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中药针剂新疗法在休克急救中的疗效。方法:40例休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运用中药针剂改变以往的用药量和用药途径:未经稀释直接静脉推注(静推),再间隔静推后又继续大剂量静脉滴注(静滴)新疗法,而对照组采用常规静滴。结果:治疗组20例,临床治愈17例,显效2例,死亡1例;且休克患者均在30min-2h生命体征稳定。对照组20例,临床治愈12例,显效4例,死亡4例,且休克患者均在2—24h生命体征稳定。结论:中药针剂在休克的抢救中改变用药剂量和用药途径比常规用药剂量和静脉滴注效果更佳,抢救成功率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中药针剂治疗慢性心衰的临床疗效,以改变单纯西医治疗慢性心衰的药物副作用大、长期效果较差的现状。方法:治疗组100例应用中药生脉40毫升和丹红20毫升稀释后静滴,14天为一疗程;而对照组则采用西药抗心衰常规治疗。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单纯西药对照组,副作用少,病人易于耐受,心袁缓解率高、复发率低、生活质量提高、生命周期延长。结论:益气养阴、活血化瘀针剂合用,能够改变心衰之后的神经内分泌紊乱及心肌重构,从而达到改善心功能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中药剂型的改变,中药针剂生产越来越多,使用范围越来越广。但是在临床使用中药针剂治疗疾病过程中,存在一些有待急需解决的问题,中药针剂出现不良反应时有发生,给医疗用药安全敲响了警钟,中药针剂的临床应用受到限制。为使价廉物美的中药针剂更好地造福于广大人民群众。现就目前临床使用中药针剂存在的问题和如何使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胸痹88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2008年间,我们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中药针剂静脉滴注和汤剂内服治疗胸痹88例,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李娜  郑晓丹 《光明中医》2007,22(4):64-67
中药针剂配合常规西医治疗能明显提高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疗效,且毒副作用少、耐受性好.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综述了近年来中药针剂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概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运用中药针剂辨证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血栓患者40例,运用中药针剂辨证治疗,分析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治疗,所有患者治愈率达10.0%,显效率达40.0%,总有效率为95.0%。结论:在治疗脑血栓的过程中,运用中药针剂实施辨证治疗的临床意义显著,对中药针剂辨证治疗进行正确的应用,不但能够避免中药针剂存在的弊端,同时还可提升中药针剂对脑血栓的治疗效果,降低了中药针剂因药性原因对治疗效果产生的负面影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中药针剂在银屑病治疗中的辨证应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近年来,中药针剂不断开发,在临床应用上较普遍,在皮肤科临床治疗中也收到了较好的疗效,中药针剂在治疗银屑病中使用也很广泛,但对于没有接受过正规中医教育的医生,因没有中医理论基础,不能准确地辨证,故在使用时比较盲目,为了探索如何更准确地用中药针剂治疗银屑病的方法,作者详细地介绍了治疗银屑病的常用中药针剂的种类和功效,如何采取中医辩证论治的方法选取中药针剂,并对使用中药针剂治疗银屑病的应用体会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8.
中药针剂与乳酸环丙少星注射液混合后现象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叶苑琼  马女花 《新中医》1999,31(11):36-37
对临床常用的中药针剂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给后出现的不同现象进行研究观察,结果显示:中药针剂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混合后,不但混合液出现PH值的改变,中药有效成份的溶解度亦受影响,而且混合液出现不同程度的混浊或深沉的现象。认为药液混合后,不仅珠酸碱反应,还有其他药理成份的复杂反应,从而提示在临床使用时,为保证药物的有效作用,应在中药针剂与乳酸环丙沙星注射液之间用生理盐水冲管。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随着中医事业的发展,中药剂型的改革,愈来愈多的中药针剂相继问世,并以其独特的疗效,受到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重视,广泛应用于治疗。但中药针剂毕竟是由中药加工提纯而成,具有特定的药性和适应证,必须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辨证用药,药证相符,才能疗效满意。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从虚瘀痰立法辨证综合治疗心悸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口服中药汤剂三参汤加减,中药针剂静脉输液及口服中成药治疗。对照组50例,中药针剂静脉输液,口服中成药治疗。疗程均30日。[结果]中医辨证立法综合治疗心悸较中成药疗效好。  相似文献   

11.
中药针剂的合理应用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药针剂在临床中应用日益增多,效果显著,毒副作用少,成为内科、儿科疾病治疗中常用药物之一。为了使中药针剂在临床上更加合理应用,综合文献并结合我们的临床使用经验,对中药针剂的合理应用和给药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述了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运用中医辨证、专方、中药针剂、中成药和针刺治疗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的现状.中医结合西医抢救治疗、对缩短病程、提高视力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现代医药工业的迅猛发展使得我国中药针剂大量涌现,由于其起效较快、疗效独特,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主要用于心脑血管性疾病、微生物感染及肿瘤性疾病的辅助治疗[1]。然而,有关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报道日渐增多,应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也逐渐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关注。现将我院丹红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红花注射液、参麦注射液、注射用炎琥宁和脉络宁注射液6种中药针剂的不良反应进行总结、分析及探讨,提出合理有效的用药对策,为临床安全使用中药针剂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原因分析及预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针对中药针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原因进行分析,制定预防措施。方法通过查阅近几年来有关中药针剂不良反应(ADR)的文献资料,结合临床上ADR报告,总结、归纳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产生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引起中药针剂不良反应的原因是多方面、复杂的。主要表现为,药物本身因素、制剂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临床使用环节及个体差异等方面。结论中药针剂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危害大,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必须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提高中药针剂使用安全性及临床用药依从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针药治疗癫痫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药治疗癫痫40例临床观察况琼王容邹德霖喻晓梨邹桢邹王容(江西省袁州医院宜春336000)(江西省宜春地区医院宜春336000)关键词癫痫针灸疗法中药疗法临床观察笔者采用中药针剂穴位注射,加中药内服与单纯中药针剂穴位注射治疗癫痫各40例,临床观察对比...  相似文献   

16.
脑梗塞患者应用双黄连针剂后脑电地形图改变的1例报告.黑龙江省医院赵丽春,张艳秋,王莉莉哈尔滨建筑大学卫生所杨新历应用双黄连针剂抗炎治疗患者,从未见到过脑电图及地形图异常改变,本例脑梗塞患者静点双黄连针剂后出现脑电地形图改变属罕见。笔者了解到在脑电图检...  相似文献   

17.
徐小明  卢艳  金海 《中医药研究》2010,(9):1132-1133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损害心室充盈或射血功能,导致心排出量降低。传统的中药针剂因其副反应小,患者耐受性好,因而越来越引起重视。现将近年来治疗CHF疗效较好的中药针剂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西药内外合用治疗女性面部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7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10例,予中药汤剂于经前、经后及平日调服,并予中药针剂、西药内服,再配合中药面膜、祛斑剂治疗。对照组7例,予中药针剂、西药、中药面膜、祛斑剂治疗。结果: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和42.86%,经统计学处理,两组问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中西药内外合用治疗女性面部黄褐斑临床疗效显著,治疗更彻底,疗效巩固,不易复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合并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探讨常规针剂治疗与中汤药结合是否优于单纯针剂治疗。方法:选取84例脑梗塞合并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剂治疗+补阳还五汤口服)42例和对照组(针剂治疗)42例,疗程3周。结论:应用补阳还五汤结合常规针剂治疗糖尿病合并脑梗塞优于针剂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鳖甲复方中药针剂对Con A(concanavalin A)在Balb/c雄性小鼠中诱导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方法采用ConA诱导肝纤维化,造模期间及造模成功后均用复方中药针剂干预药剂组,比较组间各项血液生化指标和肝脏组织学方面的差异,以探讨针剂对肝纤维化的预防和治疗作用。结果复方针剂以3.3ml/kg和6.6ml/kg的剂量皮下注射均能显著降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氨酶(ALT)(P〈0.05)、门冬氨酸转氨酶(AST)(P〈0.05)、球蛋白(G)(P〈0.01),升高A/G(P〈0.01),透明质酸(HA)则在治疗过程中呈下降趋势。肝组织病理观察结果显示复方针剂能缓解肝纤维化的发生和发展,并可加快降解增生的纤维组织。结论鳖甲复方针剂对ConA在Balb/c雄性小鼠中诱导肝纤维化有一定预防和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