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祖国医学在治疗疾病的长期探索中,发现某些中药对某些脏腑、经络的病症能选择性起到主导治疗作用,中医称这些药为引经药。在归经理论的基础上,引经药是经过临床长期实践并进行总结,发现一些药物能够对病所起到直接导向作用,最后得出的用药经验,因此又称为"引经报使"。本文针对引经药进行溯本追源,并就引经药的种类、功用、运用变通、引经学说的疑点以及引经药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引经理论的验证与创新进行了综述,为验证中医药引经理论、发展中医药新理论,揭示其与方剂等药物的相关性,从而合理利用引经药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2.
引经,又称“引经报使”,是指某些药物能带引其它药物直达病所而起向导作用.其是在归经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善用引经药,能提高用药的准确性,增加病所的有效药量,从而改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3.
迟伟  李吉彦  周航 《光明中医》2013,28(9):1798-1800
药对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的两味中药的有机结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最基本的形式,是经临床验证确有临床应用价值的两味中药配伍。两味药物通过合理的配伍,可以达到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相反等不同的效应。因此,在临床辨证施治时合理应用相须、相使的药对,可以增强功效,提高疗效;巧妙应用反类相制的药对,可以去弊留效。辽宁省大连市中医医院李吉彦主任医师为辽宁省名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20余年,熟读  相似文献   

4.
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在遣药治方学上独创了“引经报使”理论,并确立了十二经引经报使药。后世医家多推崇这一理论,并延用至今。但张氏对引经药的认识仍有不够完美或不够合理的一面,如忽视引经药的副作用及引经药不够全面,另外对引经药不用补益品、有些方剂不需引经药等没有明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中药引经药,可引药入经,有引经报使的意思,其是古代医家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当辨明疾病所在何经、何脏而选用该经的引经药,可使药力直达病所,从而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易水学派创始人,张元素,在遣药治方学上,继承和发扬前人的经验,创造了“引经报使”理论,并确立了十二经引经引报使药,对后世方药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引起了学术争鸣.张氏提出十二经引经药,原见《珍珠囊》一书.明代李时珍备加推崇,把它收载于《本草纲目·序例》中.脾胃学家李杲,在遣药治方学上,也深受张氏影响,运用引经药很有建树.尤在泾  相似文献   

7.
浅谈药引与引经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 2年来 ,我们在辅导执业药师考试的过程中 ,发现大部分学员将药引与引经药两者混为一谈。而一些书报也认为药引与引经药含义相同 ,如《中医大辞典》谓 :“药引 ,指引经药 ,即方中使药 ,又称引经报使……”。《中药通报》1987年第1期中“中药药引初探”一文谓 :“中药药引即是引经药”。《中国医药报》2 0 0 2年 6月 9日 7版谓 :“药引又称引药……药引就是使药”。笔者认为把药引称作引经药是不正确的 ,分析如下。药引是指医师根据药剂的性质或病情的需要 ,要求病家自备的一些药物或辅料 ,加入药剂中一同煎服。所以 ,药引在处方中的作用 ,…  相似文献   

8.
论引经药在方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经药 ,亦称“引经报使药” ,俗称“药引子” ,在中医方剂组成中称为“使药” ,常与君、臣、佐药相配伍而组成方剂 ,协同发挥最佳疗效。引经药是说用某一药物在治疗上对某脏腑、经络的病证起着显要作用 ,同时可引导其它药物对某脏腑、经络的病证起主导治疗作用。引经是归经与配伍理论结合的发展 ,通过配伍引经药 ,有些药物可改变其它药物的作用方向或部位 ,或使其作用侧重或集中于特定的方向或部位 ,甚至可直接影响和引导正气以及病邪。易水学派张洁古依据《内经》理论 ,对药物的引经进行了深入探讨 ,创立了“引经报使”理论 ,他认为取各药…  相似文献   

9.
赵淳教授临床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遣方用药时很重视药对的使用,遵古但却不泥古,他对这些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配伍、煎法以及现代药理学等均有独到的见解。针对某些病证,药对治疗临床应用上确实行之有效,这些药对可以起到减毒、增效、引经的作用,在治疗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惊人疗效。现总结赵教授运用这些药对的经验供同行参考,为推广名老中医的学术经验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百家园     
刘完素对药引的运用经验药引是指方剂中用以提高疗效,使药物直达病所,同时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照顾兼症,调和诸药以及矫味的药物,它是在中医配伍原则及中药归经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历代医家对药引的应用十分重视,清代尤在泾渭:“药无引使,则不通病所。(《医学读书记》)”《黄帝素问宣明论方》则反映了金元时代著名医家刘完素应用药引使药直达病所、增强疗效、令邪有出路、防阴阳格拒、减毒、调和诸药、矫味的丰富经验。1 为药至病所而用引刘完素虽未专门论述引药归经的目的与意义,但其选用药引领诸药直达病所以更好地发挥疗效的思想已昭然于所用方剂之中。如用保安丸(川大黄、干姜、附子、鳖甲)治疗症积时,特  相似文献   

11.
引经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秀荣 《国医论坛》2001,16(5):51-51
引经 ,又称“引经报使”,是指某些药物能带引其他药物直达病所而起向导作用。它是在归经理论的基础上 ,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显而易见 ,善用引经药 ,能提高用药的准确性 ,增加病所的有效药量 ,从而改善疗效 ,因此对于临床具有重要意义。1 引经药的种类相关文献对引经药的分类较乱 ,认定也不统一 ,目前经整理一般分为如下两类 :一为按十二经记述 ,如手太阴肺经为桔梗、升麻、葱白、辛夷 ,手阳明大肠经为白芷、石膏 ,足太阴脾经为升麻、苍术 ,足阳明胃经为白芷、石膏、葛根 ,手少阴心经为细辛、黄连 ,手太阳小肠经为木通、…  相似文献   

12.
马成 《新疆中医药》2004,22(4):34-36
张元素深受钱乙等人脏腑用药思路的影响,建立了中药归经理论,倡导依照中药归经理论遣药组方,并创立了关于中医方剂配伍的引经报使学说,金元及其以后医药学家大多传承之。其中,尤以李杲为突出。李杲明言分经用药,而且与引经报使、主辅用药巧妙结合,使方剂配伍理论不断完善,内容更为丰富,方法有所创新,从而促进中医方剂配伍的认识论与方法论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3.
石氏伤科对引经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归经理论滥觞于《内经》,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分经用药,为归经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至金元时期,张元素发明了药物“引经报使”之说,基本形成了归经理论,后经李东垣、王好古及历代医家的发挥和运用,归经之说日趋完善。所谓引经药即引导其它药物直达病所,起到引经报使作用的药物。石氏伤科在治疗骨伤疾患中亦重视引经药的应用,往往以伤患的部位为主,结合脏腑经络辨证,选用适当的引经药物增强疗效。兹分述如下。头部——脑震荡:头部为清阳之舍,一旦头部受损,轻者震激脑海,重者伤及颅脑。导致颅内血脉损伤或瘀血内蓄,引起脑  相似文献   

14.
在中药复方结构中,有君臣佐使之分,其中使药包括引经报使药(即引经药)。对引经药在方剂中的作用,古代医籍的分析尚未令人满意,故有进一步研讨之必要。一、引经药作用的回顾引经药运用的理论基础是中药的归经学说。该学说从现有资料看,可说是起源于《内经》的脏腑、经络和药理学说。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有“夫五味入胃,各归所喜,故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等论述。但是,具体上某药归入某经,却是强调于元明时代。如金元·张元素所著《医学启源》、《脏腑标本药式》、《珍珠囊》及李东垣《随证用药凡例》等均见李  相似文献   

15.
药物归经是根据脏腑经络理论,结合中药的作用机理,把中药与经络、脏腑之间的关系加以梳理找到它们之间的联系,用来说明某药物特定选择性的治疗作用。引经药特指方剂中某些中药具有能使方剂中其余药的归经作用、定向地加强或发生变化,在临床方剂配伍用药时能发挥左右该方剂治疗的定向、定位等重要作用。引经药学说、方剂归经学说等都来源于药物归经理论体系,引经药及中药归经理论的产生极大地推动了方剂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引经理论是在中药归经理论基础之上,通过长期临床实践总结出的一种用药经验,是方剂组成原则中的一个环节。其药,可引导其他药物直达病所,从而缩短疗程、提高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引经已成为热点研究问题,并被各界学者高度关注,因此,本文通过大量的文献研究,对引经理论作了概述,并归纳总结了引经理论对于骨伤科、皮肤科、神经系统、癌症等方面的疾病治疗,希望本文能为之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为临床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可借鉴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方剂配伍的过程中,源于<内经>,发展于后世的中药归经理论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中药归经理论在方剂配伍中的指导作用,除了"分经用药"、"引经报使"外,还体现在中药归经所属五行生克制化规律的应用方面.运用中药归经理论指导方荆配伍,可合理优选药物,配伍出高效、速效的方荆,既达到有的放矢、提高疗效的目的,又能避免药材浪费.  相似文献   

18.
也谈引经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遣方用药,最重对证二字。但病有寒热虚实及病位的不同,同一功效的药物,也有作用部位的偏重之异。临床用药需要正中病位,才不至于诛伐无过。引经药正可以起到引导诸药直达病位的作用。自张洁古首创归经、引经理论以来,对引经药概念的理解众说纷纭,常常与药引、使药等概念混为一团,运用上也不甚明确。如《中医大辞典》对药引定义说:“药引,指引经药,即方中使药,又称引经报使……”将  相似文献   

19.
中药处方讲究“药引”,这是中医治病的特色之一,“引”即向导,有引经报使之意,是借用一些药物的特殊功能引众药直达病所,或引药力集中于某脏腑,以达增强疗效、解毒扶正和护胃矫味的效果。常用药引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20.
凡引导某药直达病所,起到引经报使作用的药物称为引经药,或称“引子”、“引药”,引经药的提出源于归经理论,而归经理论滥觞于《内经》,如《素问·宣明五气篇》日“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这是归经理论最早的萌动,至金时张洁古发明了药物“引经报使之说,才奠定了引药之基础。继传其学的李东垣、王好古亦大倡药物之引经报使。李时珍亦是引经药之积极倡导者。引经药不但在所入经中发挥了治疗作用,并越出该经范围,在经与经之间,起桥梁和引导的作用。引经药的共同特点 1、在同一经中,因引药作用形式有升降浮沉之异,故用药有上下之分。如少阴经病,在上用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