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陈雷  李德新 《中医药学刊》2003,21(11):1841-1842
《内经》作为中医基础理论的奠基之作,其间不乏脑髓的论述,但始终未提及脑主神的理论。后世医家在临床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脑与神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一、心主神而非心主神志近年来的中医书籍和教材,论及心的生理功能,多谓“心主神志,也即心主神明,或称心藏神”。并解释说,心所主的神志,即狭  相似文献   

3.
心与脑孰主神明的论战旷日持久,令人莫衷一是。与其竞短争长,倒不如澄清“心何以主神”这一关键问题,揭示“心主神”理论形成的过程与成因,或许更有助于化解心脑孰主神明的争端。既往中医学者提出了心主血脉、心居中以主宰人体而主神等诸多观点,但未能结合古人的认知方式和生活经验,阐明心何以主神的独特性;并且对于古代典籍中感官七窍与心、神关系的诸多论述,缺乏深入的讨论。因此本文从具身认知视角下的概念隐喻理论出发,重新解读古籍中的有关论述,阐释在司外揣内、取象比类的认知模式下,古人对感官七窍与心、神关系的认识如何影响“心主神”理论的形成。认为围绕感官七窍构建的相关概念是古人体认“神”的重要基础,且古人对感官七窍与心、神关系的认识,以及感官七窍与心之七窍的观察联想,促进了“心主神”理论的形成,这也是理解“心主神”与“脑主神”关系的基本前提。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某些中医书籍和杂志,提出“脑主神明”的观点,并认为明清时代某些医家将人之神志活动归于脑是对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笔者认为对此一看法有必要澄清和分析。一、关于《内经》“神明”探源“神明”在《内经》中有阴阳的变化、事物内部变化及其外在征象、心神功能正常、全身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等含义。本文讨论的是后者,即《内经》关于神志活动的基本论述。  相似文献   

5.
从中风病的研究谈“脑主神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心主神明” ,即人的精神意识、情感和思维活动均归属于心的功能 ,其主要以《内经》有关论述为理论依据。然而要指出的是 ,一种理论的正误不应以某书为依据 ,而应以实践为检验标准。从临床所见 ,心系疾病对情感思维的影响 ,同脾胃系、肾系和肺系疾病相似 ,并非处于主要地位 ,而大脑的疾病对精神意识和情感思维的影响起至关重要的作用。从临床对中风病的病位、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等几个方面的认识可以充分反映出“脑主神明”有坚实的临床依据。1从对中风病的病位认识来谈“脑主神明”有关中风病病位的记载 ,最早见于《内经…  相似文献   

6.
心、脑是主宰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器官。自《内经》“心主神明”以来,随着中医学说的发展,“心主神明说”、“脑主神明说”、“心脑共主神明说”的争鸣也渐次展开。作者通过引经据典,对此进行了论述。认为,在理认引“心主神明”仍占主导地位,而实际上,多数医家已逐渐认识到脑在精神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在临床实践中,都自觉不自觉地用“脑主神明”的理论,指导脑病的诊疗。因而在中医理论体系中不应拘泥于“心神说”与“脑神说”之取舍,而应从“心脑相关”的角度系统整理、发掘中医学心、脑生理、病理理论与相关内容的基础上,从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各方面探索和完善中医心脑学科的相关规律,使之系统化、理论化、规范化,丰富和完善中医理论体系,发挥中医药在治心脑疾病方面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脑主神机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揭示脑的奥秘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现代医学于19世纪由维也纳医生FJ.Gall首先明确指出脑是思维器官。传统医学对神经系统解剖生理的认识如何?内经时代认识到的脑为髓之海,或者明李时珍所谓的脑为元神之府,均不足清晰表述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  相似文献   

8.
略论脑主神明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姜惟 《陕西中医》1991,12(10):452-453
本文着重讨论了脑主神明的生理病理,认为脑主神明包括主管思维、主管记忆、主管感觉、主管运动等方面;并阐述了脑主神明与心主神明的关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登本  孙理军 《中医药学刊》2004,22(11):1985-1986
目前中医理论公认“神”的概念有三个层面内涵,即:①泛指自然界一切事物运动变化规律及其表现;②生命活动规律及其现象的总称(以下简称为广义神);③指人的精神意识,精神活动的高级形式是思维。中医论神有广狭之分,又有元神、识神之别,元神即广义神,识神即狭义神。在何脏主神的认识上,近些年,尤其是近10多年来出现了心主神、脑主神、心脑共主神之争,纵观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有关神的观点,以及《黄帝内经》以降中医理论中有关神及何脏主神的历代有代表性的论述后不难发现,心脑共主神是中国人所持的一贯看法,这一观点从中医理论中无法剔除,应当将心脑所主之神的内涵统一到“蕴涵狭义神在内的广义之神”的认识上来。  相似文献   

10.
神明泛指人的思维活动,然而思维活动究竟为何脏所主?虽然不少中医学者认为由脑主宰,但当其著书立说涉及神明之时,却又不谈脑主神明,而不惜耗费笔墨大谈心主神明。其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受传统理论心藏神的束缚;第二是若谈脑主神明就牵涉到许多学科的有关理论,都要做相应的改动,困服很大,难以在中医界通过,所以肆口不谈脑主神明。由于心主神明与客观不符,故造成中医对有关精神、神志疾病的论述不能自园其说,或者含糊不清一笔代过。这也说明中医理论有系统整理和进一步提高的必要。如中风证,谈  相似文献   

11.
“脑主神明”理论修正了“心主神明”理论藏象学说的不足,进一步完善和发展了中医传统文化,在脑病的治疗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就近年来学术上谁主神明的争鸣,详细阐述了“脑主神明”的涵义、对其理论学说的认识,以及该理论在脑病诊治中的主导作用,以助于推进中医理论体系的发展,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12.
再论"心主神志"与"脑主神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现代医学认为,人的意识、思维和情志活动属于大脑的生理功能.中医学的脏象学说将这些精神活动归属于以心为中心的五脏功能,同时也认识到脑为思维器官,对人的精神,意识,思维及感觉运动等也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但是心为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所以脑的生理功能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脑是在心的主宰支配之下完成生理活动的,即心神主宰脑神,脑的功能从属于心主神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朱慧蓉  刘金涛 《新中医》2024,56(2):58-62
“肾治于里”一词首见于《黄帝内经》,常理解为“肾位置在里,主治于里”或“肾主水,其气内治于里”。然而,众医者对其含义认识仍有分歧,在指导临床实践时亦有困惑。从“肾治于里”的文义、理论意义及临床价值方面进行探赜,“肾治于里”的文义可从肾的位置、肾的功能、肾与易学三方面解读,其理论意义及临床价值可从“肾为至阴,五行主水”“肾与冬应,藏精,主蛰守位”“肾内寓真阴真阳、为脏腑阴阳之本”“肾之经脉属少阴”四方面阐释。虽然众医者对“肾治于里”理论的诠释不同,呈现出各家学说的特点,但本质上均是对《黄帝内经》“肾治于里”理论的传承创新。因此,医者在临床应用时要灵活运用,为“肾治于里”的临床运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15.
治痒大法     
瘙痒一症,是多种皮肤病主要症状之一.人身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皮肤虽位于外,但与机体的内在联系是十分密切的.皮肤病的发生是整体病态在体表局部的反映,痒症就是皮肤病最突出一个临床表现,病机注意体表局部病理变化,又要重视体内脏腑,气血,经络功能失调对皮肤病的影响,用辩证论治的方法,在治疗中运用不同的治疗大法,收到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16.
痰浊阻肺为慢性咳嗽的基本病机,而痰浊的产生是因为脏腑功能失调,津液输布障碍或邪热伤津,炼液而成。临床可分为两类:痰湿蕴肺和痰热郁肺。脾湿生痰,上渍于肺,壅遏肺气者,宜燥湿化痰,理气止咳,方用二陈平胃散合三子养亲汤加减;痰热壅肺,肺失肃降者,宜清热肃肺,豁痰止咳,方用清金化痰汤加减。  相似文献   

17.
18.
大肠癌中医证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辨证论治、中药固定方、中成药治疗、其他治疗方法,论述大肠癌中医诊治。指出:中药在改善生活质量、减轻放化疗术后反映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认为相关药理的研究仍显不足,今后应加强中药抗癌机理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证属新产伤血,阴虚阳越。治宜养血滋阴,固表止汗。方用圣愈汤加减;伤湿自汗,治宜通阳利尿、除湿止汗。方用五苓散加减;阴虚火旺盗汗,治宜养阴清热而以清热为主,方用当归六黄汤加减。  相似文献   

20.
历代医家运用经方存在两种倾向:原方原量,崇古遵经不越雷池一步;灵活化裁或仿经方之意创立新方。然临证施用经方,或以原方原量,或以化裁创新,皆应随证而化,方可于“形似”与“神似”之间游刃有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