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神经血管单元(NVU)概念的提出将缺血后脑保护的目标从过去单一的神经保护提升到对神经细胞、血管及胶质等整体结构式的保护,为缺血性脑损伤的基础研究及治疗提供了新方向。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全面保护及整体调节的优势和特点,正好符合NVU治疗策略的要求。文章主要对具有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的中药及复方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中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
络病理论科学的阐述了许多慢性疑难疾病的病机演变。血管性痴呆病理中,血络、气络与脑腑三位一体的关系及交互作用与神经血管单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彼此对应。中医药治疗具有多靶点的优势,针对络病理论的虚、瘀、痰、毒等病理因素,其实质在于调控神经血管单元的不同细胞因子,从而起到补虚、祛瘀、祛痰、解毒通络的功效。现从现代医学关于血管性痴呆的认识结合中医药在血管性痴呆中的治疗应用研究作一综述,以期进一步传承和创新祖国医学对本病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3.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提出使人们意识到缺血性脑卒中诱导的脑损伤或疾病后功能缺陷是复杂的病理过程,仅依靠传统的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等方式使血管再通改善脑循环的治疗手段是不够的。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能从抑制细胞凋亡、抑制炎性因子表达、抗氧化、扩张脑微血管、促进神经和血管再生等方面符合NVU治疗和保护策略的要求。本文基于神经血管单元,对中医药的不同途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有望为中医药对NVU的保护作用的研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新的策略与思路。  相似文献   

4.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脑卒中、冠心病等缺血性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现代医学认为同型半胱氨酸(Hcy)是蛋氨酸的代谢产物,血浆Hcy浓度受到遗传缺陷、营养障碍、性别与年龄、药物等因素的影响,其致病机制主要表现在对血管内皮细胞的毒性作用,促使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影响血小板功能,影响纤溶系统等方面。本症主要涉及中医“中风”、“胸痹”、“痴呆”、“消渴”等病范畴,与痰、瘀密切相关,中药对本症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补阳还五汤是中医药益气活血的代表方,在临床急性脑梗死防治中有着良好的成效,由黄芪、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具有多种中药有效成分。神经血管单元是一个功能上和结构相互依存的多细胞复合体,由神经元-胶质细胞-血管构成,在研究脑缺血的病理变化和血脑屏障通透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补阳还五汤多被发现可以通过保护神经血管单元的完整性和改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进而改善脑缺血所致的脑卒中等疾病。该文对补阳还五汤保护神经血管单元这一方面进行了总结和整理。  相似文献   

6.
裴超成 《河南中医》2009,29(8):822-822
本病属祖国医学喘证、水肿、心悸、怔忡等病范畴,初期心气虚为主,随着病情发展出现心阴虚、心阳虚,最后为阴阳两虚;标实为痰、瘀、湿、饮夹杂,表现为心脏虚损为主的多脏功能失常所致的复杂证候。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益气活血、健脾温肾、利水中药具有调节免疫紊乱功能作用,对内皮细胞有保护作用,同时具有抗血小板、抗氧自由基、保护心肌细胞以及影响神经-内分泌等作用。  相似文献   

7.
恶性肿瘤的病机复杂,变化多端,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给人类健康带来了较大危害。中医文献中凡提及“积聚”,基本归因正虚伴随痰、瘀、毒,认为恶性肿瘤始于机体虚损,正虚邪干,因邪致虚,渐致正虚邪实,其基本病机为“正虚”与“邪毒”两方面不断抗争的过程[1]。中药广泛用于肿瘤的治疗中,随着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痰散结类中药的疗效观察和机制研究的深入,中医治疗恶性肿瘤攻邪法从痰、瘀、毒论治成为共识。在具体治疗方面,应发挥辨病与辨证结合的优势,根据不同痰、瘀、毒的致病特点,以“病”概括肿瘤的病理因素夹杂与脏腑亏虚的基本特点,用“证”分类肿瘤发病机制及肿瘤微环境的个体差异,灵活使用化痰、祛瘀、解毒法,增加中药治疗肿瘤的效果,并减少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8.
脑白质病变是一种弥漫性脑缺血所致的神经传导纤维脱髓鞘疾病。脑白质起着传递神经信号作用。当脑白质病变时,则可能引起认知功能障碍。从中医方面来看,“虚、痰、瘀”既是认知障碍的病机关键,又是引起脑白质病变的重要病因。因此,从“虚、痰、瘀”理论来探讨脑白质病变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有助于提高中医在本病诊治过程的参与率。  相似文献   

9.
小儿久病病情虚实夹杂,其病因多为失治误治病邪久留或久病正虚难以驱邪外出,以致出现正虚邪恋或正虚邪实的虚实夹杂症。小儿“脾常不足”、“肺气常虚”,当病情反复、缠绵、经久不愈时,更易损伤肺脾,脾失健运,水湿内生,湿聚为痰,肺失宣肃,水津不布,聚而成痰,痰湿阻滞,气机不畅;气虚运行无力,气行停滞;气滞血瘀,痰瘀胶结,故常常虚、痰、瘀症并见。笔者在临床辨治久病患儿时,结合“久病多虚”、“久病多瘀”、“久病多痰”…等理论,从虚、痰、瘀综合论治获得比较好的效果,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0.
神经血管单元(Neurovascular Unit,NVU)的提出改变了单纯恢复脑组织血供是治疗卒中后神经元损伤的关键这一观点,使人们认识到缺血性卒中诱导的脑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过程,涉及到NVU中的各组成成分,而神经保护的目标应从之前传统观点中对单一的神经元保护扩展为对多组成成分的全面保护,药物保护的靶点也应该针对各种有害因子。真正认识到全面保护会使缺血性卒中的治疗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中药具有多组分、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的全面保护及整体调节的优势和特点,与神经血管单元治疗策略的要求相吻合。现主要基于神经血管单元,对中医药治疗不同病机的中风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中医药治疗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研究及方案选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贾英杰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防治恶性肿瘤工作30余年,重视病证结合,认为恶性肿瘤病机是“正气内虚,毒瘀并存”,“虚”“毒”“瘀”贯穿疾病始终,总结出“癌浊”是恶性肿瘤发病的关键因素,易导致脾胃升降失常,三焦气化失司,倡导恶性肿瘤从“癌浊”论治,提出“黜浊培本”思想,提倡疏利三焦,治取中州,善用“理气法”治疗恶性肿瘤及相关并发症,在临床中取得良效。  相似文献   

12.
张光磊  曹克光 《天津中医药》2021,38(9):1126-1129
名中医专家曹克光主任认为消渴和痛风引起的足病可归为代谢相关性足病,两者在中医病因病机演化上有明显相同点,两病的治疗也有很多互通之处。“先天禀赋不足”“后天饮食劳倦”“外邪侵袭”是两病发生的三大共同病因;“湿、痰、浊、毒”是两病的病机演变中的重要环节;对症施治中针对性应用“祛湿”“化痰”“泄浊”“解毒”法。对足部患处可综合应用中医特色外治法。  相似文献   

13.
贾英杰教授对前列腺癌的病因病机和中医辨证施治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经验。文章从分析前列腺癌病机特点到提出从脾论治,总结出“健脾”“利湿”“化瘀”为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法则,并描述了疾病不同发展阶段的治疗特点以及临证中所要注意的事项,目前“健脾利湿化瘀”方已获得专利,用于治疗相关疾病。文章拟将贾英杰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前列腺癌进行如下介绍。  相似文献   

14.
随着计算机断层扫描(CT)影像技术的发展、体检的普及,肺结节的检出率逐年升高,人们对其也越来越重视。肺结节被认为是早期肺癌表现形式之一,目前西医治疗多采用影像随访的方式,过程漫长,易造成患者焦虑情绪,而中医药在临床治疗肺结节具有一定的优势。孙增涛教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指出“肺阳虚”是肺结节发生发展重要原因。文章通过查阅总结“肺阳虚”“肺结节”的相关文献,对孙增涛教授治疗“肺结节”经验总结,分析探讨他基于“肺阳虚”理论治疗“肺结节”的学术思想,为临床治疗肺结节提供理论依据及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5.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给患者和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痛苦,但是依旧缺乏令人满意的治疗方法。中枢神经系统处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NIM)之中,受到免疫系统以及内分泌系统的影响。中医“肾虚”的概念与NIM紊乱相关。六味地黄方常被用来治疗“肾阴虚”,其作用机制与NIM密切相关。六味地黄方在临床上也可以被用来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不仅用于治疗阿尔兹海默症、帕金森症、脑卒中、围绝经期伴随的焦虑抑郁,更被应用于精神分裂症的治疗。总结了六味地黄方如何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3个层次发挥了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作用,以期挖掘出六味地黄方在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及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在治疗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
肥胖型哮喘是哮喘病与肥胖症的共患病,两者可双向影响,然其具体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结合小儿生理病理特点分析,王有鹏教授认为“痰”可作为两者相互影响的媒介,贯穿本病发生及发展始终。故王教授以“痰”作为切入点,创新性将“分消走泄”法及其代表方剂温胆汤引入儿童肥胖型哮喘的诊疗中,临床疗效确切。现将王教授基于“分消走泄”法探究温胆汤在治疗儿童肥胖型哮喘中的应用思路加以剖析,旨在为中医药诊治儿童肥胖型哮喘提供新方向。  相似文献   

17.
前列腺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中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极大威胁着男性健康。由于其发现时常为晚期,故内分泌治疗是主要治疗手段,但几乎都不可避免的将发展成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晚期前列腺癌由于其生存时间较短、治疗效果欠佳,一直是现代医学的难题。中医学根据前列腺癌特点将其归属于“癃闭”“痛症”“癥积”“淋证”等病范畴。贾英杰教授总结晚期前列腺癌病机为“气血亏虚为主,兼毒瘀互结”,临床以补气养血为主、辅以祛瘀散结为治疗原则,采用圣愈汤加减,疗效颇佳,充分发挥了中医学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血管内超声技术探讨痰瘀毒证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分布特点,为急性不良心血管事件的辨证论治提供临床证据。方法 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且行冠状动脉血管内超声患者,将其分为痰阻心脉证、气滞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和瘀毒互结证。结果 共纳入患者168例,其中痰阻心脉证43例、气滞血瘀证38例、痰瘀互结证42例和瘀毒互结证45例。瘀毒内蕴组斑块的斑块负荷、脂质池面积及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最大(P<0.05),痰阻心脉组斑块面积、斑块负荷、血管外弹力膜面积、斑块最大厚度、平均血管直径和最小管腔面积最小(P<0.05),气滞血瘀组斑块纤维帽厚度最大且其脂质池占斑块面积比最小(P<0.05)。结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瘀毒内蕴证患者冠状动脉斑块多以斑块负荷高、脂质池面积大、脂质池面积占斑块面积比多及纤维帽薄为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老年人数量多,老年人免疫功能弱,是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CP)的易感人群和高危易发人群。老年人感染后病情较重,死亡患者多为老年人。因此,预防和治疗老年人NCP,减少新增病例和死亡病例,对战胜此次疫情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中西医结合治疗NCP的疗效已经显现,但是中医药的预防作用与康复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针对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和病理特点,作者研究团队在国家"973"计划项目的资助下,证明老年人"肾精"明显不足,导致"肾精亏虚",机体出现免疫系统功能低下、干细胞增殖和分化功能下降,而"补肾填精法"可以通过调节这种状态发挥防病治病的作用。所以,在中西医结合防治老年人NCP的过程中,恰当运用"补肾填精法"调节"肾精"状态,可以发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重要作用。对于尚未感染病毒老年人或处于隔离期尚未发病的老年人,可以补肾扶正以预防发病;对于普通型老年患者,应以祛邪为主,如果症状不能控制",疫邪"易"伏少阴",应补肾扶正祛邪共用,中西医结合防止传变以"截断扭转"病势;对于恢复期老年患者,"疫邪"已去,应以补肾扶正康复为主;但是,对于重症和危重症老年患者,则需要在辨证论治以及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下慎重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