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探讨在全身麻醉(全麻)手术中瑞芬太尼、丙泊酚注射液(商品名:得普利麻)复合右美托咪定(Dex)的麻醉效果。方法58例全麻手术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瑞芬太尼、得普利麻,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麻醉前予以Dex静脉泵注,对照组患者予以等量生理盐水滴注。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麻醉恢复时间、不同时间点血流动力学指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Ramsay评分、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苏醒时间为(8.56±2.42)min,短于对照组的(11.42±2.46)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诱导即刻(T1)时,两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开始(T2)~术后5 min(T4)时,两组患者心率和平均动脉压均较本组T1时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升高幅度小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VAS评分(1.15±0.32)分低于对照组的(2.55±0.42)分,Ramsay评分(2.68±0.45)分高于对照组的(1.79±0.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90%,低于对照组的27.5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全麻手术患者采用瑞芬太尼、得普利麻复合Dex的麻醉方式可缩短麻醉苏醒时间、稳定血流动力学、镇静效果好,减轻患者疼痛,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比较瑞芬太尼分别配伍依托咪酯、丙泊酚、咪达唑仑静脉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方法将术前无高血压的ASAⅠ级或Ⅱ级,接受腹腔器官、四肢、脊柱及颈部择期手术治疗,实施气管插管全麻的中青年患者80例,随机单盲分为依托咪酯组(Y组,n=30)、丙泊酚组(B组,n=30)、咪达唑仑组(M组,n=20)3组。静脉诱导:Y组泵注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5μg/kg;B组泵注丙泊酚1 mg/kg、瑞芬太尼15μg/kg;M组泵注咪达唑仑0.1 mg/kg(配成0.5 mg/m L)、瑞芬太尼15μg/kg。泵注时间6 min,泵注1 min后静注阿托品0.007 mg/kg,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铵0.1 mg/kg。泵注结束测量MAP、心率(HR)后行气管插管。结果插管前Y组MAP降低幅度明显小于M组(P0.01),Y组、B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Y组、B组MAP升高幅度明显小于M组(P0.01),Y组、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前3组HR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插管后B组HR升高幅度明显小于M组(P0.05)。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Y组特级、B组Ⅰ级、M组Ⅱ级。结论 Y组应作为本研究人群气管插管全麻的首选诱导用药方法,B组为次选方法,最好不用M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接受择期手术的小儿实施不同剂量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的效果,找出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最佳的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用量。方法选择普外、骨科择期手术接受全麻的1~10岁小儿90例,随机分为4组,均在手术日之前的1~3 d测量小儿的基础血压、心率。诱导用药:A组(30例)泵注丙泊酚1. 5mg/kg、瑞芬太尼15μg/kg; B组(20例)泵注丙泊酚1. 5 mg/kg、瑞芬太尼20μg/kg; C组(20例)泵注丙泊酚2. 0 mg/kg、瑞芬太尼15μg/kg; D组(20例)泵注丙泊酚2. 0 mg/kg、瑞芬太尼20μg/kg。4组泵注时间均为6 min,泵注1 min时给予静注阿托品0. 008 mg/kg,意识消失以后再给予静注维库溴铵0. 12 mg/kg,泵注结束后立即测量血压、心率,然后进行气管插管。分别记录小儿基础、诱导后气管插管前、气管插管后(1~3 min)血压、心率。结果 D组插管前MAP比其基础MAP降低幅度大于A组、B组、C组(P均0. 05),A、B、C组间MAP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插管后MAP比其插管前MAP升高幅度B组C组D组A组,4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 05),但B组MAP升高值还是比A组减少35. 24%。D组插管前HR比其基础HR升高,其他3组插管前HR均比其基础HR降低,但3组间降低幅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 4组插管后HR均比插管前HR升高,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 0. 05),但B组HR升高值还是比A组减少39. 50%。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A组、B组均为Ⅰ级,C组、D组均为Ⅱ级。结论小儿使用丙泊酚1. 5 mg/kg和瑞芬太尼20μg/kg配伍进行全麻诱导抑制气管插管反应效果最为理想,整个诱导、插管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更加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静注曲马多对静注咪达唑仑后呼吸、循环的再影响。方法将行单侧患肢罗派卡因轻比重腰麻的40例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M组(20例)和MT组(20例),M组静注咪达唑仑,当Ramsay镇静评分达6分值(简称SS6分)时停药,MT组静注咪达唑仑达SS6分值后接着静注曲马多7 mg/kg。结果 MT组静注曲马多后各时段MAP、潮气量比M组相对应时段升高或增加(P均<0.01)。2组间睁眼时间和HR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静注曲马多可兴奋被咪达唑仑抑制的循环和呼吸功能,不降低镇静作用,不延长镇静时间。地西泮、曲马多配伍合理、安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中瑞芬太尼、丙泊酚维持降压幅度10%时的量效关系。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4年1月入院的拟在全身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4组,每组25例。所有患者采用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5μg/kg、阿托品0.007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 6 min泵注维持,A、B、C、D组患者分别采用丙泊酚8、7、6、5 mg/(kg·h)恒速泵注、患者均调节瑞芬太尼60μg/(kg·h)起始,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10%。观察4组患者的MAP维持平稳指数、HR维持平稳指数、瑞芬太尼用量、停丙泊酚到睁眼时间、维持中反应熵以及全身麻醉维持效果评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4组均能达到维持MAP比基础MAP降低10%的效果,HR随MAP降低减慢;瑞芬太尼用量逐组增加。C、D组MAP维持平稳指数明显高于A、B组,停丙泊酚到睁眼时间明显短于A、B组(P<0.05);D组全身麻醉维持效果评级明显优于其他各组(P<0.05)。结论丙泊酚5 mg/(kg·h)配合瑞芬太尼平均泵速60μg/(kg·h)是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控制性降压幅度10%时最佳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比较大剂量曲马多静脉复合全麻与中剂量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的麻醉效果。方法曲马多组(T组,n=30)诱导插管:泵注曲马多20 mg/kg、丙泊酚2.5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全麻维持:丙泊酚起始泵速10mg/(kg.h)。芬太尼组(F组,n=34)诱导插管:泵注芬太尼5μg/kg、丙泊酚2.5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全麻维持:丙泊酚、芬太尼起始泵速分别为8 mg/(kg.h)、10μg/(kg.h),切皮前静注芬太尼10μg/kg。结果 T组诱导后MAP降低百分比值、插管后MAP升高百分比值,拔管时MAP、HR升高百分比值均显著小于F组(P<0.01);切皮后T组的HR减慢,F组的HR增加,麻醉中T组MAP稳定指数值显著低于F组(P<0.01);T组拔管时痰少,无呛咳、躁动、寒战;T组术后镇痛优秀率显著高于F组(P<0.01)。结论曲马多20 mg/kg剂量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的麻醉效果比芬太尼40μg/kg剂量复合丙泊酚静脉全麻血流动力学更稳定,术后镇痛时效更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人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全麻维持效果的关系。方法选择老年择期手术患者120例,均实施气管插管全麻,全麻诱导方法均相同。全麻维持分为恒速泵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0~10%)部分(简称BR法)和恒速泵注不同剂量瑞芬太尼、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部分(简称RB法)。BR法共3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泵速1.0 mg/(kg·h)组(B_(1.0)组)、1.5 mg/(kg·h)组(B_(1.5)组)、2.0 mg/(kg·h)组(B_(2.0)组)、2.5 mg/(kg·h)组(B_(2.5)组)、3.0 mg/(kg·h)组(B_(3.0)组),每组6例。瑞芬太尼起始泵速均为30μg/(kg·h),如瑞芬太尼用量增加到60μg/(kg·h),MAP降低未达预设范围,丙泊酚用量增加0.5 mg/(kg·h),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如此反复直至降压达到预设范围;如瑞芬太尼用量降到零,MAP仍低于预设范围,降低丙泊酚用量0.5 mg/(kg·h),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如此反复直至降压达到预设范围。RB法共90例,随机分为瑞芬太尼泵速60μg/(kg·h)组(R_(60)组)、55μg/(kg·h)组(R_(55)组)、50μg/(kg·h)组(R_(50)组)、45μg/(kg·h)组(R_(45)组)、40μg/(kg·h)组(R40组)、30μg/(kg·h)组(R_(30)组),每组15例。丙泊酚起始泵速均为2 mg/(kg·h),调节丙泊酚用量在25 min内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基础MAP降低5%左右。全部11组控制性降压均在手术结束前5 min停止。结果 (1)BR法中B_(1.0)组有3例,B_(1.5)组、B_(2.0)组、B_(2.5)组各有2例能够按原计划丙泊酚用量完成全麻维持;有18例需增加或减少丙泊酚用量后再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完成全麻维持,这其中还有3例丙泊酚用量大于3.0 mg/(kg·h)才能完成全麻维持;还有3例按照原计划丙泊酚用量用药,但需在输入多巴胺的同时输入瑞芬太尼完成全麻维持。(2)RB法各组均可较容易地把全麻维持中的MAP控制到比其基础MAP降低5%左右的范围,BIS值均维持在35~60,6组间维持MAP平稳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瑞芬太尼用量与丙泊酚用量呈负相关(r=-0.94,P0.05),丙泊酚用量与睁眼时间呈正相关(r=0.95,P0.05)。R_(30)组丙泊酚用量显著大于R_(60)组、R_(55)组、R_(50)组、R_(45)组(P均0.05)。R_(60)组、R_(55)组、R_(50)组睁眼时间相对较短。(3)全麻维持效果评级:R_(55)组、R_(50)组达Ⅰ级,R_(60)组、R_(45)组达Ⅱ级,R40组达Ⅲ级,R_(30)组达Ⅳ级。结论 BR法很难把血压调控平稳,不适合老年人临床全麻使用;RB法较容易把血压调控平稳,其中以恒速泵注瑞芬太尼50μg/(kg·h)和55μg/(kg·h),调节丙泊酚用量控制并维持全麻中MAP比其基础MAP降低5%左右,全麻维持效果评级最好,清醒快,拔管无呛咳躁动发生,推荐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丙泊酚静脉复合全麻维持中不同瑞芬太尼、丙泊酚配伍剂量与麻醉效果的关系。方法择期手术接受全麻患者180例。诱导:2台注射泵同时泵注依托咪酯0.3 mg/kg、瑞芬太尼15μg/kg,时间6min,泵注1 min时静注阿托品0.007 mg/kg,意识消失后静注维库溴胺0.1 mg/kg,泵注结束后气管插管。维持:依丙泊酚全麻维持用量不同分为8组,丙泊酚泵速分别为10 mg/(kg·h)(B10组)、8 mg/(kg·h)(B8组)、7 mg/(kg·h)(B7组)、6 mg/(kg·h)(B6组)、5 mg/(kg·h)(B5组)、4 mg/(kg·h)(B4组)、3 mg/(kg·h)(B3组)、0 mg/(kg·h)(B0组);各组均予瑞芬太尼起始泵速60μg/(kg·h),调节瑞芬太尼泵速至MAP较其基础值下降5%左右维持至手术结束停药。结果①全麻维持使用不同剂量丙泊酚,调节瑞芬太尼用量均能达到MAP较基础值下降5%左右的效果;单用瑞芬太尼2.5μg/(kg·min)维持,反应熵平均为47.58,MAP比基础值升高8.14%,HR降低3.04%,平均4.57min清醒;瑞芬太尼增强丙泊酚的降压及降心率作用,随丙泊酚用量增加降压作用加强;达到相同降压作用,丙泊酚用量逐组增加时瑞芬太尼用量逐组减少,睁眼时间逐组延长,反应熵各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②全麻维持效果评级B4和B5组达Ⅰ级,B6、B7、B8组达Ⅱ级,B3组达Ⅲ级,B0、B10组达Ⅳ级。结论丙泊酚4或5 mg/(kg·h)配伍瑞芬太尼平均泵速45μg/(kg·h)是本研究人群最佳的全麻维持量效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