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观察三黄承气膏穴位贴敷联合胃肠减压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腹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腹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5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胃肠减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方案的基础上给予三黄承气膏穴位贴敷治疗。2组均治疗3 d。比较2组临床疗效、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12 h、治疗24 h、治疗48 h、治疗72 h腹胀程度综合评分,以及术前、术后1 d、术后3 d血清胃动素、胃泌素水平。结果: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愈率对照组70.91%,观察组90.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首次排气时间及首次排便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各时间段腹胀程度综合评分分别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治疗12 h腹胀程度综合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间治疗24 h、治疗48 h、治疗72 h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2.
李勋  李永炬 《河北中医》2014,(2):244-246
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腹部术后患者胃肠功能恢复及胃动素含量变化的影响。方法将5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术后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术后当日加用双侧足三里电针治疗。观察2组患者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并比较2组术前24 h及术后24、72 h血清胃动素水平变化。结果2组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均短于对照组;2组术前24 h血清胃动素水平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血清胃动素水平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高于对照组;2组术后72 h血清胃动素水平与术前24 h及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术后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足三里电针治疗可促进患者胃肠动力恢复,促进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提高胃动素含量,减轻胃肠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梁海红  任建雷  沈晓娣 《新中医》2021,53(3):166-169
目的:观察腹针联合艾灸对胃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及胃肠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胃切除术后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手术期护理和艾灸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腹针疗法。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瘦素、胃促生长素、胃动素等胃肠激素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50%,高于对照组7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瘦素、胃促生长素、胃动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瘦素、胃促生长素、胃动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瘦素、胃促生长素、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00%,观察组为12.5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切除术后患者采用腹针联合艾灸治疗,有助于恢复胃肠蠕动,改善胃肠激素水平,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4.
非胃肠腹部术后内服排气汤31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郭邦阳 《新中医》2005,37(2):30-31
目的:观察非胃肠腹部术后内服排气汤的疗效。方法:将61例非胃肠腹部术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1例,术后12小时开始内服排气汤(由川芎、大黄、三棱、莪术、当归、枳实、木香、厚朴、甘草、番泻叶等组成);对照组30例不服药。观察临床疗效及术后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腹胀腹痛消失时间。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对照组为8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及腹胀腹痛消失时间治疗组分别为(2.03±0.74)天、(2.14±0.54)天,大部分在术后2天左右;对照组分别为(3.67±0.73)天、(3.68±0.67)天,一般延迟到术后4天左右。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非胃肠腹部术后内服排气汤可促进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提前,缩短腹胀腹痛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益气通络解毒降浊方结合西医基础疗法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160例2007年1月—2011年12月河北医科大学中医院门诊及住院中早期CRF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在西医基础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益气通络解毒降浊方,对照组予尿毒清颗粒,治疗12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Hb及终点事件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6% (28/76),对照组为58.1% (43/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18.3±5.3)分]较本组治疗前[(26.0±4.4)分]及对照组治疗后[(22.4±4.9)分]明显降低(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SCr[(169.1±22.6) μmol/L]、BUN[(10.4±2.0) mmol/L]、24 h尿蛋白定量[(861.4±232.7) mg/24 h]均低于治疗前[分别为:(204.1±27.7) μmol/L,(13.2±3.2) mmol/L,(1287.5±442.3) mg/24 h,P<0.01];对照组治疗后上述指标亦有改善(P<0.05,P<0.01);治疗组治疗后较对照组SCr[(185.8±23.9) μmol/L]、BUN[(11.2±2.5) mmol/L]、24 h尿蛋白定量[(1 014.5±301.7) mg/24 h]降低更明显(P<0.05,P<0.01)。治疗组终点事件发生率(10.53%, 8/76) 低于对照组(13.51%, 10/74),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气通络解毒降浊方结合西医基础治疗早、中期CRF在改善肾功能、降低尿蛋白方面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药胆囊2号方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360 例行LC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180例。治疗组围手术期应用中药胆囊2号方(木香10 g 赤芍15 g 虎杖10 g 黄芩10 g 金银花15 g 连翘10 g生大黄9 g 枳实10 g 川朴10 g 桃仁10 g 丹参20 g 甘草4 g) 水煎服,每日1剂,自术前1天晚开始,对照组应用抗生素(头孢唑肟钠 2.0 g或左氧氟沙星 200 mg,静脉滴注,术前0.5 h预防性应用1次。术后根据具体病况应用同种抗生素1~3天),比较两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体温,输液天数,住院时间,术后感染并发症,手术前后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等指标。结果 治疗组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排便时间分别为(10.42±4.38)h、(15.60±5.03)h及(38.81±9.87)h,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分别为(17.11±6.25)h、(32.74±9.43)h及(56.09±11.00)h〕,治疗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术后体温、输液天数、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两组术后感染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围手术期应用中药胆囊2 号方可有效促进LC术后肠功能恢复,抑制急性炎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郭潇  李莉  白雪琴 《新中医》2015,47(10):67-69
目的:研究加味枳实消痞汤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9例脾虚气滞、虚实错杂并见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4例给予加味枳实消痞汤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对照组25例给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观察2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空腹血中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2周后,总有效率治疗组100%,对照组80.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胃排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胃排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治疗前后胃动素含量、胃泌素含量及生长抑素含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上述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加味枳实消痞汤联合枸橼酸莫沙必利片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是减少胃动素、胃泌素的分泌,增加生长抑素的分泌、胃动素活性及减轻胃动素抵抗等多个方面共同改善糖尿病胃轻瘫患者胃排空。  相似文献   

8.
张晔  李晶 《天津中医药》2022,39(6):738-745
目的 观察脑梗死大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血管紧张素(Ang)Ⅱ/ACE2-Ang(1-7)轴通路的变化规律以及电针干预效应,从血管舒缩的角度探讨针刺治疗脑梗死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26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按术后1、3、6、9、12、18、24 h,3、7、12 d各分为10个时相组,造模后电针组每日针刺人中穴。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脑梗死面积以及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 1)针刺后各组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SS)随缺血时间延长逐渐下降,各时相评分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 < 0.01);电针组各时相评分低于模型组,两组在3、7、12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绿化三苯四氮唑(TTC)染色结果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各时相电针组明显小于同时相模型组(P < 0.05,P < 0.01)。3)免疫组化结果:模型组ACE表达在术后上调至18 h回落,1 h~7 d显著高于空白组(P < 0.01);电针组除6 h外表达均低于模型组,9、18、24 h有统计学差异(P < 0.05,P < 0.01)。模型组AngII表达在术后上调至24 h回落,在3~9 h和18 h~7 d高于空白组(P < 0.05,P < 0.01);电针组1 h~3 d均低于模型组,3、6、18 h~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模型组血管紧张素受体AT1表达在术后9 h上调至24 h回落,其中3 h、9 h~24 h有统计学差异(P < 0.05,P < 0.01);电针组自9 h后均低于模型组,12、18、24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电针组ACE2表达在术后3 h上调至18 h后下调,1 h到12 d高于空白组,1、9到3 d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电针组24 h~3 d时相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模型组Ang(1-7)表达自9 h上调至12 h后下调,除1、6 h时相外,均显著高于空白组(P < 0.05,P < 0.01)。电针组从3 h开始上调至24 h后下调,24 h到7 d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模型组血管内皮细胞表达的Ang(1-7)的特异性受体(MAS)表达自12 h上调至3 d后下调,3、6、12 h~12 d时相均高于空白组,12 h~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电针组自9 h后表达高于模型组,其中3、24 h,3、7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电针干预能显著改善MCAO大鼠的神经功能症状,减少脑缺血体积,改善脑血流量,下调ACE、AngII、ATl的表达情况,上调Ang(1-7)、ACE2、MAS的表达情况,改善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通腑冲剂直肠高位滴注的临床应用与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验证“通腑冲剂”的临床疗效及探讨调控胃肠激素的作用机理。方法 :将 60例患者随机分为通腑冲剂口服组、通腑冲剂肛肠组及盐水对照组 ,各 20例 ,观察 3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以及通腑冲剂对体表肌电变化、血浆胃动素水平 (MOT)、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影响。结果 :通腑冲剂肛肠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为 (14.6±4.9)h ,口服组为 (18.5± 8.1)h ,盐水组为 (28.2± 7.3)h。各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 (P<0.01)。肛肠组病人术后自主排气时间为 (30.99± 9.25)h ,口服组为 (37.2±10.4)h ,盐水组为 (50.83±11.7)h ,肛肠组优于盐水组 ,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 (P<0.01) ,肛肠组亦优于口服组 ,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 (P<0 .05)。结论 :直肠灌注通腑冲剂能够改善腹部手术后胃肠道运动功能 ,且临床疗效优于口服组及对照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胃肠复原汤对促进腹部手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选取自2012年6月-2013年4月间接受腹部手术的住院患者10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前均接受相同的治疗措施。治疗组患者术后6h开始服用胃肠复原汤20mL,间隔6h1次,直至肛门排气为止;观察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情况,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48~72h主要临床症状平均积分和;测定术前、术后24h、术后48h及术后72h的胃动素(MTLilin,MTL)水平。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术后肠呜音恢复时间、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排便时间、术后48~72h主要-临床症状平均积分和明显短于或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术后48h、72h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胃肠复原汤能有效改善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太阴人便秘,观察其疗效,并推广应用。方法:本研究将60例太阴人便秘的患者运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配到治疗组和对照组中,每组30例。治疗组通过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太阴人便秘;对照组采用常规取穴针刺,穴取足三里、上巨虚、气海、大肠俞等。采用单盲法对两组患者均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1个疗程后对患者的观察指标进行评分,并进行总体疗效观察和评定。结果:1.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便次异常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在改善便质、便感异常方面,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便次、便质、便时异常方面,优于对照组。2.两组组内治疗前后症状总积分及差值,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组间治疗后症状总积分,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Z=-2.831,P=0.005〈0.01);两组组间治疗前后总积分差值,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Z=-3.017,P=0.003〈0.01)。根据统计分析结果,说明两种治疗方法对太阴人便秘均有效,而治疗组优于对照组。3.两组间疗效差异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Z=-2.562,P=0.01〈0.05),说明治疗组在总体疗效上也优于对照组。结论:朝医舍岩针法能有效地改善太阴人便秘患者的临床症状,治疗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朝医舍岩针法治疗太阴人便秘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2.
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调卫健脑针法对失眠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失眠症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试验组采用调卫健脑针刺法,穴取百会、大椎、申脉、照海及耳穴缘中、神门;对照组取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均每日针1次,针刺15天。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计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89.0%,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试验组PSQI治疗前后差值为-9.15±5.68,对照组为-5.64±5.73,两组治疗前后自身比较,P<0.01,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结论:调卫健脑针法治疗失眠症疗效优于普通针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糖胃安煎剂对糖尿病胃肠病变大鼠胃排空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2~3月龄Wistar雄性大鼠50只,10只大鼠作为正常组,另外40只腹腔注射50 mg·kg-1链脲佐菌素(STZ)复制1型糖尿病动物模型,尾静脉随机血糖≥16.9 mmol·L-1者为糖尿病大鼠模型建立,随机分为糖尿病模型组,糖胃安煎剂高、中、低剂量(15,10,5 g·kg-1)组,每组10只,正常组和糖尿病模型组给予等量蒸馏水灌胃。8周后取材,采用放射性核素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技术(SPECT)测定胃排空,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胃肌间层Cajal间质细胞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下丘脑P物质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大鼠的胃排空显著降低,胃肌间层阳性Cajal间质细胞显著降低,下丘脑P物质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糖胃安煎剂高、中剂量组的胃排空率升高,Cajal间质细胞升高,下丘脑P物质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0.01);糖胃安煎剂低剂量组的胃排空率,Cajal间质细胞,下丘脑P物质蛋白表达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胃肠病变大鼠胃排空降低,胃肌间层Cajal间质细胞减少,下丘脑P物质表达降低,糖胃安煎剂可能通过增加大鼠胃肌间层Cajal间质细胞,提高下丘脑P物质水平,促进糖尿病胃肠病变大鼠胃排空,改善胃肠动力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促进腹部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20例腹部手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腹部术后常规护理措施,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疼痛评分及肠鸣音恢复、第一次肛门排气及腹胀缓解时间。结果治疗组患者术后各时间段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O.05,PO.01);治疗组患者肠鸣音恢复、第一次肛门排气及腹胀缓解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O.01)。结论足三里联合三阴交艾灸对减轻腹部术后疼痛及促进胃肠蠕动功能恢复疗效明显,对腹部手术后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舒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胃排空、血清一氧化氮(NO)、干细胞因子(SCF)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木香顺气丸组、莫沙必利组、舒胃汤低、高剂量组,每组10只。通过夹尾刺激方法建立FD模型,除空白组外其余5组每天夹尾4次,连续7 d。造模后第3天,各给药组大鼠给予相应药液ig治疗,共14 d。检测大鼠胃排空、血清NO、SCF含量变化。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胃排空延迟, 血清SCF含量明显减少而NO明显升高(均P<0.05)。用药组(木香顺气丸组、莫沙必利组、舒胃汤低、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胃排空(%)改善(58.35±8.71, 78.17±10.74, 60.39±3.48, 76.80±6.96 vs 48.20±10.17, 均P<0.05), 血清中SCF含量(μmol ·L-1)明显升高(19.78±2.83, 26.13±4.91, 19.48±1.74, 24.19±3.40 vs 14.96±2.60, 均P<0.05), NO(μmol ·L-1)降低(0.18±0.01, 0.16±0.01, 0.18±0.01, 0.16±0.01 vs 0.22±0.01, 均P<0.05)。舒高组与木香顺气丸组、舒低组比较, 胃排空改善(P<0.05), 血清SCF含量明显升高(P<0.05), NO降低(P<0.05). 结论: 舒胃汤恢复胃肠道运动功可能通过调节血清NO,SCF水平的变化,促进胃排空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通心络(超微粉碎)防治猪急性心肌梗死(AMI)再灌注后无再流的作用。方法 中华小型猪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小剂量(0.05g/kg·d)、中剂量(0.2g/kg·d)、大剂量(0.5g/kg·d)通心络(超微粉碎)组和假手术组,每组8只。治疗组预给药3天后行冠状动脉结扎3h,松解1h制备AMI再灌注模型。AMI前后和再灌注后均行血流动力学测定和心肌声学造影(MCE)检查,最终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小、中和大剂量通心络(超微粉碎)可改善再灌注后的心功能,分别减少无再流面积由对照组的(78.5±4.4)%和(82.3±1.9)%至(43.4±3.2)%和(44.6±3.3)%,(25.2±2.4)%和(25.7±4.0)%,(24.0±1.9)%和(24.9±4.2)%(P〈0.05或P〈0.01),分别减少心肌梗死面积由对照组的(98.5±1.4)%至(89.8±4.6)%,(80.2±3.1)%和(79.9±3.1)%(P〈0.05或P〈0.01)。结论 通心络(超微粉碎)能有效地防治心肌梗死再灌注后无再流,缩小梗死面积。  相似文献   

17.
颅针合药物对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IL-6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义造  俞昌德 《中国针灸》2008,28(8):569-572
目的:探讨颅针治疗脑出血急性期患者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3例患者随机分为颅针合药物组(21例)、单纯药物组(22例).颅针合药物组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基础上于发病后第4天针刺颅骨缝,每日1次,连续针刺10次;单纯药物组只进行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浓度变化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颅针合药物组治疗前后血清IL-6浓度分别为(11.29±8.63)pg/mL和(1.91±1.02)pg/mL,单纯药物组分别为(12.15±7.23)pg/mL和(3.61±2.71)pg/mL,2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药物治疗基础上,颅针可促进脑出血急性期患者血清IL-6浓度迅速降低及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麦粒灸任督脉腧穴配合巨刺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随机平分为A、B、C、D组,A组健侧针刺,B组健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C组患侧针刺,D组患侧针刺加麦粒灸任督二脉,比较各组FMA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后四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及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B组最为明显(P〈0.01)。结论:麦粒灸配合巨刺法治疗痉挛性偏瘫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温针联合香砂六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胃肠激素的影响。方法纳入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4例。对照组采用口服香砂六君汤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温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和临床症状评分的变化,观察两组血清胃动素、胃泌素、生长抑素水平的变化,观察两组胃半排空时间、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胃窦面积收缩幅度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临床症状改善或消失时间。结果联合组上腹胀痛、恶心的临床症状消失或改善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评分和主症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和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组中医证候评分和主要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胃动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胃动素、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胃动素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胃泌素和生长抑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治疗后胃半排空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且胃窦收缩频率、胃窦收缩幅度显著上升(P<0.05);而胃窦面积收缩频率无明显变化(P>0.05)。联合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联合香砂六君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疗效优于单一香砂六君汤治疗,能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或消退时间,调节胃肠激素分泌,促进胃肠道功能恢复,对加快胃排空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20.
调任通督针法对脑梗塞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调任通督针法治疗对脑梗塞恢复期患者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的影响。方法:选择脑卒中恢复期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4例;对照组23例。应用诱发电位分析脑梗塞针刺治疗前后BAEPⅠ波、Ⅲ波和Ⅴ渡潜伏期(PL)、Ⅰ~Ⅲ和Ⅲ~Ⅴ峰间潜伏期(IPL)的变化。结果:治疗组BAEPⅢ波和Ⅴ波潜伏期、Ⅰ~Ⅲ和Ⅲ-Ⅴ峰间潜伏期分别与治疗前、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调任通督针法能改善脑梗塞患者脑干听觉传导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