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4 毫秒
1.
银杏双黄酮是一种混合物,含阿曼托黄素、白果黄素、红杉黄酮、银杏黄素、异银杏黄素、西阿多黄素。曾报道银杏叶中的二聚黄酮类可抑制大鼠脂肪组织中 cAMP 磷酸二酯酶,而细胞内 cAMP 可调节脂肪组织中的脂解速率,因此作者研究了各种银杏双黄酮是否刺激脂肪细胞的脂解,且其作用是否与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白果仁的化学成分。方法应用溶剂法进行提取,采用硅胶柱色谱分离和纯化化合物,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体积分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9个化合物,分别为二十六烷酸(Ⅰ)、棕榈酸(Ⅱ)、白果醇(Ⅲ)、β-谷甾醇(Ⅳ)、正十六烷酸-1-甘油酯(Ⅴ)、熊果酸(Ⅵ)、金松双黄酮(Ⅶ)、银杏黄素(Ⅷ)、异银杏黄素(Ⅸ)、胡萝卜苷(Ⅹ)、银杏内酯A(Ⅺ)、银杏内酯B(Ⅻ)、银杏内酯C(ⅩⅢ)、尿嘧啶(ⅩⅣ)、松柏苷(ⅩⅤ)、甘草苷(ⅩⅥ)、腺苷(ⅩⅦ)、D-葡萄糖(ⅩⅧ)和蔗糖(ⅪⅩ)。结论化合物Ⅵ、ⅩⅤ~Ⅹ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Ⅰ~Ⅴ、Ⅶ~Ⅹ、ⅩⅣ为首次从白果仁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基于UPLC-TQ-MS考察不同树龄银杏叶双黄酮含量变化规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三重四级杆质谱法同时测定银杏叶中5个双黄酮成分的含量。方法:采用UPLC BEH C_(18)色谱柱(2. 1 mm×100 mm,1. 7μm),流动相0. 10%甲酸溶液(A)-乙腈(B),梯度洗脱(0~3 min,60%A; 3~4 min,60%~50%A; 4~6 min,50%A; 6~8 min,50%~0A),流速0. 3 m L·min~(-1),柱温35℃,进样量1μL。结果:穗花杉双黄酮、白果黄素、银杏素、异银杏素、金松双黄酮分别在0. 02~13. 20 mg·L~(-1)(r=0. 996 3),0. 05~23. 60 mg·L~(-1)(r=0. 995 5),0. 09~18. 60 mg·L~(-1)(r=0. 992 7),0. 10~21. 00 mg·L~(-1)(r=0. 998 8)和0. 06~16. 00 mg·L~(-1)(r=0. 996 7)线性关系良好。5个双黄酮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 50%,98. 78%,97. 59%,97. 24%,101. 09%,RSD分别为2. 7%,2. 7%,3. 1%,2. 8%,1. 3%。银杏叶中双黄酮含量差异性较大,穗花杉双黄酮、白果黄素、银杏素、异银杏素、金松双黄酮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21. 30~434. 74,268. 39~847. 14,251. 80~1 297. 10,195. 87~691. 10,477. 48~3 003. 90μg·g~(-1),总双黄酮质量分数1 474. 45~5 635. 40μg·g~(-1),但显示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低树龄银杏叶含总双黄酮较高,随着树龄的增长,总双黄酮含量逐渐降低。结论:该方法专属性强,为银杏叶双黄酮类化合物的质量控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4.
银杏外种皮化学成分的分离和鉴定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20  
王杰  余碧玉  刘向龙  张雨梅 《中草药》1995,26(6):290-292,328
从银杏外种皮中分出5个化合物,其中2个系首次从外种皮中分离得到,分别鉴定为银杏黄素(ginkgetin)和异银杏黄素(isoginkgetin)。另3个化合物为氢化白果酸,白果酚和白果醇。  相似文献   

5.
双黄酮类化合物银杏黄素对慢性皮炎的抗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杏黄素是一种从银杏叶中分得的双黄酮类化合物,曾证实其具有抑制磷脂酶A2活性,并能抑制前炎症基因环氧合酶-2(COX-2)和诱生型NO合成酶的表达。作者采用慢性皮肤炎症动物模型研究银杏黄素的抗炎作用及其对前炎症基因表达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香附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香附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该植物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包括4个单黄酮和5个双黄酮,分别鉴定为:山柰酚 (kaempferol,1),木犀草素 (luteolin,2),槲皮素 (quercetin,3),西黄松黄酮(pinoquercetin,4),穗花杉双黄酮 (amentoflavone,5),去甲基银杏双黄酮(bilobetin,6),银杏双黄酮 (ginkgetin,7),异银杏双黄酮 (isoginkgetin,8),金松双黄酮 (sciadopitysin,9)。 结论 化合物4~9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双黄酮的抗病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寻找天然的抗病毒剂,对野漆(Rhus succedanea)和山竹子(Garcinia multiflora)中的双黄酮成分进行分离,共得到10种双黄酮成分即阿曼托黄素(1)、贝壳杉黄酮(2)、大叶桉黄酮(3)、扁柏双黄酮(4)、倭氏藤双黄酮(5)、倭氏藤双黄酮六甲醚(6)、漆树黄酮(7)、漆树黄酮六乙酸酯(8)、木蜡树黄酮(9)和木蜡树黄酮六乙酸酯(10)。文中还评价了双黄酮的抗  相似文献   

8.
旱生卷柏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旱生卷柏(Selaginella stautoniana)的化学成分。方法:利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硅胶柱等柱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17个化合物的结构:3-羟基-4-甲氧基苯甲酸(1),对羟基苯甲酸(2),3,4,5-三甲氧基苯酚(3),4-羟基-3-甲氧基苯甲酸(4),2-甲氧基-1,4-苯二酚(3),对羟基苯二酚(6),3,4,5-三甲氧基苯甲酸(7),氢化阿魏酸(8),氢化咖啡酸(9),对羟基苯乙醇(10),伞形花内酯(11),5,7,4′-三羟基-6,8-二-C-葡萄糖芹黄素苷(12),2,3-去氢阿曼托双黄酮(13),去甲银杏双黄酮(14),槲皮素-3-O-α-L-鼠李糖苷(15),山柰酚-3-O-α-L-鼠李糖苷(16),阿曼托双黄酮(17)。结论:化合物1~16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南方红豆杉叶子中金松双黄酮和银杏双黄酮两种双黄酮含量的HPLC法。方法:以Agilent Eclipse XDB-C18柱(4.6mm×150 mm,5μm),以0.1%甲酸水(A)-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0-20min,40%B,20-35 min,40%-70%B,35-45 min,70%B),流速1 m L/min,检测波长337 nm,柱温30℃。结果:金松双黄酮含量明显高于银杏双黄酮。此方法加样回收率和线性范围均符合要求。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可用于南方红豆杉叶子中金松双黄酮与银杏双黄酮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银杏浸膏市场与生产状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银杏浸膏的质量标准 我国是银杏的原产地,银杏资源占世界总量的70%左右。银杏叶含有黄酮甙(17种)、双黄酮(3种)、萜内酯(5种)、银杏酚酸(8种)、聚异戊烯醇、鞣质、多糖、有机酸、叶绿素、蛋白质等成分。研究表明银杏叶中的黄酮类物质对改善心脑血管循环有良好的效用;银杏内酯有抑制血小板活化因子、解痉和抗过敏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对改善记忆、防治老年性痴呆、治疗气喘、降低胆固醇及血脂均有疗效。有关这方面的报道甚多,可见参考文献。 因此,从70年代起,国际上出现了以银杏为代表的绿色浪潮,以银杏叶提取物为原料制成各种胶囊、片剂与针剂,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等疾病,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德国Schwabe  相似文献   

11.
银杏叶提取物的心血管药理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苏焕群  陈再智 《中药材》1997,20(9):481-483
银杏叶为银杏科银杏属植物银杏(Ginkgobiloba L.)的叶子,又名白果树、鸭脚、公孙树、鸭掌树等。由于银杏叶提取物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疗效较好,所以引起国内外学者的注意,并对其化学、药理和应用进行研究。本文介绍其提取物的心血管药理作用和应用。1 银杏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据报道,银杏叶的化学成分其中有药理作用的是黄酮类和银杏内酯类。叶子黄酮类含量较高,已分离得到20多种黄酮类物质,按其化学结构,又可分为单黄酮类、双黄酮类和儿茶素类。单黄酮类主要是山奈素(Kaempferol)、槲  相似文献   

12.
银杏是落叶乔木,常见于名山古刹中,其叶子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的有效成分主要有黄酮类和二萜内酯两类.银杏叶黄酮类主要有槲皮素苷、山奈酚苷及双黄酮类化合物,银杏叶中的双黄酮成分为银杏双黄酮、异银杏双黄酮及7-去甲基银杏酮.到目前为止,从银杏叶中共提得6个萜类化合物:银杏萜内酯A、B、C、M、G和银杏新内酯,它们都有二萜或半萜结构,银杏内酯分子具有独特的十二碳骨架结构,嵌有一个叔丁基和6个5圆环,包括一个螺(44)壬环,一个四氢呋喃环和三个内酯环.它的抗PAF(由血小板和多种炎症细胞产生和分泌的一种内源性磷脂)选择性和活动性最强.  相似文献   

13.
该研究通过对银杏二萜内酯类化合物拮抗PAF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和神经保护作用进行检测来探讨银杏内酯制剂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作用机制。实验以PAF作为血小板聚集诱导剂,将银杏二萜内酯分别加入采集的兔血中,采用比浊法检测各化合物对血小板凝集的抑制作用;在L-谷氨酸诱导的原代皮质神经细胞损伤模型上采用MTT检测细胞活率,使用荧光染料Fura-2 AM检测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通过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银杏二萜内酯对神经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银杏二萜内酯类化合物中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凝集活性大小依次为银杏二萜内酯K(GK)、银杏二萜内酯B(GB)、银杏二萜内酯A(GA)、银杏二萜内酯C(GC)、银杏二萜内酯M(GM)、银杏二萜内酯J(GJ)和银杏二萜内酯L(GL);其中GB和GK(1~100μmol·L~(-1))能显著减轻L-谷氨酸所致的细胞损伤,表现为神经细胞活率明显提高(P0.05),细胞内钙离子浓度明显下降(P0.05)和细胞凋亡率明显减少(P0.05)。该研究明确了银杏二萜内酯各化合物在抑制PAF诱导的血小板凝集和神经细胞保护方面的活性与作用特征。  相似文献   

14.
赵金龙  刘培  段金廒  郭盛  王鑫  孙光天  姚鑫  钱叶飞 《中草药》2013,44(10):1245-1247
目的 研究银杏Ginkgo biloba根皮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多种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测定和波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银杏根皮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其中脂肪酸类4个:棕榈酸(1)、硬脂酸(2)、山嵛酸(3)、木蜡酸(4);脂肪醇类1个:正二十七烷醇(5);甾体类2个:β-谷甾醇(6)、胡萝卜苷(7);黄酮类2个:芫花素(8)、芹菜素(9);萜内酯类4个:白果内酯(10)、银杏内酯A (11)、银杏内酯B(12)、银杏内酯C(13).结论 化合物1~9为首次从银杏根皮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3~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研究为银杏根皮资源的综合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银杏酸单体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许素琴  吉民 《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3):1365-1366
目前银杏叶和白果的开发利用已很多,但银杏外种皮的利用率低。研究发现外种皮中含有较多的银杏酸(ginkgolic acids,GAs),为6-烷基或6-烯基水杨酸,6位上的侧链碳原子数可从13至19、侧链双健数可从0至3个,是一系列同系物的混合物。银杏酸是银杏中除了黄酮和内酯外的另一具有重要生理活性的组分,具有致敏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等作用,在传统意义上是银杏产品中的有毒成分[1]。而现在对于银杏酸有了新的认识,银杏酸具有多种生理药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野葛(Pueraria lobata)根中的主要成分葛根素及其代谢物在大鼠尿和胆汁中的排泄。大鼠口服给予葛根素(100mg/kg)后,尿的光谱和化学测定数据显示,尿中含有葛根素和四种主要代谢物,即大豆黄素4’,7-二-O-硫酸盐(M-Ⅰ),大豆黄素7-O-β-D-葡萄搪醛酸甙(M-Ⅱ),大豆黄素4’-O-硫酸盐(M-Ⅲ),大豆黄素(M-N)。葛根素口服给予  相似文献   

17.
作者比较研究了大豆蛋白(ISP,约含等量的大豆黄酮和金雀异黄素)、用乙醇提取的无异黄酮的ISP[ISP(-)]、大豆胚芽和大豆胚芽提取物(含大量的大豆黄酮、黄豆黄素和少量的金雀异黄素)、大豆黄酮与酪蛋白的降血胆固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锦灯笼化学成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锦灯笼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ODS柱色谱、Sephadex LH-20和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分离纯化,结合ESI-MS,UV,NMR等现代波谱学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丁香脂素-O-β-D-双吡喃葡萄糖苷(1),(+)-松脂酚-O-β-D-双吡喃双葡萄糖苷(2),(+)-杜仲树脂酚-O-β-D-双吡喃葡萄糖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4),金圣草黄素-7-O-β-D-葡萄糖苷(5),香叶木素-7-O-β-D-葡萄糖苷(6),莨菪亭-7-O-β-D-葡萄糖苷(7)和对羟基苯乙醇-(阿魏酸-4-O-β-D-葡萄糖酯)苷(8)。结论:化合物1~8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四种异黄酮即鹰嘴豆芽素A(biochanin A)、大豆黄素(daidzen)、金雀异黄素(genistein)和刺芒柄花素(formononctin)对血红蛋白-过氧化氢、黄嘌呤氧化酶(XOD)诱导的脂质过氧化  相似文献   

20.
刘向前  张晓丹  朱育林  申凡泳  吴世旭 《中药材》2008,31(10):1498-1501
目的:对曼地亚红豆杉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对其不同药用部位紫杉醇含量进行测定。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层析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光谱特征鉴定其结构。采用HPLC法测定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主根、须根三种药用部位中紫杉醇的含量,色谱柱为C18ODS(150 mm×4.6 mm,5μm),流动相:甲醇-水(3∶1),流速0.8 ml/min,检测波长228 nm。结果:从曼地亚红豆杉中分离得到三个双黄酮类化合物并进行结构鉴定为金松双黄酮(Ⅰ)、银杏黄素(Ⅱ)、7,7″,4′-Tri-O-Methylamentoflavone(Ⅲ)。曼地亚红豆杉枝叶、主根、须根中紫杉醇含量依次为:0.0308、0.02191、0.01983 mg/g。结论:化合物Ⅰ~Ⅲ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得到;曼地亚红豆杉中除树皮外的药用部位枝叶的含量最高,主根次之,须根含量最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