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黄芩黄素作对照,研究了车前草属植物中黄酮类化台物对HIV逆转录酶的抑制作用及其结构与抑制活性的关系。 实验材料与方法:从车前(Plantago asiatica)分离出芹黄素、木犀草素、大波斯菊甙、木犀草素-7-葡糖甙、黄芩素、6-羟基木犀草素、车前甙和6-羟基木犀草素-7-葡糖甙,从大车前(Plantago major)分离出高车前甙。 实验结果:黄芩素和6-羟基木犀草素是作用较强的HIV逆转录酶抑制剂。抑制作用的强弱顺序为6-羟基木犀草素>黄芩素>黄芩黄素>木犀草素。芹黄素无抑制作用。车前甙和6-羟基木犀草素-7-葡糖甙对HIV逆转录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与黄芩黄素的作用相当。但是,黄酮骨架中与7位羟基进行O-葡萄糖基化及6位羟基进行O-甲基化都能够增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天然中草药活性成分的抗肿瘤作用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木犀草素作为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肿瘤、抗炎、抗病毒、抗氧化、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木犀草素的抗肿瘤机制主要有直接作用于肿瘤细胞抑制其生长、诱导细胞凋亡、减少肿瘤组织血管的生成、抑制肿瘤的转移,以及提高放化疗的疗效和化学预防等作用。通过梳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木犀草素抗肿瘤的相关文献,探讨木犀草素抗肿瘤的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木犀草素在肿瘤的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9,(2)
目的:建立一测多评法(QAMS)同时测定紫花地丁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方法:以槲皮素为内参物,建立槲皮素与金圣草素、香叶木素、木犀草素、山柰素、芹菜素的相对校正因子(RCF),分别采用QAMS法和外标法(ESM)测定6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槲皮素与金圣草素、香叶木素、木犀草素、山柰素、芹菜素的RCF分别为0.2356、0.5838、0.4791、1.7367、0.5911,RSD2.50%,ESM与QAMS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以槲皮素为内参物同时测定金圣草素、香叶木素、木犀草素、山柰素、芹菜素含量的一测多评方法,可用于紫花地丁中6种黄酮类成分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9,(2)
目的:研究木犀草素和异荭草素对Caco-2细胞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及对葡萄糖吸收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Caco-2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木犀草素和异荭草素孵育,CCK-8法检测细胞的存活率,酶标仪检测α-葡萄糖苷酶抑制率,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Caco-2细胞钠依赖性葡萄糖转运蛋白1(SGLT1)和葡萄糖转运蛋白2(GLUT2)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100μmol/L木犀草素和异荭草素对α葡萄糖苷酶的抑制作用与阿卡波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100μmol/L木犀草素和100μmol/L异荭草素能显著抑制SGLT1、GLUT2 mRNA及蛋白表达(P0.05或P0.01)。结论:木犀草素和异荭草素通过抑制Caco-2细胞的α-葡萄糖苷酶和SGLT1、GLUT2的mRNA和蛋白表达来延缓对碳水化合物水解和影响葡萄糖吸收,具有潜在的降血糖作用。在相同浓度下,木犀草素的效果要优于异荭草素。  相似文献   

5.
孙静  黄芸  孙桂波  孙晓波  秦蒙  赵丁 《中国中药杂志》2012,37(13):1958-1962
目的:通过研究河北香菊中5种黄酮类成分木犀草素、芹菜素、金合欢素、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金合欢素-7-O-β-D-葡萄糖苷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探讨河北香菊的抗氧化机制及黄酮类化合物抗氧化活性的构效关系。方法: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及对H2O2诱导的大鼠红细胞溶血的抑制作用;用硫代巴比妥酸法(TBA)测定对H2O2诱导的大鼠脑匀浆脂质过氧化反应的抑制作用;用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试剂盒法测定对大鼠血浆中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的影响。结果:河北香菊中5种黄酮类成分在清除DPPH自由基、抗红细胞溶血、抑制脑匀浆脂质过氧化、提高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活力方面均呈现出较好的活性,活性顺序表现为木犀草素>木犀草苷>芹菜素>金合欢素>金合欢苷。结论:河北香菊所具有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所含黄酮类成分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提高抗氧化物酶活性有关,且黄酮类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结构中的羟基数目和位置以及糖苷的空间位阻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木犀草素体外对感染甲型流感病毒(H_1N_1)的人肺癌细胞株(A549细胞株)的效果,探讨木犀草素在体外环境中对H_1N_1感染A549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病变效应(CPE)预估木犀草素抗病毒活性指数,计算出最大无毒浓度(TC0)、半数毒性浓度(TC50);检测不同时间和作用方式时木犀草素的吸光度,找出木犀草素抗病毒最佳作用方式,并计算出半数抑制浓度(IC50)以及治疗指数(TI)。结果:木犀草素的半数中毒浓度为39.81μg·m L~(-1),最大无毒浓度为25.00μg·m L~(-1);浓度在12.50~25.00μg·m L~(-1),木犀草素作用48~60 h,对H_1N_1所致的细胞病变作用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病毒感染后2 h加入25.00μg·m L~(-1)浓度的木犀草素,抗病毒有效率最高为(87.00±1.71)%。计算该条件下木犀草素半数抑制浓度为11.282μg·m L~(-1),治疗指数为3.528。结论:木犀草素在一定条件下具有抗H_1N_1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裸花紫珠95%乙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MCI,C_(18)等柱色谱方法对裸花紫珠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经波谱数据分析和文献对照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裸花紫珠叶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苷(1),木犀草素-3'-O-β-D-吡喃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4'-O-β-D-吡喃葡萄糖苷(3),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苷丁酯(4),木犀草素-3'-O-(6″-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5),木犀草素-4'-O-(6'-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6),木犀草素-7-O-(6″-E-咖啡酰)-β-D-吡喃葡萄糖苷(7),木犀草素-7-O-(6″-E-阿魏酰)-β-D-吡喃葡萄糖苷(8)。结论:化合物4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异叶青兰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藏药异叶青兰Dracocephalum heterophyllum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利用多种柱色谱对其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解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异叶青兰95%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芫花素(1)、石吊兰素(2)、金合欢素(3)、科罗索酸(4)、乌发醇(5)、白桦脂醇(6)、β-香树脂醇(7)、2α,3α-二羟基-12-烯-28-齐墩果酸(8)、胡麻苷-6″-乙酸酯(9)、柯伊利素(10)、飞蓬苷C (11)、铁线莲素(12)、木犀草素-5-O-葡萄糖苷(13)、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14)、木犀草素-7-O-芸香糖苷(15)、马先蒿苷G(16).结论 化合物3~5、7~10、14为首次从该植物分离得到,化合物1、2、11、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了木犀草素对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和诱导黑色素瘤细胞凋亡机制。方法:本文采用酶抑制动力学方法,对木犀草素诱导酪氨酸酶活性降低的机制进行了研究,并结合分子模拟和螯合铜离子实验初步探讨了木犀草素与酪氨酸酶的结合机理,最后进行了黑色素瘤细胞A375的生长抑制试验。结果:木犀草素对酪氨酸酶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半抑制浓度IC50为51.54±3.42μmol/L);通过螯合铜离子实验发现,木犀草素能够与酪氨酸酶的活性中心铜离子发生结合作用;分子模拟结果表明,木犀草素能够优先结合到酪氨酸酶的活性中心Cu离子附近,并与催化基团His85形成氢键;木犀草素能够明显的诱导A375的凋亡,且细胞中的酪氨酸酶活性和黑色素的合成量降低。结论:木犀草素作为一种酪氨酸酶抑制剂,诱导了酶活性的降低和黑色素瘤的凋亡,对调节黑色素水平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牡荆Vitex negundo var.cannabifolia叶中黄酮苷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和ODS等柱色谱技术,对牡荆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通过其理化性质及MS、NMR等谱学数据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牡荆叶95%乙醇提取物的醋酸乙酯萃取部位分离得到7个黄酮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木犀草素-4′-O-(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1)、木犀草素-7-O-(6″-O-对羟基苯甲酰基)-β-D-葡萄糖苷(2)、木犀草素-6-C-(6"-O-反式-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3)、木犀草素-6-C-(2″-O-反式-咖啡酰基)-β-D-葡萄糖苷(4)、perfoliatuminA(5)、异牡荆素(6)、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7)。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牡荆宁G;化合物2~4、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为首次从牡荆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1.
水蜡树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研究水蜡树的化学成分。方法 :大孔吸附树脂及硅胶柱色谱法分离纯化 ,光谱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得 7个化合物 ,鉴定了其中 6个 ,分别为木犀草素 ,木犀草素-4′-O-葡萄糖苷 ,松脂素 ,松脂素-4′-O-葡萄糖苷 ,(+ )-medioresinol,(-)-olivil。结论 :木犀草素 ,木犀草素-4′-O 葡萄糖苷 ,松脂素 ,(+)-medioresinol,(-)-olivil为该植物中首次分得。  相似文献   

12.
中药地菍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地菍(Melastoma dodecandrum Lour)全草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方法溶剂萃取及各种色谱技术分离纯化,经UV,IR,1H-NMR,13C-NMR,MS以及化学方法鉴定了它们的结构。结果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分别是木犀草素(Ⅰ)、木犀草素-7-O-β-葡萄糖苷(Ⅱ)、木犀草素-7-O-β-半乳糖苷(Ⅲ)、槲皮素(Ⅳ)、槲皮素-3-O-β-葡萄糖苷(Ⅴ)、槲皮素-3-O-β-半乳糖苷(Ⅵ)、广寄生苷(Ⅶ)。结论这些成分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鸡冠花药材粉末颜色与其有效成分含量的相关性。方法:用电子感观分析法(色度计)测量药材粉末L*,a*,b*值,用RP-HPLC法同时测定鸡冠花4种有效成分含量,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鸡冠花总黄酮(以芦丁计)含量,用SPSS 19.0分析颜色值与有效成分含量间的相关性。结果:L*与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异鼠李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a*与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b*与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呈极显著负相关。a*,b*与异鼠李素含量不相关,L*,a*,b*与总黄酮(以芦丁计)的含量不相关。结论:鸡冠花粉末颜色越暗、偏红程度越大,其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越高,而偏黄程度大,则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含量越低;鸡冠花异鼠李素含量仅与鸡冠花粉末明暗程度相关(负相关);鸡冠花总黄酮含量(以芦丁计)与其粉末颜色不相关。木犀草素、槲皮素、山柰酚代表了植物中最多的黄酮醇类化合物,因此用它们作对照品来分析药材有效成分与粉末颜色相关性有一定意义,且测定鸡冠花的颜色值用以评价其质量具有简便、节能的优点,可为鸡冠花的质量控制提供新的途径和参考。另外,鸡冠花主要色素类成分为红色素,鸡冠花粉末颜色值是否反应鸡冠花红色素的含量以及鸡冠花具体发挥作用的成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药材》2016,(2)
目的:评价野菊花中绿原酸、木犀草苷、木犀草素、蒙花苷和芹菜素5种成分的抗氧化能力,同时建立其U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ABTS+法评价5种成分的抗氧化能力;采用UPLC法进行5种成分的含量测定,以ACQUITY UPLC BEH C18(100 mm×2.1 mm,1.7μm)为色谱柱,以乙腈-0.02%磷酸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0.4 m L/min,检测波长360 nm,柱温30℃。结果:5种成分均具有一定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以绿原酸、木犀草苷、木犀草素的清除能力最强。绿原酸、木犀草苷、木犀草素、蒙花苷和芹菜素的进样量分别在0.0012~0.0960μg、0.00226~0.1808μg、0.00113~0.0904μg、0.00393~0.3144μg和0.00132~0.1056μg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37%、99.25%、99.46%、100.18%和99.70%,RSD均小于2.0%。结论:该方法可以同时测定野菊花中5种抗氧化活性成分的含量,结果准确、快速、重现性好,可以作为野菊花药材的质量控制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5.
胡琪琪  曾锐  杨晓  马子豪  马悦  秦旭华  拉目加  瞿燕 《中草药》2020,51(10):2642-2650
目的基于质量标志物(Q-marker)理论,分析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荭草醋酸乙酯提取物的成分,研究其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首先使用UPLC-ESI-HRMS对该提取物进行成分鉴定;再使用HPLC进行成分的定量测定,同时建立其定量测定方法,并对鉴定出的化合物进行药理作用分析,初步预测Q-marker;最后采用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模型,研究荭草醋酸乙酯提取物及6种候选成分混合物对A549肿瘤细胞生长及迁移的影响。结果通过UPLC-ESI-HRMS结果指认出12个化合物,其中,HPLC未检出原儿茶酸、儿茶素、山柰素和芹菜素,异牡荆素和木犀草素质量分数低于0.01mg/g,不纳入Q-marker候选物之列。结合药理作用分析,最终选择了6种成分没食子酸、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素、木犀草苷和槲皮苷作为其潜在Q-marker。各样品中均能检测出这6个成分,且6个成分总量超过10%。荭草醋酸乙酯提取物及等剂量6成分混合物均能显著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与迁移,并诱导其凋亡,且两组之间效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没食子酸、异荭草苷、荭草苷、牡荆素、木犀草苷和槲皮苷作为具有抗肿瘤活性的荭草醋酸乙酯提取物中的潜在Q-marker具有科学合理性;建立的荭草醋酸乙酯提取物的HPLC定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测定注射用复方荭草中黄酮类成分的人血浆蛋白结合率,为临床安全用药及血浆蛋白测试方法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为检测手段,采用平衡透析法、超滤法考察荭草素、牡荆素、木犀草苷、槲皮苷等黄酮类成分与血浆蛋白的结合情况,并比较二者的差异。结果:注射用复方荭草在人血浆中质量浓度为5~100 mg.L-1时,荭草素、牡荆素、木犀草苷、槲皮苷等黄酮的结合率较强且无浓度依赖性,两种测定方法牡荆素和木犀草苷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建立的平衡透析法、超滤法均能够满足血浆蛋白结合率测定的要求,两种方法所测定的部分指标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4,(8)
目的建立HPLC同时定量测定锦灯笼果实中木犀草苷、木犀草素、酸浆苦素A、酸浆苦素P和酸浆苦素O的方法并选择分级标准的测试成分。方法利用Agilent TC-18(4.6 mm×150 mm,5μm)色谱柱分离,乙腈-0.2%磷酸进行梯度洗脱,体积流量为1.0 mL/min,切换波长,0~24 min(350 nm),24~37 min(220 nm)。结果木犀草苷、木犀草素、酸浆苦素A、酸浆苦素P、酸浆苦素O分别在0.052~0.26μg/mL(r=0.999 5),0.04~0.2μg/mL(r=0.999 5),0.048~0.24μg/mL(r=0.999 6),0.04~0.2μg/mL(r=0.999 7),和0.36~1.8μg/mL(r=0.999 7)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大于98%。结论由于木犀草素、酸浆苦素P和O含有量过低,故以木犀草苷和酸浆苦素A为分级标准的测试成分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木犀草素提取和纯化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木犀草素作为一种天然黄酮类化合物,存在于多种植物中,研究表明其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开发前景良好,受到国内外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针对木犀草素的特性,不同工艺具有不同的提取效率。对近年来木犀草素的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综述,论述了各种工艺的原理及特点,并进行比较,探讨了不同工艺用于实际生产的可能性,以及今后的研究趋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0,(6)
目的:对降香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反复硅胶柱色谱、葡聚糖凝胶色谱等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学结构。结果:从降香中分离得到9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黄颜木素(1)、木犀草素(2)、染料木素(3)、异半皮桉苷(4)、木犀草素-6-C-葡萄糖苷(5)、高北美圣草素(6)、甘草素(7)、大豆素(8)、柚皮素(9)。结论:化合物1、4、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藏药川西小黄菊中黄酮类成分的分离与结构鉴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对匹菊属藏药川西小黄菊Py rethrum ta tsienense中黄酮类活性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和结构鉴定。方法利用普通硅胶柱色谱和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并经超导核磁共振(NM R)、高分辨质谱(HR-ES I-M S)等现代波谱技术鉴定其结构。结果从川西小黄菊的95%乙醇提取物中获得7个黄酮类的化合物,其结构被确定为:洋芹素(Ⅰ)、芫花素(Ⅱ)、木犀草素(Ⅲ)、苜蓿素(Ⅳ)、4′-甲氧基-苜蓿素(Ⅴ)、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Ⅵ)、苜蓿素-4-′O-(β-愈创木基甘油基)-7-O-β-D-葡萄糖苷(Ⅶ)。结论化合物Ⅰ~Ⅶ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大量黄酮类成分很可能为川西小黄菊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