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李东垣阴火理论与消渴病治疗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步满  吴深涛 《河北中医》2007,29(5):451-453
李东垣为金元四大家之一,学术上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学说。他提出“阴火”病机理论,首创“甘温除热”治疗法则,遣方用药均以“升发脾胃阳气而泻阴火”为基本原则,愈病无数,对后世影响深远。我们近读《脾胃论》、《内外伤辨惑论》、《兰室秘藏》等医籍,对书中所述之阴火理  相似文献   

2.
蔡淦教授的学术思想体系极为推崇李东垣脾胃学说,并善用东垣脾胃学说指导治疗各种疑难疾患。"补脾胃、泻阴火"是李东垣针对内伤疾病"脾胃内伤、阴火上乘"的病机特点而制定的治法,蔡教授运用此法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疗效确切。文章介绍蔡淦教授运用"补脾胃、泻阴火"治疗胃肠病的经验,认为临证重视阴火内涵,善用补脾胃、泻阴火;治脾胃内伤,可宗东垣之法则;并举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溃疡性结肠炎各一例以说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阴火理论是东垣脾胃学说的核心内容之一,张效科教授认为阴火与痤疮的发病密切相关,他指出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痤疮一病多以"脾胃虚损,阴火上乘"为发病基础,治疗上当遵东垣之法,以补脾胃、泻阴火为主,方以甘草泻心汤异病同治。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李东垣《脾胃论》为据,探讨李东垣提出的阴火及其理论。认为阴火是在脾胃气虚及其他内伤因素影响下导致心、肝、脾、肾、心包络所产生的内火;而已生成的阴火亦会反过来去乘脾胃,从而产生“气虚生大热”等一系列病变;治疗阴火当以补脾胃升阳气为本,兼用甘寒泻火为标;代表方为补中益气汤及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本文对东垣阴火理论的探讨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关于李东垣的“阴火学说”理论历来有不同解释,尤其是对阴火病机的认识不够全面。通过深究东垣原著,认为东垣“阴火”病机可分为九种:元气不足,气火失调;脾胃受损,升降失常;肾失滋养,阴火由生;肝经受病,阴火上壅;内蕴湿热,蕴而化火;脾气郁结,郁而化火;阴血不足,阴火炽盛;阳气不足,致生阴火;脾胃内伤,外邪侵入。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常见肝胆脾胃系统疾病验案四则。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李东垣《脾胃论》,主治脾虚阴火内盛之证,笔者临证化裁用此方治疗一些疑难杂症,疗效显著。本方列为《脾胃论》诸方之首,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的代表性方剂之一,以柴胡升胆气,利疏泄,促进脾胃运化及升降;以升麻、羌活风药助升发脾胃之气,复运化,利枢机,治脾阳下陷;以黄芪、人参、苍术、炙甘草益气健脾,借风药之力上行,脾旺则清阳不陷、阴火不生;黄芩、黄连、石膏清热燥湿泻阴火。文中“头痛”一案,证属脾虚肝郁、阴火上乘;“口疮”一案,证属脾虚阴火、热陷阳明;“胃痛”一案,证属脾虚阴火、湿热相搏;“泄泻”一案,证属脾虚湿盛、阴火内蕴;均采用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加减治疗,充分抓住“阴火”病机,审证求因,有所侧重使用补脾胃、升阳气、泻阴火之法,通过变化药物剂量和随证加减,灵活审慎,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7.
后世对东垣内伤热中证即气虚发热证之发病机理及证候归结众说纷法,笔者认为,其气虚是本,发热是标,其证候归结是气虚兼热毒证。试述如下。观东垣之内伤热中证,乃为饮食、劳逸、六惜损伤脾胃之气后所产生的内伤发热证,即气虚发热证。然气虚何能发热?气者,阳也,阳虚则寒;脾胃者,后天之本,五脏六腑之气皆由此而生。今脾胃之气既虚.则诸脏阳气亦随之而虚。东垣日:“此阳气下陷阴中,‘阴火’上越所得。”然此阴火又为何物?脾胃乃气机升降之枢,脾胃之气既虚,则枢机不利,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气机郁滞,久则发热。此东坦“阴火”…  相似文献   

8.
李东垣所著《脾胃论》多年来一直流传,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很深远的影响,其首次提出“阴火”,并将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的主张贯穿全书,实起振聋发聩、发皇古义之功。后代医家如王肯堂、张景岳、李时珍等对《脾胃论》也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并赞扬东垣善用补法,称为“医中之王道”。赵国仁老师深谙《脾胃论》,对东垣诸方运用游刃有余,今随赵老将东垣所创制的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升阳益胃汤、  相似文献   

9.
IgA肾病(IgAN)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中医基本病机以脾肾气虚兼湿热为主。阴火学说为李东垣学术思想重要组成部分,阴火的病机为脾胃元气亏虚,阴火内生,治法主要为“补中、升阳、降火”。IgAN的基本病机与阴火病机相似,故可取法东垣,以“补中升阳、除湿降火”之法治疗脾肾气虚兼湿热型IgAN。本虚为主者,以补中之剂如补中益气汤、四君子汤等培补中气,加用升阳风药如柴胡、升麻、羌活等调理气机,以引阳气上升,复元气于本位以补中。标实为重者,若湿重于热,需以淡渗之品如茯苓、猪苓、泽泻等利湿,加用升阳风药如葛根、升麻、防风、柴胡等,升提清气鼓舞脾胃,以其辛散之性,风动胜湿;若热重于湿,需在补中药基础上,以苦寒之品如黄连、黄柏、黄芩等降泻阴火,加用升阳风药如防风、羌活、柴胡、升麻等升散阴火。如此,中虚得补,湿热得除,阳气得升,元气来复,则阴火自消。用宜从权,临证需斟酌比例,执简驭繁。  相似文献   

10.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李杲的《脾胃论》,具有补益脾胃、清泻阴火、升举清阳之功,此方的创立宗旨,重在顾护脾胃元气,体现了东垣以脾胃为中心的学术思想,临床上对于脾胃虚弱、清阳下陷、阴火内升所致之复发性口疮、顽固性血尿等症效果显著,本文选取了相关案例,对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此文介绍了骆云丰从脾胃治疗疑难杂病的经验。对重症肌无力,依据脾虚九窍不通理论应用补中益气汤而获效,文案显示了辨治过程中攻补相宜、补清相制、脾肾相资遣药奥妙;对于临床中自觉发热一类的疾病,归于内伤发热,依据东垣阴火理论,阐发补脾胃泻阴火升阳之理,在此文中显示虚实之辨以及升阳潜阳思路;对于汗证的治疗,以水饮立论,强调脾阳健运的作用,此文从水湿同济到温肾利水再到温阳健脾,体现了治脾的规律及法要。  相似文献   

12.
李东垣在其代表作《脾胃论》提出了较完整的脾胃学说的理论 ,创立了一系列治疗脾胃病的有效方剂 ,被后世称为“补土派”。李氏创立的升阳益胃法为内伤杂病的证治开辟了新的途径。升阳益胃法理论基础脾胃元气论是东垣脾胃学说的一个中心内容。他认为元气是人体健康之根本 ,而元气之升发又源于脾胃之气。《内外伤辨惑论》说 :“元气、谷气、荣气、清气、卫气、升发诸阳上升之气 ,此六者 ,皆饮食入胃 ,谷气上行 ,胃气之异名 ,其实一也。”因此 ,东垣提出的元气包括真气、胃气、谷气、卫气、荣气、清气、阳气、三焦之气等。分而言之 ,则成为各自…  相似文献   

13.
李东垣升脾阳诸法运用钩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汉庆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1881-1883
著名医家李东垣著《脾胃论》,发展了《内经》有关脾阳以及升降论说内容,重视脾阳升发和生长的特性,认为只有脾阳升发,清气、谷气才能上升,元气才能充沛,内外邪才不致为患或虽病也易治疗。对脾胃损伤,补脾升阳益气法为根本治疗大法。重视升发阳气在脾胃病治疗中的作用,东垣创立了升脾阳法和系列升发脾阳的有效方剂。升脾阳法的用药特点是升发、辛散之药应用较多以达到升举清阳、通畅气机的目的。东垣升脾阳诸法应用广泛,各法代表方历经检验,是治疗脾胃病的良方。升脾阳法为临床治疗脾胃病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思维方法,对其精微之处值得探究和发挥。  相似文献   

14.
谈脾胃阴虚     
脾胃阴虚是脾胃病中较常见的一种情况。《内经》以降,治疗脾胃病堪称大家者,首推东垣,他重视升发脾胃之阳气,治疗上以补中益气为主,影响所及,后世治疗脾胃病亦多从健脾温胃论治。清人叶天士在自己的医疗实践中,创立了养胃阴之法。叶氏说:“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此论实足以补东垣之不逮,但是又由于后人未能很好理解叶氏整个学术思想,因而在议论中往往只片面强调养胃阴的一个方面,而忽视滋养脾阴的问题。甚至有“脾无滋法”之说。意即在治疗脾胃  相似文献   

15.
金元名家李东垣认为,百病皆由脾胃生,创立脾胃学说,倡脾胃为元气之本,升降枢纽之机,重视补益脾胃,升发阳气,创补中益气汤.东垣还根据当时的社会环境因素,提出“内伤发热”之说,创立了甘温除热法和升阳散火法.脾胃虚弱是胃癌发生的重要病机,李氏的脾胃学说对胃癌的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治疗胃癌术后吻合口炎52例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何建平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严婉英(213003)关键词李东垣,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胃癌术后吻合口炎胃癌术后吻合口炎临床常见,多缠绵难愈,治疗困难。笔者用东垣“补脾胃泻阴...  相似文献   

17.
东垣论病,以“脾胃内伤、百病由生”为基本论点,病理关键在脾胃虚弱、阳气不升,故确立了“补中升阳”的治疗大法。补中升阳,主要用药物黄芪、人参、白术甘温补中,升麻、柴胡、葛根、羌活等风药升阳,其次是针灸,其目的在调整脾胃、平衡升降。另在摄生、食药宜忌等方面也重视顾护脾胃,注重阳气升发。  相似文献   

18.
补脾胃泻阴火升阳汤出自《脾胃论》[1],是李东垣学术思想精髓的代表方之一。全方由柴胡、炙甘草、黄芪、苍术、羌活、升麻、人参、黄芩、黄连、石膏组成,将补脾胃中气、升脾胃清阳、泻上冲之阴火三法相结合,是治疗脾胃内伤、元气虚衰、阳气不升、阴火上乘所致“脾虚阴火证”之代表方。笔者应用本方辨证化裁治疗多种疾病而获良效,现将三则验案及临证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气虚致病,在临床上可分为上气不足、中气不足和下气不足三种证候。对上气不足证的认识,李东垣的论述具有代表性,他说:“饮食入胃,先行阳道,而阳气升浮也。浮者、阳气散满皮毛,升者、充塞头顶,则九窍通利也”。“脾胃既为阴火所乘,谷气闭塞而下流,即清气不升,九窍为之不利”。在总结《内经》有关上气不足的论述后他又指出:“皆由脾胃先虚,而气不上行  相似文献   

20.
李忠信 《光明中医》2004,19(2):41-41
李东垣是金元四大家之一 ,创立“补土派” ,开创内伤脾胃学说之先河。临床经验丰富 ,理论见解独到 ,其组方用药对后世启发很大 ,临床用之多效。现对东垣组方用药特色作一粗浅探讨 ,以期有益于临床。1 善用参芪术草补脾胃之阳东垣首倡“内伤脾胃 ,百病由生”之说 ,发明阴火论 ,创甘温降热法。临床选药善补脾胃之阳 ,好用参、芪、术、草。其所制之方如补中益气汤以黄芪、人参、甘草为君 ,认为是“除湿热烦热之圣药也” ,补中升阳 ,使脾胃之气升发 ,元气随之充旺 ,元气旺则阴火消 ,燥热亦能随之而去 ,是治本而除产生阴火之源。并明确指出“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