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高磷血症、低钙血症、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等为主要表现的钙磷代谢紊乱是慢性肾脏病的常见重要并发症之一。钙磷代谢紊乱不仅可以引起骨骼的病变,导致肾性骨病的发生;还可以促进血管及心脏瓣膜钙化,使CKD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危险性增加,严重影响CKD患者的预后及生存、生活质量。近年来研究发现,对CKD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早期有效干预可改善CKD的预后、提高CKD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慢性肾衰竭时出现的骨矿化及骨代谢异常称之为肾性骨病,常见的症状有骨痛、关节不适、瘙痒等,大量证据表明肾性骨病可以导致血管钙化,提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机率及危险性,与透析患者多种并发症及病死率密切相关,且近年来随着透析患者的快速增加,肾性骨病发病率逐年提高。中医学在对此病的认识、治疗方面有其独特优势,常常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进行治疗,临床疗效十分可观。笔者总结中医药治疗肾性骨病临证体会,作以此篇,以咨交流。  相似文献   

3.
肾性骨病(renal osteodystrophy,ROD)是肾功能减退时一组从过度的甲状旁腺素(PTH)分泌导致的高转化损害到与正常或低血PTH水平相关的低转化损害的矿物质代谢紊乱,几乎累及所有终末期肾衰竭患者。它可引起骨骼的严重损害,表现为骨软化、纤维性骨炎、骨性关节炎、骨质疏松、骨硬化、骨性佝偻病等,并可加重钙磷代谢异常,引起皮肤瘙痒、贫血、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损害等[1]。可分为广义肾性骨病与狭义肾性骨病两类:广义的“肾性骨病”,是指—切和肾脏有关的骨病或病因与肾脏有关的骨病,如肾小管酸中毒伴发的软骨病、肾病综合征时发生的骨病等;狭义的“肾性骨病”又称肾性骨营养不良,是指发生于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时的代谢性骨病,可视为CRF的重要的并发症,重者可伴有多系统病变。根据骨组织转运的动力学变化又可以分为高转运型、低转运型和混合型(在不同的患者中二者呈不同的组合[2])。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透析人群的增加,透析技术的进步带来的透析患者寿命的延长,我国透析患者的肾性骨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且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常伴随机体钙磷代谢紊乱,如果长期得不到治疗,可能发展为肾性骨病或继发性甲状腺机能亢进。表现为全身骨痛、皮肤瘙痒,难以人睡。肾性骨病,又称肾性骨营养不良症。其中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简称甲旁亢)和铝沉积是最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慢性肾脏病铁代谢紊乱的特点和李维民教授的临床典型病例,总结归纳慢性肾疾病(CKD)铁代谢紊乱的主要病机为脾肾精亏、肝失疏泄、湿热内蕴以及瘀血阻络。依此辨证论治,为中医药治疗铁代谢紊乱疾病和肾性贫血提供新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6.
慢性肾脏病(CKD)-矿物质骨代谢异常(MBD)及血管钙化业已成为影响CKD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时间的主要危险因素。钙磷代谢紊乱作为CKD骨-血管轴病变的重要环节,其发生与肾脏合成的抗衰老基因Klotho及骨骼分泌的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表达异常密切相关。研究表明,Klotho缺陷小鼠表现出的早衰表象,与人类肾精亏虚的临床特点极为相似。据此,我们推测肾所藏之精至少一部分是"Klotho基因"。而其与FGF23共同调节钙磷及骨骼代谢,与中医"肾藏精,主骨"的理论具有高度同一性。并基于CKD骨-血管轴病变肾精亏虚、脉络瘀阻的共同病机,探讨中医药干预CKD骨-血管轴病变的物质基础可能是Klotho-FGF23调控的信号通路;同时,将肾藏精理论从主骨延伸到对血管的管理,以期进一步实验研究,深入挖掘肾藏精的科学内涵,为中医药广泛应用于临床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补肾健骨汤治疗肾性骨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良  刘南梅 《中国中医急症》2008,17(8):1068-1069
目的探讨中医药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肾性骨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予基础治疗,治疗组加用补肾健骨汤,对照组加服骨化三醇;比较两组临床症状、体征和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及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P)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BAP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下降;临床症状、体征及Scr、BUN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组改善更为明显。结论中药补肾健骨汤与骨化三醇治疗肾性骨病均有疗效,且疗效等同,但补肾健骨汤在改善临床症状及肾功能方面有较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系统总结了历代医家对“肾主骨”理论的认识,发现“肾”与“骨”之间存在紧密的生理关联和病理联系,且有明显的年龄和性别差异性。从基因、分子、细胞及器官发育等方面的物质实证,汇总当下学者对“肾主骨”的理论延伸,论述“肾主骨”理论与肾性骨病发生发展的关系,从而进一步探究“肾主骨”理论对中医药治疗肾性骨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血液透析是终末期肾病的替代治疗方法之一,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如贫血、高血压、皮肤瘙痒、不安腿、失眠、肾性骨病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进入到终末期肾病,因为须要控制水、电解质等摄入,临床上使用中药治疗血液透析患者的并发症较少。笔者在临床中使用中医药治疗血液透析相关的并发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李旭萍  马鸿斌  马海兰 《中成药》2023,(12):4036-4041
CKD以肾脏结构、功能进行性恶化为主要临床特征,肾纤维化是CKD进展至慢性肾衰竭的主要病理基础。抗肾纤维化治疗是遏制CKD进展的工作重点。西医主要通过控制血压、调节饮食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延缓CKD进展,但疗效有限,长期应用不良反应较多。中医药在治疗CKD中具有安全性良好、接受度较高等优点,但目前抗肾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方案尚无统一标准。因此,本研究就中医药在抗肾纤维化治疗的应用进展作一综述,为CKD的中医药治疗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肾性骨病在祖国医学中通过症状表现可对应为“骨痹”“骨痿”等病名,其与五脏的密切程度以肾、脾、肝三脏为要,心肾的水火既济、肺肾的金水相生也发挥重要作用。本病病机为本虚标实,本虚为肾精不足、脾化源不足使得成骨的根基不足,肝主筋之功能减弱,影响约束骨节的功能;标实为脾失健运、肺失通调而蕴结湿浊,君火相火焦灼血液、肝气郁结而瘀血阻滞。本文通过详解肾性骨病的五脏相关病机、治法,旨在发挥中医药优势缓解患者病痛。  相似文献   

12.
骨质疏松症是临床上常见的骨科疾病,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组织微结构损坏、骨皮质多孔、变薄为特征,以致骨的脆性增高、骨折危险性增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骨质疏松症患者逐年上升,对于OP的防治研究已成为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中医药对于提高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密度,改善疼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本文基于"本痿标痹"理论,探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以期为从事骨质疏松症研究的医学工作者提供新的思路与启发。  相似文献   

13.
以膝骨关节炎的临证诊治思维从“骨病治骨”到“骨病治筋”的转变。为立足点,诊治膝骨关节炎应以“骨病治筋”为要,从筋骨肉整体观、筋骨力学平衡、五脏相关理论-肝脾肾与筋肉骨相关性等角度分析,为膝骨关节炎的中医药防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李东垣著述多处论及"骨痿"发病及治疗。本文对李氏所论骨痿发病机理予以阐发并总结,指出李氏所论骨痿病机分湿热成痿、阴盛阳极、阴盛阳虚三端。结合临床实际观察,认为李氏所论"骨痿"在病名、临床表现及发病机制方面,均与慢性肾病并发肾性骨病有相似之处,故提出肾性骨病可从骨痿进行论治,具体以升阳除湿、清燥救肾、补益元气、泻其阴火、升阳举陷、祛风除湿为治法。  相似文献   

15.
"肾主骨"与肾性骨病理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肾性骨病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肾性骨病指与肾脏所有有关的骨骼病,本文主要探讨的是狭义的肾性骨病,即指肾功能不全引起的代谢性骨病,又称肾性骨营养不良。肾性骨病由我国朱、刘二氏1943年首次提出,它的提出与祖国医学早在2000多年前《内经》“肾主骨”的理论不谋而合,再次佐证了肾与骨的关系。近几年来一些医家对“肾主骨”与肾性骨病关系作了较深入的研究,现结合这些论述对肾性骨病的理论作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霍亚平 《光明中医》2012,27(4):838-840
慢性肾脏病骨矿代谢紊乱(CKD-MBD)是指对CKD相关的矿物质代谢紊乱导致的临床表现、生化指标和影像学异常的总体评价,是更广泛的临床综合征[1].在慢性肾衰竭(CRF)的早期,即可出现矿物质和钙磷代谢异常,并贯穿在进行性肾脏功能下降的过程中,导致心血管、肾性骨营养不良等并发症,与增加CRF患病率的死亡率密切相关.目前CKD-MBD是当前国际肾脏病界关注及研究的热点.为此,我将近年国内外CKD-MBD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慢性肾病药物研发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琦  蔺聪聪  姚大红  黄健  王金辉  杨宝峰 《中草药》2021,52(17):5120-5131
慢性肾病(chronickidneydisease,CKD)逐渐成为严重的医疗问题和社会性问题,不仅因为终末期肾病对患者带来的严重健康危害,同时高昂的医疗费用也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负担。虽然临床上有部分CKD及其并发症(贫血、高磷血、甲旁亢等)的治疗药物,但整体上对CKD进展的控制仍不尽人意。中医对于CKD的辨证论治方面有独特完备的理论,在临床实践中多种经方和验方展现出了优良的疗效。对临床使用的CKD治疗药物和在临床试验阶段的药物,以及中医药对CKD的研究进展进行系统总结,并对新机制药物及细胞治疗与基因治疗等新靶点、新技术进行梳理,以及中医药治疗CKD的前景进行展望,以期为CKD药物的研发及产业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8.
正肾性骨病又称为肾性骨营养不良,它是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合并症之一,在慢性肾功能不全中后期,由于机体在合成、分泌、代谢血清中的磷、钙及活性维生素D等方面的功能发生了障碍,导致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酸碱平衡紊乱。这种情况进一步发展,就会引起肾性骨病。肾性骨病会引发严重的骨骼损坏,严重者可致患者死亡或终身致残,对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负  相似文献   

19.
代谢性骨病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以骨代谢紊乱为主要特征的骨病,其发病机制包括骨吸收、骨生长和矿物质沉积3方面的异常。临床表现为骨转换率异常、骨痛、骨畸形和骨折。  相似文献   

20.
废用性骨质疏松是指机体在机械负重减少的情况下,出现骨量丢失、骨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从而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一类骨病。中医药在防治废用性骨质疏松症方面有其独特的优势,结合该病的中医病机,防治废用性骨质疏松症可以采用以下治法:泻肾火滋肾水以保肾精,补肾气壮肾阳以生肾精,强健骨骼;健脾化源,运湿除蒸热,以强壮肌肉筋骨;脾肾同治充养精髓以抗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