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的病因病机探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根据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等分为早中晚三期;根据病情发展分为慢性进展期和急性加重期.反复感受外邪、环境毒邪为发病外因,肺肾亏虚为发病内因,瘀血痰浊为基本病理产物,痰瘀深伏凝结、肺络痹阻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发病关键,并探讨了其不同病期的病机演化.  相似文献   

2.
在阐述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病因病机的基础上,进行病程分期探讨,根据病情分为慢性进展期和急性加重期,根据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等分为早中晚三期,反复感受外邪,环境毒邪为发病外因,肺肾亏虚为发病内因。瘀血痰浊为基本病理产物,痰瘀深状凝结,肺络痹阻为其发病关键。并深入探讨了其不同病期的病期的病机演化。  相似文献   

3.
在观察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证候的基础上,进行病程分期探讨。根据病情分为慢性进展期和急性加重期;根据发病时间、临床症状等分为早、中、晚3期。反复感受外邪、环境毒邪为发病外因,肺肾亏虚为发病内因。瘀血痰浊为基本病理产物.痰瘀深伏凝结、肺络痹阻为其发病关键,并深入探讨了其不同病期的病机演化与辨证治疗。  相似文献   

4.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络病病机演变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中医对络病的认识,结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和病理生理特点,认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属络病范畴.肺络阻滞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络病病机特点,其病机演变有肺络运行不畅、气滞血瘀肺络、津凝痰结肺络、痰瘀凝结肺络、肺络失养损伤等多种不同表现.提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宜调络通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及治法.方法 回顾性地分析和统计了本院既往40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常见临床症状与体征.结果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机与其发病阶段关系密切.本病急性发病期的主要病机为痰瘀气滞,感受时邪是诱发本病急性发作的主要外因,肺阳虚衰为本病整个发病过程中的病理基础.结论 根据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不同发病阶段与病机,急性期以涤痰祛瘀行气泻实为主,辅以温补肺阳,缓解期以温阳固本为主,兼以涤痰祛瘀.采取上述方法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从而较系统的总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病机与辨治原则.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特发性肺纤维化的中医病因病机,认为外邪侵袭、肺肾亏虚为其病因,痰瘀凝结、肺络痹阻为其主要病机。其病位在肺,但与牌、肾、肝、心等脏息息相关。目前主要分为急性加重期、慢性迁延期和重症多变期,以益肺肾、化疾瘀、通肺络为其治疗总则,简要介绍了各期的常用方药。  相似文献   

7.
吴沛田 《中医杂志》2008,49(7):662-662
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属于中医学"喘证"、"咳嗽"、"肺胀"范畴.多因反复咳喘,日久不愈,肺脾肾受损,气道不利发为缠绵难愈之病证.慢阻肺的主要病机是本虚标实、下虚上实.本虚、下虚指脾肾阳虚,下元虚惫,肾不纳气,以致气不归根,逆而上冲,使肺气胀满,呼多吸少,动则气喘;标实、上实则指风、寒、痰、湿等蕴阻于肺,则肺失肃降,乃反复发病之诱因.临床以咳、喘、痰为主要表现,而"痰"又是咳、喘的主要病理因素,故祛痰是本病治疗中极为重要的环节之一.根据慢阻肺的病因病机和发病过程,一般分为3期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8.
李书香 《国医论坛》1991,6(4):24-25
小儿肺炎是婴幼儿时期呼吸系统常见多发之病,具有发病急,变化速,易出现险候之特点.其病理变化以肺组织渗出性炎症为主,属中医咳嗽、喘证范畴.临床以发热、咳嗽、气喘、鼻煽为特征,多由风寒、风热、痰热闭肺及脾肺两虚而引起.笔者在临床上根据其里证常见特点,将其分为四型进行辨治,取得了较好疗效.兹不揣浅陋,笔述如次.一、痰热阻肺,气道不利 易发于素体肺有蕴热之小儿.小儿肺金娇弱,润降为顺.若素  相似文献   

9.
探析李竹英教授运用膏方治疗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经验,阐述膏方对于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优势。李教授认为哮喘慢性持续期的病理基础为痰瘀互结、风盛痰阻,其根本原因在于肺脾气虚、肾阳不足,尤以肾阳虚为病机关键。临证应把握肺脾肾虚的发病根本,重视风痰瘀的病理因素,确立温肾补肺健脾,兼袪风痰瘀的治则治法。李竹英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拟定固本平喘膏方,阐明其组方思路和方药分析以及用膏经验,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灵活加减运用于哮喘慢性持续期的治疗,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0.
介绍柏正平教授对肺结节病的病因病机认识及临证经验.柏教授认为,肺结节发病之内因多为肺气亏虚,肺之抗邪能力降低,外因为外邪隐袭犯肺;病理因素有痰、热、瘀、毒等;其病位在肺脾,基本病机为气机不畅、热毒滞肺、痰瘀互结,以清肺化痰、软坚散结为治疗总原则.柏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自拟清肺散结方,根据患者临床症状灵活加减,强调苦寒清热及祛瘀散结之品不宜久用,应中病即止,以防损耗肺气,并主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