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拟健脾利湿通络方联合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脾虚肾络瘀阻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脾虚肾络瘀阻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对照组予口服盐酸贝那普利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健脾利湿通络方,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第1、3、6、12周时24 h尿蛋白定量,治疗前后血清白蛋白、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水平及血清M型磷脂酶A2受体(PLA2R)抗体阳性率和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并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第6、12周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第12周24 h尿蛋白定量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2组患者治疗后甘油三酯水平、胆固醇水平、血清PLA2R抗体阳性率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PLA2R抗体阳性率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8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3.89%(P0.05)。结论:在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利湿通络方治疗脾虚肾络瘀阻型特发性膜性肾病能降低尿蛋白含量,调节血清学指标,减少肾脏损伤,改善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中健脾脐贴对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2例脾虚湿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脐贴治疗,疗程4周.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的疗效,并在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4周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温中健脾脐贴可以提高脾虚湿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疏肝健脾方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许昌市中医院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接收的肝郁脾虚型胃病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用药差异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健脾方治疗,于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为96.0%,胃黏膜修复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78.0%与66.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对于常规的西医治疗来说,疏肝健脾方剂治疗肝郁脾虚型脾胃病的临床效果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虚血瘀证进行探讨,提出脾胃气(阳)虚是慢性萎缩性胃炎重要的发病基础,胃络瘀阻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机,宜以益气补中、健脾养胃、活血化瘀、通络消痞为治则,以健脾活瘀方加减治疗。健脾活瘀方由党参、白术、黄芪、丹参、三棱等药物组成,具有健脾养胃、活血通络等功效。临床案例表明:健脾活瘀方用于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并可有效治疗胃黏膜腺体萎缩及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自拟健脾汤联合达格列净治疗脾虚湿阻型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月在辽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二科治疗的80例脾虚湿阻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采取达格列净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自拟健脾汤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总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脾虚湿阻型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自拟健脾汤联合达格列净治疗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方治疗膝骨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方内服、外敷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脾虚湿盛、痰瘀内蕴型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内服、外敷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方,对照组口服美洛昔康,治疗4周。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疼痛评分(VAS)、中医症状积分、临床疗效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健脾活血通络方在改善脾虚湿盛、痰瘀内蕴型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疼痛、病情程度指数、中医症状等方面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路氏润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口干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4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气阴两虚、瘀血阻络证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计算机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给予口服路氏润燥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硫酸羟化氯喹治疗,对2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及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进行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于对照组治疗的有效率分别为97.62%和85.71%,差别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唾液流率、口干症状VAS评分和中医症候积分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改善,但治疗组改善的更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RF、ESR及CRP均较同组治疗前明显降低,但治疗组降低的更明显(P0.05)。结论:路氏润燥汤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口干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明显的改善口干症状VAS评分、唾液流率和中医症候积分,并能改善患者血清RF、ESR及CR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健脾活血方治疗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蛋白酶原(PG)、胃泌素-17(G-17)表达的影响。方法:72例脾虚络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中药汤剂健脾活血方口服,对照组予胃复春片口服,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病理积分、中医证候积分和血清PG、G-17表达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为77.8%。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治疗后2组患者胃黏膜炎症、萎缩、肠化生、异型增生及总病理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胃脘胀满、疼痛等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其中治疗组胃脘胀满、疼痛、纳差和证候总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PGⅠ、PGⅠ/PGⅡ(PGR)、G-17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活血方能改善脾虚络阻型CAG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病理积分,促进PG、G-17的分泌,可能有利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逆转和持续稳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温中健脾脐贴对肠易激综合征脾虚湿阻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2例脾虚湿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63例和对照组59例。2组均给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加用中药脐贴治疗.疗程4周。在治疗结束后比较2组的疗效.并在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结束时治疗组临床痊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结束后4周治疗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温中健脾脐贴可以提高脾虚湿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加减辩治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7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分成2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为王明福老中医应用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效果。结果:在,临床效果上,对照组有效率为53.12%,观察组有效率为82.86%,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及其类方加减治疗原发性干燥综合征临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健脾祛湿活血方加减治疗Ig A肾病脾虚湿阻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Ig A肾病脾虚湿阻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9例和治疗组30例。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中药口服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间中医证候、尿蛋白定量、血肌酐、血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等指标前后变化。结果: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尿蛋白定量比较两组有显著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健脾祛湿活血方加减不仅能够改善Ig A肾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还能降低患者的尿蛋白定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脾虚型慢性脾胃病患者采用祛痰健脾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6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脾虚型慢性脾胃病患者共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于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痰健脾方治疗,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95.3%)、不良反应率(4.7%)及MAD、SOD及Na+-K+-ATPase活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脾虚型慢性脾胃病患者于临床治疗时于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予以祛痰健脾方治疗可有效提升治疗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率,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化瘀通络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化瘀通络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方,1剂/d,水煎服。2组均14天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为72.5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化瘀通络方治疗瘀血阻络型急性脑梗塞有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汤治疗肝郁脾虚型消化不良综合征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5—10月我院收治的60例肝郁脾虚型消化不良综合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疏肝健脾汤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相较治疗前,两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郁脾虚型消化不良综合征采用疏肝健脾汤治疗,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提高生活质量,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健脾润燥方穴位贴敷治疗脾虚肠燥型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 1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莫沙必利和乳果糖口服,治疗组给予健脾润燥方穴位贴敷,均治疗2周,观察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2周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便秘主要症状积分及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2周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5.0%、92.5%,对照组分别为87.5%、71.3%;两组治疗前后便秘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便秘主要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没有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健脾润燥方穴位贴敷治疗脾虚肠燥型慢传输型便秘临床疗效显著,复发率低,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杨国军 《河南中医》2014,(12):2389-2390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80例。实验组给予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对症治疗。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镜疗效比较,实验组总有效率为9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75%,实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健脾和胃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慢性胃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自拟通络提神方治疗气血瘀阻型偏头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在辽宁省沈阳市苏家屯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内二科就诊的80例气血瘀阻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0例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40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自拟通络提神方进行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结果试验组临床有效率为92. 5%,对照组临床有效率为75. 0%; 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试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自拟通络提神方治疗气血瘀阻型偏头痛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金匮肾气丸加减方治疗肾阳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118例肾阳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法,其中对照组共计59例,给予单纯西药治疗,观察组共计59例,给予金匮肾气丸加减方联合西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疗效。结果:(1)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 1/FVC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2)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金匮肾气丸加减方治疗肾阳虚型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眼针联合熥疗对治疗痰瘀阻络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的影响。方法:将66例痰瘀阻络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于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眼针联合熥疗,疗程1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采用VAS评分方法对患者肩部疼痛程度进行评判;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表(FMA)评定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上肢综合运动能力。结果: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69. 70%,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 94%,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较对照组中医症状积分下降更为明显(P 0. 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 0. 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明显(P 0. 05)。结论:眼针联合熥疗具有化痰宣痹、活血通瘀之效,可以改善痰瘀阻络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能够有效缓解肩部疼痛,改善上肢运动能力,对于痰瘀阻络型中风后肩手综合征Ⅰ期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肠安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采用肠安方加减治疗,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治疗4周后,临床治愈17例、显效34例、有效1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5.7%。结论:肠安方加减治疗肝郁脾虚型肠易激综合征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