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7 毫秒
1.
目的:观察自编方剂趣味歌诀对中医学生记忆方剂药物组成效果的影响,探讨更好的适合记忆方剂药物组成的方法。方法:选取教材上重点方剂100首,试验组参照自编方剂趣味歌诀学习,对照组参照教材上提供的传统方歌学习,然后通过笔试测试2组学生对方剂组成的掌握情况。结果:试验组平均掌握方剂药物组成91首,对照组平均掌握方剂药物组成77首,试验组的记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记忆有效率,2组比较记忆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自编趣味歌诀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对于中医类学生记忆方剂药物组成的效果优于传统方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自编趣味方剂歌诀对中医学生记忆方剂药物组成效果的影响,探讨更好的适合记忆方剂药物组成的方法。方法:自编趣味方剂歌诀198首,实验组参照趣味方剂歌诀学习,对照组参照传统方剂歌诀学习,然后考试检测两组的掌握情况。结果:实验组平均掌握方剂药物组成179首,对照组平均掌握方剂药物组成138首,两组比较记忆有效率有显著性差异(P〈0.01),实验组的记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的记忆有效率。结论:自编趣味歌诀能够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对于中医学生记忆方剂药物组成的效果优于传统方剂歌诀。  相似文献   

3.
学习方剂的主要内容是记忆药物组成、功效及主治,而三者间又尤以药物组成最难,笔者在学习过程中总结出9种方剂趣味记忆法,并自编趣味歌诀,有利于提高增加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4.
方剂记忆是方剂学课程教学的必然要求,是学习和运用方剂知识的必经之路。实践证明,歌诀记忆是方剂记忆不能替代的好方法。歌诀以《汤头歌诀》为蓝本,可适当修改自编,多读多背,久久自然上口成诵。也要重视记忆的时间遗忘规律,辅以阶段考查,加压强化,结合情景模拟训练,便能明显加强记忆效果,提高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5.
方歌琐谈     
“方歌”,是特为中医方剂所编的歌,本为帮助诵读、记忆方剂而创。根据现存文献,方歌至少已有三百年以上文字可考的历史。方歌以往有多种名称。诸如“汤头歌诀”、“时方歌括”、“记忆方诗”、“医方切韵”……等等。严格说来,方歌是以方剂的方名、组成、主证(或功效)为核心或全部内容的歌诀。换言之,方歌在内容上必含上述的方剂三要素。舍此不成其为方歌。关于中医方剂的歌诀,除方歌之外,尚有  相似文献   

6.
方剂的“三要素”,是指其组成、功效与主治而言。掌握一定数量的方剂“三要素”至关重要。笔者仅就方剂“三要素”的记忆方法谈谈笔者看法。一、多种形式,记忆组成处方时必须写明组成,而每首方剂的组  相似文献   

7.
《方剂学》是介于基础和临床之间的桥梁课,记忆一定数量的成方是学习《方剂学》的基本功,也是中医临床的基础。然而方剂组成的记忆,一直是令学生最头痛的问题,也是教师在教学上最棘手的问题。如何能让学生轻松快捷地掌握好方剂的组成,是《方剂学》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近十年的《方剂学》教学体会,总结出四法结合记汤头,以供探讨。1.方歌法(歌诀法)1.1传统方歌 传统方歌的优点是类节言律诗,押韵上口,多将方名、主治证甚至配伍比例、用量、加减也编入其中,非常全面,故应提倡。较好的当推汪昂的《汤头歌诀》,陈修园的《时方歌括》,教材所…  相似文献   

8.
目的:开发一种可视化的方剂记忆法,用于提高初学者方剂记忆效果和锻炼中医象思维能力。方法:利用三角形等几何图形为记忆桩,以麻黄汤、桂枝汤、大承气汤等为研究对象,一首方剂有几味药就选择几边形来作为记忆桩。对几何图形进行意义赋值:一个角代表一味中药并将中药简称标注于角内,角与角连接的线段旁附注两药配伍所起功效,每个角上绘以中药谐音形象(趣味记忆法),几何图中心空白处则以风、寒、湿等简图类比主治证候。结果:运用WPS等软件能够完成多首方剂、加减方剂的记忆图绘制。该方剂记忆法与歌诀等记忆法相比,具有可视性、趣味性、包容性、清晰性等多重优点,也可与方剂歌诀等配合使用,形成图、文、言一体的表征方式。结论:该方法不仅能提升对中药方剂组成、功效、配伍等的记忆效果,还能够锻炼具象思维能力,培养对方剂整体配伍的认知能力,进而逐渐构建起一种图文结合的象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9.
陈金 《江苏中医药》2009,41(6):63-64
方剂学教学工作中的一个难点是大量方剂组成、主治病证及功效的记忆问题,对这一难点的最好解决方法也许是古人习惯使用的方剂歌诀。  相似文献   

10.
方荆学将理、法、方、药一线贯通,不但涉及方剂多,而且内容广泛繁杂,既有中医基础理论与中医诊断内容,又有中药知识,难于掌握记忆。恰当地运用比较法,将功效与主治相似的方剂、某一症状相同的方剂、组成相近的方剂、配伍结构相似方剂和方名类同方剂的加以比较,有助于理解记忆方剂,事半功倍。  相似文献   

11.
试论方剂功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功效是指方剂组成药物在人体内作用的综合反映。除组成药物以外 ,方剂功效还与治法、主治、用量、剂型、方名等诸多因素相关。因此 ,有必要阐明方剂功效与它们之间的关系 ,从而更好地领会方剂配伍精神 ,掌握方剂功效 ,为提高临床疗效服务。1 功效与组成关系1 .1 组成是功效的物质基础 方剂之功效不是凭空产生的 ,方剂的功效有着一定物质基础 ,这个物质基础就是方剂组成药物 ,不同药物组成的方剂其功效必然不同。例如同是 2味药物组成的方剂二至丸与二母丸 ,前者由女贞子、旱莲草组成 ,其功效则为滋阴补肾 ;后者由川贝母、知母组成 ,其功…  相似文献   

12.
一首有效方剂应该具有明确的功效与主治,也就是说这首处方应该有意义。方剂的意义体现于在什么情况下应用这首或组成这首方剂,以中医理论而言这一情况即是“证候”,方剂能够治疗的“证候”即是方剂的意义。从语言学的角度看方剂,其功效主治不过是一个语句要表达出的某种意义;从  相似文献   

13.
方剂学是中医临证施治之基础和灵魂,掌握它是学好祖国医学的关键环节,然而难度和重要性同等明显,热衷方剂教改的中医事业者在长期实践中探索出"方歌教学法",可事半功倍的提高学习兴趣和效率。方歌乃方剂学一大特色,是帮助记忆和理解的极好工具,本文意在通过阐述方歌优点,及如何利用方歌、改进方歌,以期能为促进方剂教学略献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4.
一、熟背方歌、牢记组成方剂组成是构成方剂的骨架,不知组成或知不全面,临证最易出现随意加减组方无度的现象。尤对初业临床的医者,更为大忌。所以历代医家,不论办学授业或悬壶带徒,学习方剂首先要求熟练背诵《汤头歌诀》,这是中医入门的基本功之一。现在多倡导理解后记忆,对于那些编歌枝巧较高而且方歌内容又能概括方剂的功效主治或方证病机者,这种方法具有记得快的优点。如旋复花代赭石汤歌同:仲景旋复代赭汤,半夏参甘  相似文献   

15.
下篇各论《方剂学自学考试大纲》对各论中各类方剂按三级要求,即掌握、熟悉、了解。要求掌握的方剂,必须对该方的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义、配伍特点等全面掌握,并熟背方歌。要求熟悉的方剂,以真正理解各方的组成、功用、主治、配伍特点为主,并能背诵其中有△符号的方歌。一般了解的方剂能了解各方的组成、功用、主治即可,不一定背诵方歌。  相似文献   

16.
小儿推拿是祖国医学外治法之一.其治病原理同内治法一样.离不开理、法、方、药、穴,惜自古以来,小儿推拿专著均少提及推拿方剂及方歌.不利于学习、总结、交流和提高。笔者认为有穴无方.杂乱戈章,为了便以记忆,写成方歌十分必要。为此试立小儿推拿方剂和方歌。小儿推拿组方原则 同中药组方原则一样.必须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按照君臣佐使进行组方.选择适当的穴位和手法,利用互相协同或制约的关系,加以适当配合,临床收到较好的效果。现将小儿推拿方歌二十首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方剂的命名     
方剂是在辨证审因决定治法之后,选择合适的药物,酌定用量用法,按君、臣、佐、使的组方原则,妥善配伍而成的。方剂浩如烟海,方名亦很繁多,这些不同的方名,反映了方剂的组成、功效、主治等特点。笔者研究方名,对帮助学生记忆、理解方剂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杨胜超  王俊霞 《河南中医》2014,34(2):361-362
目的:分析古代胸痹心痛寒凝心脉证方剂配伍规律。方法:建立古代胸痹心痛寒凝心脉证方剂数据库,涉及方剂的方名、来源、组成、剂型、用法、主治或功效等,采用频数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古代胸痹心痛寒凝心脉证方剂共计54首,累计用药达242次。,温里药的使用频率最高,占所有用药的50%,其次是补益药。结论:温里药为基本配伍构架,补益药为重要的增效配伍,药物组合间存在关联性。  相似文献   

19.
文跃强  贾波  沈涛  刘兴隆 《光明中医》2016,(8):1199-1203
早在先秦时期就已产生方剂,其记载形式较为简要,仅记载了方剂的方名、药物、主治及服用方法,直至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主治之中才出现方剂功效的描述,在明清时期方剂功效获得了较大发展,部分方论专著同时包含了方解内容,但是关于方剂功效的记载仍然是夹杂在主治或方论之中,建国后方剂的记载形式更为完善,包含了方名、药物、煎煮方法、功效(用)、主治、方解及使用注意等相关内容,方剂功效才真正从主治和方论中分离出来进行独立专项描述,此时方剂功效表述才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规范描述。  相似文献   

20.
编歌诀我体会到有这样几点好处:一、编方歌的本身就是一种深化学习、加深理解的过程,要用几句话把每类药或一味几味药的性味功能、适应症、用法或特点等比较全面的表达出来,首先就要求我必须对每一类药或每一味药加以认真的分析、理解、“吃透”。二、对中药歌诀,因受字数及押韵的约束,有时用功效,有时用适应证。这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