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过去的20世纪中,众多学者对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急性期的中医治疗方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震古烁今的成就.如何在崭新的21世纪中使该领域的研究能更加有所作为,是中医科研人员需要着重思考的问题.我们在柯明远教授的指导下,采用探索型科研方法对ICH急性期的病机、治法和方药进行研究,试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古代中医治疗中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录古籍中治疗中风的方剂422首,用Epidata建立数据库,对药物的使用频次、类别、使用比例等进行统计分析,并运用关联规则及复杂网络分析对其用药规律进行提取。结果:纳入方剂涉及中药18个种类,药物221种,使用频次共4 058次;使用比例较高的依次为解表药、补益药、祛风湿药、清热药、活血药等;使用频次较高的药物依次为防风、川芎、当归、人参、白芍等;药物的使用以温、平、微温、微寒、寒为主,性味以辛、甘、苦为主,归经多以脾、肝、肺、心为主;根据Apriori算法,共产生496条规则,运用复杂网络分析提取了核心药物节点:防风、甘草、当归、川芎、人参和羌活。结论:古代中医治疗中风,重视祛风通络、补气养血治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3.
<正>我们采用"单证组方法"对福建省泉州地区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急性期患者进行干预,观察该治法对该地区ICH急性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4.
目的:基于信息挖掘技术,研究刘喜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的学术思想及用药规律。方法:建立"刘喜明教授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信息"数据库,主要记录证候、治则、药物等指标,采用频数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合专家访谈、运用中医药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刘喜明教授使用治法名称共18种,其中祛湿、活血、化痰、通络、行气治法133次,占61.01%;补气、滋阴、温阳57次,占26.15%;使用频次居前41位中药分布,依次为:丹参42次、半夏36次、薏苡仁28次、生黄芪28次、黄连28次、枳实28次、僵蚕25次、麦冬24次、川牛膝21次、太子参18次、橘络18次、巴戟天18次、黄芩18次、佩兰14次等。结论:刘喜明教授辨治2型糖尿病善用"芳香宣通"及"平补阴阳",常用治法:芳香化湿、行气活血、化痰祛湿、通络、调补阴阳等;常用药物:丹参、半夏、薏苡仁、枳实、僵蚕、橘络、佩兰、麦冬、玉竹、巴戟天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ICH)急性期淤血、浊邪、热毒突出的特点,确定化淤泄浊解毒为ICH急性期的基本治法。据此拟定血肿消口服液,观察其治疗ICH疗效。方法随机将60例ICH分为:治疗组30例,应用血肿消口服液;对照组30例,应用脑血康口服液,两组均配合早期康复及西医内科基础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两组的中风病中医积分明显降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改善。结论对于ICH,化淤泄浊解毒法能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烦躁的用药组方规律,探讨烦躁的病机和治法特点。方法:在运用贝叶斯网络技术处理《中医方剂大辞典》中1968首烦躁治疗方剂的基础上,继而进行药物分类、使用频次、药性及各种治法的使用频次、配伍频次分析。结果:烦躁的用药以清热药、养阴(血)药和益气药的使用频次最多;烦躁治疗药物的药性以苦寒、甘寒、甘温为主,归经涉及五脏系统;清热、养阴(血)、益气是烦躁的主要治疗方法。结论:烦躁的主要病机是阴虚内热和气阴(血)不足,清热养阴(血)法和益气养阴(血)法是烦躁治疗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7.
247首安神方剂用药组方规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包祖晓  唐启盛  曲淼  赵晶 《中医杂志》2007,48(11):1013-1015
目的分析安神方剂的用药组方规律,探讨神志病的病机、证候、治法特点。方法统计分析247首安神方剂的药物分类、使用频次、五脏归经及各种治法的使用频次、配伍频次。结果补益法在神志病治疗中的使用频次最高,多与化痰除湿等祛实治法配伍使用;五脏归经以入肾、肝、脾经为主。结论虚证(尤其肾虚)是神志病的首要病机,虚实夹杂是主要证候特点,补益法和化痰除湿法的配伍应用是神志病治疗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对文献的统计分析,根据高频药对、高频处方、高频治法、高频证型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其规律,探寻其共性,为制定该病的中医证治规范奠定理论基础。结果:痛风性关节炎的最高频次证型:湿热阻络;高频治法:清热利湿、疏筋壮骨;高频处方:四妙丸加减;高频药对:(1)苍术、黄柏;(2)牛膝、薏苡仁。其余四型按频次高低分别为:瘀热阻滞型、痰浊阻滞型、肝肾不足型、脾气虚弱型。据统计结果分析,我们可以探寻中医治疗该病的证治规律。尽管中医治疗疾病具有个体化的特点,但对于某种疾病,由于其病机、证候分布有一定的共性特征,故治疗时必然存在一定的核心治法、核心处方和药对。  相似文献   

9.
胡雪原  李鸿涛  赵阳  张晓丽  李兵 《新中医》2021,53(18):19-24
目的:通过对《临证指南医案》痉厥医案的整理和分析,归纳叶天士治疗痉厥的经验,为现代医学临证诊疗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选取《临证指南医案·卷七》中的68 则痉厥医案,对治疗痉厥使用药物的药性、药味、功效及归经进行统计分析,运用中医学理论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8 则医案,涉及证候19 种,中药118 味,其中高频药物(使用频次≥6 次) 共27 味;使用频次≥4 次的药物功效类别共12 类,使用频次由多到少排序:补虚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常用药物的药性以寒、温、平为主,其中寒性药物最多。药味主要为甘味、苦味、辛味,以甘味药最多。归经包括心经、肾经、肺经、肝经、脾经等,使用频次由多到少排序:心经>肾经>肺经>肝经、脾经。关联分析得到14 组药对,并将使用频次≥6 次的26 味高频药物进行聚类,得到5 类有意义的药组。结论:叶天士治疗痉厥的治法主要有清热养阴法、祛风通络法、清润滋补法、通闭开窍法、滋阴潜阳法等。根据不同病机随证变法,其所用的经典药物和辨证选方的思想为现代临床医生遣方用药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心悸是临床上的常见病,痰饮致悸(痰饮扰心型心悸)的患者并不少见。历代医家都对痰饮致悸的病机、证候和治疗进行了研究和阐述,形成了痰饮致悸"病机—治法方药"的系统体系,通过对这个体系的研究,对于运用中医药治疗痰饮致悸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