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一、病因病机病机是湿邪影响任、带二脉,以致任脉失固,带脉失约。湿邪可以由内生,也可以由外侵而致。 (一)脏腑内伤 1.脾虚湿陷。由于饮食不节,或劳倦过度、或忧思气结,损伤脾气,脾虚运化失职,水湿內停,湿邪下注伤及任带,以致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发为带下病。 2.肾虚。(1)精关不固。“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先天不足,或房劳多产伤及肾气,肾虚精关不固,精液滑脱而下,伤  相似文献   

2.
<正> 带下病,是以妇女阴道分泌物量多,绵绵不断,或色、质、气味异常改变,或伴有局部或全身症状为主要表现的妇科疾病。其病因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两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形成。湿邪有内外之别,外湿,指外感湿邪;内湿,一般指脾虚失运,肾虚失固所致。所以,在带下病的辨证施护过程中,要着眼于湿,分清寒与热;要立足脾肾,明辨气血阴阳。如此,才能根据不同的证候,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达到预期护理目标。现将护理体会浅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拟宫炎宁散治疗慢性宫颈炎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慢性宫颈炎的发病机理是因湿邪为患,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而为病。湿邪的产生或因脾虚失运,水湿不化;或因肾虚失固,封藏失司;或因摄生不慎,感受外来湿邪;宫炎宁散配合灌洗中药有除湿敛疮、化腐生肌、清热解毒、杀虫止痒敛带等作用,且无副作用及不良反应,治疗方法简单易行,易被患者接受。  相似文献   

4.
带下治验     
湿邪是带下的主要病因。带下病主要是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致。《傅青主女科》:”夫带下俱是湿症,而以带脉不能约束而有此病。”湿邪有内外之别。外湿是指外感之湿邪(包括湿  相似文献   

5.
李瑞芹  李翠萍 《光明中医》2011,26(11):2212-2213
带下病是妇科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带下病的产生主要是脾虚湿滞而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傅青主女科》探究带下病之源在于重视湿邪,其治不拘于古,治病求本,组方精妙,审因论治,使湿邪得解。  相似文献   

6.
白带,指从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白色分泌物。若这种白色分泌物比正常的多,或气味、色质发生变化,则称之白带病。带症的形成与带脉、任脉有密切关系。若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湿浊下注,即成带下。临床中白带的病因很多,但脾肾虚与湿热所引起的较为多见。笔者在临床用自拟五白龙牡汤治疗  相似文献   

7.
复方乌鸡口服液治疗带下病的疗效观察朱令元方铝(江西省药物研究所南昌330029)妇女体虚、脾虚失运、肾虚失固致内湿加重,使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带下量明显增多,称虚证带下病。以江西泰和乌鸡为主要原料的乌鸡白凤丸,具清虚热,补气血之功,用于虚证带下病疗效确切。但由于大蜜丸具有体积大,不便服用之缺点,江西省药物研究所和江西泰和制药厂将其改剂型为口服液。为了比较新剂型与原剂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于1989年4月至1990年6月在....  相似文献   

8.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之一,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对于本病的治疗,历代医家有很多论述,治法众多,有从湿论治者,有从脾论治者,有从肾论治者。我认为本病是一个虚实挟杂的病证,主要与脾虚失运,中气不足,湿浊下注有关,其治疗应当从脾虚论治。《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本病因湿邪为患,影响任、带二脉,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而成。湿虽有内  相似文献   

9.
带下病的中医理论与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者,称为带下病。本病系由湿邪影响冲任,事带脉失约,任脉失固,导致阴道分泌物量多世界形势色质气味改变  相似文献   

10.
脾虚湿盛是指脾虚内湿阻滞的病理。脾虚湿盛清浊不分则泄泻;脾虚湿盛水溢肌表则水肿;脾虚湿盛带脉不固则带下。参苓白术散健脾渗湿,治病求本,异病同治,每或良效。  相似文献   

11.
带下病是妇科常见病证,究其病因不外乎脾虚生湿、肾虚失固及湿热内侵等引起带脉失约而致。我在临床将本病分为脾虚湿阻、肾阳不足和湿热蕴结三型,分别采用健脾祛湿、温补肾阳、清泄热毒法,喜用仲景方,获效颇佳。例一:脾虚湿阻洪××,27岁,工人,1979年5月19日初诊。带下量多,色白如涕,历时已久,面色萎黄。四肢无力,胃纳不振,下肢虚浮,苔白腻,脉细。此属脾虚失运,水湿自生,下注带脉。治拟温中健脾,行气化水为主,方取仲景理中汤合五  相似文献   

12.
生殖道感染是引起继发性不孕的重要因素之一,属于祖国医学"带下病"的范畴。蔡小荪教授认为,生殖道感染性不孕的主要病机是寒湿外侵、劳倦内伤或肾虚气化失司,影响任带二脉,任脉不固,带脉失约。在治疗上,蔡老师采用疏经通络、活血祛瘀、下利通幽的方法,以求畅达。  相似文献   

13.
带症便方四则梁开发(四川省绵竹县人民医院,618200)妇女阴道分泌物较正常增多,并出现色、质、气味异常,或伴有全身其它症状者,称为带下病或带下症。中医认为此病多因脾肾虚弱或湿热毒邪侵袭,任脉不固,带脉不约而发。现将笔者临床常用的便验方选辑四则介绍于...  相似文献   

14.
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者[1]。临床上常见带下过多,其发病的主要病机是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所致。湿邪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治疗主要以除湿止带为主。但是对于带下病病程较久的病例,临床一味采取除湿止带法疗效较差。笔者采用少腹逐瘀汤治疗病程较久的带下病患者1例,收效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5.
赵复国 《中医杂志》2001,42(12):756-756
答:黄带淋漓,缠绵起伏,常见于阴虚内热,脾虚湿盛,饮食失节,阳脏体质之人。病源肝肾阴虚,热自内生。恣食香燥,肥甘厚味。积湿生热,损伤脾胃。脾虚运迟,湿浊再生。湿热源源下注。《诸病源候论》所谓:“带下色黄者,脾脏虚损,故带下而挟黄色”。房劳失度,消耗真阴,任带脉损伤。阴虚生内热,热灼阴液,湿热内生。深伏任脉胞宫,带脉损伤,失于约束。《傅青主女科》所谓:“黄带为任脉中湿热不得化,煎熬成汁,变而为黄”。实指  相似文献   

16.
十一、内湿与外湿的区别与联系外湿指六淫中的湿邪,多为外伤雾露、冒雨涉水、坐卧湿地、居处潮湿、汗出贴衣、气候潮湿等感受的外界湿邪。内湿是由于脾失健运,水湿痰浊停聚的病理状态,与肾的关系也极为密切。外湿与内湿是相互影响的。外湿侵入机体易伤脾,即湿邪困脾,则脾失健运,又生内湿;脾虚内湿素盛之体,又易感受外湿。  相似文献   

17.
浅谈脾虚泄泻的辨证论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泄泻是临床常见病 ,泄指大便稀薄 ,时作时止 ,其势缓者 ;泻指大便直下 ,如水倾注 ,其势急者。二者合称为泄泻。泄泻致病原因很多 ,有寒泻、热泻、湿泻、食泻、虚泻、暑泻等 ,而虚泻又有脾虚泻、肾虚泻。本文仅就脾虚泄泻予以讨论。泄泻之本 ,无不由于脾胃 ,临床上以脾虚泄泻最为多见。脾虚泄泻乃因脾虚湿胜 ,湿邪为患 ,困扼脾胃 ,致运化失常 ,则成濡泄。脾失健运 ,水谷不化精微 ,湿浊内生 ,混杂而下 ,发生泄泻。脾虚泄泻 ,临床常有误诊者。不少人在论述脾虚泄泻时 ,均以“大便稀溏”作为其主要症状 ,但验之临床 ,并非尽然。1 大便先干后溏…  相似文献   

18.
中医对蛋白尿病因病机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孙慧  云鹰 《河南中医》2008,28(9):17-19
蛋白尿的产生不外乎本虚标实,邪实正虚,且两者相互影响。本虚责自肾脾肺,标实多见湿、浊、风、毒、瘀。肾虚封藏失司,固摄无权,精微下流;脾虚不能升清降浊,清气不升反而下泄,加之湿邪、外感风邪、毒邪、瘀血等,导致瘀阻肾络,精气不能畅流,壅而外溢,精微下泄而成蛋白尿。  相似文献   

19.
带下病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指带下量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者,主要病机为湿邪伤及任带二脉,使任脉不固,带脉失约,胞脉气血失和,常常合并有月经不调、阴痒、阴痛、不孕等。笔者从2011年3月至2012年6月,在门诊采用中药内服外洗治疗带下病8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白崩是指阴道内不时有透明粘液或米泔样液流出,量多似崩的症状,属带下病范畴,主要病机为脾、肾受病或邪气侵犯冲任、胞宫、阴器,使任脉失固,带脉失约,以致带下量明显增多,临床此病较为少见,笔者曾治疗2例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