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5 毫秒
1.
细菌性阴道病(BV)为阴道内正常菌群失调导致的一种厌氧菌混合感染,长期反复发作,可引起妇科盆腔炎性疾病,甚至导致异位妊娠以及不孕.目前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主要药物是硝基咪唑类衍生物或克林霉素等抗生素,效果虽好,但容易引起双重感染,且耐药性和复发率高.我们对西药甲硝唑凝胶、中药黄芩滑石汤及两种合并用药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疗效和复发情况进行了对比观察,旨在为临床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提供安全高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细菌性阴道病 (BV)系由多种微生物所致的无阴道黏膜炎症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其主要临床特征为白带增多 ,阴道pH值升高 ,线索细胞及胺试验阳性。近几年发现BV与盆腔感染、羊膜炎和胎膜早破有关[1] ,并且BV的发病人数多于阴道滴虫及霉菌感染者 ,因此引起了人们的重视。为观察阴道线索细胞及乳酸杆菌形态菌在妊娠期BV患者体内的变化 ,笔者对 2 0 0 2年 3— 12月来所检查的 6 5 0例中晚期孕妇进行阴道分泌物的检测 ,现将结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选择我所上述时期就诊的中晚期孕妇 6 5 0例进行BV筛选。采用统一表格登记其症…  相似文献   

3.
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aVaginosis,BV)是以加特纳菌(Gardnrellavaginallis,GV)为主要菌引起的一种妇女常见病 ,其主要原因是GV取代了乳酸杆菌 ,使阴道 pH值上升 ,导致阴道微生态空间失调而引起女性阴道感染的一种疾病[1] 。因为阴道是一个多发病的常见部位 ,许多疾病易与BV相混淆 ,出现症状又不典型 ,处于亚临床状态 ,所以给临床诊断带来一定难度。笔者现就BV的诊断作以下介绍。1 发病机制及病因阴道是一个多种微生物栖居的部位 ,有常住菌、过路菌和偶见菌。常住菌如乳酸杆菌、表皮葡萄球菌、棒状杆菌、支原体、白色念珠菌等 ,过路…  相似文献   

4.
复方百肤青抗大肠杆菌引起细菌性阴道病生物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菌性阴道病,又称非特异性阴道炎,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研究在临床已证实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有显著疗效,以及实验研究中对细菌性阴道病有良好的抗菌作用的中药复方百肤青抗BV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生物膜的作用,目的是预防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解决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率高的问题。同时,为寻找抗菌生物膜新药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5.
复方百肤青抗大肠杆菌引起细菌性阴道病生物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细菌性阴道病,又称非特异性阴道炎,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研究在临床已证实治疗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有显著疗效,以及实验研究中对细菌性阴道病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1]的中药复方百肤青抗BV主要致病菌大肠杆菌生物膜的作用,目的是预防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解决细菌性阴道病复发率高的问题.同时,为寻找抗菌生物膜新药开辟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李燕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6):105-105
育龄期妇女阴道分检查发现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cal vasinosis,BV)为其常见病,它是由多种致病性厌氧菌感染(主要病原体是阴道加德纳菌GV)引起的无明显黏膜炎症的一种疾病。感染率在40%~50%。患BV的孕妇胎膜感染的比例是健康者的3倍,发生胎膜早破及早产的机会是健康者的2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BV是导致组织性绒毛膜炎、羊水感染、剖宫产后子宫内膜炎及其他妊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另外在妇科中,BV主要与输卵管炎、盆腔炎、宫外孕不孕症、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发病有上升趋势,如果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将会发展为严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本文旨在通过中药复方芙蓉泡藤栓联合西药氟康唑治疗严重外阴阴道念珠菌病的临床观察,寻找一种中西药结合治疗该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阴道病(简称BV)是生育期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对生育期妇女及胎儿的危害很大。本课题针对细菌性阴道病的临床表现,从中医理论上,首次提出了本病属湿毒带下的观点,在临床治疗上应运用燥湿解毒法进行治疗。据此,我们研制了具有燥湿解毒作用的中药霜剂———阴洁舒,临床结果表明,阴洁舒具有良好的燥湿解毒、杀虫止带作用,治疗细菌性阴道病总有效率达到了92.42%。从而,证实了燥湿解毒法治疗细菌性阴道病的疗效。这不但从中医理论上为治疗BV提出了新观点,也为治疗BV的新药研发提供了必要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9.
细菌性阴道病(BV)为妇女最常见的阴道感染性疾病之一,占外阴、阴道感染的40%—50%。关于其治疗,过去一直采用西药,均有其局限性,故我们从传统治疗带下、阴痒的有效方剂中筛选出对BV疗效确切、副反应少、药源丰富的经典方剂龙胆泻肝汤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资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细菌生物膜(bacterial biofilm ,BF)致病菌造大鼠细菌性阴道病模型,用复方百肤青治疗,观察细菌生物膜的产生以及治愈后复发率,探讨中药体内的抗生物膜作用,为预防细菌性阴道病(bacterial vaginosis,BV)的复发,解决BV复发率高的问题提供依据。方法:用从BV患者阴道分泌物分离得到的加特纳氏菌、铜绿假单胞菌、金黄色葡萄珠菌制成混合菌液,经体外培养证实能产生BF。用混合菌液造大鼠细菌性阴道病模型经不同浓度百肤青治疗,观察生物膜的形成及治愈后复发率。结果: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浓度的百肤青能控制BF的形成和BV的复发。结论:中药复方百肤青由于其有抗BF的作用,不仅可用于治疗BV,还有预防BV复发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现代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疾病,病因不明,主要累及脊柱及骶髂关节。本文对近十年强直性脊柱炎临床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发现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方法多样,中医内治法、中医外治法、中西医结合治疗等方法临床疗效均较为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少。进一步明确了中医药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卒中后抑郁是脑梗死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认为,其病因病机为情志所伤,以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心神失常,肺失宣降,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致五脏不和;西医认为其发病机制主要分为原发性内源性机制和反应性机制。本文从脑卒中后抑郁的中医病因病机、西医发病机制、中西医治疗、危害及预防和展望等方面入手综述了国内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进展。  相似文献   

13.
近三十年来,我团队致力于结直肠癌研究,初步建立防治保康中西并重模式,并付诸实践。应用中医之道:从建立多学科肿瘤治疗团队向建立多学科肿瘤康复团队的转变;用中医理论指导下生活方式的改变,以推进肠镜检查为结局,最终找出高危人群进行二级预防为目标;应用中医之术:以健脾补肾解毒为大法的结直肠癌全程治疗策略和多学科合作模式,为结直肠癌患者提供全程康复治疗,为单病种中西并重防治保康做出示范。借助于北京市中医肿瘤防治办公室和大数据创新实验室进行实践,在预防上积极探索以慢病管理APP为抓手,乡村干部、镇卫生院、区中医院为三级联动的结直肠癌中西医并重预防模式并向其他慢病扩展。在治疗方面,与北京肿瘤医院合作,在结直肠癌中西并重全程管理治疗模式中取得进展。在我院开展的中西医结合肿瘤康复多学科门诊模式标志着我国肿瘤康复事业前进了一大步。而在大数据分析上:团队对北京市三甲中西医医院住院病历的探讨,则能够从侧面看到目前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本系列组稿将从多方面展现上述命题。  相似文献   

14.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理论在多器官纤维化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赵宗江  刘昆  张新雪  牛建昭 《中医杂志》2005,46(10):727-729
异病同治和同病异治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防治肝、肾、心、肺等器官纤维化、硬化的研究中,寻找通治多器官纤维化的有效药物,为揭示器官纤维化、硬化的实质及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为中医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理论提供实验依据;为中西医结合及中医药现代化、规范化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中医肺病学科不同于西医呼吸病学科,研究对象是肺系统疾病,内涵包括肺系统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解剖定位、生理病理特点)、肺系统疾病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常见症状辨证要点、治则治法、预防及预后;疾病范围:与肺功能(主气、司呼吸、通调水道、朝百脉、主治节)有关类病证。外延可分为三类:1相近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中医诊断学、中医方剂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临床药理学、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等;2相邻学科:组织胚胎学、人体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生化学、医学免疫学、分子生物学、中医养生康复学、医学统计学等;3边缘学科: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心理学、数学、化学等;西医肺脏病生理、病理、诊断及治疗方法、研究手段及进展亦为其外延部分。目前中医肺病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肺气虚证的基础及临床、中医药防治肺胀(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药防治哮病(支气管哮喘)等。未来建设的核心是坚持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尤其是藏象理论,发挥中医特色和优势,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积极吸收现代医学先进技术和方法,促进自身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贾英杰教授对前列腺癌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经验。文章从分析前列腺癌病机特点到提出从脾论治,总结出“健脾”“利湿”“化瘀”为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法则,并描述了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疗特点以及临证中所要注意的事项,目前“健脾利湿化瘀”方已获得专利,用于治疗相关疾病。文章拟将贾英杰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进行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7.
全国名老中医继承人指导老师吴寿善教授,是全国著名的中医肝病临床专家,对中医经典特别是《温病学》理论在肝病中的临床应用,造诣颇深。吴寿善教授中医肝病学术思想的主要体现点是:把握中医主要证型,灵活论治病毒性肝炎;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中医治疗有优势;慢乙肝的病机关键是湿热蕴结;慢乙肝的病机枢纽是肝络瘀阻;慢乙肝无症可辩,舌诊当先;慢乙肝治中焦如衡,治湿勿忘清透气机、平调寒热;重症肝病患者,大黄量重须防白蛋白低下;衷中参西,重视肝病中医微观辨证。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外用治疗疾病,不仅在外科,在急症、儿科、妇科、内科等方面均存在广泛的应用,且其疗效确切,存在使用方便、直达病灶,避免肝脏首过效应等优点。但其作用机制不清,影响其临床推广使用。本文基于中药外治临床应用,常用外治中药治病特点分析,外治常见疾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关系3个层面进行分析归纳,结果发现外治中药临床应用广泛,疗效确切;常用外治中药主治疾病发病机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密切关联,且对外治中药现代药理作用整理发现,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相关性达100%。通过对中药外治常见疾病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关系分析发现,中药外用所治疾病发病机制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密切相关。因而笔者认为“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系统很可能是中药外治的主要作用机制之一。该机制的验证,在今后的研究中还需各科共同努力,进行临床或实验验证,为阐明中药外用机制提供参考,为中药外治推广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组方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现代病证结合诊疗方式是当今中医临床实践的主要形式,建立在现代病证结合基础上的中医临床组方思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出现了多种形式.病机结合病理的组方模式不仅弥补了辨证论治的不足,也使病证结合论治有了新的发展;药性结合现代药理组方模式是现代药理研究结果向中药药性理论回归的体现;针对基本病机形成专方的组方模式是辨证论治的升华;古方加减化裁仍是临证组方的主要模式;中药复方配伍西药组方模式使中西药各自优势得以充分发挥,增效减毒,优势互补在难治性疾病的治疗中显示独特效果;有效组分配伍组方模式的形成是中药现代研究与传统理论相结合的结晶,是配伍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0.
中药治疗乳腺癌疾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乳腺癌是女性人群中较为多见疾病之一。它是一种具有多种复杂机制的恶性肿瘤,其发病机制尚未研究清楚,物理、化学和手术治疗手段对女性治疗往往带来呕吐、恶心、头晕、头痛等不良表现。与传统治疗相比,中药治疗乳腺癌具有多靶点、毒副作用小、效果好等特点。本文首先统计了能够治疗乳腺癌的中药有85种,其中69种中药材已被2015年版《中国药典》收录,16种中草药未被收录。这些中草药中治疗乳腺癌的主要药用成分为生物碱、苷类、酚类、萜类、糖类、挥发油、香豆素等,并且按照中药对乳腺癌的作用进行了归类。然后,本文结合国内外最近研究,对中药治疗乳腺癌作用效果进行了归纳总结,包括中药对乳腺癌逆转多药耐药作用、抑制乳腺癌转移作用、增殖作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作用以及阻滞乳腺癌细胞周期作用。文章也从中药干预治疗乳腺癌3个方面途径机制进行了阐述,分别为中药干预肿瘤细胞相关凋亡基因抑制乳腺癌,抑制细胞膜P糖蛋白的表达逆转乳腺癌细胞多药耐药性,调节相关上皮间质转化信号通路阻止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和增殖。中药可降低乳腺癌的耐药性和乳腺癌细胞的转移,可阻滞乳腺癌细胞周期作用,也导致凋亡因子的表达从而促使乳腺癌细胞死亡,中药抑制乳腺癌是中药中多种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中药治疗乳腺癌具有化学药、手术治疗无可比拟的优势。中药是治疗乳腺癌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