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脾肺气虚证与微观血瘀证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脾肺气虚证与微观血瘀证的相关性。方法:对46例脾肺气虚证患儿进行甲皱微循环及肺阻抗血流图有关指标的检测,并与健康儿作对照。结果:脾肺气虚证患儿甲皱微循环之血流情况及微血管形态等项指标均明显异常,肺阻抗血流图之HS,C波振幅及HI,PPA,PVR各指标亦明显异常,与健康儿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脾肺气虚证存在微循环障碍,与微观血瘀证有相关性,故对本证患儿在运用益脾肺法的同时,配以养血活血之品,则能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但与血瘀有关。中医认为哮喘基本病因是“痰”,痰饮内蕴,痰气闭塞,肺气升降失调;由于肺气闭塞,气滞而导致血瘀,“瘀血乘肺,咳逆喘促……”,明确地说明了二者的致病关系。我们对哮喘患者进行治疗前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查,都有不同程度的异常。我们于1984年开始在国内外首先将活血化瘀的中药丹参用于哮喘的防治,并与西药酮芬对照,临床获得满意效果。丹参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检查都有改善,尤其对血细胞聚集,瘀血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1)。血液流变学治疗前后比较也有改  相似文献   

3.
胃脘痛证型与甲皱微循环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胃脘痛组66例和健康对照组44例进行了甲皱微循环检查。并按田牛氏加权积分法进行综合分析。检测结果表明胃脘痛组(包括虚、实证)的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和0.001),其中胃脘痛实证组的加权积分值又明显高于虚证组(P<0.001)。据此认为胃脘痛患者“血淤”之病理机制是较普遍存在的,甲皱微循环加权积分值可作为临床区分胃脘痛虚、实证的客观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4.
脾阴虚证与微观血瘀证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告运用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检查方法对34例脾阴虚证患者进行了多项指标观察,并与35例健康人对照分析。结果显示脾阴虚证患者具有微观血瘀的征象,其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红细胞硬化指数增高,血沉增快;甲皱微血管血色暗红、袢顶扩张、红细胞聚集、血流缓慢瘀滞,甲皱微循环形态积分值、流态积分值、袢周状态积分值及总积分值均增高(P<0.05~0.01)。揭示了脾阴虚证与微观血瘀证同时共存的客观现象及两者内在的相关性。提示对于脾阴虚证患者,在补益脾阴时,佐以养血活血之品实属必要。  相似文献   

5.
偏头痛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本文观察了60例偏头痛患者的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变化并与50例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显示:偏头痛患者的血液呈高粘高凝状态,甲皱微循环异常,主要变化为流态异常、袢顶瘀血、异型管袢数量增多、红细胞聚集、管袢长度缩短、开放管袢数量减少、袢周渗出等。认为血液高粘高凝状态、甲皱微循环异常是偏头痛的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医“暴盲”证候分类与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的关系。方法:将49例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暴盲患者进行中医证候分类,并对甲皱微循环和血清流变学进行检测与研究。结果:甲皱微循环检测显示,形态学异常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明显,机体微循环处于瘀血状态,血液流变学检测显示,血液黏度增高和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符合中医瘀血内阻的表现,结论:从心上两方面结果可窥,总体病理变化与中医瘀血形成的机理十分吻合。且和中医学“审证求因”的病因学说认识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益气活血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3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采用益气活血针法治疗缺血性中风32例,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患者针前甲皱微循环明显异常,血液流变学指标出现异常增高现象,治疗后随着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也得到相应好转,表明本法有改善微循环,改变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从而促进受损脑组织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从红细胞流变特性的变化探讨“不通则痛”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兵  卢军敏 《陕西中医》2005,26(3):242-243
目的 :探讨“不通则痛”的实质。方法 :观察偏头痛患者的红细胞流变学、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变化 ,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 :偏头痛患者表现为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红细胞变形性降低 ;血液流动呈高粘高凝状态 ;甲皱微循环表现为流态异常、袢顶瘀血、异型管袢数量增多、红细胞聚集、管袢长度缩短、开放管袢数量减少、袢周渗出等。结论 :偏头痛患者红细胞流变特性的改变是偏头痛患者“不通则痛”的本质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应用中西医结合治疗58例女扎术后瘀血症患者,观察其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为100%。治疗后随着甲皱微循环、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临床症状和体征都得到相应好转.表明本法有改善微循环、改变患者血液“高凝状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跟骨高压症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为了研究跟骨高压症病人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变化规律。方法:对58例跟骨高压症病人和50例健康成人进行实验,分别检测甲皱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结果:试验组的甲皱微循环综合积分值和血浆纤维蛋维白原、红细胞聚集指数、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的平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之值(P<0.01)。结论:微循环变化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是引起跟骨高压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中风患者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的改变,我科采用锦州生产的血流变仪微循环显微镜,观察300例中风患者的血液粘稠度、甲皱微循环。结果显示,血液流变学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结果异常。甲皱微循环管拌清晰度减低,形态、血液流态异常,与正常人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二者的同时测定,为治疗时加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提供了依据。1临床资料三.亚病例选择:本组30O例,均为我院1996~1997年住院患者;对照组4O例均为本院健康查体者。豆.2血液流变学测定方法:被检查者前1天禁用高脂类食物,当天早晨抽空腹血smL…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改善微循环、降低血液粘度着手,自拟口腔溃疡散对4O例复发性口腔溃疡患者进行了疗效现察,并对患者在治疗前后进行了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该药对症状及体征的有效率为92.5%,并对甲皱微循环及血液流变学指标也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3.
活血化淤为主治疗男性性功能不全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17例病人分为两组,分别用活血化淤和温补肾阳治则治疗,总有效率为67.8%和68.9%。对性激素、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等作了检查。病人甲皱微循环的管袢数目、管长、管径、流速、流态、形态的异常率高达77.27%。经血液流变学检查证明大多有高粘滞血症。对92例患者作了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观察比较,差异非常明显,并发现症状的改善和微循环的改善大致相平行。  相似文献   

14.
暴盲的甲皱微循环与血液流变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9例诊断为视网膜静脉阻塞的暴盲患者,进行甲皱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的检测与研究.甲皱微循环检测结果显示:形态学异常和血液流态的变化均为明显,机体微循环处于瘀血状态;血液流变学检测结果显示:血液粘度增高和红细胞聚集性增高,符合中医瘀血内阻的表现.研究以上两方面的数据可以看出,其总体病理变化与中医瘀血形成的机理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5.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患病后的很多异常可以不同的机制影响血液流变学和微循环,进而导致糖尿病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1].笔者以甲皱微循环为主要指标,观察了麝香保心丸对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前后甲皱微循环及血粘度的影响,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小娟  郭建生  汪艳娟  喻嵘  陈彤 《中成药》2001,23(5):343-345
目的:以血流动力学及颅多普勒超声(TCD)为指标,观察正天丸对血瘀型偏头痛的疗效。方法:对30例血瘀型偏头痛患者给予正天丸口服治疗,治疗1个月后复查血液流变学指标,甲皱壁微循环积分值、TCD、并作前后对比观察。结果: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甲皱壁微循环积分值、TCD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正天丸能显著降低血瘀型偏头痛患者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及改善甲皱壁循环异常与TCD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腭粘膜征(以下简称腭征)与淤血关系的研究,最早见于日人伊原信夫的报道,也引起国内学者之重视。陈泽霖等报道肝癌、冠心病、肝硬变、糖尿病及月经不调等五种疾病,辨证属于血淤证者与同年龄组的健康人作比较,结果提示腭征异常和青紫舌、舌脉粗张一样都是血淤证的外部表现。我们于1983年曾观察40例肺心病患者辨证属于血淤者之腭征,并与甲皱微循环对照,提示腭征的变化随着甲皱微循环流速的变慢而加重。近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虚证夹瘀证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71例老年虚证夹瘀证患者进行虚证和血瘀证辨证,分析其心电图、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和甲皱微循环变化,并与10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结果:老年虚证夹瘀证组虚证辨证以气虚证为主,阴虚证次之;脏腑辨证以心虚证检出率最高,肾虚证次之;血瘀辨证症状以疼痛多见,瘀在一脏(腑)为主,常见于心、脑、肝.舌象以舌色淡白或青紫、薄白苔为主,脉象以细弦脉为主.心电图异常率占74.93%,以缺血性ST、T改变为主;血流动力学检测表现为心搏出量和左心泵力下降,总周阻力增高;血液流变学的改变为全血黏度、血浆比黏度增高;甲皱微循环的流态、总积分值增高,与健康老年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老年虚证夹瘀证以气虚血瘀证最多见,具有虚、黏、阻、滞等临床特点.  相似文献   

19.
张周良  史恒军 《陕西中医》1993,14(6):282-283
中医认为产后多虚多瘀。本文通过对40例产后妇女的甲皱微循环和血液流变学15项指标观察,发现产后甲皱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全血高切、低切粘度,全血高切、低切还原粘度升高。从血液流变学观点论证了产后血瘀的存在。提示中医补虚化瘀的生理及病理依据。  相似文献   

20.
56例冠心病舌下脉诊断与实验检测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本文对56例冠心病患者进行舌下脉诊断,并与实验室检测血液流变学、甲皱微循环、血脂分析对比,发现舌下脉病理改变随积分的增加,对应的实验室检测结果呈正相关性改变,其中尤以甲皱微循环检测中的乳头下静脉丛、微血管长度、血细胞聚集、流态、瘀血,血液流变学中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血脂分析中的高、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变化最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