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气升阳法是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治法,其在现今临床也有比较广泛的应用。通过分析东垣益气升阳的用药法度如甘温益气,风药升阳,并试析李东垣升阳方剂的辨证思路与配伍原则。  相似文献   

2.
吕飞  王伟杰  温成平 《新中医》2019,51(5):308-309
简版:正文:李东垣,金元四大家之一,为“补土派”代表人物,从师于张元素。李东垣在继承张元素的学术思想基础上,并将之发扬补充,提出了“内伤脾胃,百病由生”的著名论点,并创立了脾胃学说。历代医家有“内伤法东垣”之说。李东垣一生著书颇丰,对风湿痹病的治疗尤有心得。……  相似文献   

3.
《脾胃论》是最能体现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一部著作,书中阐述了脾胃与四脏生理病理的密切关系及治疗五脏病的遣方用药规律,丰富了脏腑辨证理论内涵。从《脾胃论》中李东垣对心与脾胃的生理病理关系的阐述入手,提炼出李东垣从脾胃论治心系病症循“或补或泻,惟益脾胃之药为切”的特点。临床从脾胃论治心系疾病,以脾胃病机入手,师东垣古法,理后天之本,必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4.
金元时期李东垣著<脾胃论>,倡言"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从而创立了脾胃学说,后代医家莫不遵从其说,调治脾胃病皆用东垣所创立的益气升阳之法.但东垣的益气升阳法只适合治疗脾失健运之证,而不适合胃阴虚之候.叶氏在继承东垣脾胃学说的基础之上,结合临床实际,创立了养胃阴学说,弥补了东垣脾胃学说的不足,丰富了脏腑学说[1].  相似文献   

5.
胡臻  董飞侠 《中医药学刊》2006,24(10):1811-1812
明代医家王纶云:“东垣用药,如韩信将兵,多多益善,”但“君臣佐使,相制相用,条理井然”。对李东垣临床用药,做了生动的概括。这也是李东垣学术思想在临床用药中的体现。李东垣在学术上重视人身胃气,倡“脾胃为血气阴阳之根蒂”。凡饮食劳倦每致脾胃升降失常,形成“谷气下流,阴火上冲”的内伤病证。处方用药上力主用甘温之药以内养元气,用风药升阳除邪。纵观李东垣诸卷,考其升阳诸方,可以看出李东垣非常重视升阳风药的运用,临床中或单独运用,或相配伍而施,均取得了卓越的疗效,为世人所称道。  相似文献   

6.
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1.1)软件提供的数据分析平台,分析李东垣眼病方剂用药组方规律,加深对其论治眼病学术思想的理解。方法将《兰室秘藏》及《东垣试效方》治疗眼病的内服方剂,分内外障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通过软件集成的药物“频次统计”、“用药模式”、“规则分析”等功能,统计分析李东垣论治眼病的遣方用药特点。结果李东垣用药集中,善用辛散,重用甘温,慎用苦寒,常以甘温之品合风药补中升阳泻火。李东垣还善于运用五脏苦欲补泻用药之法论治目病。在内外障的用药上亦有所区别。结论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李东垣眼病方剂分析结果.反映了李东垣从脾胃论治眼病的学术思想和用药特点。通过对李东垣眼病方剂的数据分析,有利于对其学术思想的理解和继承。  相似文献   

7.
赵奕 《新中医》2017,49(10):162-164
<正>李东垣,名杲,字明之,金代真定人,师从张洁古,金元四大家之一,为脾胃学派的代表人物~([1])。后世多重视其在中医方药上的成就,忽视了他在针灸学术上贡献。明·高武为弘扬东垣针灸学术,从东垣名著中摘录若干内容,"表而出之,引伸触类"命题为"东垣针法"。笔者通过梳理李东垣的学术著作,将其针灸之学术思想归结为一下几点供参考学习。1学宗内难李东垣临床以《内经》、《难经》为宗,从《脾胃论》中  相似文献   

8.
蔡淦教授的学术思想体系极为推崇李东垣脾胃学说,并善用东垣脾胃学说指导治疗各种疑难疾患。"补脾胃、泻阴火"是李东垣针对内伤疾病"脾胃内伤、阴火上乘"的病机特点而制定的治法,蔡教授运用此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确切。文章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补脾胃、泻阴火"治疗胃肠病的经验,认为临证重视阴火内涵,善用补脾胃、泻阴火;治脾胃内伤,可宗东垣之法则;并举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各一例以说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脾胃学说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研究渐成雏形,而真正形成则是在金元时代——李东垣的《脾胃论》。他生于民族矛盾十分激化的金元年代,兵连祸结,疾病流行,脾胃病多发。东垣本人脾胃久衰,由切身体验和反复临床实践中总结出该病主要是由内伤引起而非外感。文章从九个方面浅谈东垣脾胃学的理论特色与主旨,探讨其学术思想,以期为临床治疗作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当今糖尿病的病因病机、临床表现与古代不尽相同。临床发现糖尿病病机主要包括气阴两虚,痰瘀内阻。李东垣脾胃学说认为脾胃元气不足,阴火上乘能解释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生成。应用东垣辛甘助阳、升阳散火、甘温甘寒除热的方法能为当今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作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