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盆底失弛缓综合征(pelvic floor dyssynergia,PFD)是盆底肌反射性或随意性异常引起的一组症候群[1],其临床特征表现为患者静息时盆底肌呈持续收缩状态,排便时盆底肌不仅不放松,反而收缩;肛直肠角不增大,反而缩小,因而导致排便困难[2].目前认为,该疾病为一组综合症候群,除了便秘症状外,还可能合并肠易激综合征、排尿困难、肛门直肠痛、帕金森氏病等多种疾病.现将近年来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病因病机、治疗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生物反馈联合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临床疗效。方法:60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予以生物反馈联合针刺治疗的治疗组(n=30)及单纯生物反馈治疗的对照组(n=30),分别给予两个疗程治疗,进行临床症状评分、肛管压力测定评估,与治疗前对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体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有效率为70.00%,治疗组患者各症状评分: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排便费力感、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等症状积分均优于对照组(P均<0.05),症状总积分治疗组(5.10±1.6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7.10±1.65)分(P<0.05); 治疗组肛管压力测定各数值改善也更为显著(P均<0.05)。结论:生物反馈联合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健固怡情汤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治疗组予中药"健固怡情汤"颗粒剂口服,同时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方案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生物反馈治疗方案。2组患者均治疗20d后比较便秘临床症状评分、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分改变情况。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评分及盆底表面肌电Glazer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对粪便性状、排便间隔时间和Glazer盆底肌电测试前基线均值、持续收缩变异系数、耐久收缩变异系数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健固怡情汤联合生物反馈可改善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症状,提高盆底肌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便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出口梗阻性便秘是指粪便通过直肠或肛管时受阻导致排便困难的一种疾病。临床上以排便困难,大便干燥或不干,排便不尽感为主症。按其病理特点结合排粪造影结果将出口梗阻性便秘分为两大类:盆底松弛综合症和盆底失弛缓综合症。盆底松弛综合症(称弛缓型便秘)是局部组织结构松弛:盆底失弛缓综合症(称失弛缓型便秘)是肛管紧缩,耻骨直肠肌肥厚。结合临床其他症状,按中医理论辨证,弛缓型便秘总为虚证,多为气虚阳虚或阴血亏少:失弛缓型便秘多为实证,多为气秘或热秘。按此分类中医治疗,通过临床观察,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慢性功能性便秘(CFC)的疗效。方法:对90例患者采用两组穴位隔日交替针刺,第1组:天枢、气海、上巨虚等;第2组:中髎、下髎、大肠俞等;中髎、下髎、天枢、上巨虚配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通过便秘患者日记观察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评估生活质量问卷评分(PAC-QOL),以了解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治疗后,患者排便频率、排便费力程度、每次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便质、便意感和生活质量各项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总有效率为67.7%(61/90);不同动力学机制慢性功能性便秘针刺疗效不同,结肠慢传输型优于盆底失弛缓型(P0.05),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优于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均P0.05)。有效随访52例,治疗后1个月痊愈3例,显效6例,有效23例,无效20例;治疗后3个月痊愈3例,显效5例,有效16例,无效28例。结论:针刺治疗具有明确病因病位和分类诊断的慢性功能性便秘疗效确切,但不同动力学机制CFC疗效有差异。对盆底失弛缓型和盆底松弛型便秘,需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中髎、下髎对出口梗阻型便秘两类亚型的疗效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其中盆底失弛缓型61例,盆底松弛型26例。采用0.30 mm×75 mm针灸针针刺中髎、下髎,垂直于骶后孔进针60~75 mm,并接电针(疏密波,频率为2 Hz/15 Hz)。每日1次,每次30 min,每周治疗5 d,连续治疗2周。观察两类亚型出口梗阻型便秘患者治疗前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生存质量自评量表(PAC-QOL)评分情况。结果:两类亚型治疗后便秘临床症状总评分,便质、排便频率、排便花费时间、排便费力程度、排便不尽感、肛门坠胀感、腹胀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松弛型腹痛评分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P0.01),失弛缓型腹痛评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类亚型排便时间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失弛缓型大于松弛型(P0.05),肛门坠胀感评分治疗前后差值比较,松弛型大于失弛缓型(P0.05)。两类亚型治疗后PAC-QOL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1),两类亚型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一电针方案对两类亚型出口梗阻型便秘均有效,在改善排便时间方面,失弛缓型优于松弛型,在改善肛门坠胀感方面,松弛型优于失弛缓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家庭训练效果。方法对40例患者进行系统的家庭训练,通过训练前后肛门指诊、慢性便秘严重度评分(CSS)的比较,以观察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家庭训练疗效。结果训练后患者肛管张力明显降低,模拟排便时肛直角变大或变化不明显,CSS评分较训练前降低,训练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家庭训练对于改善便秘症状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芍药甘草汤穴位贴敷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试验的研究方法,观察便秘属盆底失弛缓综合征者34例。结果采用芍药甘草汤穴位贴敷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治疗前后便秘临床评分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采用芍药甘草汤穴位贴敷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疗效确切,未见不良反应,方法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9.
扈小健  李易蓉 《新中医》2023,55(17):62-66
目的:观察加味枳术汤联合埋线及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UPF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0例气虚型UPF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生物反馈治疗仪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加味枳术汤联合埋线治疗。2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评价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便秘临床症状评分、肛门直肠压力和盆底肌电信号水平,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排便费力感、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评分及总积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排便时间、排便间隔、排便费力感、肛门坠胀感、排便不尽感评分及总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排便感觉阈值较治疗前下降,最大耐受量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肛管静息压、最大收缩压、排便感觉阈值低于对照组,最大耐受量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盆底肌电活力值、最大峰值、功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  相似文献   

10.
目前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多选用足阳明经穴,足太阳经穴(特别是中髎、下髎)未能引起重视,但深刺中髎、下髎穴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中确有较好的疗效。然而,深刺中髎、下髎穴实际临床操作上存在难度。现就通过应用此法治疗的典型病例2例进行穴位的取法、针具的选择、针刺操作、安全深度及针感等方面论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凯格尔训练与排便训练两种生物反馈模式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治疗组采用凯格尔训练模式,对照组采用排便训练模式。两组均连续治疗一个月后,观察各自的临床疗效、便秘症状严重程度积分情况及生活质量积分情况,并对其进行统计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3.5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4.1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如厕未排次数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活质量各项因子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凯格尔训练模式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疗效优于排便训练模式,更能改善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肺脾气虚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盆底失弛缓型便秘肺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采用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生物反馈治疗.观察临床疗效、便秘症状严重程度评分、中医症状评分、肛门括约肌静息压(resting anal sphincter pressure,RASP)、肛管括约肌最大缩榨压(squeeze anal sphincter pressure,SASP)、肛门括约肌松弛率(anal sphincter relaxation rate,ASRR)、直肠初始感觉阈值(first rectal sensation,FRS)、直肠排便阈值(constant rectal sensation,CRS)、直肠最大耐受阈值(maximum rectal tolerable sensation,MRTS).结果 2组治疗前后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1个月随访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如厕未排次数评分治疗组均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随访对照组排便费力、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排便辅助评分较治疗组升高明显,2组1个月随访与治疗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治疗组努挣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2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随访对照组有便意但排便困难、努挣汗出短气、便后乏力、神疲懒言评分较治疗组升高明显,2组1个月随访与治疗后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ASRR,FRS,CRS治疗前后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热敏灸联合生物反馈可改善盆底失弛缓型便秘肺脾气虚证患者的临床症状、盆底肌不协调运动及直肠感觉功能,临床疗效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电刺激八髎穴联合长强穴对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肛管直肠动力学相关指标的影响。方法:将90例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治疗组采用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对照组采用生物反馈治疗,观察2组的综合疗效,治疗前后便秘临床各症状(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时间、腹胀、排便频率情况)及肛管直肠动力学各项指标。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8.9%(40/45),对照组为71.1%(32/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组治疗后便秘临床各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肛管直肠动力学有所改善,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八髎穴联合长强穴电刺激治疗失弛缓型便秘疗效好,更有利于恢复肛门直肠功能,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何新立  刘佃温 《光明中医》2011,26(3):536-537
目的 观察长强穴挂线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引起便秘的疗效.方法 对49例患者采用长强穴挂线法治疗.结果 治愈44例,好转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7.9%.结论 长强穴挂线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引起的便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5.
余苏萍  哈楠林 《新中医》2003,35(2):30-31
目的:观察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治疗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6例用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治疗;对照组30例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0.01);2组治疗后肛管静息压、肛和排便压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括约肌功能长度显著缩短(P<0.05,P<0.01),治疗后治疗组各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所滞血亏是盆底失弛缓综合征形成的主要病机,四物汤合增液汤加味能明显改善盆底失弛缓综合征的主要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针灸治疗与单纯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的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盆底失弛缓型便秘患者随机分为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针灸组(治疗组)和单纯生物反馈训练组(对照组),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主观感觉症状改善情况更好。治疗后6个月,2组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生物反馈训练结合针灸治疗盆底失弛缓型便秘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主观感觉症状,且无不良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7.
陆红健 《环球中医药》2013,(Z1):219-220
目的观察生物反馈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盆底失迟缓致便秘临床疗效。方法 48例盆底失弛缓致便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4例。对照组采用手术挂线法,治疗组采用生物反馈法,观察治疗前后排便积分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患者粪便较治疗前明显易于排出(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3.3%,并发症发生率为0%;对照组总有效率79.2%,并发症发生率为25%。两组间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物反馈训练治疗盆底失弛缓所致便秘一种可行的方法,在临床值得推广。医护人员在对盆底失迟缓致便秘患者进行生物反馈治疗时,要针对其存在的心理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心理疏导和健康教育等护理干预,对患者饮食、运动的健康指导,及训练配合予巩固是生物反馈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由于直肠及肛管病变 ,引起的排便困难 ,通常称为出口梗阻性便秘 ,最常见的病变有 :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 (包括直肠内套叠 ) ,会阴下降综合征、盆底肌痉挛综合征等 ,目前西医对这类便秘基本采用手术治疗。我们根据这类便秘的病理特点 ,将其分为两大类型 ,即弛缓型和痉挛型。弛缓型多见于直肠前突、直肠粘膜脱垂、会阴下降综合征等 ,痉挛型多见于盆底痉挛综合征和耻骨直肠肌痉挛综合症 ;结合中医理论分析 ,弛缓型大都由于气虚所致 ,而痉挛型则大都系湿热所为。笔者在 1993年 3月至 1999年 10月间收治本病 90例 ,其中男 14例 ,女 76例 ;年龄…  相似文献   

19.
<正>"耻骨直肠肌综合征是一种以耻骨直肠肌痉挛性肥厚,致使盆底出口处梗阻为特征的排便障碍性疾病"[1],是顽固性便秘的原因之一。"目前单纯耻骨直肠肌切断或切除疗法,远期疗效都不理想"[2],据我们的观察,多半是因为忽略了耻骨直肠肌综合征多合并内括约肌(肥厚)失弛缓的病因,因为长期的便秘使内括约肌受到的刺激减弱,长期处于痉挛状态而逐渐增生肥厚。因此,我们在做耻骨直肠肌手术时,对合并内括约肌失弛缓的患  相似文献   

20.
挂线疗法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所致便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对挂线疗法治疗机理、应用方法、技术特点等的深入研究,其适应范围日益扩大。笔者谈谈该法在盆底失弛缓综合征(anismus)所致便秘治疗中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