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汪自源  徐重明 《河北中医》2001,23(2):113-114
近代中西汇通派医家张锡纯[1] (186 0~ 1933)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2~ 4 ] 重用生山茱萸治险症之处甚多 ,称“其功用之妙 ,真令人不可思议也”。所论重用生山茱萸治疗脱证、血证、类中风证、心腹肢体疼痛等经验和临床应用已达当时的最高水平 ,对中医急症临床至今仍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所创重用生山茱萸的方剂 2 0余首 ,若回生生山茱萸汤、急救回阳汤、既济汤、来复汤、薯蓣纳气汤、固冲汤等仍为目前常用方剂。兹择要探述如下。1 治脱证张锡纯谓 :山茱萸之功用 ,长于救脱 ,其性不独补肝 ,凡人身之阴阳气血将散者 ,皆能敛之 ,故救脱之药…  相似文献   

2.
地黄汤系列方药在眼科临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地黄丸是《小儿药证直诀》中的一首方剂,本方是由金匮肾气丸减桂、附而来,亦作汤剂用,名六味地黄汤。其功用为滋补肾阴。虽名为滋补肾阴之专方,实为足三阴并治之剂。其主治为肾阴不足,虚火上炎,遗精梦泄、消渴淋沥,舌燥咽痛、牙齿动摇,足跟作痛等。历代医家在本方基础上化裁出杞菊地黄丸(汤),麦味地黄丸(汤),知柏地黄丸(汤),归芍地黄丸(汤)等方剂,形成地黄丸(汤)系列方,不仅在内科,儿科、妇科中用途广泛,而且在五官科临床亦用于多种疾病,仅就其在眼科中的治疗作用举例以说明之。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隶属中医“眩晕”、“头痛”等范畴,其形成主要因肝肾两经的阴阳消长失去平衡所致。肝肾同居下焦,肝主藏血,肾主藏精,精血相互滋生,以制约肝阳过亢,若肾阴不足,肝木失于肾水滋养,肝阳失于潜藏。阳主动居上则表现肝阳偏旺,木摇风生之水不涵木见症。治宜滋补肾精,使肾阴足,肝体自养,肝阴足,肝气则平,从而达到脏腑的协调平和,即滋水以涵木,肝肾同治。临证时还应根据水不涵木之肝旺肾虚的标本缓急而治之。总之,补虚泻实,调整阴阳,使阴虚得补,亢阳平复。  相似文献   

4.
杜金双  邵江秀 《河北中医》2007,29(7):606-606
中医学治疗热证有不同方法,因热有虚实、部位、程度、层次的不同,体现中医治疗思想的简约与灵动。现将中医治疗热证5法介绍如下。1扬汤止沸法为使锅中沸水尽快平静下来,且不至于使之熬干,于是不断地向锅中添冷水,此法为扬汤止沸法。在阴虚不能制阳之虚热时,单纯苦寒直折清热,不但阴虚得不到改善,更致阳气亦虚,虽可使阴阳相对平衡,但却是阴阳俱虚,若能“骤补真阴”,以“承制相火”,即“扬汤止沸”,则不失为佳法。因为真阴充裕,龙雷之火自能潜藏,治以滋阴为主,辅以泻火,不仅阴虚得补,且可减少寒凉对阳气的损伤,从而使阴阳在较高水平达到平衡。如六味地黄丸之证,治宜重用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滋补肾、脾、肝之阴,少佐泽泻、牡丹皮以泻相火,此乃“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的代表方剂。若阴虚火旺较甚,则滋阴和清热的力度可加强,如大补阴丸之证,治宜重用熟地黄、龟版、猪脊髓以滋阴填精,再加清热泻火力度较强的知母、黄柏,则亢旺之虚热迅速平复。2釜底抽薪法锅下柴多火旺,锅中的开水喧嚣沸腾,随时都有熬干的可能,此时当迅速抽去柴薪使火减热退,此法为釜底抽薪。如实热在下的阳明腑实证,肠道热结是热源,“清”是无法祛热的,峻“下”才能速祛热源。如大承气汤证,阳热炽盛燔...  相似文献   

5.
(一)简述镇肝熄风汤之源: 镇肝熄风汤(下简称“本方”),乃近代名医张锡纯所创,为其著作《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治“内外中风方”之一。为治“内中风证”(“脑充血证”)而立,具有镇肝熄风之功。张氏云:“按:镇肝熄风汤,实由建瓴汤加减而成”。“建瓴汤”原乃张氏治脑充血之主方,有效方。其曰:“愚十余年来治愈此证颇多,曾酌定建瓴汤一方,服后能使脑中之血如建瓴之水下行,脑充血之证自愈”。然张氏所创  相似文献   

6.
六味地黄丸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味地黄丸由熟地黄、山药、山茱萸、牡丹皮、泽泻、茯苓6味中药组成,主治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小儿“五迟”、“五软”等肾阴不足之证,被认为是大补元阴的代表方剂。它通过三补三泻,补泻结合,达到以滋补肾阴为主的目的,从而促进患儿生长发育及提高患儿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伤寒论》的小柴胡汤、半夏泻心汤和旋复代赭汤,三首方剂治症中均有“痞”证。然小柴胡汤证的病机为少阳经气不疏,其“胁下痞”是或然症,当以“寒热往来,胸胁苦满”为其主症;半夏泻心汤证系小柴胡汤证误下,胃虚邪陷,寒热互结中阻,其“心下满而不痛,此为瘩”,或“呕而肠鸣,心下痞”(《金匮》),此之痞,当为主症;旋复代赭汤证乃  相似文献   

8.
仲景金匮肾气丸 ,俗称八味地黄丸 (简称八味 )。钱仲阳《小儿药证直诀》之六味地黄丸 (简称六味 ) ,则由肾气丸化裁而来 ,中寓三补 (熟地黄、山药、山茱萸 )三消 (牡丹皮、茯苓、泽泻 ) ,阴阳互济 ,故而滋补肾阴 ,久服无碍 ,而为千古名方。自宋以降 ,乃至明代张景岳先生变六味丸中牡丹皮、泽泻为枸杞子、炙甘草 ,而成为左归饮 ,其专为阴虚无邪而设。以八味丸化裁复创右归饮 ,专以温补肾阳。八味丸原为阴盛阳虚而设 ,则右归饮专为阴阳两虚而制。其乃“三消”易杜、杞、草而已。张景岳云 :“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故以大队温润滋补之属 ,加…  相似文献   

9.
贾建义 《中医杂志》2001,42(11):645-646
通过对张锡纯治疗阴虚劳热系列方剂的分析,结合张氏在方论中的阐述,认为张氏治疗阴虚劳热证有其独特的经验,对阴虚劳热的病因病机强调“劳字从火,阴虚强半”、“劳多兼瘀”;在治疗上紧紧抓住“阴虚专责重于脾”围绕“脾阴虚”这一主题组方;治疗过程中注意预防“脱症”的发生,强调凡“元气之脱,皆脱在肝”。  相似文献   

10.
秦雪梅 《时珍国医国药》2005,16(11):1185-1186
张锡纯是我国近代著名医家,河北盐山人。《医学衷中参西录》是其毕生临床经验总结,影响深远。该书广泛使用了赭石、朱砂、龙骨、牡蛎、石决明、紫石英、铁落等重镇药,张氏运用重镇药别具匠心;《医学衷中参西录·医方》篇载方176首,23首方剂中应用了赭石,19首方剂中应用了龙骨、牡蛎,10首方剂中用朱砂。现就其运用赭石、朱砂、龙骨的经验,作一初步探讨。1赭石张氏宗《内经》“阳明厥逆衄呕血”之旨,认为阳明胃气以息息下行为顺,“乃有时不下行而上逆,胃中之血亦随之上逆”,遂成吐衄。治以降胃气。张氏认为赭石色赤,性微凉,“能生血兼能凉血”…  相似文献   

11.
谭力 《中成药》2005,27(12):I0013-I0014
六味地黄汤(丸)首载于<小儿药证直诀>是一首补中有泻,寓泻于补,为通补开合之剂,传统医学主要用于滋补肾阴的方剂.十余年来,笔者运用六味地黄汤(丸)加减治疗硬皮病6例,突发性耳聋11例;骨折愈合迟缓8例,糖尿病12例,口疮24例,齿衄14例,疗效甚佳.  相似文献   

12.
中医三步治疗干燥综合征述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志勤 《中医药学刊》2005,23(3):545-545
干燥综合征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归属“燥痹”范畴,病因为燥邪,致病机理是阴虚燥热,病变可累及多脏多腑出现津亏液竭的综合表现,治疗采取中医分步辨证方法。病之初在肺,清热润燥治其上焦;病及中焦脾胃,补脾益胃,养阴生津治其中焦;病及下焦肾阴不足,滋补肾阴治其下焦为治疗关键环节。临证时尚需根据病情.病程的轻重缓急综合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13.
张锡纯运用生赭石效十年中积累的经验是:“赭石诚为救颠扶危之大药。”他为“如此良药,今人罕用”深表遗憾。为此,张氏详细地在《医学哀中参西录》中,记载了自己对生赭石的见解和临床运用经验。现就张氏用生赭石治疗气机上逆或气不下行所引起的重难之症,笔者作如下归纳:1 胃上逆用赭石可取奇效张氏治疗胃气逆而不降者非常推崇应用生赭石,他说:“数十年经验以来,治此证不知凡几,知欲治此证非重用赭石不能奏效也……是以愚治胃气逆而不降之证,恒但重用赭石,即能随手奏效也。”膈食、呕吐、便秘和吐衄血是胃气逆而不降为主症的病证,张氏专门创制了许多以赭石为君臣的方剂:如参赭培气汤  相似文献   

14.
卢苏教授认为绝经前后诸证源之于肾,发之于心,心肾失济是发病的关键,病机主要是肾阴不足,心火偏亢,心肾失济,阴阳失衡,或兼有肝阴虚,或兼有脾阳虚,以清心滋肾、燮理阴阳为治疗大法,将清心滋肾汤灵活加减运用,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盗汗乃系阴阳失调 ,腠理不固 ,寐中汗出 ,醒后自止之证。医者常拘泥盗汗属阴虚之说 ,使辨治失之偏颇。笔者不揣浅陋 ,根据临床经验 ,将辨治盗汗归纳为十法 ,特录于下 ,望同道指正。1 滋阴降火法肾主五液 ,入心为汗。由于房室不节 ,房劳过度 ,亡血失精 ,或久病伤阴 ,素体阴虚 ,肾液不足 ,虚火内生 ,迫津外泄故潮热盗汗 ,虚烦少寐 ,头昏耳鸣 ,舌红少苔 ,脉细等。《医宗必读》云 :“肾阴衰不能内营而退藏 ,则内伤而盗汗。”当此之时 ,治宜滋阴降火 ,用当归六黄汤或保阴煎 (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山药、续断、黄芩、黄柏、甘草 )加减治疗 ,可…  相似文献   

16.
<正> 不寐之因颇多,但缘于阳不入阴,心肾不交而致不寐者较为常见。笔者采用水火两济法治疗是证,颇多效验。现仅就个人体会略述如下。正常生理情况下,心火下交于肾水,肾水上济于心火,心肾阴阳交通,水火既济,则昼兴夜寐。若肾阴亏损,水不济火;或心火独亢,无以下交,则心神不宁,不寐乃至。诚如清代名医林佩琴《类证治载·不寐论治》中所说:“阳气自动而之静则寐,阴气自静而之动则寐。  相似文献   

17.
本篇介绍了一则张锡纯治疗阴虚寒温证的案例,反映了张氏济阴配阳以助汗源的学术经验,突出论证了“天地阴阳和而后雨,人身亦阴阳和而后汗”的观点。本文阐述了饮水滋汗源、辛散滋阴交替、啜粥滋汗源等不同形式的济阴助汗法,分析了推崇熟地为滋阴发汗主药的理论依据。张氏立方遣药的灵活机变,定能给后学者以深刻的启迪和指导。  相似文献   

18.
近代著名中医学家张寿颐 ,其著作有多部 ,其中《中风苒斗诠》为中风专著 ,共三卷。第一卷为总论 ,分列 15个标题 ,详细论述中风病 ,每论必阐述自己的观点 ,并纠正前人的错误观点。第二卷为内风脑神经病之脉因证治 ,阐述了内风之病因分型证治、常用大法等。第三卷为古方评议 ,分列八法及遣方用药 ,每方必有证治、药物和煎服方法 ;载方 94首 ,其中附方 2首 ,食疗方 5首 ,通治方 6首 ,有其实用价值。本方拟以张氏对中风病的治法试述之 ,以求教于同道。张氏认为中风病“皆由肝火自旺 ,化风煽动 ,激其气血并走于上 ,直冲犯脑 ,震扰神经 ,而为昏不…  相似文献   

19.
六味地黄丸利水功效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六味地黄丸是出自宋代医家钱仲阳所著的《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由熟地、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六味药物组成。传统观点认为其功效仅在于滋补肾阴 ,常作为治疗肾阴不足病证的基本方。然而作者认为 :本方既可滋补肾阴 ,又善渗湿利水 ,故其功效应谓“滋阴利水”,更是治疗阴虚湿停病证的常用方。其理由有以下三个方面。1 从本方的来源看六味地黄丸是脱胎于汉代医家张仲景的肾气丸。而肾气丸在仲景的《金匮要略》中主要用治肾阳不足、水湿内停所致的痰饮、脚气、转胞等证。现代医家也常用此方治疗肾阳不足 ,水湿内停之水肿、癃闭、鼓胀…  相似文献   

20.
六味地黄丸 (汤 ) ,方名首见于《小儿药证直诀》一书 ,为宋代·钱乙将仲景“金匮肾气丸”减去桂附而冠名的 ,方由熟地黄、牡丹皮、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等六味药组成 ,原为治疗小儿先天阴虚及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等证候而设。方中熟地黄滋肾填精 ,山茱萸养肝涩精 ,山药补脾固精 ,泽泻清泻肾火 ,丹皮清泄肝火 ,茯苓淡渗脾湿 ,全方补中有泻、寓泻于补 ,是古今通补开合、滋补肝肾之名方。笔者数十年来 ,私淑钱乙之思绪 ,学习和考究历代医家遣方用药之经验 ,在辨证用药的原则指导下 ,通过现代病理、药理与中医病因病机的汇通性思维 ,以六味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