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病机复杂,本文基于中医基础理论,结合现代研究成果及临床观察,提出肺脾功能失调、痰瘀阻络为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的主要病机之一。脾虚、肺气不利为发病的内在依据,当致病因素侵袭人体,脾气虚、肺气不利,气机运动失常致瘀血内生;同时肺气不利,肺失宣发肃降,及脾气亏虚,脾失运化,可造成津液代谢障碍、聚湿成痰,痰流大肠,终致痰瘀互结、阻于肠络,血败肉腐、内溃成疡而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从脾主运化的生理病理机制探讨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机。通过文献记载、实验研究、临床研究、医家经验等方面阐述脾失健运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提出脾失健运、湿热瘀毒是慢性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活动期及缓解期的治疗均需重视健运脾胃。  相似文献   

3.
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症状观察与形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发生率、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深入分析脾虚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症状高发率与中医脾虚主症一致,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征及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凋亡.表明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中医辨治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培青  沈洪 《中国中医急症》2010,19(3):449-450,491
溃疡件结肠炎的中医病机认识多从本虚标实立论.作者认为,脾虚为溃疡性结肠炎发病之本,湿热瘀毒之邪蕴结为致病之标,肝脾不和是其常见病机.  相似文献   

5.
马亦雯  赵智强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30+1258-1230,1258
本文讨论了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因、病机、治疗及配伍用药思路。其基本病因为湿、热、毒、瘀;病机特点与滞相关;治疗以清肠化湿、解毒化瘀、理气运脾为大法。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与络病之大肠络病在病理改变、临床特征等方面密切相关,基于络病理论初步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病机及治疗,认为络气郁滞、湿热蕴络、络脉阳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重要病机,治疗上以"通络"为主,结合病机,灵活选用行气化瘀、祛湿清热、温阳荣络等通络法,为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提供新的研究思路与方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及治疗本病的有效疗法。方法运用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结果中医辨证论治,运用四神丸加味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可有效地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症状。结论四神丸加味对溃疡性结肠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药内治溃疡性结肠炎浅议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概述了中医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认识和辨证论治内治方法.溃疡性结肠炎病机主要为脏腑气血阴阳的失调,以脾虚为病机根本,又与肝、肾等脏腑相关,以湿热、痰浊或血瘀等为标.辨治溃疡性结肠炎应以健脾益气为本,重视温肾、调肝,注意清热凉血、理气活血,并注重分期论治、寒热并用,兼用补益脾肺、调气化痰等治疗方法.针对中药治疗溃疡性结...  相似文献   

9.
黄红英 《中成药》2004,26(7):U017-U018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它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认为,溃疡性结肠炎属中医肠癖、脏毒等病证范畴。本病的病机为湿热毒邪瘀滞肠道,阻滞脉络,血败肉腐,病久损伤正气,正虚邪恋,以致病情胶固难愈。我院消化科博采众家所长,集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出一整套“内外兼治”、“中西药结合”的治疗方  相似文献   

10.
通过观察溃疡性结肠炎的主要症状发生率、结肠黏膜组织病理学变化、结肠组织上皮细胞凋亡情况,深入分析脾虚与溃疡性结肠炎发病的关系.结果显示:溃疡性结肠炎典型症状高发率与中医脾虚主症一致,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均具有典型的溃疡性结肠炎病理特征及典型溃疡性结肠炎的细胞凋亡,表明脾虚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本研究结果可以为临床分析溃疡性结肠炎的病机演变规律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东中医杂志》2016,(2):91-93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非特异性肠道黏膜炎症,其发病机制与李东垣的阴火理论有相通之处。脾胃气虚,元气不足,阴火鸱张是本病的病理基础;血中伏火,浊瘀酿毒,迸入肠道是其病机关键。治疗上应以补脾胃、泻阴火为主,清热利湿、化瘀解毒为辅。上述认识为溃疡性结肠炎的辨证论治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总结辨证论治溃疡性结肠炎(UC)的四种常用治法。UC的发生与先天禀赋不足、感受外邪、饮食不节及七情内伤密切相关,在这些病因的作用下,脏腑功能失调,以脾虚湿蕴为源头,进而产生气滞、痰湿、湿热、血瘀等壅滞肠间,络瘀痰阻,血败肉腐,化为痈疡,日久及肾,脾肾两虚,正虚邪恋,缠绵不愈。治疗从气、血、湿、热论治,运用健脾祛湿法、清热止血法、祛腐涩肠法及温肾暖脾法辨证论治。  相似文献   

13.
溃疡性结肠炎辨证分型与血小板活化的关系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江学良  权启镇 《中医杂志》1997,38(12):730-731
本研究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血小板活化膜标志物可溶性粘附分子P选择素(CD_(62P))及GP_(53)(CD_(63)),同时用放免法测定血小板活化衍生物TXA_2的含量,从分子水平研究血小板活化与溃疡性结肠炎(UC)中医分型的关系。结果发现,UC各证型均存在血小板激活状态,但程度不同,以湿热内蕴型和气滞血瘀型两实证更为明显,这不仅有利于阐明各证型的实质,而且在确定治疗处方用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常见消化系统疑难病。中医药治疗该病具有标本兼治、不良反应小、远期疗效好等优势。各医家对于本病多从湿热、血瘀论治,但近年研究发现,情志因素在诱发UC、影响其转归复发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显著,临床上肝郁脾虚证患者多见,采用疏肝健脾法治疗本病疗效颇佳。现从肝脾生理特性、病机变化、临床方药等多个方面探讨疏肝健脾法在UC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与自身免疫相关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中医认为UC的病理性质为本虚标实,病理因素主要包括湿、热、瘀、毒等,青黛有清热解毒、凉血消斑之效,作为复方制剂的重要成分之一,被长期用于UC的口服或局部治疗中。近年来研究者采用青黛单药及其主要成分口服或纳肛治疗UC亦取得良好效果,并针对其作用机制开展了大量研究。本文主要归纳总结了近年来青黛及其有效成分提取物(靛玉红、靛蓝、色胺酮)等治疗UC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化瘀中药加核糖核酸在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对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小鼠42只,雌雄兼用,如何分组分为对照组、RNA、氟哌酸治疗组。治疗8d后测TNF—α的量的变化。结果:经RNA治疗后,查TNF-α水平降至正常(P〈0.01)。对照组及氟哌酸组如何。结论:化瘀中药加RNA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明显,能使这一内科顽症在短时间内恢复,其作用机制之一是降低血清TNF-α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中医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疗效显著,但对其病因病机及治法方药方面尚存在不同认识。通过临床实践我们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的病因病机为脾虚是发病基础,热毒内蕴是发病的条件,瘀血阻络是病理产物,针对上述的病因病机,确立以益气健脾、清热解毒、化瘀通络为原则的治疗方法,将有助于完善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诊治。  相似文献   

18.
痰瘀互结在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与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在AS发病过程中,肾气亏虚是痰瘀互结的内在因素,六淫侵袭是痰瘀互结的外部条件,脏腑功能失调加重痰瘀交结,痰瘀互结是AS发生、发展、演变的重要病理机制。涤痰化瘀有利于止痛,改善关节功能,遏止病情,提高远期疗效。涤痰化瘀法可在AS各期辨证使用,虫类药有助于提高AS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原因未明的炎症性肠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等,近10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明显增加,而中医药治疗本病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因而探讨本病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肠病,近几年研究发现Toll样受体4(TLR4)在UC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TLR4信号转导主要通过MyD88依赖性信号转导路径和MyD88非依赖性信号转导路径活化NF-κB及炎症因子转录,从而导致NF-κB激活,引起炎性因子释放,最终介导炎症反应。大量的研究显示UC动物实验模型和UC患者结肠黏膜中TLR4的高表达,干预TLR4通路传导的相关药物的实验疗效也得到了证实。TLR4信号转导通路为今后治疗UC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