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比较风市穴直立位人工测量与仰卧位人工测量定位的不同,以明确定位。方法:对197名志愿者进行风市穴直立位人工测量、并对其中92名志愿者进行仰卧位人工测量,比较两种测量方法间的不同。结果:直立位人工测量结果显示,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距离为(39.27±3.83)cm[男性为(39.96±4.21)cm,女性为(38.82±3.49)cm,P0.05];中指尖至腘横纹距离为(19.08±2.97)cm[男性为(18.96±3.50)cm,女性为(19.16±2.58)cm];折算后得出风市穴位于腘横纹上(9.28±1.44)寸[男性(9.07±1.64)寸,女性(9.42±1.29)寸]。仰卧位人工测量结果显示,股骨大转子至腘横纹距离为(41.89±3.88)cm[男性为(42.36±3.88)cm,女性为(41.67±3.89)cm],中指尖至腘横纹距离为(23.01±3.37)cm[男性为(22.50±3.73)cm,女性为(23.25±3.20)cm];折算后得出风市穴位于腘横纹上(10.51±1.69)寸[男性为(10.16±1.75)寸,女性为(10.67±1.63)寸]。结论:风市穴位于股部,腘横纹上9寸(髌底上7寸),髂胫束后缘。直立位简便取穴法:直立垂手,掌心贴于大腿时,中指尖所指凹陷中。仰卧位简便取穴法:仰卧平躺,掌心贴于大腿外侧中央,中指尖所指凹陷中约直下1寸处。女性风市穴定位略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风市穴定位的人群抽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国家标准经穴部位》制定的风市穴取穴方法,测量了500个正常人体风市穴的定位,按照骨度分寸理论,将所得测量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结果为11.18±0.17寸,明显大于理论值7寸.故风市穴的定位为垂手直立时,中指尖所指处,或腘横纹上11寸最准确.  相似文献   

3.
风市定位取穴疑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市穴,始见于《肘后备急方》中。在宋代以前,是作为经外奇穴,《针灸资生经》归入足少阳胆经,但尚未统一。在某些针灸文献,如明代张介宾的《类经图翼》,仍旧将其视为经外奇穴。清代至今才统一归属足少阳胆经。关于风市的定位取穴,古今针灸文献公认的有骨度分寸法和简便取穴法两种。前者为大腿外侧膝关节腘横纹水平线上七寸;后者为立正垂手时,中指尖端于大腿外侧正中线点到处。然而,笔者在近几年的针灸教学、临床工作中,通过对部分正常人的测量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内关、足三里穴的几种指寸法与骨度分寸法定位之间的差异,探讨四肢部腧穴准确而简便的定位方法.方法:随机选择100名健康成年志愿者(18~25岁),男女各半,采用体重秤、人体测高仪、圆杆直角规、电子数显游标卡尺等标准测量仪器,测量受试者的身高、体重、肘横纹至腕横纹的距离、膝中至外踝尖的距离、拇指同身寸、中指同身寸、四指横寸,比较内关穴、足三里穴骨度分寸定位与手指比量定位的差异.结果:内关穴的骨度分寸法定位与一夫法(横指同身寸法)比较无差异(P>0.05),足三里穴的骨度分寸法定位与一夫法比较差异性不显著(P>0.01),而两穴骨度分寸定位与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定位法比较均差异性显著(P<0.01).结论:内关、足三里穴的骨度分寸定位与一夫法定位接近,与中指同身寸法及拇指同身寸法定位相差较大.提示四肢部腧穴的指寸法定位以一夫法较为准确,可用其作为临床参考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简称国标)中部分腧穴的定位进行了探讨。结合解剖学、古代文献记载及教学经验分析国标中臑会、承山、风市、中渎、头临泣、阴包、少商穴的定位,并提出相关的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6.
有问必答     
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劳宫穴有三种定位法,哪种定位法好?怎样正确定位?【答】关于手厥阴心包络经的劳宫穴准确定位问题,早在宋代就有分歧意见。如王惟一著的《铜人腧穴针灸图经》记载为“屈无名指取之”,而《针灸资生经》则记载为“屈中指取之”,元代针灸家滑伯仁认为“屈中指、无名指两者之间取之为宜”。  相似文献   

7.
梁静 《江苏中医药》2012,44(7):50-50
腰扭伤在临床上较为常见,多损及腰部肌肉,表现为腰痛,活动受限,但部分患者的临床疗效不甚满意。笔者经研究发现,这部分患者由于同时损伤了大腿外侧的髂胫束,故仅用常规腰部针刺法治疗难收全效。近年来笔者采用齐刺风市穴为主治疗该病收效较为满意,现报告验案1则如下。1病历摘要李某,男,60岁。2010年1月10日就诊。2天前因骑自行车时不慎跌倒,出现右侧腰骶部疼痛,不能转侧俯仰。经局部针灸、穴位拔罐治疗数次后病情有所缓解,但腰骶疼痛未能根治。  相似文献   

8.
风市(Feng shi) 归经 穴属足少阳胆经。 定位 在大腿外侧,腘横纹上7寸处、股外侧股与股二头肌之间。 取法 侧卧,在股外侧  相似文献   

9.
李永春 《河南中医》2016,(4):699-700
传统腧穴定位训练模式容易使学生们产生厌倦情绪,训练往往流于形式;逐经点穴的训练模式,仅仅练习了穴位的具体定位,对理论课中腧穴的其他内容,如腧穴的功用,特定穴类属却无法涵盖,内容较为单薄;另外这种点穴方式仅重视了腧穴间的纵向联系,而缺乏腧穴间横向的比较与总结,不利于学生对腧穴的深入了解。功用与定位相结合的腧穴定位训练模式将常用腧穴大概分为以下几类:调理五脏类腧穴,调理六腑类腧穴,祛风穴,清热穴,祛湿化痰穴,理血穴,开窍醒神穴,回阳固脱穴,保健穴,调神穴,明眼目穴,聪耳窍穴,通鼻窍穴,利咽喉穴。功用与定位相结合的腧穴定位训练模式的优势:将腧穴进行系统分类,是对腧穴理论的一次横向总结;同类腧穴间可以再比较其异同,以加深学生对腧穴功用的认识深度;各类腧穴间多有重复,可反复点穴加深印象;为《针灸治疗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以足三里穴为例,探索腧穴定位更完美的方法。方法分别在膝关节处于伸直与弯曲的状态下,对足三里穴定位,发现所取的腧穴并不在同一个部位。对其原因进行分析,对足三里穴在屈膝状态下的定位方法进行探讨。结果在膝关节伸屈时,犊鼻穴会发生上下移位,因此在以犊鼻穴作为基准穴点量取足三里时,应该考虑到这一因素对取穴的影响。结论由于在临床上取穴时,经常需要选用各种不同的体位,所以如何在各种不同体位下正确取穴的问题应该得到重视。又由于"针灸腧穴的位置是活动的、相对的",所以腧穴的定位,还需要针灸医师在各种定位法的引导下,应用腧穴诊察的方法来最终审定。为此,值得再次思考骨度折量等定位法与腧穴的实际部位的关系,而只有不离分寸,又不唯分寸,才是腧穴定位更完美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八邪是位于上肢的常用经外奇穴,杨甲三《腧穴学》[1]记载取该穴时"微握拳,于手背第1~5指间的缝纹端取穴。左右共八穴",其后针灸论著多以"手背第1~5指间的缝纹端"为八邪穴之定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06)[2]公布了八邪的标准定位,即"在手  相似文献   

12.
中封穴定位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封(LR 4)属足厥阴肝经,为肝经五腧穴中的"经穴"。全国教材六版《腧穴学》对其定位的描述是,正坐或仰卧,在足背侧,当内踝前,商丘与解溪连线之间,胫骨前肌腱的内侧凹陷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中封定位为,在踝区,内踝前,胫骨前肌肌腱的内侧缘凹陷中。  相似文献   

13.
正髂胫束起于由髂前上棘发出的阔筋膜张肌,沿大腿外侧下行,止于胫骨外侧髁。临床常见的髂胫束损伤,主要为肌肉部分的损伤,多为长期姿势不良导致的慢性损伤,或突然做不协调的转身动作时导致臀中肌或阔筋膜张肌急性损伤。当髂胫束损伤时,由于出血、充血、渗出,肌肉呈保护性痉挛,上可累及阔筋膜张肌,致使髋关节外展及屈曲受限;下可累及胫骨上端内侧面,导致阔  相似文献   

14.
郑勇 《中医研究》2003,16(1):38-39
目前临床常用的腧穴定位法包括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同身寸法和简便取穴法四种。本文对手指同身寸法从理论和实验诸方面进行论证后 ,认为其有商榷之处 ,现略抒管见 ,请教于同道 ,以期对腧穴定位的标准化有益。手指同身寸法是以患者的手指为标准 ,进行测量定位的一种方法 ,又称指寸法。目前本科、大专和中专的《针灸法》、《腧穴学》教材中主要介绍了常用的中指同身寸、拇指同身寸和横指同身寸 (一夫法 )三种。此法起源于隋唐时代 ,古今医书中记载繁多。据不完全统计 ,仅中指同身寸就有四种之不同。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对于各种手指同…  相似文献   

15.
列缺(Lie que) 归经 穴属手太阴肺经;为八脉交会穴之一,交任脉。 定位 在桡骨茎突上方,距腕横纹1.5寸处。 取法 左右两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押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食指尖下有一小凹陷即是列缺穴。 刺法 斜刺0.3~0.5寸;埋针。  相似文献   

16.
常用的腧穴定位方法有骨度分寸定位法、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手指同身寸定位法、简便取穴法等。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又称自然标志定位法,是指以人体解剖学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2种。作为一种定穴依据,其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腧穴的准确选取。笔者在临床应用和教学过程中发现,体表标志定位法在应用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如果不加以  相似文献   

17.
阿是取穴法源流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树剑 《中国针灸》2013,33(2):165-167
梳理阿是穴理论源流,认为阿是穴本质上是一种取穴方法,适用于所有腧穴的定位.此法导源于《内经》,是早期的主要取穴方法,与《内经》的腧穴形态相应,通过切诊揣度以取穴.这一取穴法可以广泛适用于腧穴的临床定位,而且阿是之法亦不局限于局部压痛.《千金要方》提出阿是穴的概念,在腧穴归经的背景下,渐渐演变为与经穴、奇穴平行的类穴.这一过程造成了临床取穴方法的变异:经穴、奇穴以骨度分寸法为主取穴,阿是穴则以寻按揣穴法定位,分类之后的取穴方法渐渐背离了经典与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不同发病时期周围性面瘫腧穴热敏化规律。方法采用热敏灸疗法配合普通针刺对80例周围性面瘫不同发病时期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患者就诊时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急性发作期组1~10天,共40例;恢复期组11~30天,共22例;缓解期组31~60天,共18例。腧穴热敏化探查方法:以陈日新教授等所著的《热敏灸实用读本》腧穴热敏化"四步"探查法为依据。结果在80例患者中探查到的高探热敏化腧穴分别为:百会穴、翳风穴(急性发作期);牵正穴、下关穴、头维穴(恢复期);颊车穴、颧髎穴、神阙穴、足三里(缓解期)。结论在周围性面瘫不同发病时期,热敏化腧穴分布不同,且各有规律可循,可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腧穴定位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诸毅晖  李静  郭晖  成词松 《中国针灸》2000,20(2):123-126
通过对近10余年来有关腧穴骨度折量定位法与指寸定位法研究的总结,指出不同的腧穴定位法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临床使用不同的定位法取穴,可导致一穴多个位置的情况,不利于针灸疗效的提高。为进一步提高针灸治病的效果,应规范同身寸的概念,统一取穴方法,并在现有的常用骨度分寸的基础上增添新的有利于量取腧穴的骨度折量寸。  相似文献   

20.
《经络腧穴学》和《针灸学》“十四五”规划教材中部分经穴定位存在差异,这给中医学类学生、专任教师和科研工作者带来了一定的困惑。本文以202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名称与定位(GB/T12346—2021)》为依据,参照2006年国家标准《腧穴名称与定位(GB/T 12346—2006)》,从经穴定位表述体例的差异、经穴定位文字表述的差异、经穴定位位置潜在的差异等方面分别系统梳理出了中国中医药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经络腧穴学》与《针灸学》“十四五”规划教材的经穴定位差异。并且进一步从腧穴定位的历史演变和腧穴定位的学术争议分析了不同教材经穴定位差异的原因,探讨了教材经穴定位差异对中医针灸教学、考试、比赛、临床、科研的潜在影响,并尝试提出了建议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