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青海省第一个藏药种植基地建立和现代化藏药生产基地——青海晶珠藏药有限公司正式开业,标志着青海省藏药生产已走向现代化、产业化阶段。青海省藏药资源丰富,初步探明藏药植物2200种,藏药矿物80种。近年,青海和西藏地区把藏药资源开发列为区域经济发展支柱产业,产品科技含量  相似文献   

2.
青海省医药管理局负责人称 ,目前青海甘草等中藏药资源已基本枯竭 ,藏药藏茵陈也不能完全满足生产需要。长此以往 ,青海的中藏药资源优势必将弱化。因此 ,必须加快推进人工种植基地的建设。目前 ,开发利用中藏药资源已成为青海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但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 ,由于缺少必要的基地建设 ,资源日益匮乏 ,象甘草等几乎无药可采 ,中藏药加工企业成本上涨 ,已经影响到中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青海中藏药资源告急  相似文献   

3.
环境适宜性区域能够保证中药材品质,而有关适宜藏族药(以下称藏药)植物种植区域的研究目前还较为匮乏。该研究利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GMPGIS)对植物类藏药进行全国适宜种植区域分析,首次提取了藏药主要分布区域的生态因子范围,如年均温-19.4~24.2℃、年均降水量17~4 088 mm、年均日照124.2~171.6 W·m~(-2)。以337个采样点为基础,通过生态相似性分析得到藏药植物在全国范围内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除西藏和青海省以及四川、甘肃、云南的藏族自治州以外,甘肃省酒泉市、临夏县等地和四川省攀枝花市、雅安市等地以及新疆、内蒙古、山西等省份也具有较大的适宜栽培区域。除此之外,该研究通过分析藏药产业的现状提出其存在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缺乏标准规范、基础研究薄弱、产业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并做出有利于可持续资源开发、标准规范的制定、科技兴药、拓展国内外市场等相应的解决对策措施。该研究为指导植物类藏药全国范围内生产基地的合理布局、引种繁育等提供依据,为高品质藏药的科学规范化生产奠定基础,并明确藏药产业的发展方向,为藏药等民族药产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中国中医药报》2019年12月30日讯:2019年,青海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一优两高”战略为统领,以全省中藏医药发展大会精神为动力,紧扣“中藏医药振兴发展”主题,坚持传承与创新并重,扶持与规范并举,提标准、促规范、抓落实,全力推动中藏药高质量发展。在中藏药质量标准化建设方面,青海省制定并实施藏药质量标准提高计划,于2019年9月颁布了《青海省藏药材标准(第一册)》。同时,加快《青海省藏药材标准(第二册)》《青海省民族医疗机构藏药制剂标准(第一册)》收载品种筛选、标准研究工作,有望明年颁布执行。截至2019年底,该省藏药材标准达49个,藏药材炮制规范达244个。  相似文献   

5.
《科学养生》2013,(12):55-55
人民网讯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出通知,要求对青海晶珠藏药高新技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晶珠藏药”)生产的“胃泰胶囊”等5个药品品种实施行政强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2001年10月30日,青海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海东地委、行署在西宁宾馆共同召开了海东地区中藏药产业开发座谈会,会议旨在认真贯彻青海省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海东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实现企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的,发展我省中藏药产业。省药监局、海东地委、行署有关领导,全省12家大中型中藏药企业的负责人共50余人参加了会议。 与会同志在听取了海东地区中藏药材种植的经  相似文献   

7.
藏医药是藏民族优秀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中华民族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在2000多年的历史长河里。对人类的繁荣昌盛,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随着全球“天然药物热”的自然兴起,藏医药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而青海是藏药材资源地之一,有着丰富的药材资源和很高的开发价值。但由于历史条件等诸多原因,过去藏药的生产只是小规模作坊式生产,而且品种单一,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藏药生产的发展。1995年青海省藏药制药中心建成以来,青海的藏药生产事业有了一个新的飞跃,传统的手工制药宣告结束,传统医药和现代科学有机结合,使藏药生产步人了新的科…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青海的藏医药事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青海省九届人大二次会议《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抓紧培育一批技术含量高,建设周期短,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力争使盐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以高原特有的动植物资源为原料的中藏药和农畜产品加工业等发展成为我省最具有特色的战略产业”,从全省经济结构调整高度,明确了藏医药的产业地位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谈藏药研发现状及对藏医药产业发展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藏医药市场化进程的逐步推进,神奇藏药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热潮,藏医药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可靠的疗效,受到了人们的欢迎和关注。目前,已有23个藏药进入2000年版《中国药典》,1995年版部颁《藏药标准》第1册收载藏药成方制剂200个。1998年版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收载藏药22个,已有22个不同剂型的藏药列入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2000年版。主要藏药生产省区大多把藏医药列为本省区的支柱产业。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制定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有关部委局对民族医药的发展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可以说藏医药产业的发展,遇…  相似文献   

10.
藏医药是中华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藏药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近几年来,四川省藏药产业发展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整个产业链和各环节仍存在着信息化程度低、种植不成规模、科研转化率低和品牌意识淡薄等问题。为了促进四川省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增强其市场竞争力,作者认为应当搭建藏药种植、生产和销售信息服务平台,实现信息畅通;开展藏药资源摸底工作,推动藏药材规模化种植;加强与科研机构的合作,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扩大现有销售渠道,建设藏药品牌。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藏药濒危现状及其资源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藏药产业快速发展,对高原药用植物濒危状况的研究不足,保护措施乏力以及高原生态环境固有的脆弱性等因素,造成藏药资源短缺,影响了藏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根据已有的藏药资源濒危信息,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保护计划,是藏药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亟待解决的问题。为了初步摸清青藏高原濒危藏药的家底,使用《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的等级划分方法,整理出青藏高原濒危藏药物种名录,分为一级(濒危)11种、二级(稀有)21种和三级(渐危)42种,共74种。其中除《中国珍稀濒危植物》等国家保护名录收录的,还包括建议增加的青藏高原五省(区)藏区濒危藏药物种。同时结合藏药资源濒危现状,探讨了从定期进行濒危藏药物种的调查、建立濒危藏药的种质资源库、就地保护、人工种植研究和更新观念,合理开发利用五个方面开展工作的保护策略,以期为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药产品表现出了很强的质量区域性,发展与培育中药产业区域品牌对中药产业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中药产业区域品牌的内涵入手,阐述了中药产业区域品牌特征以及构建意义,分析了中药产业区域品牌存在的3种类型,并提出构建中药产业区域品牌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3.
藏医药是中医学宝库中的瑰宝,而发祥于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南派藏医药”更是镶嵌其中的明珠,已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传统南派藏医药学的传承、发扬和创新是藏医药现代化发展不可或缺的一环,构建相应的人才支撑体系成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四川省康巴藏区是“南派藏医药”的主要发祥地,成都中医药大学作为全国6所“双一流”建设中医药大学中惟一开办藏药学本科专业的院校,在培养“南派藏医药”人才梯队中肩负着至关重要的责任。此研究总结了成都中医药大学在建设“双一流”高校背景下培养具有南派藏医药特色的藏药学本科层次人才的举措和成绩,以便为深入探索藏医药的现代人才培养体系及实现途径提供进一步的启迪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藏医证型辨识的准确性是有效地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因素,对进一步确定诊疗标准起着很大作用。针对传统藏医尿诊依赖临床医生的丰富经验并存在主观差异的问题,开展基于尿诊医案信息的证型分类的客观化研究,基于类属属性构建证型多标签分类模型,实现藏医尿诊辅助证型辨识。方法 收集915例青海省藏医院和青海久美藏医院住院患者的尿诊医案信息,建立藏医尿诊医案数据库,根据藏医理论对尿诊医案信息进行规范化和编码处理,以不同证型标签的正负样本中心为基础基于类属属性构建分类预测模型。结果 所构建模型根据患者医案信息进行多标签分类,获得证型辨识结果(汉明损失0.2111、排序损失0.3055、0-1损失0.3579、覆盖率0.7066、平均精准度81.71%。结论 模型在藏医尿诊证型辨识问题中表现出应用价值,为藏医尿诊的计算机辅助诊疗提供新思路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一带一路"倡议和中药产业的研究热点,为中药产业发展提供全新、系统的参考数据。方法:在中国知网以主题词的形式进行专业检索,使用CiteSpace软件绘制关键词网络图谱、聚类图谱、叠加图谱。结果:"一带一路"倡议研究现状以所涉及的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协同发展等为主;中药产业研究现状以中药资源与种植、中药产业链、中药现代化、人才培养、中药产品研发和保护等为主;中药产业应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出路在于相关的政府机构对中药产业的政策支持、人才培养、中药产业相关的企业和个人要重视中药国际化和持续化发展、竞争力的培养等。结论:中药产业的良好、健康发展,需要党和各级政府适时出台各种有利于促进中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社会各界要为中药产业的发展培养需要的人才、提供建议,中药企业要善于利用SWOT分析技术,坚持特色,重点培养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随着藏医药产业化的快速发展,造成藏药材资源的需求量急剧升高,加之青藏高原生态环境极其脆弱,导致常用藏药材的资源匮乏、品种短缺,同时藏药长期存在"同名异物"、"同物异名"和多基原藏药品种多等问题。目前,资源短缺、质量控制标准落后成为制约藏医药事业和藏药产业化可持续发展的两大瓶颈问题。因此,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藏药研究的关键,藏药资源调查和藏药标准化是目前工作的核心问题。该文就青藏高原藏药资源调查及品种整理、种质资源库的建立、野生抚育与人工繁育、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以及用DNA条形码、1H-NMR代谢组学等新技术新方法应用诸方面进行述评,以期为解决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品种鉴定和质量标准化等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推进中药材产业扶贫,是贯彻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的重要举措。我国的贫困县绝大部分都是分布在14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这些地区由于生产生活条件恶劣,农林牧业的生产效益非常低下,仅靠生态补偿或传统农业难以脱贫致富,中药材产业是我国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增收的重要途径。为推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国务院扶贫办等5部门联合印发《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实施,因地制宜的指导和规划中药材生产实践,促进中药材产业扶贫相关工作向最佳生产区域集中,该文基于贫困地区的相关数据资料,对具有优先开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条件的区域进行划分,并在宏观层面对贫困地区可种植的中药材名录进行分析整理。结果显示:国家级贫困县和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涉及的县中至少有10%以上的贫困县,已经有很好的中药材产业基础,是中药材产业扶贫的重点优先区域;有53%的贫困县,具有一定的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条件,需要加强相关工作拓展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基础和能力;有37%的贫困县发展中药材产业扶贫的基础条件较弱。建议:先期重点优先考虑,已经有很好中药材产业基础的县,通过近百个重点优先发展的县,带动其他有条件的贫困县,实施好《中药材产业扶贫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分子对接和网络药理学方法,探究西藏自治区、青海地区高频藏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方法 从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级卫生健康部门发布的防治COVID-19藏医方剂中筛选高频藏药,在TCMSP等数据库中搜集整理高频藏药成分及作用靶点,在GeneCards数据库检索整理COVID-19相关蛋白。通过pubchem数据库下载高频藏药成分3D结构,采用AutoDock Vina将其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Ⅱ(ACE2)两种蛋白结构进行分子对接。其次,通过STRING富集分析潜在活性成分与疾病交集蛋白、疾病自身相关蛋白的GO功能和KEGG通路,预测其防治COVID-19的可能机制。最后,预测潜在活性成分的药代动力学(ADME)特征,分析其研究应用价值。结果 筛选出26个高频藏药中与SARS-CoV-2结合能 < -35 kJ·mol-1或与ACE2结合能 < -44 kJ·mol-1的38个成分。其中Leptocarpinine、Dianthramide B、Tiliroside(银锻苷)等12个成分与两种蛋白的亲和力较强,可能防止或抑制新冠病毒蛋白入侵机体。且与COVID-19有31个交集蛋白,可能通过免疫调节、抗炎、提高细胞增殖功能、发挥抗病毒抗菌、抗凋亡等作用而防治COVID-19。结论 西藏自治区、青海地区藏医推荐治疗新冠肺炎方剂中高频藏药具有防治COVID-19的潜在活性成分,其可能作用机制涉及多靶点、多通路,说明了藏医药抗SARS-CoV-2的可行性和科学性,为藏医药广泛用于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医学和藏医学同属于中国传统医学,拥有各自独特的文化背景及理论体系,二者对疾病的诊断、辨证、治疗手段都有各自的特点。藏医真布病(类似于现代医学中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症范畴)作为高原地区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藏医学对真布病的认识不仅理论上有据可循,其疗效经过长期的临床验证,药物疗法与药浴等外治疗法结合更是具有毒副作用小、效果显著、安全经济等优点。本文以藏医和中医的理论背景为基础,通过藏医真布病、中医痹症在病因病机及治疗手段等方面的对比,讨论藏医药治疗真布病的优势与特点,提出对藏医未来发展思路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梁洪卉  程舟  杨晓伶  李珊  周铜水  张文驹  陈家宽 《中草药》2005,36(12):1859-1864
目的探讨青海省不同地区冬虫夏草的鉴定方法,并评价其遗传变异、亲缘关系及地域分布。方法利用形态性状和ISSR标记分析青海省11个县的冬虫夏草样品。结果青海省不同地区的冬虫夏草无论是形态性状还是ISSR多态性都存在很大的遗传变异。根据形态性状数据,青海省的冬虫夏草大致分成3个组,即分别产于环青海湖地区、青海中东部和南部,但仅基于形态性状来鉴定特定的冬虫夏草十分费力且不可靠。根据ISSR指纹图谱能够鉴定不同产地的冬虫夏草,而且ISSR分析表明青海省的冬虫夏草可分成产于环青海湖地区和其他地区两大类,其他地区一大类又可分成青海省南部、中部和东部产区3个平行分支。结论青海省的冬虫夏草在分布上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ISSR分子标记对于冬虫夏草的鉴定和亲缘关系检测是非常有效的手段,与形态性状分布相结合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