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湖南省名中医王行宽教授、博士生导师,从医近50载,学识渊博,善于融汇古今,造诣精深,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王老在治疗慢性胃炎方面尤为得心应手,论理独特、精辟,治疗独具匠心,隔脏而治,辨治准确,效如桴鼓。笔者有幸侍诊左右,受益匪浅,兹将王老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总结如下,以濡同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析日本汉方医学"难经派"腹诊理论的发展轨迹、学术特点。方法:采用文献整理的方法,对汉方医学"难经派"腹诊的相关内容进行梳理,对腹诊条文进行归纳,并查阅古今中外腹诊证治文献资料,展示腹诊证治研究概况。结果:以《内经》《难经》为理论基础所形成的"难经派"腹诊,以脐部为中心,采用轻手寻抚、中手寻扪、重手推按等手法,对五脏病证开展诊察,以腹诊辨体质、辨病位、辨病性、辨病因病机,在此基础上有效指导疾病的治疗、判断疾病的预后。结论:借鉴日本汉方医学腹诊理论,对于充实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提高中医诊断学的整体水平,挽救濒临失传的中医特色腹诊诊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孟仲法食治小儿多动症的经验上海市中医医院食疗研究室赵永汉(200090)关键词:小儿多动症,食治小儿多动症被认为是一种边缘性的神经精神异常。临床常有一组多动状态,一般称之为大脑功能障碍综合征。近年来其门诊有增加趋势,来诊患者经多方面治疗,除服用利太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视频终端产品的普及,并受到各种环境、社会因素变化的影响,干眼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趋势。本文从中医的角度对干眼的证治进行了分析,认为其病机与心、肝、肾、脾、肺均关系密切,中医治疗干眼应立足于治病求本的原则,全面综合四诊资料辨证分型,辨证治疗,才能取得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痔病是临床上最常见、最多发的肛肠疾病,运用中医特色疗法对其进行内服、外治、手术等治疗是中医肛肠科的一大优势。丁泽民教授根据整体观念,归纳了痔病的4种病机:风伤肠络、湿热下注、气滞血瘀、脾虚气陷,重视问诊、指诊,通过脱出物的颜色、血色与疼痛程度辨别虚实寒热。对痔病的治疗,丁老认为无症状的痔不需要治疗,只有合并脱垂、出血、嵌顿和血栓等症状或体征时才需要治疗,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后才考虑手术治疗。内治以清热燥湿、调理气血为主,外用中药熏洗、敷药,创制分段齿形结扎疗法治疗晚期内痔及环状混合痔。同时对祖传药方不断筛选,研发了多种治疗痔病的外用及内服成药,均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6.
蔡某某,女,41岁。1986年10月10日诊。患者产后始四肢麻木已3年,近半年病情加重,出现四肢麻木,针剌样痛,两足尤甚,当地医院屡治罔效。因其夫在江西做工,后赴南昌市医院检查,确诊为多发性神经炎,经治疗2月余,病情有所好转。刻诊:四肢麻木3年,加重10月,以下肢为甚,不能行走站立,时作阵发性针刺样痛,夜间痛剧不能入睡、伴胸脘痞闷,饮食无味,口中粘腻,小溲短赤,大便溏滞不爽,肢端发  相似文献   

7.
胡源民老师早年毕业于江西中医学院,从医经验丰富。2007年9月至今,胡师亲临本院传授其诊疗经验。其应用中医理论辨治心血管疾病及内科急重症,效果显著,笔者伺诊旁侧,体会颇深,今举其治疗心血管病特色点滴,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8.
王振涛辨治冠心病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生海 《陕西中医》2005,26(11):1203-1204
王振涛博士长期从事心血管病的医疗和科研工作,在治疗冠心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有幸侍诊左右,亲聆教诲,受益匪浅。现将王老师辨治冠心病的经验整理总结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9.
从中医"善诊",手诊辨识、中医"善治",论述中医手诊融入"治未病"。认为手诊融入"治未病"对"亚健康",不仅直观、简单、实用、方便、经济、预测性强,而且能作为现代医学检查的辅助参考。  相似文献   

10.
苏州市中医医院汪达成主任医师是全国首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长期从事脾胃病的临床研究工作.尤其在中医药治疗胃癌方面经验丰富。笔者有幸随师临诊.收益匪浅.现将汪师辨治胃癌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从未病先防、欲病及诊、已病早治及瘥后防复四个方面探讨无排卵型异常子宫出血的防治,以期达到预防异常出血、控制出血量及恢复正常排卵和月经周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沈元良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0):731-731
绍兴伤寒学派,主张六经钤百病,以三焦为变通之法,融六经、三焦于一炉,创立寒温一统论。由叶天士辨治温病所总结的辨舌、验齿、察斑疹、白,是对外感热病诊法的创新。绍派医家诊治富有特色,俞根初辨治伤寒,主张四诊合参,望、切二诊,尤以注重观目、按胸腹为要,其观舌察脉亦与众不同,俞氏谓:"凡诊伤寒时病,须先观病人两目,次看口舌,  相似文献   

13.
中医辨治脱疽的几点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主要从中医角度,对脱疽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进行了探讨。认为脱疽之发病多由内外合邪,内为肝肾亏虚为本,外受寒湿为标。诊治过程注重脉诊,候脉可知病之轻重,可察病情及愈后。临证多从“湿邪”入手论治,将其辨为湿热、寒湿二型,治疗中尤重外治,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总结了几点外治体会。  相似文献   

14.
苗斌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4):612-612
《血证论》是我国最早的血证论治专著,提出了许多独到的论点和治医经验,对血证护理提倡重视参四诊、列脉证、调情志、理起居饮食,形成独特的学术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5.
肾病主要以肾小球病变的症型为主,临床上多以肉眼血尿、浮肿来诊。肾小球疾病是一种免疫性疾病,其病因多在于热在下焦,热可分为虚实。其次,脾肾气虚、气阴两虚、阴阳两虚、肝肾阴虚亦为临床常见的症型。本文总结了叶廷钰在治疗慢性肾病方面有着独道的方法,首辨阴阳;重视活血化瘀,搜风通络的运用;重视内服和外治,辨病论治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中医腹诊浅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王邦言 《陕西中医》2004,25(4):336-337
腹诊是具有中医特色的诊法之一 ,它是“望、闻、问、切”四诊综合运用并以切(按 )诊为主的腰腹部诊察法。本文从古代医家对腹诊的认识 ,腹诊的内容和方法 ,腹诊的临床意义及运用 ,腹诊指导治疗的意义 ,腹诊对推断预后的作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扶正培本是中医主要治则之一,已成为治疗癌症的主导思想。追溯源流,扶正法乃中医治病的最重要法则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论述,之后东汉医圣张仲景、金元四大家等通过临床实践,丰富了扶正法的内涵和外延。我国著名中医肿瘤学家刘嘉湘教授通过梳理癌症的病因病机,创新性地将扶正法引入到癌症的治疗中,逐步成为了中医癌症治疗大法。本文通过历史纵向的分析,阐释“扶正治癌”的理论本源,为今后深化该理论在癌症诊 治中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作者介绍了东莞市中医院在建设“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的工作中,坚持以中医“治未病”理念为核心,积极探索实践中医“治未病”一站式服务理念的模式.具体表现为服务区域定位明确,形成“治未病”的一站式服务模式,设备、设施配置能满足中医“治未病”工作的需要,建立具有中医养生指导功能的治未病软件管理系统,采用现代化中医辩识仪器,做到四诊的统一化客观化系统化,修订治未病科基本服务和技术操作规范,重视健康宣教,传媒推广“治未病”健康理念,完善服务流程,实行了数字化管理.为中医治未病模式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9.
张仲景在《内经》腹诊基础上发展建立了仲景腹诊学术体系,将腹诊区域详细地划分为胸胁、胁下、心下、大腹、少腹、脐等部位,并将望、闻、问、切四诊综合运用于腹部的诊断,强调了腹诊的临床意义,将腹诊、腹证与病证、方药有机地联系起来,提出了根据腹诊腹证的结果判断疾病的病位病性、阐述疾病的病因病机、明确疾病的治法治则及禁忌以及判断疾病的预后疗效,并且首倡在内伤病、外感病中运用腹诊作为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将腹诊巧妙地与六经辨证、八纲辨证相结合,提出腹诊和四诊并重,腹证和四诊之证合参以明确治则治法、治疗禁忌等,完善了中医诊断学的内容,提高了临床诊断的准确性,对后世的中医诊断学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鲍严钟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谢作钢 《天津中医药》2014,31(10):611-612
鲍严钟主任医师认为前列腺属于奇恒之府,生理特点是"有藏有泄",病理特点是"既漏且堵"。辨证重视前列腺直肠指检,丰富了中医四诊的内容。治疗既坚持辨证施治的原则性,又根据"腑以通为用"的特性,重视"从瘀论治"。组方特点乃利湿化痰祛瘀治其标,疏肝健脾补肾治其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