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7 毫秒
1.
跟痛症是指跟骨底部由于由于慢性损伤所引起的跟部周围疼痛的总称。现代医学认为多由跟骨骨质增生所致,好发于40~60岁的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起病缓慢,多为一侧发病,可有数月或几年、几十年的病史,患者晨起站立时疼痛较重,行走片刻后疼痛减轻,但行走过久疼...  相似文献   

2.
跟垫弹性与跟痛症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跟骨垫是跟部的一种特殊组织 ,其主要功能是在遇到突然的挤压和冲击时吸收震荡 ,以保护跟部肌肉、血管、神经及敏感的骨膜。它可吸收跟部直接受力的 2 0 %~ 2 5 % ,退变或损伤会降低跟垫厚度或破坏其纤维组织间隔 ,从而使其压缩性减弱。跟垫弹性被作为跟垫压缩性的一种客观指标来评估跟垫吸收震荡的能力 ,其降低被以为是引起跟痛症的原因之一。但临床上治疗跟痛症所用的休息、制动、理疗、抗炎药物及局部封闭等方法对跟垫弹性都没有直接影响 ,却能取得良好疗效。跟垫弹性降低是否为引起跟痛和跟垫吸收震荡能力部分丢失的原因目前仍有争论。…  相似文献   

3.
跟痛愈治跟痛症的临床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跟痛愈是一种带有药物的治疗鞋,穿于患足进行治疗,与中医传统疗法苏木煎外洗进行对照,结果跟痛愈组治愈率和优良率分别为72.3%和93.1%。较苏木煎对照组治愈率52.6和优良率75.8%,明显增高,说明跟痛愈治疗跟痛症是一种疗效高,见效快,简便安全的外治法,也充分证实了跟痛症“经脉瘀滞、不通则痛”这一病理认识的正确性,此外,本课题还首次从血液流变学的角度对跟痛愈的作用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 跟痛症一般对症治疗效果不佳。笔者于1989年~1992年,采用自拟跟痛散合跟骨钻孔治疗跟痛症,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45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45例中,男36例,女9例;年龄20~40岁14例,41~60岁31例;右侧22例,左侧10例,双侧13例;病史1~2年25例,3~5年14例,6~10年6例;伴有跟骨刺者32例,36个跟骨(治疗前有15例17个跟骨已行跟骨刺切除术);跟痛较轻不影响功能者6例,疼痛较重、行走困难、影响功能者34例,疼痛严重需扶杖行走者5例。  相似文献   

5.
经跟距反弹固定器治疗跟骨骨折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金玲  李淑花 《中医正骨》2000,12(10):54-54
自 1995~ 1998年 ,我科采用经跟距反弹固定器治疗跟骨新鲜骨折 2 0 8例 ,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经验总结介绍如下。1 临床护理1.1 体位 要求病人卧床休息 ,患肢抬高放于垫枕上 ,取功能位或侧卧位 ,足跟悬空。并向病人说明保持正确体位的重要性 ,取得配合。1.2 预防针眼感染  1整复前严格消毒跟骨反弹固定器及内固定钢针。 2做好皮肤准备工作 ,肿胀较甚者待肿胀减轻后再行整复固定。 3密切观察针眼处渗出情况及体温变化 ,保持局部清洁干燥。每日 2次用注射器在进针处推注 75 %酒精 5~10 ml。4遵医嘱及时合理应用抗生素。5保持病室…  相似文献   

6.
7.
跟痛症为骨科极为常见的疾病,西医常诊断为“跟骨结节滑囊炎”、“跟骨骨刺”、“跟骨骨质增生”等。本病轻则感觉不适,重则足跟不能负重行走,且治疗后极易复发,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临床观察发现,口服药物疗效不肯定,有相当部分患者因惧怕疼痛等各种原因拒绝接受局部封闭、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针刀治疗跟痛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998年4月—2008年6月共计289例使用针刀治疗的跟痛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89例患者中,治愈197例,占68.17%;有效66例,占22.84%;总有效率达91.00%。结论:针刀治疗跟痛症操作简便,临床疗效肯定,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1994年以来,我们根据中医“通则不痛”的原理,采用跟骨钻孔的方法治疗跟骨高压性跟痛证28例,疗法操作简单,病人易于接受,无明显损伤性,临床疗效可靠,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9例;年龄42~68岁,平均55岁;左侧14例...  相似文献   

10.
卢阳春  徐斌 《江西中医药》2008,39(10):54-55
跟骨骨折通常源于足跟部突发的高速撞击,其预后主要与骨折类型以及治疗方法是否得当有关。过去多应用传统的轴向钢针撬拨疗法加石膏靴外固定治疗,但往往需石膏固定数月,不能进行早期功能锻炼;后足、踝关节往往处于僵硬状态,给后期功能恢复带来困难,并常有疼痛、足跟增宽等后遗症。对于波及关节面的跟骨骨折,开放复位越来越被普遍接受。  相似文献   

11.
刘晔 《中国中医药咨讯》2011,3(14):138-138,153
【摘要】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外科手术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41例56足跟骨骨折均采用L”型大切口跟骨刚板固定,保护腓肠神经,术后进行Marglang足部评分标准,并评价骨折复位效果。结果:采用Marglang足部评分标准,47足中24足优秀,17足良好,4足一般,2足差,优良率为87.23%。31例单侧跟骨骨折患者与对侧比较,BoNer角术后3个月恢复到86.2%:平均跟骨的高度恢复到84.1%。结论:手术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跟痛症是成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临床症状是站立或步行时足跟部疼痛,影响行走。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笔者采用局部拍打配合白醋浸泡治疗跟痛症共136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改良跟骨骨折切口的手术经验。方法:应用跟骨铜板治疗跟骨骨折76例。结果:76例患者随访2~24个月,骨折愈合时间8~12周,平均10周。结论:改良跟骨切口治疗跟骨骨折安全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手术患者较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4.
跟痛症不多见,临床上鲜有得效方药,作者自1961年以来,以针刺治疗跟痛症49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资料一般资料本组跟痛症患者49例,男2例,女47例。年龄20岁~65岁,平均46.7岁。职业依次为:教师、工人、营业员、农民、理发师、家属、干部、保育员、巴蕾舞演员。病史4~12年,平均6.3年。均为双侧发病。诊断条件①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缓  相似文献   

15.
足跟痛是因跟骨足底而所附着的肌肉,韧带承受力量不均衡,使骨膜受到牵引而引起的骨科痛。现代医学称:跟骨骨膜炎、跟骨骨刺。其发病原因多由于穿鞋不适、跑步过久,足跟外伤畸形,足底纵弓塌陷,跟骨负重点转移。还有年老体弱,骨质发生退行性病变等因素,导致足跟部或跟腱附着处发生慢性炎症所致。  相似文献   

16.
针对跟骨骨折移位复杂,治疗困难及目前多种外固定架功能单一的问题,在尸体实验的基础上,设计出一种新型的三维跟骨复位固定架,利用三个相互垂直的力同时纠正跟骨的贝氏角和侧方移位并能维持复位后位置。经125例132个跟骨应用观察,优良率为97.6%,证明这是一种简便有效的好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周泳瀚  于元波 《中医正骨》2000,12(10):41-42
跟痛症是骨伤科门诊常见病。自 1994~ 1999年 ,作者采用啄法加自制跟痛消涂膜治疗跟痛症 36例 ,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36例 ,男 19例 ,女 17例 ;年龄最小 40岁 ,最大 76岁 ,平均 5 3.3岁 ;病程最短 10天 ,最长 18年 ;左侧 14例 ,右侧 15例 ,双侧者 7例 ,共 43足 ;X线片示有骨质增生者 16例 ,排除跟骨骨髓炎、结核、肿瘤等。2 治疗方法2 .1 啄法 患者仰卧位。术者左手抬高患足 ,右手五指并拢1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2 河南省洛阳市老城区公费医疗门诊部成梅花形 ,交替叩击阿是穴及太溪、昆仑、涌泉、足…  相似文献   

18.
跟骨骨折治疗概况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跟骨骨折是临床上常见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1~2%,其中骨折线波及后距下关节达92.5%。由于跟骨结构形态特异,造成跟骨骨折后的折块严重压陷、爆裂,增加了复位后固定的难度,使一部分病人遗留持续性疼痛和功能障碍,致残率高达30%以上,即使精心治疗也是如此。因此应引起同道注意,共同研究,提高疗效。1 跟骨解剖与骨折机制跟骨是足部最大的跗骨,有六个不规则的面所组成,形态特异,内以松质骨为主裹一菲薄的骨皮质。被坚韧而富有弹性的U型纤维垫所紧附、虽然跟骨松质骨密度为0.186g/cm~3,但其抗压强度却在3.73MPa之上,以最少的材料发挥最大的作用,并通过距骨、内侧楔骨、第1跖骨构成内侧高弓,并与骰骨、第5跖骨构成外侧低弓,而形成三个力点,缓解集中于跟骨的应力冲击。藤卷悦夫在光弹性实验中对制作的内外侧弓纵切面标本施加负荷观察主应力曲线看到,内侧标本有三个应力曲线:①后部从跟骨经后  相似文献   

19.
跟骨骨刺是由跟骨结节处发生损伤性炎症等产生骨刺,由于碰伤或过度摩擦而引起跟骨滑囊炎、跟骨脂肪垫炎,从而引起疼痛、水肿、充血、炎性反应,使患者站立或走路时跟骨底部疼痛。笔者采用独特疗法治疗本病,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跟骨矫形鞋是根据骨折治疗的动静结合原则,结合现代生物力学、材料工程学理论而设计出的。矫形鞋分鞋底、鞋帮2个部分。鞋底部基质是聚胺酯发泡材料,外裹以皮革;鞋帮分为前部与后部,以多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