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支撑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出台两个规划,以支持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展现国际化,以建设中药资源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体现政府服务中药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扶持100种道地药材为主导的产业链建设为规划核心,确保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全面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大局。本研究旨在对两个发展规划涵盖及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基础上提出建议:1)对重点中药材实施精准区划,对道地产区种植中药材实施政府补贴,确保道地药材生产稳定。对濒危稀缺中药材设立种源保护区域。中药材生态基地建设充分结合沙漠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项目,确保生态改善与农牧民增收相结合;2)审视中药资源分布,发挥丝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中药材道地优势,使其成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促进中药材种养殖的发展;3)建议设立专项资金,逐步扩大和发挥好国家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技术服务体系产业支撑作用;4)中医医药健康服务应全方位设计和部署,分步骤实施;5)加强中药材生产和中医医药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组建素质过硬、职业道德良好的专业化队伍。  相似文献   

2.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是支撑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出台两个规划,以支持中医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展现国际化,以建设中药资源监测和技术服务体系体现政府服务中药产业发展的对策,以扶持100种道地药材为主导的产业链建设为规划核心,确保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从而全面促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服务健康中国大局。本研究旨在对两个发展规划涵盖及进行内容分析、总结基础上提出建议:1)对重点中药材实施精准区划,对道地产区种植中药材实施政府补贴,确保道地药材生产稳定。对濒危稀缺中药材设立种源保护区域。中药材生态基地建设充分结合沙漠治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项目,确保生态改善与农牧民增收相结合;2)审视中药资源分布,发挥丝路相关国家和地区中药材道地优势,使其成为中医药健康服务产业发展的核心区,促进中药材种养殖的发展;3)建议设立专项资金,逐步扩大和发挥好国家中药资源动态监测与技术服务体系产业支撑作用;4)中医医药健康服务应全方位设计和部署,分步骤实施;5)加强中药材生产和中医医药健康服务从业人员培训,组建素质过硬、职业道德良好的专业化队伍。  相似文献   

3.
中药区划与中药材GAP和区域经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材》2015,(4)
结合中药资源、道地药材、中药区划、中药材GAP基地建设与区域经济的发展,以道地药材与中药区划、贵州中药材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对发展区域经济与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及其产业化的相关性、重要性等问题加以讨论,以供发展区域经济与中药材GAP基地建设及其产业化发展参考。  相似文献   

4.
道地药材品质提升是实现中药产业可持续发展和适应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前提,是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就中药材道地性的内涵、中药材品质提升面临问题、"识-产-评-用"联动的道地药材品质提升体系构建提出了思考,并阐述了在该体系下的皖产道地药材品质提升实践与成效,以期为全国中药材品质提升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5.
《中国中医药报》2021年3月18日讯:近日,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发展改革委印发《2021年全省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要点》,明确从完善中医药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加强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推进中药精深加工、加快中药材流通体系建设、推动中医药医教研及文化发展等8个方面,全面推进中医药强省建设。《要点》提出,配合《甘肃省中医药条例》,出台《甘肃省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并组织实施;推进省绿色生态中医中药产业发展基金运行;落实"百名厅局长精准服务帮扶百家企业"中医中药项目建设;优化道地药材种植布局;加强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和地理标志产品认证保护;推行"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开展大宗地产中药材产地加工试点工作,推进道地药材认证,扩大中药材产品保险试点。  相似文献   

6.
中药材是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基石,道地药材是我国传统优质药材的代表。由于近年来中药产业发展迅速,药材生产环节对道地性和规范性坚守不够,出现了不少质量问题。道地性和生产规范性是中药材质量属性形成的关键,强化道地性和规范生产(人工种植/养殖或野生抚育)操作,并建立与之相关的体现重要质量属性的标准,进而对中药材生产全过程进行有效控制,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稳定、可控,保障中医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的重要措施;同时对促进中药材生产的规模化、规范化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中药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医药管理杂志》2012,(7):683-683
2012年7月12日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专项课题——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试点项目组织实施单位中国中药协会,日前在江苏泰州举行“中药材质量安全保障论坛暨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授牌仪式”,向9个基地试点单位颁发“道地药材保护与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牌匾和证书。  相似文献   

8.
中药材国际贸易历史悠久,进口药材是中医临床调剂和制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们保健意识增强,中药工业飞速发展,国内对中药材需求量逐年增加,进口药材需求强劲。本研究通过分析进口药材市场现状、标准及管理办法现状,提出在国外发展道地药材生产的必要性,指出发展原产国道地药材基地的可行性,针对可能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给出解决方案,为原产国发展道地药材基地进行系统论证,为保证进口优质药材供应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中药资源是国家战略性资源。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的支持下,中药资源保障相关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对进一步加强我国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对“十三五”期间“中医药现代化研究”重点专项中药资源保障方向的研究情况进行系统梳理,总结该专项项目在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体系建设、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助力中药材综合利用、精准扶贫和中药资源新来源开发,以及创新方法选育中药材新品种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效。建议继续加强对中药材可持续供给、中药质量提升及道地药材品质保障等关键研究方向的支持,支撑中药产业高速、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标准建设     
众所周知,中药产业是资源依赖性产业,中药材是中药产业的源头。中药行业的发展高度依赖于资源的可持续和合理利用。20世纪80年代全国中药材资源普查结果显示,我国药用资源总数达12807种,经营药材1200多种,常用药材为600种。但由于过度开发等原因,一些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  相似文献   

11.
12.
小青龙汤为温阳宣肺、蠲痰涤饮之剂,凡见哮喘、咳嗽、痰、饱胀、喘息和四肢水肿等因"外感风寒,内有寒饮"所致者,均可辨证应用小青龙汤。临证应用时注意:①寒邪不必拘泥外感;②"三水"的变化要审清;③但见寒饮,有无表证均可用此方;④注意痰饮在临床上的变化;⑤临床见喘未必治喘,要临证辨别。用此方,要抓住以下临床指征:①面色:"三水"之面色--黧黑之色;②脉象:弦脉或浮紧;③舌象:舌苔多水滑;④痰涎:咳痰较爽,痰涎清稀,泡沫状。以上"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俱",有效之后,应中病即止。  相似文献   

13.
探析神阙穴与气及脏腑经络关系及现代医学对脐中的认识,介绍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病证关系,分析了“病”与“证”的内涵,认为疾病是决定证候的内在稳定的因素,而证候是疾病的外在综合表现。辨证论治以证候处方用药,会产生病证重合与分离两种情况,病证重合时疗效就肯定,而病证分离时则疗效就会远离预期目标,这就是辨证论治疗效重复性差的客观原因。为了提高病证的重合,避免病证的分离,应该重视方药与疾病的联系,不能只讲“方”与“证”的联系。笔者认为,方药对疾病的疗效是根本的,而方药对证候的疗效是附属的,疾病与疾病证候具有不同的治疗意义。  相似文献   

15.
探讨中西医结合疗法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优势及潜在前景.分析单一疗法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优势和局限性及中西医结合防治肿瘤复发转移的优势,认为中医药联合化疗、靶向疗法、化疗和靶向结合疗法、免疫治疗均优于单一疗法,不仅可明显改善药物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能防治肿瘤的复发转移,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相似文献   

16.
建立冬凌草乙素药物浓度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分析方法,研究其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结合情况以分析冬凌草乙素的血清蛋白结合机制。采用超滤法结合LC-MS/MS测定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蛋白结合率及相关结合常数,以Scatchard方程计算冬凌草乙素与BSA的结合常数(Ka)和结合位点数(n),并对冬凌草乙素与BSA的结合机制进行分析探究。结果显示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平均结合率为57.2%,且结合类型主要为一类强结合,相关参数为结合常数2.54×104L·μg~(-1),结合位点的数目为n=0.75。冬凌草乙素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在考察浓度范围内无浓度依赖。该研究建立的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强、操作简单,能够满足分析要求,结合常数的求算为临床药物相互作用以及药动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证实,阿司匹林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二级预防存在耐药性问题,且现代医学尚无可行的防治办法。结合中医药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具有代表性的现代中药进行循证医学研究,将为心血管疾病二级预防的用药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血浊是全国名中医王新陆教授提出的一种全新的中医病因病机学概念,是血的成分、运行与功能异常的高度概括。王新陆教授血浊理论是基于中医经典文献中关于血浊的提示,并结合西医认识以及临床实践经验发展而成。血浊产生的病因多种多样,而脾胃失调则是血浊出现的重要病机。脾胃在血浊生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血浊的出现亦影响脾胃,从而出现相应临床表现。两者之间相互影响,恶性循环。在治疗上,王新陆教授提出从脾胃入手,以健脾清化为核心治法,临床辅以化湿、通腑、扶正等治法。通过恢复脾胃健运,促使血液恢复其清纯状态以及循行秩序,血浊乃去。  相似文献   

19.
郑莉  郑林 《天津中医药》2003,20(3):78-79
论述了非典发病与传播的特点。阐述遵循科学控制疫情、总结经验中西合治、心身调节防病健身在论治非典的系统性。从科学严谨的手段、积极努力的态度、正确的应对措施、适宜的心身调节等方面,说明防治的整体优势。  相似文献   

20.
郭振球 《天津中医药》2008,25(6):441-444
用中医药治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控制过度炎症反应.微观证治学.脏腑、神经、激素、免疫和代谢调节病机链.分析过度炎症反应.从过度炎症反应分始动、放大和损伤3个阶段,提供了证治方药.创新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微观证治学的理法方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