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辨证论治与综辨制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辨证论治概念和认识的剖析,认为辨证论治、辨病论治以及辨症征论治、运气辨治、地域辨治、审因辨治、病原辨治、汤证辨治等诊疗方法均是综合辨析。因是制宜即综辨制宜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从而阐明综辨制宜,走出辨证论治误区。正确对待中医特色,使中医事业昌盛无衰,使中西和古今医学结合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2.
辨证论治最大的局限性就在于没有针对不同疾病的特殊本质;辨病论治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性不够,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可互相弥补各自的不足。辨症论治不仅不是违反辨证论治原则的方法,而且是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有益补充。中医的诊断和治疗体系,应是辨证论治、辨病论治和辨症论治三种方法的结合,以辨病为先导,以辨证为主题,以辨症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胃癌前病变(PLGC)是胃炎向胃癌(炎癌)转化的中间环节,其中西医诊治体系尚未完善,传统中医辨治多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然PLGC为病理诊断,临床常无症状,单纯的辨证论治不能完全适用,故辨病、辨证、审因、辨症论治缺一不可,即所谓四维辨治模式。辨病论治是基于PLGC的诊断,把握疾病的整体病机及所处阶段,才能药中肯綮,祛除沉疴;辨证论治即结合胃镜、病理像,四诊合参,准确判断PLGC所属证候,调和阴阳,对证施治;审因是审查PLGC的诱因,追溯疾病的根源,祛除病因,正本清源;辨症论治则是对于有临床症状的PLGC患者,辨别疾病发于个体的外在表现,对症下药,缓解症状。只有联合以上四种辨治模式,才能最大化发挥中医特色优势。  相似文献   

4.
现代中医临床有以辨证论治统治一切病证的趋势。实际上中医临床有多种辨治方法,除辨证论治外,还有辨病论治、辨症论治等。辨证论治虽是中医的特色和辨治疾病的主要手段,但不能替代辨病与辨症论治方法。三种辨治方法各有自己的产生背景、应用对象和治疗作用,三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不能相互替代。分清三种辨治方法的特点并适当选择或结合应用,可有助于提高临床疗效。三种辨治方法的特点及相互关系辨症论治是根据症状特点用药,不管其证与病如何,只要其症状特点与用药经验相符合,用之必效,如川芎治头痛、葛根治项强、五味子止咳、当归…  相似文献   

5.
急性病毒性肝炎辨病论治201例临床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现辨病论治的急肝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201例与辨证论治的178例对比临床观察结果明确,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而言,辨病论治能较好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并且能起到执简驭繁的目的。说明辨病论治并不违背中医辨证论治治理论,而是强调“治病求因,审因施治”的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及更好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6.
张永鹏 《河南中医》1998,18(1):14-15,29
通过对辩证论治概念和认识的剖析,认为辨证论治,辩病论 以及辩症征论治、运气辨治、地域辨治、审因辩治,病原辩治,汤证辩治等诊疗方法的是综合辩析。因是制宜即综瓣制宜思维方式的具体体现,从而阐明综辩制宜,走出辩证论治误区。正确对待中医特色,使中医是盛盛无衰,使中西和古今医学结合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7.
马冠军 《北京中医药》2017,36(9):818-819
通过对《内经》关于腹泻病辨治方法的研读、梳理与总结,认为《内经》不仅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还蕴含辨病论治、审因论治、对症治疗等诊疗思路,奠定了中医学四维论治之基础。根据不同疾病的不同病机、病因、证候、症状表现,制定辨病、审因、辨证、对症"四维一体"的诊治思路与方法,既是对经典理论的传承与发展,也是对临床诊疗体系的完整构建。  相似文献   

8.
体现辨病论治的急肝方治疗急性病毒性肝炎 2 0 1例与辨证论治的 178例对比临床观察结果明确 ,对于急性病毒性肝炎而言 ,辨病论治能较辨证论治提高临床疗效 ,并且能起到执简驭繁的目的。说明辨病论治并不违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 ,而是强调“治病求因、审因施治”的中医治病求本的原则 ,具有严格的科学性和更好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9.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体系的核心,但临床中还包括"辨病论治"和"对症治疗",辨证、辨病和辨症历来是互为补充的完整理论体系,文章指出中医临证完整的诊疗体系应是辨证、辨病与辨症的有机融合,应准确运用三辨诊疗体系——"辨病为先,辨证为主,参合症状,立法制方"。  相似文献   

10.
刍议中医临床辨病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辨病论治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及广泛性,明确辨病论治一直是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方法与手段,客观评价辨证论治的局限性,同时对其延伸的异病同证同治持反对意见,提出异病同证应异治的观点,并且主张应结合抓主症,实际上也就是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相结合的观点.并结合中医医疗现状提出了以西医辨病结合中医辨证论治是目前中西医结合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1.
辨证论治是中医诊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是中医整体观念及其理、法、方、药在临床中的具体运用。最早形成于东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其中辨治外感热病以六经辨证为主,辨治内伤杂病则以脏腑辨证为主。辨证论治的诊疗方法发展到现在,其临床运用模式可概括为方正对应、审机论治、微观辨证、病证结合4种。  相似文献   

12.
"五辨"就是辨症、辨证、辨机、辨人和辨病,本文从中医临床思维的角度,探讨辨症论治、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机论治、辨人论治内涵,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应用,为中医临床诊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中医既有辨证论治亦有辨病论治。近年来 ,许多学者一方面从证的规范化、证的指标客观化和证的实质等方面入手对“证”进行了深入研究 ,揭示辨证论治的丰富科学内涵 ;另一方面从辨病论治着手 ,努力寻找专病通治方 ,并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条途径对专病通治方的药效学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深入探讨。但笔者认为 ,中医要发展 ,病证结合是关键 ,要积极开展病证结合研究工作 ,促进辨证论治和辨病论治的有机结合。1 辨证论治是行之有效的诊治模式 ,但忽略引起证候的疾病基础辨证论治是中医诊治疾病的主要方法 ,也是中医学最具特色、具有明显优越性的内…  相似文献   

14.
李柱 《内蒙古中医药》2010,29(12):133-133
辨证论治和辨病治疗都是中医理论基础,在当前中医临床实践中,人们往往重视辨证论治,而忽视了辨病治疗.内病外治是中医治疗学的主要方法之一.临床报道也以一病一法,一法一方为主,而理论探讨较少.笔者从中医理论的角度论述内病外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一家之言或为抛砖引玉,呈与同道.  相似文献   

15.
基于整体观念的五辨论治思维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整体观念作为中医思维的灵魂,贯穿于中医思维的全过程,无论中医如何传承与发展都离不开以整体视角考量生命、健康与疾病的宗旨。目前,中医既迎来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发展瓶颈,而只有立足于整体观念,凝练出中医思维的特质才能真正发挥中医优势。"辨"是中医临床思维的核心特征,也是中医诊断最基本的过程,五辨是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上,凝练中医诊治疾病的特点与精髓而提升出的中医临床思维,其包括辨症论治、辨证论治、辨病论治、辨人论治、辨机论治,熟练掌握五辨是中医有效治疗的前提。  相似文献   

16.
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是中医诊断学的基本方法.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研究[1-4]的不断深入,许多研究者提出了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模式[5-9],所谓辨证是指辨中医的证,辨病是指辨西医的病.中医辨病论治由于历史条件限制,缺乏统一的疾病命名标准,导致辨病论治的困难.但若过分追求在西医辨病的病名下硬划分几种证型来遣方用药,不但不会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反而还会影响中医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10].本文将从病、证、症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入手,探讨辨证论治与辨病论治的关系,阐述必须以中医特色和中医自身发展规律为前提,适当参考西医病名,对中医病名规范化,使中医辨病论治趋向完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伤寒杂病论》黄疸病四维论治体系。方法:对《伤寒杂病论》黄疸辨治模式进行疏理总结。结果:张仲景并非仅用辨证论治,还应用有辨病论治、审因论治、对症治疗,开创了四维论治之先河。结论:根据黄疸病不同的病机、病因、证候、症状表现,制定四维一体的治疗方法,既是对经典的全面传承与发展,也是对临床辨治体系的完整建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王焕禄教授论治外感咳嗽的思路和用药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基本方药、典型病案等方面,阐明王教授论治外感咳嗽的学术思想。结论:王焕禄教授审因考虑季节、辨证参合体质、论治强调驱邪、用药病证结合的辨治思想,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备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临床思维对临床诊疗决策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中医外科临床思维包括首辨阴阳,重视局部辨证与微观辨证;辨病为先,辨证为主,辨体与辨症参合;外病内治,重视整体,顾护脾胃;分期论治,内外合治,最重外治。建立和强化中医外科临床思维,是提高临床疗效、提升中医学术水平、振兴中医外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病证结合治疗观与临床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技术进步总是继承与创新互动,保持永恒和与时俱进互动,中医药临床实践中的病证结合治疗观的演变和进步,很能说明这个问题。1当代中医临床诊疗的几种模式当代中医临床诊疗的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 经典(传统)模式:中医辨病论治与辨证论治的结合;(2)中医辨证论治模式:证因脉治、方证相应;(3) 中医辨症与专方专药的应用模式;(4) 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结合模式:即现代病证结合模式;(5) 西医辨病与专方的应用模式;(6) 无病从证、无证从病模式。在这些代表性模式中,当代中医药界及中西医结合界最为普遍应用的是西医辨病与中医辨证论治相结合的现代病证结合模式,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成果,更是中医现代临床实际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