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将人体与宇宙看作一个整体,由二十四节气、热的降沉升浮,认识了人体十二经、热的降沉升浮,以《易经》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破解中医学的千古奥秘。《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认识到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要想以正确的方法去研究中医,必定要了解中医本身,就是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笔者把《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所阐述的圆运动经方理论,切实应用于临床实践。印证了"天人相应"、"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的中医思想,取得了特殊的疗效,现报道经治病案如下,与中医同道共研。  相似文献   

2.
彭子益以河图中气升降圆运动之理,提出了"中医学是人身一小宇宙之学"的中医思想,想要通过正确的方法研究中医,首先必定需要了解中医本身,就是宇宙自然的变化规律。《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经李可重新点校出版后,笔者勤学苦读,用心体会,积极探索,把该书中所阐述的圆运动经方理论,切实验之于临床。以下病例笔者以圆运动理论浅析于下,并总结个人心得,以作引玉之砖。  相似文献   

3.
刘振杰  何柳 《新中医》2012,(6):196-197
近代中医学家彭子益(1871-1949)认为,中医学乃人身一小宇宙,以一年大气的圆运动验证于人身,人之圆运动失常而致病,中医学治病即为恢复人身正常之圆运动。这一学说理论为现代李可老中医深为赞赏,尊彭子益先生为彭子,称彭子为"中医复兴之父"。彭子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论述了圆运动学说在温病学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4.
民国彭子益所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通过宇宙大气热的升浮降沉圆运动之理来阐释中医学的生理、病理及医理,构建了人身生理病理的动态模型,对中医临床实践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本文试以人体圆运动理论来解析《伤寒论》中调和营卫法治疗阳虚汗证实质内涵,以期对目前中医临床辨证施治有所启迪和帮助。  相似文献   

5.
曾经积极参与中医改良运动的近代名医彭子益,在继承发展"医易同源"理论和黄元御学说的基础上构建出体系完整的圆运动模型,认为处于宇宙万物升降浮沉循环运动规律中的人身,其经络也如轮辋循行运动,如果轴不旋转,轮不升降,则发生患病。相应地,各中医流派治病的原理,都可以归结为从不同着力点恢复正常圆运动。有别于以往中医典籍,彭子益1947年著成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对中医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采用引导读者循序渐进树立中医辨证论治思维习惯的方法,有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6.
彭子益所著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1]中提出了"生命宇宙的整体观"思想,文中从古中医圆运动的角度阐述了多种疾病的病机与治疗。糖尿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糖尿病的发病率在逐年增长,严重损害了人们的生命健康,并加重了患者就医诊疗的经济负担。名中医李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对疑难顽疾屡起沉珂,李可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总结,认为消渴的病机是"燥热为标,阳虚为本"[2],并辨证分为:火不归原、厥阴不敛、太阴脾虚三型。火不归原有水浅、水寒之分。水浅采用壮水导龙归海之法,水寒采用温水引火归元法。从圆运动的角度认为消渴火不归原的根本病机是人体自身的圆运动被打破,气化运动失衡,治疗应从人体圆运动的思想入手,恢复人体气化运动。  相似文献   

7.
我科脑中风患者以及老年男性前列腺增生患者中,尿潴留为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带给患者难言的痛苦。本人临床工作中一贯以《圆运动的古中医学》理论为指导,谨慎验证其正统古中医临床宝贵经验,针对尿潴留,应用《圆运动的中医学》中"肝木疏泄小便"的理论,结合经络循行,使用针灸足五里为主治疗尿潴留,经治疗后患者均能够自解小便,有效地避免了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痛苦。针灸的人性化治疗尿潴留,获得病患家属及医护人员的一致好评,谨报道如下与针灸同道共研。  相似文献   

8.
李可先生,著名中医学家,山西灵石县人,生于1930年12月9日,少年从军,毕业于西北艺专文学部,历任一野三军文艺新闻工作。后蒙冤逆境学医,从事中医临床与探索55年,是灵石县中医院终生荣誉院长。李老崇尚仲景学说,博采众家,私淑清末伤寒火神派始祖郑钦安、民初古中医学派鼻祖彭承祖,尽得精髓,临证以人为本,顾护脾肾元气为先。擅长融寒温于一炉,以重剂救治重危急症,是我国运用纯中医的理法方药从事急症救治、独具特色的临床家。离休后,从事医学研究与撰述,出版了《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  相似文献   

9.
圆运动理论的雏形出于自清代医家黄元御,其后人私淑者彭子益对黄氏理论深入探究和发掘,以使圆运动理论趋于完善,并在《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提出了"人身之气,乃升降运动息息皆圆之体"的观点。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独具见地地创立了治消渴二方:玉液汤和滋膵饮。二方配伍皆不离"温升肝气、敛降肺金、脾升胃降"治法,体现了张氏在消渴论治中所蕴含的"重视脾胃斡旋升降"以及"肝升肺降"的圆运动思想。  相似文献   

10.
彭子益的圆运动学说,从阴阳圆运动、五行圆运动、六气圆运动、人体之气圆运动几个方面概括了其核心部分,并从天人合一思维、升降学说学术源流角度对彭子益圆运动学说进行了解析。对于阴阳,彭子益先生认为太阳射到地面上的光热就是阳,地面上未照射到太阳的光热就是阴;五行方面,彭子益先生认为一年的大气中夏气属火,秋气属金,冬气属水,春气属木,中气属土;彭子益认为六气与五行运动有关,风属木,寒属水,湿属土,燥属金,唯火有二,即火与暑,一为君火,一为相火;人体脏腑之气的运动包括疏泄、宣通、收敛、封藏、运化、燔灼,此六者也因一气升降浮沉而成,疏泄、宣通、收敛、封藏、运化、燔灼构成人体脏腑之气的圆运动。彭子益圆运动思想是对《黄帝内经》以来气机升降思想的高度发挥,他以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的固有思维,借宇宙自然圆运动之理论述了中医圆运动之理,探讨了人身气机圆运动的规律。彭子益《唯物论的系统医学》《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在"中气如轴,四维如轮"圆运动思想的指导之下,对中医阴阳学说、五行学说、脏腑学说、病因病机学说进行了精妙阐释,并以圆运动学说对伤寒经方、温病时方、临床病证进行了解析,值得学者重视与师法。  相似文献   

11.
古中医学通过外观宇宙自然,内照人体育化,将自然万物的变化规律简化为阴阳对流图,并映射于人身,反映人体内的具体生理活动。在这个圆运动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人体的基本运动方式——阳升阴降,即以中焦脾胃为斡旋中心,带动其他四极(肝、心、肺、肾)的运动,如车轮生生不息前行。该模式之雏形可回溯至《黄帝内经》,在其多篇章节中提出类似于圆运动思想的观点,为后世提出与完善圆运动的相关理论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2.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冠心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进一步临床研究发现,"痰瘀互结"是冠心病的主要病机。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于2007年出版后,"圆运动"学说成为研究热点之一。东方肝木失敷和、中央脾土失备化、西方肺金失审平、北方肾水失静顺,皆可使南方心火失宣通而难升明。五运常性失司,五行圆运不通,故而痰瘀互结于内。基于传统中医理论,笔者试从"五行圆运动"角度浅论冠心病之"痰瘀互结",为该病的中医临床辨治提供新理念。  相似文献   

13.
瘈疭案     
采用中药方剂配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1例,分析立法、遣方、用药,结合《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升降浮沉运动,探讨脾胃在人体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周易》中精气是宇宙万物共同构成本原的思想已经渗透到中医学;藏象理论的形成,受到古代哲学思想,尤其是《周易》的深刻影响;中医的思维模式来源于《周易》,《周易》对中医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目前关于《周易》对中医现有理论影响的研究较多,而《周易》对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影响的研究尚属少见。中医学是根植于包括《周易》在内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周易》哲学思想有助于中医现有理论本质的揭示及其继承,也将有助于中医理论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是研究宇宙造化及生物生命的医学,其核心思想是天人相应观。中医经典《黄帝内经》详尽地考察了"人"与"天"的关系,通过对《黄帝内经》《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及其他相关文献的分析研究,对人与天的关系有了新的感悟,说明天是造化的宇宙,人是小宇宙,是大气所生,天与人都在阴阳五行体系之内,天与人在四时、昼夜、地理、结构等都有相似相通的规律。  相似文献   

16.
"轴轮"理论出自《圆运动的古中医学》,其从根本上阐述了人体的气机运行规律,可有效指导中医临床辨证论治。儿童睡眠障碍病机责之阴阳失衡,气机升降失常。笔者通过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探讨"轴轮"理论在儿童睡眠障碍中的原理,为临床提供一种新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7.
<正>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彭子益(1871-1949)所著《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一书,发遑古义,融会新知。书中所言:"人身之气,乃升降运动息息皆圆之体。"人身中气如轴,四维如轮,轴运轮行,轮运轴灵。中医之法,运轴以行轮之法,运轮以复轴之法,轴轮并运之法而已。"凡病愈的结果,在四维升降,而中气复原。中气复原,生命乃能复原。古方  相似文献   

18.
张薇 《河北中医》2010,32(7):1048-1048
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是研究自然界的春夏秋冬、宇宙大气的升降浮沉、五运六气及人体的生理、病理、医理之事,是王道之法。笔者临床将圆运动的古中医学运用于针灸临床治疗,现举例总结体会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脉诊是中医四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历代医家不断的临床实践中逐步形成的独具中医学特色的诊断方法,是中医认识和判断病和证的重要手段。中国杰出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继承了前人传统的脉学思想,结合自身的临床实践经验,在明·嘉靖甲子年间著成《濒湖脉学》一书,成为中医脉学的经典著作,为中医脉学的继承与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归纳和总结《濒湖脉学》对《黄帝内经》、《难经》和《脉经》中脉学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对《濒湖脉学》形成的自身学术特点进行系统性阐述,分析《濒湖脉学》对后世中医脉学思想的影响及对当代中医临床的指导意义,为全面了解中医脉学的发展历程提供思路,对研究和解读《濒湖脉学》涵盖的学术思想和价值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0.
近读《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桂枝汤和麻黄汤证治本位论,认为彭子益对恶风、恶寒、发热、汗出而解等的分析存在矛盾之处,故书此一文,并提出笔者对桂枝汤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