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7 毫秒
1.
薯蓣丸是中医治疗"虚劳"的代表方。本文从中医证候和病因病机方面探讨糖尿病与"虚劳"的一致性,并从薯蓣丸的现代药理研究方面探求其与糖尿病西医病理机制的相关性,从而提出糖尿病具有中医"虚劳"本质,糖尿病的病机要点切合薯蓣丸之主治,薯蓣丸的药理作用可影响糖尿病发病的多种病理机制,为糖尿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乃仲景治疗"虚劳风气百疾"的代表方,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疗效显著,是临床常用经方之一。本文就薯蓣丸对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作了系统论述,主要从中医基本理论、病机特点及组方思路等方面进行说明。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一组原因不明的慢性进行性损害神经等组织的疾病,其病机复杂,病程缠绵,病位繁多,而薯蓣丸具有气血同调、散收相因、功专理脾的组方特点,其蜜丸、长期服用的剂型和服药法,符合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治疗特点。本文通过对薯蓣丸的组方分析,为其治疗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的可行性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的最后一方证,仲景注明"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具有补气养血、疏风散邪等功效,为扶正祛邪的代表方。随着中医学的发展,薯蓣丸被后世医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和亚健康的调理中,现将近年来薯蓣丸在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概述如下。1肝系疾病目前,薯蓣丸治疗肝系疾患多针对慢性肝病、肝癌,肝病发展到慢性期,易耗伤气血阴阳,患者多已正气虚弱,  相似文献   

4.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乃仲景治疗"虚劳风气百疾"设立的方剂.该方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具有补气养血、疏风散邪等功效,被后世医家广泛用于治疗各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经专家们临床验证及药理研究证明,薯蓣丸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功能等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1994~2011年间对薯蓣丸的临床报道及其相关药理研究进行总结,为今后研究进一步指明其应用前景及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正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该方由21味药物组成,组方精当、严谨,体现出了补益脾胃、益气养血、祛风散邪的治疗思路,仲景立此方本是治疗"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历代医家经过发挥,将此方视为调理脾胃,治疗虚劳疾病之主方。随着中医学事业的不断发展,现代临床各医家将此方广泛运用于治疗各种经年不愈的慢性虚损性疾病,尤其是各种疑难杂症,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将近年来薯蓣丸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田永衍 《河南中医》2008,28(10):8-9
通过分析张仲景辨治"虚劳"用方,提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散、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肾气丸、薯蓣丸、酸枣仁汤、大黄(庶虫)虫丸等8方具有一定内在变化关系,重点突出辨治"虚劳"动态疾病观.  相似文献   

7.
正薯蓣丸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虚劳诸不足,风气百疾,薯蓣丸主之。"其主要的药味为:薯蓣、当归、桂枝、干地黄、神曲、豆黄卷、甘草、人参、川芎、白芍、白术、麦冬、杏仁、柴胡、桔梗、茯苓、阿胶、干姜、白蔹、防风、大枣等,其中薯蓣即是我们当代所言之山药。作为扶正祛邪的经典方,后世许多补气血的名方如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等皆是由此化裁而来。现代实验室药理研究表明,  相似文献   

8.
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是沿用至今的金匮名方之一。是方主治虚劳病,虚劳病病程较长、缓慢、渐进,终至气血阴阳俱虚,且虚实夹杂,病机复杂,缠绵难愈。仲景以薯蓣丸治疗虚劳病,以薯蓣(即山药)为名又重用薯蓣,提示了虚劳病的用药思路,及山药在虚劳病用药中的重要地位。山药是肺脾肾同补,阴阳同调,气血并补的补虚要药。其在培补中焦,补肾强阴,平补气血阴阳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山药又以味甘性平无毒的优势,成为补益药中的上乘之选,缓补要药。研究经方不仅要研究它的功效主证,其配伍及用药特点更应是研究的重要内容,以期为后人拓宽临床用药思路。  相似文献   

9.
"虚劳"病名首见于《金匮要略》,后世医家于此病治法众说纷纭。是故本《黄帝内经》之理,以黄元御"一气周流"之法,对《金匮要略》中虚劳的脉象、诸方药及其条文逐一探究,以求虚劳病之根。分析《金匮要略》中所列之方药,包括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天雄方、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八味肾气丸、薯蓣丸、酸枣仁汤、大黄虫丸共八方,无不顾及中气,其治法亦均合一气周流之理。当明万变不离其宗,临床实践切不可泥古不化,当究其理,解其机,才能以不变应万变。  相似文献   

10.
薯蓣丸最早出 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可以用于治疗脏腑气血阴阳亏损导致的多种慢性虚损性疾病.笔者遵循中医异病同治之原则,结合临床实践应用薯蓣丸加减治疗巨幼细胞贫血、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收效甚佳,为中医药治疗血液系统疾病拓宽了思路.附医案3则.  相似文献   

11.
十四味温胆汤为朱进忠教授在温胆汤基础上加味而成,具有益气养阴、化痰清热之效,主要治疗气阴两虚,痰热阻滞,郁而化火之证。十四味温胆汤是在温胆汤清胆和胃的基础功效上,加黄芪、当归、生地、麦冬、五味子、远志、石菖蒲、生地共同组成。此方既弥补温胆汤单纯治疗中焦病证局限,又加强清热益气的疗效。因此临床上常运用此方化裁治疗气阴两虚,痰热阻滞之心系、肾系、肝系、气血津液及肢体经络病证,且均已取得较好的疗效。在临床使用十四味温胆汤可以为临床治疗上述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12.
向阳红  侯聪 《光明中医》2016,(19):2869-2870
目的从中医基础理论角度,探索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分型论治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中医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原理,分析血管神经性头痛的病因病机,论述各型的临床表现,提出不同的治法及遣方用药。结果肝阳头痛型因肝阳偏亢,生风化火所致,治宜平肝潜阳熄风,常用方剂为天麻钩藤饮、镇肝熄风汤、龙胆泻肝汤等加减化裁;血虚头痛型因气血不足,不能上荣,脑窍失养导致,治宜养血滋阴,和络止痛,常用方剂为四物汤、八珍汤、归脾汤等加减化裁;痰浊头痛型因脾失健运,痰浊中阻,上蒙清窍所致,治宜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常用方剂为半夏白术天麻汤、导痰汤等加减化裁;肾虚头痛型因肾精亏虚,髓海不足,脑窍失荣所致,治宜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常用方剂为大补元煎、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左归丸、肾气丸、右归丸等加减化裁;瘀血头痛型因瘀血阻窍,络脉滞涩,气机郁滞所致,治宜活血化瘀,通窍止痛,常用方剂为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身痛逐瘀汤等加减化裁。结论中医对血管神经性头痛的治疗疗效肯定,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3.
《伤寒杂病论》"存津液"的理论体现在据证识津伤程度、祛邪需防伤阴津、配伍用药以生津、煎服方法需护阴4个方面。干燥综合征治疗过程中,存津液的方法可概括为:泻热育阴法治阴虚火旺型"三干"症、酸甘化阴法治久亏之阴虚者、滋阴润肺法治伴见皮肤损害者、滋阴润肠法治伴见便秘者、益气生津法治伴见肺气虚损者、养血布津法治伴见雷诺现象者、和调枢机法治伴见神经官能症者、温阳化气法治津液不布之干燥者、祛瘀存津法治伴见瘿瘤结块干血痨者等9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机制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认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之证,其病机特点为:气阴两虚为本,痰浊瘀血阻络为标。因此,治疗本病应益气养阴治其本,化痰活血治其标。以此为组方原则,组成糖周宁方。经临床研究证实,益气养阴、化痰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5.
吕莹  慕永平  刘平 《吉林中医药》2021,41(3):353-355
肝性脑病作为慢性肝脏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刘平认为肝硬化的基本病机为“虚损生积”,而肝性脑病患者常兼有湿热内蕴。扶正与祛邪二者当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扶正当贯穿疾病治疗始终,益气养阴尤为关键,益气扶正以治本,佐以养阴清热治其标。刘平运用黄芪汤合一贯煎、二至丸加减,同时重视各脏腑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影响,整体把握,相互协同。全方合用,益气养阴,滋补肝肾,清热解毒,攻补兼施,减少肝硬化患者肝性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梅应兵  甘爱萍 《世界中医药》2014,9(8):1036-1038
目的:总结甘爱萍教授治疗老年脾胃病的用药特点。方法:采取归纳总结的方法对甘爱萍教授的脾胃病中药处方进行归纳,总结其药物性味、归经、功效、剂量、剂型特点。结果:性平甘淡是脾胃病用药的基本特性;健脾益气、滋阴和胃是治疗的根本;清热理气、调神解郁是取效的关键;汤、膏、丸剂,因时因人而异;常用剂量是脾胃病的最佳剂量。结论:甘爱萍教授治疗老年脾胃病的核心是"益气健脾,滋阴和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总结王振涛教授应用水丸剂辨治心悸病的学术思想和用药规律。方法:以王振涛教授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门诊应用水丸剂治疗心悸病例为研究对象,提取处方药物建立数据库,然后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频率、聚类分析,分析其应用水丸剂治疗心悸的用药规律。结果:共有196份病例纳入研究,共得药物191味,常用中药有茶树根、甘草、丹参、茯苓、三七、茯神等10味。聚类分析发现生脉散、四参定悸饮、桂枝甘草汤、黄连温胆汤、冠心Ⅱ号方以及解郁安神、健脾调肠类方药为王振涛教授辨治心悸病应用水丸剂的基本方药。结论:王振涛教授应用水丸剂辨治心悸从“虚”“痰”“瘀”“热”论治,以益气养阴温阳、清热化痰活血为原则,兼之注重解郁安神、健脾调肠。  相似文献   

18.
慢性咳嗽的病位主要在肺,但原因又非单独在肺脏,与肾、肝、脾、胃、心等脏腑功能失调也密切相关,风邪占有重要地位。临床上温肺散寒之品亦为慢性咳嗽之主药,尤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或反复使用清热苦寒之品治疗咳嗽罔效者,加用辛温之剂而收功者颇为多见。慢性咳嗽以干咳多见,干咳的病因责之于肺、肝,或肺阴虚而失于滋润,或肝火旺而木火刑金。治肺之法以养肺阴、润肺燥为主法,方以沙参麦门冬汤和清燥救肺汤加减。而治肝之法当以清肝、泻肝、凉肝、柔肝为主。慢性咳嗽多见邪实正虚,或滋阴润肺,或培土生金,或补肾纳气,扶正驱邪,治宜兼顾。  相似文献   

19.
“肝体阴而用阳”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文献 《山东中医杂志》2000,19(11):645-646
“肝体阴而用阳”是对肝生理、病理特点的高度概括。肝以藏血为本 ,以气为用 ,肝阴易虚 ,肝阳易亢 ;肝气、肝阳常有余 ,肝阴、肝血常不足。只有在“肝体阴而用阳”理论的指导下 ,紧扣养肝体之阴 ,以体为本 ,以用为标 ,求其属而扬其用 ,方可标本相得 ,得愈肝之诸病的要领  相似文献   

20.
升阳益胃汤由金元医家李东垣所创,记载于《内外伤辨惑论》,临床应用颇广,其组方特点体现了李东垣治疗脾胃病的思路——补脾胃、升清阳、泻阴火.杨叔禹教授认为现今人们脾胃内伤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脾胃失调的病因与"抑、溢、逸"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病机在于中焦脾胃虚弱、气机升降失调.临床上他灵活运用升阳益胃汤,调阴阳畅气机治不寐,升清降浊治泄泻,阳中求阴治盗汗,形成了自己的辨治特点.结合临床病例,对杨教授运用升阳益胃汤的经验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