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2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配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连续治疗4周。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和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干预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干预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低频电刺激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脑出血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80例采用西医内科基础治疗及康复训练,治疗组8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自拟吞咽合剂和针刺疗法治疗。连续治疗2个月后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并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7.5%,对照组总有效率85.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改善吞咽功能情况优于对照组;2组治疗期间并发肺部感染的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脑出血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确切,可明显改善吞咽困难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增强免疫力,减少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安全可靠,无药物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3.
吴春红  朱小云 《新中医》2022,54(6):88-91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94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2组均进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肌电生物反馈仪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参麦注射液治疗,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评分及表面肌电信号(sEMG);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EMG均较治疗前增强(P<0.05),观察组sEMG强于对照组(P<0.05)。经秩和检验,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Z=4.029,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肌电生物反馈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张瑞  孙博  陈红霞 《新中医》2016,48(10):40-43
目的:观察启咽汤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并发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2组均予脑卒中内科常规治疗,同时采用通脑活络法针刺及吞咽训练进行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启咽汤口服或鼻饲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Barthel(BI)指数及中医症状评分的评定,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BI指数、中医症状评分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疗程结束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及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下调,BI指数则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NIHSS、BI指数及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更加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启咽汤口服配合常规西药、通脑活络法针刺及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恢复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应用化痰通络方联合针电刺激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我院收治的115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分组,对照组57例给予康复训练,观察组58例增加化痰通络方与针电刺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经治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X线吞咽造影(VF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VF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55%(56/58),高于对照组的84.21%(48/57)(P<0.05)。结论:化痰通络方联合针电刺激能够有效改善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症状,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疗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的变化,对比分析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吞咽困难评价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研究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3个月通过洼田饮水试验与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评价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3个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吞咽障碍复常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规范吞咽康复训练联合针刺有助于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增强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雷小兰  邱芳晖  陈海燕 《新中医》2023,55(22):161-165
目的:观察舌三针联合中药棒冰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吞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舌三针联合中药棒冰刺激治疗。2组均治疗1个月。比较2组临床疗效和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以及2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为72.9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Rosenbek误吸程度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食物残留分级、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组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食物残留分级、洼田饮水试验分级、SSA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舌三针联合中药棒冰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及经口摄食功能,改善食物残留,减少误吸发生。  相似文献   

9.
金礼通  黄睿  郑玉龙 《新中医》2019,51(7):116-118
目的:观察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醒脑静注射液静脉滴注,2组疗程均为4周;观察比较2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分级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和临床疗效,检测2组血清SIL-2R和TNF-α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67%,对照组为76.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2组洼田饮水试验、吞咽困难分级、SS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上述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2组SIL-2R、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0.05);且治疗组上述两项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醒脑静注射液联合吞咽功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肯定,其调节SIL-2R、TNF-α水平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医护技一体化模式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7月本院住院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45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医护管理,试验组采取医护技一体化模式管理。比较两组患者在入院时、出院时洼田饮水试验评分、临床疗效、误吸率。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试验组组出院时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误吸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医护技一体化模式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就医满意度,降低误吸率及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仪器组和针仪组,每组40例。针刺组采用针刺治疗结合吞咽功能训练;仪器组采用吞咽治疗仪结合吞咽功能训练;针仪组采用针刺、吞咽治疗仪结合吞咽功能训练。并对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吞咽功能动态改变以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法进行测评。结果三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有明显提高(P<0.01),三组组间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仪组分别与针刺组、仪器组治疗后组间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针刺组与仪器组治疗后组间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配合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产生积极的影响;针刺与吞咽治疗仪对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口肌生物反馈训练联合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88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4例,对照组进行吞咽康复训练,研究组联合应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和吞咽康复训练,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研究组治疗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WAL-QOL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联合应用口肌生物反馈训练和吞咽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活血化浊通窍利咽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浊瘀毒损型)受试者进行随机分组(观察组31例与对照组29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以及常规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干预基础上,根据“活血化浊通窍利咽法”给予中药进行干预,干预周期均为3 w。通过比较2组受试者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及中医证候综合积分,进行疗效评价及安全性评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上述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2组受试者干预后的中医证候综合积分均较干预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该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化浊通窍利咽法对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具有明显改善作用,能够降低受试者的中医证候评分,且该方法安全性较好,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吴蔚  倪斐琳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7):1184-1185
目的 观察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方法 将96例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均予常规治疗及护理,实验组增加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 进行训练;4周后用洼田饮水试验对两组进行康复效果评估,同时观察患者住院期间发生误吸、肺部感染及死亡等情况.结果 实验组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误吸及肺部感染率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两组死亡率相近.结论 在急性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采用早期康复护理的方法 可明显提高康复疗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涤痰汤加味结合耳针治疗风痰瘀阻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17年5月—2018年11月收治的78例风痰瘀阻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耳针刺激穴位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耳针刺激穴位联合涤痰汤加味治疗,2组均治疗2周。观察2组患者的吞咽障碍改善情况、洼田饮水评分变化情况、生活质量评分变化情况,评估临床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咽喉期评分、口腔期评分及误咽程度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增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上述指标增幅更大,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患者治疗前洼田饮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洼田饮水评分均较治疗前减少,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降幅更加显著,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涤痰汤加味结合耳针治疗风痰瘀阻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吞咽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头针结合体针治疗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头针结合体针对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将70例卒中后合并假性延髓麻痹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治疗组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吞咽训练治疗,对照组仅采用体针及吞咽训练,治疗前后选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进行评分及疗效比较。结果: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评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低(P<0.05);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为85.71%,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采用头针结合体针能明显提高脑卒中后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择缺血性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患者10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吞咽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通督调神针法,针刺大椎、风府、神庭、神道等穴,1次/d,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评分、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临床疗效,及双侧大脑动脉血流最大峰值流速(Vs)、平均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神经营养因子(BDNF、NGF)的含量。结果:和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SSA、SWAL-QOL评分及RI降低,VFSS评分、Vs、Vm以及血清BDNF、NGF含量升高(P<0.01)。治疗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SSA、SWAL-QOL评分及RI低于对照组(P<0.01),VFSS评分、Vs、Vm以及血清BDNF、N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41/49,83.68%)高于对照组(30/48,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督调神针法联合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的疗效明显,可能与其改善患者的脑血流动力学和神经营养因子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穴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平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行基础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予吞咽障碍治疗仪常规治疗,治疗组采取吞咽障碍治疗仪刺激颈部特定穴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及吞咽造影检查(VFSS)结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和VFS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P〈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吞咽电刺激仪刺激特定颈部穴位能有效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摘要:目的 探讨项五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老年患者的疗效以及对脑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选取武汉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伴吞咽功能障碍老年患者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62例。两组参照指南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措施;对照组给予吞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项五针,1次/d,每周5次。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SA)、电视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临床疗效以及脑动脉的血流平均流速(Vm)、最大峰值流速(Vs)、血管阻力指数(RI)。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SSA、洼田饮水试验、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VFSS评分升高更显著(P<0.01);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87.10%,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0.49%,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s、Vm增加更明显,RI下降更显著(P<0.01)。结论 项五针联合吞咽训练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吞咽障碍老年患者的疗效明显,调节脑血流动力学可能是其疗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0.
陈晓旭  张晓  张红 《新中医》2021,53(2):139-142
目的:观察揿针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肝肾阴虚,风痰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2组患者均进行康复训练,予摄食指导、口腔卫生指导和心理护理等综合护理措施。观察组加予揿针治疗。疗程均为8周。治疗前、治疗8周后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价吞咽障碍程度,评定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分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由患者于治疗完成后评价护理满意度;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洼田氏饮水试验、SSA及SWAL-QOL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3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揿针结合康复训练、综合护理措施治疗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患者,可显著减轻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临床疗效和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