差异较大,出现降压封顶效应时瑞芬太尼用量个体差异也较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芬太尼、舒芬太尼对先心病患儿直接喉镜经口气管插管时心血管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行房、室缺修补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芬太尼组及舒芬太尼组,分别以芬太尼2μg/kg复合异丙酚2 mg/kg及维库溴胺0.1 mg/kg、舒芬太尼0.2μg/kg复合异丙酚2 mg/kg及维库溴胺0.1 mg/kg诱导行气管内插管。监测麻醉诱导前、插管前、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各时点的BP及HR。结果与诱导前比较,芬太尼组插管即刻BP、HR均显著升高(P均<0.05),舒芬太尼组插管即刻BP与HR变化不明显,但舒芬太尼组插管后3 s、5 s BP与HR均降低。结论等效剂量的舒芬太尼较芬太尼能更有效预防小儿患者气管插管时的心血管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在全身麻醉下经喉罩纤维支气管镜术(FOB)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3月~2021年3月山东省单县中心医院收治的46例行经喉罩FOB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15例)、B组(16例)、C组(15例),所有患者均以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行全身麻醉,连接呼吸机行FOB,三组患者全身麻醉过程中瑞芬太尼的输注量分别为0.2μg/(kg·min)、0.3μg/(kg·min)、0.4μg/(kg·min),比较三组患者不同时段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A组患者在纤维支气管镜经声门(T1)与经隆突时(T2)时的MAP与HR水平较B、C两组均明显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各时段的MAP与HR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高于B、C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身麻醉下经喉罩FOB中应用中剂量与高剂量瑞芬太尼更符合手术需求,麻醉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4月至2013年10月珠海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60例用MDH可视喉镜气管插管行腹腔镜妇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两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丙泊酚组(P组)、每组30例。D组泵注右美托咪定1.0μg/kg及舒芬太尼0.8μg/kg。P组泵注丙泊酚2.5 mg/kg及舒芬太尼0.8μg/kg,两组均静注维库溴铵0.12 mg/kg,2 min后行气管插管。观察二组患者T0、T1、T2、T3、T4、T5、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及不良反应。结果:D组在T 2和T 5时点的MAP和HR与T 1及T 4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组在同一时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拔管期不良反应,P组与D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舒芬太尼用于腹腔镜妇科手术的,在围麻醉期血流动力动力学稳定,拔管期不良反应少,可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BIS监测下盐酸右美托咪定对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术患儿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ASAⅠ级择期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2组患儿给予静注丙泊酚2 mg/kg+咪达唑仑0.1 mg/kg基础麻醉入睡后入室,监测心率(HR)、收缩压(SBP)、平均动脉压(MAP)、脑电双频谱指数(BIS)、血氧饱和度(Sp(O2))。观察组麻醉诱导前10 min泵入盐酸右美托咪定1μg/kg,继之以0.7μg/(kg·h)泵入;对照组于麻醉诱导前10 min泵等剂量生理盐水。2组麻醉诱导均静脉给予咪达唑仑0.1 mg/kg、丙泊酚2 mg/kg、苯磺酸顺势阿曲库铵0.2 mg/kg、舒芬太尼0.3μg/kg,快速诱导气管插管。观察组麻醉维持用右美托咪定0.7μg/(kg·h)、瑞芬太尼0.2μg/(kg·min)、丙泊酚2~4 mg/(kg·h)。对照组麻醉维持用瑞芬太尼0.2μg/(kg·min)、丙泊酚4~8 mg/(kg·h)。术中调整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泵入量,维持BIS值在50±5。记录基础值(t0)、插管即刻(t1)、上开口器即刻(t2)、手术结束(t3)、拔管即刻(t4)5个时间点的HR,MAP,BIS值及Sp(O2),计算心率收缩压乘积(RPP)。观察并记录手术结束呼吸恢复时间和拔管时间,计算术中丙泊酚用量。记录术后恶心呕吐、谵妄、躁动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HR:观察组t1,t4时点与t0时点相比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对照组t1~t4各时间点与t0比均显著升高(P均0.05);观察组t1~t4各时间点与对照组同时点相比均显著降低(P均0.05)。MAP:观察组t1,t3时点均比对照组对应时间点显著降低(P均0.05)。RPP:观察组t4时点比t0时点显著增高(P0.05),对照组t1~t4各时点均比t0时点显著增高(P均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同一时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苏醒: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呼吸恢复时间较短(P0.05),拔管时间较长(P0.05)。术中丙泊酚用量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谵妄、躁动发生率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儿扁桃体、腺样体切除手术辅助应用盐酸右美托咪定镇静对患儿血流动力学影响小,术后谵妄、躁动发生率低,可有效减少丙泊酚用量,且可延迟拔管,利于术后呼吸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