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3个方面阐述中医辨治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优势,即病证结合、整体辨治;局部辨析、对症用药;安全有效、缓缓图治.辨治分3型:脾气亏虚治以健脾益气、利湿化浊,方用自拟健脾化痰饮;肝肾不足治以补益肝肾、益精明目,方用自拟滋肾明目饮;气阴两虚治以健脾益气、滋肾明目,方用自拟健脾滋肾饮.临证注重预防为主,早期治疗;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  相似文献   

2.
李丽娟 《北京中医药》2021,40(8):842-844
王京奇老师擅长中医药治疗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提出脾虚气弱是发病的根本原因,尤重健脾益气,贯穿治疗始终.根据症状表现和病机演变规律,提出分期论治.初期肝脏炎症损伤尚不严重,多见脾虚气弱、痰浊瘀阻证,治以健脾益气、化痰祛瘀为法;中期随着肝脏炎症不断加重,以气阴两虚、湿热毒结证为主,治以益气养阴、清热解毒祛湿;后期病由脾及肾,正气大伤,邪势未衰,正虚邪恋,多见脾肾阳虚、痰湿停聚证,以温补脾肾、燥湿化痰为治则.  相似文献   

3.
脾肾两虚瘀夹理论与衰老机理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钟毅  孙立 《中医杂志》2000,41(6):325-328
中医学认为,衰老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肾虚,脾虚可致衰老,瘀血、痰浊亦可致衰老;而补肾法,健脾益气法,活血化瘀法、化痰法均可延缓衰教练站肾健脾益气是延衰老老的基本途径,活血化痰是延缓衰老的重要方法,但虚实夹杂多因素致衰老更多见,其中“虚”多集中于脾肾两虚,“实”则集中在痰浊与瘀血两大类。脾肾两虚,夹瘀夹更能准确全面地反映衰老的本质,是衰的主要病机,从临床和实验研究两方面论证了补肾健脾益气,因化痰延缓衰  相似文献   

4.
痹证虽因风寒湿三气而致,亦因元气之虚,属本虚标实之证,以本虚为主。“脾为之卫”理论是指脾具有防病祛邪、保卫机体的作用,是脾功能的综合体现。古有正虚本在脾之言,痹证的主要病机乃“脾失之卫”,故在治疗上可运用补脾培元、益气养血,益气固表、调和营卫,健脾利湿、化痰祛瘀等治法以“健脾复卫”,为痹证的中医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黄芪味甘性温,有利气扶阳之功,阳虚之人表虚自汗,可以固表止汗;气血不足,神疲体倦,可以补虚益损;脾胃虚弱,食少泄泻,可以健脾止泻;阳气不运,水肿尿闭,可以温阳利水;痈疽内陷,脓血稀少,可以内托排脓;中风偏枯,手足不遂,可以和血通络;中气下陷,崩漏脱肛,可以固气摄脱。黄芪是一味益气扶正的药物,适用之所以广泛,与它的配伍有着很大的关系。如补气温阳,常与人参桂枝配合,补气生血,多与当归同用;益气升陷,则配参、术、升、柴;益气滋阴,则配地黄、麦冬;如配健脾利水的白术、防已,则能益气利水;配合活血通络的当  相似文献   

6.
介绍卜献春主任医师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经验。卜献春主任医师临床将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分初期和后期辨证治疗,初期的病机为肝郁化火,痰气相搏,故治疗以治肝为先,化痰为辅;清肝化痰用龙胆泻肝汤加减,疏肝化痰用逍遥散合二陈汤加减,平肝化痰用天麻钩藤饮合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后期多为脾肾亏虚,气阴不足,治当健脾益气、滋肾养阴,兼顾痰瘀。补肾健脾、益气化痰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补肾养阴、化痰祛瘀用参麦地黄汤加减。  相似文献   

7.
赵鑫 《陕西中医》2013,34(8):1021-1022
作为老年人群的常见病之一,老年痴呆症目前尚缺乏可靠、确切的诊疗手段,中医认为该病属本虚标实之症,脾肾亏虚、痰浊瘀血为其基本病机.肾虚则精髓不足、脾虚则脑髓失养,加之痰浊瘀血阻滞经络,脑络不通,以致清窍失灵.故此治宜益气健脾,补肾填髓,化痰活血,醒神开窍.益气健脾可生养气血,化痰去湿,补肾填髓则髓海充足,化痰则窍开而神明,活血则脑络通畅.本文从中医角度探讨了该症的病因病机及治疗原则,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黄芪味甘,性温,为常用补气药,有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的功效。姜春华老师在介绍黄芪的临床配伍应用时曾说:“黄芪不仅常与补养药同用以益气补虚,且常与祛邪药同用以扶正祛邪。在益气补虚方面:如配人参或党参,则大补元气;配附子,则补气助阳;配当归,则补气生血;配白术,则益气健脾;配参、术、升、柴等,则补中益气,治中气下陷,内脏下垂。在扶正祛邪方面:如配白术、防风为玉屏风散,可固表止汗,治卫虚自汗;配当归、穿山甲等如透脓散,可托毒生肌,治气虚痈疮难愈;配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地龙,可补气活血通络,用治中风后…  相似文献   

9.
老年非痴呆型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之痰浊证以虚为本,以痰浊为标,属虚中挟实的病理特点,虽正气虚弱是痰浊内生之因,但不祛痰则正气难以得到补益,消痰即所以补正也。故治痰时消补结合,以消为主。严格掌握"健脾化痰、补肾化痰、温阳化痰、益气化痰、滋阴化痰"等补虚法的适应证,以防妄事补益而致气血壅滞。  相似文献   

10.
干燥综合征属"燥痹"范畴,乃津液化生与运行敷布失常。"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对津液生成、运转作用重要。气阴两伤、血瘀阴枯、燥毒生风,均与脾密切相关。"燥者濡之",培土健脾系治疗宗旨。从脾气虚论治有益气健脾、滋阴润燥,益气健脾、温阳通脉,燥湿健脾、益气生津;从脾阴虚论治有补脾益阴、滋胃生津,滋阴润燥、益气生津,益胃养阴、清热生津。  相似文献   

11.
肝硬变腹水病机乃本虚标实,治疗当强调扶正补虚,脾胃位居中焦,乃气机升降之枢,故需强调健脾益气以扶正气,升提清阳以降湿浊从而增强中医辨治肝硬变腹水的疗效。肝硬变腹水其标总以水湿为患,但气能行水,故有形之水湿,必依赖于无形之气的推动方不停聚为邪,故治水必治气,气足则水行。不论在肝硬变腹水的早期或晚期,不论是邪实为甚还是正虚为主,益气升清法需贯穿治疗的全过程,在早期可"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而达厚土制水以防腹水生成,在晚期可益气培土升清以助腹水消散及防止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以数据挖掘方法探讨《中华医典》中治疗胃脘痛方剂的组方规律,为中医药治疗胃脘痛提供参 考。方法检索《中华医典》中所有治疗胃脘痛的有效处方,利用SAS 9.3 等统计软件对药物进行因子分析与 关联规则分析,挖掘高频次药物、药对、药性与归类等,并以方测法,总结用药规律。结果共筛选处方 426 首,236 味中药,涉及中药类别17 种,其中高频药物42 味,以理气药、补虚药、温里药为主,常用药对 26 组,强关联药物组合5 个,所体现的常用治法有10 类。结论胃脘痛治疗以理气药、补虚药、温里药为 主,以调理气机、益气健脾为基本治疗原则,主要治法为调畅气机、温中散寒、调和营卫、健脾益气、活血化 瘀、化痰理气、健脾益气燥湿、清热化湿、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善用陈皮、半夏、茯苓、甘草及其相互配 伍,彰显“益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次以半夏、香附、陈皮相互搭配凸显“疏肝、理气、化痰” 之效, 该研究可为胃脘痛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慢性心力衰竭乃多种心脏疾患的终末阶段,可归属于中医学"心水"范畴,概其病机属本虚标实,以心气亏虚为本,痰浊、瘀血、水饮为标。"心受气于脾"理论出自《黄帝内经》,参机求法,慢性心力衰竭的辨治应以脾为关键。从脾论治,施以健脾益气、温脾补土、固脾护卫、调脾颐心等大法,临床取效满意。附验案1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4.
丹溪承东垣之法,然不拘泥其对脾胃之治,主张清养脾胃,顾护胃气阴精;甘温助脾,益气扶正补虚;调气健脾,温通解郁祛邪。本文从多方面初步探讨丹溪的脾胃论治思想。  相似文献   

15.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发现,脾与失眠密切相关。脾主运化、统血,为气血生化之源,脾虚气血生化乏源,心神失养,致心脾两虚型失眠;肝郁乘脾,致脾运失健,运化失职,心神无所养,发为肝郁脾虚型失眠;脾喜燥恶湿,为生痰之源,脾虚失运,积湿生痰,蕴久化热,痰热上扰于心,心神失宁,致痰热扰神型失眠。治疗可分别采用健脾益气、宁心安神,方选归脾汤;疏肝行气、健脾安神,方选自拟逍遥安神汤;燥湿健脾、清化痰热,方选黄连温胆汤。验之临床,获效满意。附验案3则以佐证。  相似文献   

16.
朱丹溪擅长从气、血、痰、郁辨治杂病。胃癌的病机以脾胃亏虚、气血不足为基础,痰瘀互结、邪实郁滞为要素,因此临证可基于朱丹溪学术思想,从气、血、痰、郁论治。从气论治,当治以健脾益气、调理气机;从血论治,可治以养血化瘀、清化血热;从痰论治,应治以实脾化痰、顺气导痰;从郁论治,宜治以理气解郁、开郁散结。  相似文献   

17.
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特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机特点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治疗应以调畅气机,理气通降为要.以益气健脾为主,燥润相济,以化痰祛瘀驱毒为辅,以达到扶正祛邪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介绍杨金坤教授以健脾化痰法治疗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经验。认为脾虚痰聚是原发性肝癌的主要病机,治疗时以健脾益气为基,辨证化痰为辅,据证选用祛湿化痰、软坚化痰、温阳化痰、理气化痰诸法,常获良效。并附验案1则。  相似文献   

19.
介绍李朝敏教授运用健脾化浊法治疗肥胖的临床经验.李教授认为肥胖病性多属本虚标实,本虚以脾虚为主,标实以痰湿为主;病位主要在脾肾,与脾的关系尤为密切.其立法关键在于扶正祛邪,遣方用药上主要以黄芪、党参健脾益气治其本,半夏、茯苓、陈皮燥湿健脾、理气化痰治其标;再据虚实、标本之偏重,酌情予苍术、厚朴、泽泻、决明子以增燥湿化痰、利水泄浊之力,或白术、山药等味以增健脾之效;更因兼夹邪气不同,加入活血祛瘀、芳香化浊、消食化积等药随症治之.  相似文献   

20.
运用补中益气汤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补中益气汤是李东垣遵《内经》"损者益之","劳者温之"之旨而制定的补益名方.东垣曰:"内伤脾胃,乃伤其气;外感风寒,乃伤其形.伤其外为有余,有余者泻之;伤其内为不足,不足者补之.内伤不足之病,苟误认作外感有余之病而反泻之,则虚其虚也."方中黄芪为君,补中益气,升阳固表止汗;党参、白术、甘草为臣,益气健脾补中;佐以当归补血和血;陈皮理气和胃;更用少量升麻、柴胡升举清阳以为使,兼有疏郁透达之意,诸药相伍,共起益气健脾,升阳举陷之功.在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