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走罐治疗风寒型感冒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临床观察背部膀胱经走罐治疗风寒型感冒的疗效.方法:30例风寒型感冒病人,在背部膀胱经走罐治疗.比较治疗前后24h的病情变化,并采用相应的统计学方法处理数据.结论:背部膀胱经走罐能缓解风寒感冒引起的全身酸痛、恶寒、头痛、鼻塞、流涕、恶风等症状,治疗风寒型感冒的总有效率为96.7%.结论:背部膀胱经走罐具有发表解肌作用.  相似文献   

2.
付均如  翟金莹 《针刺研究》1998,23(4):287-288
笔者运用走罐疗法治愈多种急、慢性疾病。用疾法走罐以足太阳膀胱经大杼穴至膈俞穴治疗外感发热;用缓法走罐从风池穴至大椎穴平面治疗落枕,于肩胛部手太阳小肠经循行路线范围配合心俞穴至肾俞穴范围治疗肩周炎;用疾法走罐于双侧隔俞穴至三焦俞穴范围配合三棱针局部挑刺治疗带状疱疹;用缓法走罐自双侧肺俞至肾俞配合三棱针背俞穴挑刺治疗黄褐斑,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临床应用药液走罐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跃 《中国针灸》1998,18(3):177-178
走罐法是在拔罐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笔者自1994年开始,常用药液涂擦于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腧穴和夹脊穴走罐,治疗许多内科疑难病症,收效甚好,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真空拔罐器一套。药液配制即将中药研粉,再以白酒浸泡备用或取姜汁备用或用正红花油等。1.2 取穴 取背腰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及其腧穴和夹脊穴以及局部腧穴、阿是穴等。1.3 操作方法 患者取俯卧位,将药液涂于所取经络穴位上,罐具循经由上至下徐徐用力走罐至皮肤出现红点或红紫为度,或再用W·S于局部照射30分钟。隔天治疗1次,6次为一疗程。注意操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4.
单秋华  吴富东 《中国针灸》1997,17(4):223-224
走罐配合耳穴贴压治疗全身性皮肤瘙痒症疗效观察单秋华,吴富东,刘荣芬(山东中医学院附院,济南250011山东荣成市第二人民医院)主题词瘙痒症/穴位疗法,拔罐,耳穴贴压.王不留行,膀胱经笔者自1994年以来,采用背部膀胱经走罐配合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治疗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中药泡脚加背部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风寒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中药泡脚加背部膀胱经走罐治疗外感风寒感冒患者56例。结果:显效49例,好转5例,2例无效,总有效率98%。结论:该方法治疗外感风寒感冒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走罐治疗外感高热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用热毒宁静滴及柴胡退热颗粒冲服,连续治疗3天;治疗组在使用相同药物的同时在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走罐治疗,入院当天走罐一次,隔天再走罐一次。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对照组78.57%,治疗组96.55%,P=0.0463,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退热时间比较,P=0.0022,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背部足太阳膀胱经循行处走罐能有效治疗外感高热,并能有效缓解周身不适等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大肠俞募合穴埋线结合背部膀胱经和督脉走罐治疗肥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单纯性肥胖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观察组大肠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埋线结合背部膀胱经和督脉走罐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穴位埋线治疗,埋线每周1次,共12次;走罐每周2次,共24次。观测2组患者体质量、BMI、腹围、全身脂肪含量百分比。结果:2组治疗前后体质量、BMI、腹围、脂肪含量百分比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大肠背俞穴、募穴、下合穴埋线配合背部督脉、膀胱经走罐疗法在改善单纯性肥胖患者体质量、BMI、腹围、全身脂肪含量百分比方面优于单纯用大肠俞募合穴埋线法。  相似文献   

8.
针刺走罐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唐赤蓉 《四川中医》2003,21(7):89-90
目的 :观察针刺走罐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DPN)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DPN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33例 ,采用针刺加背部膀胱经走罐的方法治疗 ;对照组32例 ,只用单纯针刺方法治疗。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异 ,但治疗组临床治愈率优于对照组临床治愈率 (P <0 0 5 ) ,说明针刺加背部膀胱经走罐较单纯针刺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张弘 《中国针灸》1995,15(5):16-16
膀胱经走罐治疗感冒200例张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总医院,北京100036)笔者自1992年12月至1994年12月采用膀胱经走罐的方法治疗感冒200例,并设药物对照组进行观察比较,结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共400例,其中男213例,女187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顺经和逆经循经走罐对皮肤血流量的影响.方法:使用JLG-2型经络罐通仪对膀胱经背部段进行顺经或逆经单方向走罐20次.拔罐器为内径44 mm的砭石罐,负压范围为-0.03~-0.04MPa.使用PeriScan PIMⅡ型激光多普勒血流灌注成像仪观察走罐上下循经皮肤及对侧膀胱经同等区域的皮肤血流量变化.测量走罐前、走罐后即刻和走罐后10 min的血流量.对14例健康受试者进行测试,将测量区域分为走罐区、上游区、下游区、对(侧)走罐区、对上游区和对下游区,分别计算各区域平均血流量.结果:各区的血流量均有显著性升高,走罐区升高更为明显.比较顺经和逆经的血流量变化率,仅发现上游区逆经的变化率显著高于顺经(P<0.05),其他区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循经上、下游区域的血流量变化率比对侧膀胱经显著升高.结论:顺经走罐与逆经走罐的局部效应相似,远端效应逆经走罐高于顺经,提示治疗局部疾患可双向走罐,远端治疗以逆经走罐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通调督任为主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6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娟 《四川中医》2009,27(3):119-119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走罐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通调督任即针刺取督脉、任脉穴为主,配合背部督脉和膀胱经走罐治疗的方法。结果:针刺结合走罐治疗慢性疫劳综合征62例,显效34例,有效24例。总有效率93.54%。  相似文献   

12.
本人在临床上,应用足太阳膀胱经穴之背俞穴走罐法治疗感冒,取得满意的效果,尤其是对项背强几几,四肢酸痛、头晕、嗜睡等症,应用本法治疗后,常即刻消除,现将治法介绍如下:先令患者取俯卧位或伏案坐位,光露背部,并抹些麻油在膀胱经穴沿线上以取润滑作用,然后取中号的玻璃拔火罐,用投火法把罐吸在患者背部,  相似文献   

13.
正非特异性下腰痛为临床常见病,病因不明确,治疗时无特效疗法。笔者采用走罐法治疗非特异性下腰痛效果满意。方法:患者取俯卧位,暴露腰骶部,在皮肤表面涂扶他林乳胶剂,脊柱两侧分别用玻璃罐以闪火法拔罐。术者一手握罐沿足太阳膀胱经上下往返走罐,上起风门穴  相似文献   

14.
针灸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57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针刺及循经走罐治疗与局部温针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针刺双侧肩井、大杼、阳陵泉、阳辅,加背部督脉经及膀胱经第一侧线循经走罐为循经走罐组,与局部温针拔罐的针刺组作比较。结果 循经走罐组临床治愈率明显优于温针组(P<0.01)。结论 针灸治疗以整体取穴为原则,配合背部循经走罐对于纤维肌痛综合征有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15.
感冒是常见的外感疾病,常分为风寒型、风热型和暑湿型。临床上以风寒型为多见,多发于冬春季,由外感风寒所致。本文通过对20例该型患者使用腰背部督脉和膀胱经走罐法治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针刺配合走罐治疗青少年失眠症12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针刺配合走罐治疗青少年失眠症的疗效。方法:128例青少年失眠患者均接受针刺配合走罐治疗。针刺取穴风府、百会、四神聪、神庭、上星,走罐以背部膀胱经循行线为主,共治疗2周后观察疗效。结果:(1)针刺配合走罐对128例失眠的总有效率为93.75%。(2)治疗后与失眠有关的症状和体征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或消失。(3)针刺配合走罐无任何副作用。(4)经3个月的随访,仅有12例患者复发,且经同样治疗后痊愈。结论:针刺配合走罐为治疗青少年失眠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针罐四联疗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罐组采用走罐、电针、穴位注射、电磁波照射四联疗法治疗颈肩部肌筋膜炎。其中走罐主要采用中号玻璃罐 ,施术部位为足太阳膀胱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或疼痛局部 ;电针采用阿是穴 ,疼痛局部的足太阳膀胱经穴、手少阳三焦经穴或手太阳小肠经穴 ;穴位注射采用当归注射液及维生素B12 ;并用电磁波局部照射 ,共治疗 4 5例。对照组除不用走罐外 ,所用之电针、穴位注射、电磁波照射方法与针罐组同 ,共治疗 38例。针罐组总有效率 88.89% ,对照组总有效率73.6 8% ,经统计学处理 ,P <0 .0 5,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8.
劳艳彬 《针灸临床杂志》2003,19(6):F004-F004
火罐疗法 ,古代称为“角法” ,经过长期的发展在形状、材质、运用形式等各方面均有了很大的改进。由于其方法简便、疗效确切 ,用于病变范围较为广泛 ,所以深受广大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欢迎。笔者自 1997年以来在中医临床工作中经常与针灸结合或单独运用火罐疗法 ,尤其是走罐和排罐的两种用法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走罐1.1 方法 患者均取伏卧位 ,暴露背部 ,沿脊柱两侧膀胱经风门穴至肾俞 (或督脉的陶道穴至命门 )一线走罐 ,以红花油作为润滑剂 ,取 4号玻璃罐 ,用闪火法将罐吸附在皮肤上 ,来回推动玻璃罐 ,直到皮肤充血 ,颜色…  相似文献   

19.
皮针加走罐治疗腰肌劳损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腰肌劳损是临床常见疾病,好发于青壮年,笔者在临床上根据机体的生理、 病理特点,采用皮针加走罐方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共32例均为门诊病人,男24例,女8例;年龄为30~50岁;病程3~8年。2  治疗方法走罐法:患者呈俯卧位,用医用凡士林均匀地涂于患部,然后取一玻璃火罐,用闪火法吸附 于患部,沿足太阳膀胱经,在患部来回走罐,直至患部皮肤出现紫红色为止。皮针法:令患者取前屈位,暴露疼痛部位,取30号1.5寸毫针,在疼痛范围内,采用平刺, 针刺方向垂直于脊柱,左右交…  相似文献   

20.
针刺走罐刺络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比针刺走罐刺络与药物治疗黄褐斑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76例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针刺走罐刺络组90例,采用针刺阿是穴、血海、三阴交等及背部督脉、足太阳膀胱经走罐,走罐后在大椎、肺俞、膈俞、心俞、肝俞及其附近瘀紫较重处刺络放血;药物组86例采用口服Vit E和Vit C治疗.两组均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疗效.结果:针刺走罐刺络组总有效率为96.7%,药物组总有效率为51.2%,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走罐刺络对黄褐斑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