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1 毫秒
1.
烈香杜鹃中的三萜类化合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烈香杜鹃茎、叶中的三萜类化合物进行研究。方法:Sephadex LH-20、硅胶色谱柱分离;理化性质、光谱数据鉴定结构。结果:鉴定9个三萜单体,分别为熊果酸(1)、2α,3β,23-trihydroxy-12-ursen-28-oicacid(2)、2α,3β-dihydroxy-12-oleanen-28-oicacid(3)、2α,3β-dihydroxy-12-ursen-28-oicacid(4)、齐墩果酸(5)、木栓酮(6)、白桦酸(7)、dammara-20,24-dien-3β-01(8)、dammara-20,24-dien-3β-oAt(9)。结论:化合物5、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9为首次从杜鹃花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2、3、4为第一次从杜鹃花科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
王存琴  王宏婷  许浩  师彦平 《中药材》2015,(8):1653-1655
目的:研究大叶冬青叶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学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大叶冬青叶中分离得到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β,13β-dihydroxy-urs-11-en-28-oic acid-13-lactone(1)、β-谷甾醇(2)、3-羟基-11-羰基-乌苏烷-12-烯(3)、(20S,24S)-epoxydammarane-3β,25-diol(4)、25-deuteriostigmasterol(5)、α-香树脂醇(6)、foliasalacin A4(7)、23-羟基乌苏酸(8)、反式对羟基肉桂酸(9)、β-胡萝卜苷(10)。结论:其中,化合物1、3~5、7、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
猪屎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佩佩  王吉鸿  纪明慧  舒火明  陈光英  张园  王菁 《中草药》2011,42(10):1925-1928
目的研究猪屎豆Crotalaria mucronata全草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HPLC等色谱方法分离成分,波谱学方法鉴定结构。结果从中分离得到13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染料木素(1)、1-(3-hydroxyfuro[2′,3′,9,10]pterocarpan-5′-yl)ethanone(2)、尿嘧啶苷(3)、β-sitostenone(4)、(24R)-24-ethylcholest-4-en-3,6-dione(5)、12-oleanene-3β,22β,24-triol(6)、正三十三烷醇(7)、香草醛(8)、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醛(9)、邻苯二甲酸二丁酯(10)、blumenol A(11)、β-谷甾醇(12)、胡萝卜苷(13)。结论化合物3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2、12外,其他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翻白草中的黄酮类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翻白草(Potentilla discolor Bunge)的黄酮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70%乙醇提取,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柱层析等方法分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光谱技术鉴定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了9个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方法分别鉴定为槲皮素(1)、山柰酚(2)、槲皮素-3-O-α-L-吡喃鼠李糖苷(3)、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4)、槲皮素-3-O—α—D-阿拉伯糖苷(5)、芦丁(6)、槲皮素-3-O-β-D-葡萄糖醛酸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醛酸苷(8)和槲皮素-3-O-β-D-半乳糖-7-O-β-D-葡萄糖苷(9)。结论:化合物4~7为首次从翻白草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8、9为首次从委陵菜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5.
狼毒大戟中二萜和三萜类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狼毒大戟的萜类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狼毒大戟的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8个二萜化合物和3个三萜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岩大戟内酯A(1),岩大戟内酯B(2),prostratin(3),ent-kaurane-3-oxo-16α,17-diol(4),antiquorin(5),neriifolene(6),ent-ati-sane-3β,16α,17-triol(7),kauranoic acid(8),乙酰木油树酸(9),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烷醇(10),乙酰羽扇豆醇(11)。结论:化合物4-10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茜草科植物水团花Ad/napaulifera根部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020凝胶柱色谱等柱层析方法进行分离纯化,经波谱分析和化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水团花根部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quinovicacid(1),quinovicacid3-β-D—glucopyranoside(2),quinovicacid3-β-D—glucopyranoside(28-1)-β-D—glucopyranoside(3),quinovicacid3-β-D—glucopyranosyl-(1→3)-rhamnopyranoside(4),芦荟大黄素(5),sweroside(6),loganin(7),noreugenin(8),undulatosideB(9),5,7-dihydroxy-2-methyl—chromone7-0-β-D—apiofuranosyl-(1-6)-β-D-glucopyranoside(10),β-谷甾醇(11)和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4、5、6、11和12为首次从水团花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灯台树叶中一个新的C13-降异戊二烯衍生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灯台树叶中的非生物碱化学成分。方法:运用硅胶柱色谱技术分离、光谱技术(核磁共振,质谱和红外)鉴定结构。结果:从灯台树叶中分离得到两个C13-降异戊二烯衍生物:megastigmane-3β,4a,9-triol(1)和7-megastigmene-3,6,9-triol(2)。结论:化合物1是一个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8.
石刁柏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石刁柏根茎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硅胶、ODS和Sephadex LH-20柱色谱进行分离,根据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其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4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D—fructofuranose—1,2’:2,1’-β-D—fruclofuranosedianhyclride(1)、1,3-O-di—trans-p-coumaroylglyceml(2)、二十四烷酸(3)、山柰素-4’,7-二甲醚(4)、芦丁(5)、槲皮素(6)、5-羟甲基-糠醛(7)、L-天门冬酰胺(8)、咖啡酸(9)、阿魏酸(10)、肌苷(11)、正丁基-β-D-吡喃果糖苷(12)、乙基-β-吡喃果糖苷(13)、蔗糖(14)。结论:化合物1为新天然产物,2,4,7,10~13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沙生蜡菊花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方法(硅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HPLC柱色谱)分离纯化,依据理化性质、核磁数据分析并结合CD谱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沙生蜡菊花的甲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二氢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HelichrysinA(1)、(2R)-HelichrysinA(2)、Naringenin-7-O-β-D—glucopyranoside(3)、(2R,3R)-Dihydrokaempferol-7-O-β-D—glucoside(4)、HeliciosideA(5)、(2R)-Eriodictyol-5-O-β-D—glucoside(6)、(2S)-Naringenin-5,7-di—O-β-D—glucoside(7)、(2R)-Naringenin-5,7-di-O-β-D—glucoside(8)。结论:化合物1-8为从该属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化合物2、3为从该植物中首次分离得到的化合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山茱萸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和鉴定。方法:运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和重结晶等方法分离纯化化合物,通过波谱解析和理化鉴别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鉴定了12个化合物,分别为:对羟基桂皮酸(1),山柰酚(2),槲皮素(3),山柰素-3-O-β-D-葡萄糖苷(4),柚皮素(5),7-脱氢马钱苷(6),马钱苷(7),阿江榄仁树葡糖苷Ⅱ(8),山茱萸新苷(9),熊果酸(10),苹果酸甲酯(11),没食子酸(12)。结论:化合物1-5和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洋金花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洋金花(Datura metel L.)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 50%乙醇提取,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ODS 柱层析和 HPLC 等方法进行分离和纯化, 依据核磁数据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得到 9 个化合物, 分别鉴定为(+)松脂酚-O-β-D-双葡萄吡喃糖苷(1), (+)松脂酚-O-β-D-葡萄吡喃糖苷(2), 对羟基苯乙醇(3), N-p-香豆酰酪胺(4), 顺式-N-p-香豆酰酪胺(5), N-对羟基苯乙基-对羟基苯甲酰胺(6), 苯乙醇-O-β-D-葡萄吡喃糖基(2→1)-O-β-D-葡萄吡喃糖苷(7), 3-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半乳糖基-7-O-α-L-鼠李吡喃糖基-山柰酚(8), 3-O-[β-D-葡萄吡喃糖基(1→2)]-β-D-葡萄吡喃糖基-7-O-β-D-葡萄吡喃糖基-山柰酚(9)。结论:化合物 1~9 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猫儿刺(Ilex pernyi Franch)叶中的化学成分。方法:运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 采用波谱解析并结合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得到 9 个化合物:2α, 23-二羟基-乌索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1),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苷(2), 常春藤皂苷元-3-O-β-D-吡喃葡萄糖基(1→2)-β-D-吡喃葡萄糖苷 (3),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 (1→2)-β-D-吡喃葡萄糖苷(4), 23-羟基-乌索酸-3-O-β-D-吡喃葡萄糖苷(5),竹节参苷Ⅳa (6),23-羟基-乌索酸-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甲酯苷(7),铁冬青苷XXXVII (8), 3-O-β-D-吡喃葡萄糖醛酸基-2α, 23-二羟基-乌索酸-28-O-β-D-吡喃葡萄糖苷(9)。结论:9 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缬草(Valeriana officinalis L.)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多种色谱层析技术进行分离并采用现代波谱技术解析各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得到缬草新萜醇(4β,10α,15-三羟基香木兰烷)(1)和缬草单酯A(kanokoside A的苷元)(2)2个新化合物,另有8个已知化合物分别为鳞盖红菇醇(3)、山山山(4)、松脂醇(5)、缬草烯山(6)、β-谷甾醇(7)、kanokosideA(8)、青刺尖木脂醇苷(9)和8-羟基松脂醇苷(10)。结论:化合物1~4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缬草新萜醇、缬草单酯A为2个新的天然产物。  相似文献   

14.
紫花地丁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紫花地丁(Violayedoensis Makino)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色谱法进行化合物的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数据和理化性质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分离并鉴定出11个化合物,其中6个香豆素类:秦皮乙素(1)、东莨菪素(2)、菊苣苷(3)、早开堇菜苷(4)、秦皮甲素(5)、双七叶内酯(6);3个黄酮类: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7)、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8)、芹菜素(9);2个甾醇类: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秦皮甲素、胡萝卜苷为首次从堇菜属植物中分得;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山柰酚-3-O-β-D-葡萄糖苷、菊苣苷、早开堇菜苷、芹菜素均为首次从紫花地丁中分得。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大枣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及聚酰胺柱层析等色谱技术分离并纯化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及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大枣的水提取物和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1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18.十八烯-1,3,4-三醇(1)、1-O-β—D-吡喃葡萄糖-(2S,3S,4R,8E)-2-[(2’R)-2’-羟基二十四烷酰胺]8-十八烯-1,3,4-三醇(2)、2α-羟基齐墩果酸(3)、2α-羟基乌苏酸(4)、3β,6β豆甾烷-4-烯-3,6-二醇(5)、伊谷甾醇(6)、胡萝卜苷(7)、十七烷酸(8)、二十四烷酸(9)、芦丁(10)、D-葡萄糖(11)。结论:化合物1和2为首次从枣属植物中分得的神经酰胺及脑苷脂类化合物,化合物4、5、8和9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相似文献   

16.
水茄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水茄中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凝胶和反相等柱层析材料进行分离,通过ESI-MS和NMR波谱方法对分离得到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水茄中分离得到9个化合物(1-9)。结构分别为neochlorogenin 6-O-β-D- qui-novopyranoside(1), neochlorogenin 6-O-β-D-xylopyranosyl-(1→3)-β-D-quinovopyranoside(2), neochlorogenin 6-O-α-L- rhamno-pyranosyl-(1→3)-β-D-quinovopyranoside(3),solagenin 6-O-β-D-quinovopyranoside(4),solagenin 6-O-α-L-rhamnopyranosyl-(1→3)-β-D-quinovopyranoside(5),异槲皮苷(6),芦丁(7),山柰酚(8)和槲皮素(9)。结论:所有化合物均首次从水茄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7.
藏药脉花党参的化学成分(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藏药脉花党参 Codonopsis nervosa ( Chipp.) Nannf.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 D101 大孔树脂柱、硅胶柱、ODS 柱、凝胶柱等色谱手段进行化学分离和纯化, 并利用各种波谱技术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分离并鉴定了 15 个化合物, 分别为柯伊利素(1), 苜蓿素(2), 芹菜素(3), 琥珀酸(4), β-胡萝卜苷(5), 木犀草素(6),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ethylsyringin (8), 芹菜素-7-O-β-D-葡萄糖苷(9), 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基-(1→6)-[(6’’’-O-咖啡酸)-β-D-葡萄糖苷](10), 木犀草素-7-O-β-D-龙胆二糖苷(11), 丁香苷(12), 绿原酸(13), 新绿原酸(14), 对羟基苯甲酸葡萄糖苷(15)。结论:化合物 1 5, 8, 9, 12, 14,15 均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8.
细柱五加中新的脑苷酯类成分(英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细柱五加Acanthopanax gracilistylus果实的化学成分。为阐明其有效成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LH-20及Rp-18等柱层析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分离得到5个脑苷酯类同系物,分别鉴定为1-O-β-D-glucopyranose-(2S,3S,4R,8E)-2-[(2′R)-2′-hydroxydocosanosylamino]-8(E)-eicosene-1,3,4-triol(1),1-O-β-D-glucopyranose-(2S,3S,4R,8E)-2-[(2′R)-2′-hydroxydocosanosylamino]-8(E)-nonadecene-1,3,4-triol(2),1-O-β-D-glucopyranose-(2S,3S,4R,8E)-2-[(2′R)-2′-hydroxydocosanosylamino]-8(E)-octadecene-1,3,4-triol(momor-cerebroside)(3),1-O-β-D-glucopyranose-(2S,3S,4R,8E)-2-[(2′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