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观察飞仙散吹喉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的疗效及对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90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随机为观察组(n=45例)及对照组(n=4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飞仙散吹喉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临床症状、血常规指标的改善情况,记录两组治疗的临床疗效,并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第7天的发热、咽疼、扁桃体肿大、扁桃体充血/渗出等临床症状积分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第7天的血常规指标如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和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第7天的临床疗效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第7天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中CD_3~+、CD_4~+、CD_4~+/CD_8~+均显著升高(P0.05),而CD_8~+显著降低(P0.05),观察组上述指标的恢复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飞仙散吹喉治疗能够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疗效,并且有利于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改善,促进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中药清源生化汤对创伤后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水平的影响。方法:88例创伤后脓毒症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使用西医常规治疗加服纯净水,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中药清源生化汤。两组患者均于治疗前、治疗后1,3,7 d抽取外周静脉血,监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量(NEU),中性粒细胞百分含量(NEU%),总淋巴细胞计数(TLC),总淋巴细胞百分数(TL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变化,观察治疗7 d后2组死亡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WBC,NEU,NEU%,TLC,TLC%,CRP和PCT比较无差异;治疗1 d后治疗组TLC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 d后治疗组WBC,NEU,NEU%,TLC,TLC%,CRP,PCT与对照组NEU%,TLC,TLC%,CRP,PCT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WBC,NEU%,TLC,TLC%,CRP和PCT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7 d后治疗组,对照组全部指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源生化汤可改善脓毒症患者淋巴细胞水平和比例,且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危重患者血细胞及其时相变化对预后的预测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血细胞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记录135例危重患者入ICU 24 h内的A-PACHEII评分和入院当天及第3、7天的血常规结果,包括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计数。结果死亡组APACHEII评分较存活组高(P<0.05)。死亡组各时相点血小板和淋巴细胞均低于存活组(P均<0.05),且死亡组血小板和淋巴细胞逐渐降低,而存活组逐渐升高。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和红细胞在2组间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监测危重患者的血细胞变化可预测患者预后,尤其是动态观察血小板和淋巴细胞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4.
透解祛瘟颗粒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透解祛瘟颗粒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早期疗效以及对相关外周血炎症指标表达影响。方法:收集确诊轻型及普通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65例,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3例,对照组口服阿比多尔,治疗组口服透解祛瘟颗粒。于治疗前后进行中医症状评分及外周血的白细胞计数(WBC),淋巴细胞计数(LYM),淋巴细胞比值(LYM%),中性粒细胞比值(NEU%),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D-二聚体表达,胸部CT改善率等比较。结果:治疗10 d后,治疗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明显减轻,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 05),淋巴细胞计数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组间分别比较,LYM计数,NE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WBC计数,LY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CRP,PCT,D-二聚体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 05)。治疗后组间分别比较,CRP和PCT表达有显著差异(P0. 05),D-二聚体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胸部CT改善程度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及时使用透解祛瘟颗粒可以减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症状,调控相关外周血炎症指标的表达,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尿白蛋白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调节受损者和健康对照者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及糖调节受损组(P均0.05),糖调节受损组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而2组淋巴细胞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均0.05);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与尿白蛋白均呈明显正相关,淋巴细胞与之呈负相关(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尿白蛋白能准确掌握患者病情发生、发展情况,为临床提供可靠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龟鹿二仙汤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和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化疗的同时服用龟鹿二仙汤,疗程14d;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T细胞亚群以及中性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使用率。结果:化疗后第2周,治疗组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CD4+、CD4+/CD8+较对照组有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治疗组中因白细胞过低而使用G-CSF者少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龟鹿二仙汤能有效减少化疗对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的损伤,保护化疗后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保证化疗顺利完成,因此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扶正解毒方对脓毒症大鼠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一次性给予昆明小鼠最大灌胃量2000mg/kg扶正解毒方煎剂,以评价其急性毒性。同时以结扎盲肠穿孔术复制脓毒症大鼠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扶正解毒方组(20mL/kg)、乌司他丁组(1万U/kg),连续给药5 d后检测大鼠血清中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中性粒细胞、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含量以及CD细胞亚群变化。结果扶正解毒方煎剂具有广泛的安全性,安全剂量可高达2000mg/(kg·d)。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L-6、IL-10、TNF-α、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PCT、CRP水平均显著升高,CD4+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显著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给予脓毒症大鼠扶正解毒方煎剂与乌司他丁后,上述指标均得到显著逆转,与模型组大鼠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解复方可有效抑制脓毒症大鼠血清中IL-6、IL-10、TNF-α等炎症因子水平、以及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计数、降低PCT、CRP含量,有效调节细胞免疫水平,有利于免疫平衡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外周血白细胞、C-反应蛋白(CRP)、中性粒细胞CD64的早期表达在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依据病原体不同,将90例肺炎患儿分为细菌感染组(30例)、病毒感染组(27例)以及支原体感染组(33例),记录患儿入院时外周血白细胞、CRP水平和CD64指数。结果:细菌感染组白细胞、CRP水平和CD64指数显著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64指数的敏感性(93.3%)远高于CRP(76.7%);而病毒感染组及支原体感染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童肺炎细菌感染早期,外周血白细胞、CRP及CD64显著升高,以CD64最为敏感,可以作为儿童肺炎细菌感染早期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消痰通腑颗粒对危重患者炎性因子的治疗效果.方法 纳入危重患者59例,分为治疗组28例,对照组31例.两组同时接受常规基础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服消痰通腑颗粒,疗程为7d.两组均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检测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 治疗7d后,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CRP、IL-6、ET、TNF-α均下降,且治疗组治疗后CRP、IL-6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治疗组治疗后的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消痰通腑颗粒可有效减轻危重患者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药镇痛方内服外敷治疗四肢闭合性骨折的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疼痛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2019年1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00例四肢闭合性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A、B、C 3组,A组(n=33)接受盐酸曲马多片治疗,B组(n=33)接受镇痛方外敷治疗,C组(n=34)接受中药镇痛方内服外敷治疗。对比3组临床疗效和治疗2d、4d、7d、14d后的疼痛程度、睡眠质量、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和C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C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P<0.05);治疗2d、4d、7d、14d后,B组和C组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分、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评分和血清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明显低于A组,治疗4d、7d、14d后,C组SF-MPQ评分、SRSS评分和血清WBC、NEU、CRP、TNF-α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3组患者头晕头痛、恶心呕吐、便秘、局部皮肤瘙痒发生率对比无差异(...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扶正败毒颗粒对脓毒症大鼠腹腔感染所致肠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参考文献建立脓毒症动物模型;将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乌司他丁组、扶正败毒颗粒组及乌司他丁联合扶正败毒颗粒组(以下简称联合组),每组36只,另设假手术组10只;观察大鼠不同时间点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肠组织含水量、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IL1)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表达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对比,模型对照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肠组织含水量升高,肠组织IL1、TNFα表达水平增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脏器组织学发生了明显的病理改变.与模型对照组对比,扶正败毒颗粒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比率及肠组织含水量下降,肠组织IL1、TNFα蛋白表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脏器损伤程度明显减轻,以联合组尤为显著.结论:扶正败毒颗粒能够明显减轻感染,减少脓毒症大鼠肠组织含水量,降低肠组织炎性因子IL1、TNF α表达水平,从而减轻脏器损伤,具有明显的抗炎和保护腹腔感染所致肠损伤的作用,联合乌司他丁可明显增强此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对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按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分为淋巴细胞减少组和非淋巴细胞减少组,按预后再分为存活组和病死组,共112例患者,分别记录每个患者入住重症医学科期间APACHEⅡ评分的最高分和入重症医学科第1、3、5、7、10天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结果淋巴细胞减少组APACHEⅡ评分及住院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淋巴细胞减少组(P0.05),但两组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病死组APACHEⅡ评分及年龄均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低于存活组(P0.05)。结论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变化能较正确、敏感地反映危重病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和转归,且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的检查经济快捷、简单易行,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更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硬化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患者腹水CD64及外周血mCD14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肝硬化合并腹水患者87例,根据是否合并SBP将患者分为2组:合并SBP 44例为研究组,未合并SBP 43例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组患者腹水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CD64指数,外周血白细胞计数、mCD14阳性表达率、mCD14平均荧光强度和mCD14指数。研究组抗感染治疗1周后再按治疗有效与无效、生存与死亡分组评价腹水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CD64指数,外周血mCD14平均荧光强度和mCD14指数。结果研究组腹水中性粒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CD64指数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淋巴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mCD14阳性表达率、mCD14平均荧光强度和mCD14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有效组和生存组中性粒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和CD64指数均明显低于治疗无效组和死亡组(P均<0.05),淋巴细胞CD64平均荧光强度、mCD14平均荧光强度和mCD14指数均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和死亡组(P均<0.05)。腹水CD64与外周血mCD14联合检测对治疗效果和预后判断的ROC曲线下面积、临界值、灵敏度和特异度均明显高于CD64、mCD14单项检测(P均<0.05)。结论肝硬化合并SBP患者腹水中性粒细胞CD64显著增高,腹水淋巴细胞CD64与外周血mCD14显著降低,腹水CD64与外周血mCD14联合检测预示肝硬化合并SBP治疗效果和预后的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方法 94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7例。治疗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两组疗程均为7 d。对比分析两组疗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时间,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清胆红素、C反应蛋白水平变化(CRP)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7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85%(P0.05);治疗组腹痛消失时间、发热消退时间及肝囊肿大消失时间均显著快于对照组(P0.05);两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治疗后变化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治疗后变化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胆红素和CRP水平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治疗组血清胆红素和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患者血清胆红素和CRP水平,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血常规、超敏C反应蛋白(hs–CRP)、C反应蛋白(CRP)联合检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期间在奉节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接受诊治的140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时期接受正常体检的1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Hs–CRP、CRP检测和血常规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研究。结果:观察组患儿hs–CRP和CRP检测结果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患儿的中性粒细胞比率、单核细胞比率高于对照组,淋巴细胞比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讨论:采用血常规、Hs–CRP、CRP联合检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对于患儿的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热化瘀方对热毒痰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PCI术后炎症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将80例接受PCI术且中医辨证为热毒痰瘀证的ACS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两组均给予西医标准化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清热化瘀方,连续用药1个月。观察PCI术后24 h和30 d的中医证候积分;术后24 h、7 d及30 d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计数(NEU)、C反应蛋白(CRP)、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6(IL-6)、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WBC、NEU明显下降(P<0.0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30 d,CRP、hs-CRP、IL-6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术后7 d、30 d hs-CRP较对照组下降,7 d IL-6较对照组减少(P<0.05)。结论清热化瘀方能够明显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PCI术后患者中医临床症状及炎症反应,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滋肾生血胶囊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展昭民  邓来军  韩冰虹  邱林  马军 《中成药》2010,32(10):1665-1668
目的:观察滋肾生血胶囊(熟地、首乌、桑椹、枸杞、当归、白芍等)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化疗后造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将患者分为空白组、对照组和治疗组。观察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和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计数,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活化水平,细胞因子IL-3、GM-CSF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治疗后外周血白细胞(WBC)、IL-3、CD3+、CD4+HLA-DR+细胞及CD4+HLA-DR+/CD8+HLA-DR+比值高于空白组(P0.05),而GM-CSF低于空白组(P0.05)。结论:滋肾生血胶囊可以促进患者化疗后骨髓造血恢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并增强化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延亮  刘鉴  闫曙光  范玉霞 《河北中医》2020,42(4):528-532
目的观察清肺利咽汤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的临床疗效及对患儿炎症因子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将120例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0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6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清肺利咽汤。2组均治疗1周。比较2组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IL-6水平变化,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4~+/CD8~+水平变化,临床症状改善情况,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反应蛋白(CRP)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 7%(58/60),对照组总有效率81. 7%(49/6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IL-4、IL-6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2组治疗后CD3~+、CD4~+及CD4~+/CD8~+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 0. 05),CD8~+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后治疗组CD3~+、CD4~+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 0. 05),CD8~+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治疗后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及CR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 0. 05)。治疗组咳嗽、发热及扁桃体红肿消失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P 0. 05)。结论清肺利咽汤治疗小儿化脓性扁桃体炎肺胃热盛证,能有效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炎性指标与中医痰证积分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63例患者入院时痰证积分、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NL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FEV1/FVC等相关信息,应用Pearson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痰证组与非痰证组在性别、年龄、BMI、病程、吸烟史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痰证组患者的中性粒细胞计数、超敏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FEV1/FVC均高于非痰证组(均P0.05);而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痰证组(P0.05)。针对痰证组患者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示,痰证积分与中性粒细胞计数(r=0.344,P0.001)、NLR(r=0.278,P0.001)、CRP(r=0.458,P0.001)呈正相关;痰证积分与淋巴细胞计数(r=-0.282,P0.001)、肺功能(FEV1/FVC)(r=-0.332,P0.001)呈负相关。痰证积分作为检验变量行正态性检验,表明痰证积分呈正态分布,可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只有中性粒细胞计数、CRP与痰证积分呈线性相关,再将中性粒细胞计数、CRP再次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2个变量均与痰证积分相关。结论痰证积分与AECOPD患者气道炎症程度高度相关,可以综合评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清肺化痰汤治疗对急性痰热壅肺型支气管扩张患者肺功能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NEU)、淋巴细胞(LYM)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急性痰热壅肺型支气管扩张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每组40例。两组予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再予清肺化痰汤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症状积分、外周血(WBC、NEU、LYM)的变化,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FEV1、FEV1/FVC水平均高于同期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前后LYM水平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BC、NEU水平及咳嗽、咳痰性状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同组治疗前(P0.01),治疗后治疗组WBC、NEU水平及咳嗽、咳痰性状等症状积分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0.0%,治疗组为9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痰热壅肺型支气管扩张采用清肺化痰汤辅助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者肺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稳定外周血WBC、NEU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