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制备三七总皂苷联合淫羊藿苷壳聚糖微球,研究制备工艺参数对载药微球的药物包封率的影响.方法:以壳聚糖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三七总皂苷联合淫羊藿苷壳聚糖微球.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以包封率和载药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选最佳制备工艺.结果: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选取乳化剂质量分数4%,壳聚糖质量分数4%,油水比8∶1,搅拌速度400 r·min -1.结论:所得载药微球外表形态良好,包封率高,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2.
目的制备由苍术与艾叶等挥发油组成的苍艾鼻用微球,探究其最佳制备工艺,以增加挥发油在制剂中的稳定性,增强其疗效。方法以明胶与阿拉伯胶为载体,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微球,并通过考察微球粒径、粒径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等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通过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和紫外分光光度法等评价微球质量。结果在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下,采用乳化法交联法所制备的苍艾微球形态圆整,粒径均匀,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49.45μm,粒径跨度为0.32μm,平均载药量为7.46%,药物包封率为23.05%。结论优选制备工艺所得的微球具有很好的储存稳定性和操作重复性,工艺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多孔二氧化硅的肉桂挥发油微球的制备及其性能表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优选基于多孔二氧化硅的肉桂挥发油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采用多孔二氧化硅吸附肉桂挥发油后,以海藻酸钠为骨架材料,通过滴制法制备肉桂挥发油微球;以微球粒径及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等作为考察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扫描电镜(SEM)、综合热分析(TGA)和红外光谱(IR)等方法对肉桂挥发油微球进行表征,并进行体外释药试验。结果表明按优化工艺参数制备的肉桂挥发油微球形态圆整,粒度均匀,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径为1.61 mm,平均载药量为32.85%,药物包封率为94.79%。在pH 1.0,4.0,6.8,7.4环境中,6 h达到药物最大释放量,分别为50.2%,72.6%,95.0%,97.4%。同时IR,TGA等方法证明了微球的生成。优选制备工艺所得肉桂挥发油微球具有操作稳定性,工艺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制备阿昔洛韦明胶微球,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能。方法: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阿昔洛韦明胶微球,通过考察其粒径、包封率、载药量优化处方工艺。结果:该工艺制备的微球光滑圆整,其平均粒径为21μm,粒径分布均匀。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15.3%、80.5%。12min体外累积释药量达95.2%。结论: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的明胶微球具有很好的缓释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制备粒径均一的水飞蓟宾PLGA微球,并优选其制备工艺。方法:采用快速膜乳化-溶剂萃取/挥发法制备水飞蓟宾PLGA微球,以平均粒径和径距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油相溶剂、膜孔径、过膜压力、油水相体积比4个影响因素,正交试验考察药辅比、PVA质量分数及油水相体积比对制备工艺的影响;考察水飞蓟宾PLGA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形貌等理化性质。结果:SPG膜孔径2.8μm,过膜压力1.0 MPa,离心20 min,固化液为生理盐水;水飞蓟宾PLGA微球的最佳制备工艺为药辅比1∶4,PVA质量分数3%,油水相体积比1∶19。制备的微球圆整度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2.634±0.35)μm,径距(13.326±3.06),载药量(14.84±0.76)%,包封率(56.16±3.77)%。结论:快速膜乳化法可用于制备中药难溶性成分水飞蓟宾PLGA微球,且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可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化香树果序提取物壳聚糖微球,并采用响应面法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方法: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对化香树果序提取物鼻黏膜用微球的制备工艺进行设计并优化。结果:最佳制备工艺:醋酸浓度为4.99%、span-80量为3.50 mL,油相与水相比为2.971。考虑到实际条件,将以上条件分别调整为:醋酸浓度5%、span-80量3.50 mL、油相与水相比31。采用以上最佳工艺制备微球,测定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28.9%、43.8%。结论:优化后得到稳定的制备工艺,包封率和载药量较高,适于鼻黏膜用化香树果序提取物壳聚糖微球的制备。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避免传统制备壳聚糖微球过程中使用对人体具有刺激性和毒性的酸性溶剂及醛类交联剂,提高制剂鼻腔给药的生物相容性,本实验采用水溶性羧化壳聚糖为药物载体材料,通过乳化溶剂挥干法制备鼻用微球。方法 以佐米曲普坦为模型药物,考察处方工艺因素的改变对载佐米曲普坦的羧化壳聚糖微球特性的影响,并筛选出微球的最佳处方和制备工艺,进而对微球的收率、粒径、外观、载药量、包封率以及释放行为等进行评价。结果 所得微球呈球形,表面光滑,流动性较好,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为(21.4±10.1)μm,载药量为5.67%,包封率为62.4%,体外释放研究表明微球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 乳化溶剂挥干法制备羧化壳聚糖鼻用微球是可行的,可避免酸性溶剂及醛类毒性交联剂的使用。  相似文献   

8.
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研究了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的制备工艺及体外释放行为,以制备一种适合肝动脉栓塞的青蒿琥酯给药方式。以聚乳酸为材料,聚乙烯醇为乳化剂,采用O/W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青蒿琥酯聚乳酸微球,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优化。以载药量、包封率、粒径为指标,对聚乳酸浓度、聚乙烯醇浓度、药载比、搅拌速度等进行单因素考察,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聚乳酸质量分数9.0%,聚乙烯醇质量分数0.9%,药载比1:2,搅拌速度1 000 r·min-1。并对最佳工艺进行了验证,微球粒径为(101.7±0.37)μm,载药量和包封率分别为(30.8±0.84)%,(53.6±0.62)%。研究表明该工艺合理,稳定性好,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紫花牡荆素壳聚糖微球,优化其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放性质。方法:以山梨糖醇酐单油酸酯和聚山梨酯-80为乳化剂,液体石蜡为油相,戊二醛作交联剂,采用乳化交联法制备紫花牡荆素壳聚糖微球。利用Design-Expert8.0.6软件优化紫花牡荆素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工艺,扫描电镜观察目标微球形态,动态透析法检测目标微球的体外释药性能。结果:紫花牡荆素壳聚糖微球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油水相比例6∶1,交联时间3 h,转速1 400 r·min~(-1);目标微球形态较圆整、粒径分布较为均匀,平均粒径7.92μm,载药量29.20%,包封率39.23%。紫花牡荆素壳聚糖微球在4 h的药物累计释放率26.75%,之后释药平缓,释放变慢,48 h的药物累计释放率95%。微球在磷酸盐缓冲溶液(pH 7.4)中的释放遵循Higuchi方程。结论:优化的制备工艺简单易行。紫花牡荆素壳聚糖微球载药量较高,具有一定的缓释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制备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并对其进行体外释药考察。方法:采用高压均质法制备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用Franz扩散池考察其体外释药性质。结果:该制剂平均粒径81.1 nm,包封率为79.4%,载药量为47.5%;体外释药试验与辛夷挥发油相比,具有缓释效果。结论:本实验制备的辛夷挥发油纳米脂质体具有包封率高、粒径小的性质,体外能显著延缓药物释放,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制备工艺对卡铂白蛋白微球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考察制备因素对卡铂白蛋白微球的粒径、表面形态、包封率和体外释药性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直接加热固化法制备卡铂白蛋白微球。结果:搅拌速度、乳化剂、白蛋白浓度影响微球的粒径大小。药物与白蛋白的投料比例直接影响微球的表面特征、载药量和包封率。微球的体外释药行为受微球含药量、粒径大小、固化温度和固化时间等因素影响。结论:控制制备卡铂白蛋白微球的工艺条件,可以制备不同释药速率的微球。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不同方法制得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的理化特性。方法 采用乳化热固化法和高压电场法制备布比卡因人血清白蛋白微球,通过均匀设计考察乳化热固化法制备工艺条件对微球粒径、释药速率、载药量和包封率的影响,以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测定微球的体外释放度。结果 搅拌速度和药物/蛋白浓度比可分别显著影响粒径大小和药物包封率。不同粒径大小微球的释放行为表明,随着微球粒径增大,其释放行为愈符合Higuchi方程,微球粒径愈小,愈符合一级动力学释放模式。高压电场法与乳化热固化法制备工艺相比,高压电场法制备微球的粒径分布集中,跨度由1.98缩小为0.52,包封率由原来的50.87%提高到91.62%。结论 高压电场法是一种简单、可行的白蛋白微球制备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新鱼腥草素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的制备工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新鱼腥草素钠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微球(SNH-PLGA-MS)并考察其理化性质和体外释药特性.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SNH-PLGA-MS,通过正交实验设计优化、筛选处方与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外观形态、粒径及粒度分布、载药量和包封率、体外释放等进行考察.结果:工艺优化后所制备SNH-PLGA-MS为圆球形,平均粒径为10.736 μm,粒度分布集中,平均载药量为8.31%,平均包封率为89.297%,微球体外释药特性符合双相动力学方程.结论:通过工艺优化所制备微球,粒径符合肺靶向要求,包封率达到药典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优化载槐定碱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微球的制备工艺。方法采用O/O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PLGA微球。以形态、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和体外释放度为指标,单因素试验优化工艺。结果制得的微球圆整、均匀,平均粒径(17.16±3.94)μm,包封率(66.98±0.48)%,体外突释较低,缓释12 d时的释药量达90%。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所得槐定碱PLGA微球的载药量与包封率较高,缓释显著。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制备粒径均一度高的水飞蓟宾PLGA微球并对其制备工艺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快速膜乳化-溶剂萃取/挥发法,结合单因素和正交设计试验优化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微球的平均粒径、粒径分布、载药量、包封率及形貌等理化性质进行考察。结果:所得微球圆整度好,表面光滑,平均粒径为(2.634?.35)祄,径距为(13.326?.06),载药量为(14.84?.76)%,包封率为(56.16?.77)%。结论:快速膜乳化法可用于制备中药难溶性成分水飞蓟宾PLGA微球,且所制备的微球粒径均一可控。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优选盐酸青藤碱明胶微球的制备工艺,并对其外观、粒径及体外释放等性质进行考察。方法: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盐酸青藤碱微球,并对微球的载药量、包封率、产率、表征、粒径分布等质量评价指标进行考察。结果:盐酸青藤碱微球的最优工艺处方为明胶浓度质量分数为15%,水相与油相的体积比为1∶6,药物与载体质量比为1∶6,乳化剂的用量为1.5%。制得的微球外观呈圆球形、表面光滑、未出现粘连现象,平均粒径为12.15μm,平均载药量为12.36%,包封率为69.33%,产率为85.76%。结论:以最佳工艺处方制备盐酸青藤碱明胶微球工艺合理、稳定,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微球质量较好,具有明显的缓释作用,可为后期新制剂的开发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17,(6)
目的制备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方法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黏附微球。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葛根素加入量、乙基纤维素黏度、乙基纤维素与卡波姆934P比例、搅拌速度为影响因素,包封率及载药量为评价指标,正交试验优化制备工艺。溶解测定仪测定不同时间点葛根素含有量,绘制体外释放曲线。再通过测定胃黏膜上的滞留率来评价其生物黏附性。结果最佳条件为葛根素加入量200 mg,乙基纤维素黏度45 mPa·s,乙基纤维素与卡波姆934P比例2∶1,搅拌速度1 200 r/min,载药量59.7%,包封率90.8%。所得微球呈球形或类球形,载药后微球粒径增大,形态饱满,可在体外持续释放药物9 h,生物黏附性良好,在大鼠胃黏膜的滞留率达92.6%。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为葛根素生物黏附微球的工业化生产和应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8.
醋酸乙酯为油相制备阿霉素白蛋白微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阿霉素白蛋白微球的新型制备工艺,并对其形态与大小、载药量、包封率加以考察。方法以醋酸乙酯为油相,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技术制备白蛋白微球。结果所得微球扫描电镜观测呈球型,粒径分布范围为025~330μm,跨距为120,平均粒径为137μm,载药量、包封率分别为(674±037)%,(851±327)%。结论本法工艺简便、重现性好、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黄芩苷明胶微球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正交设计筛选出制备黄芩苷明胶微球的最佳工艺。方法以天然的可生物降解的明胶为载体,液体石蜡为油相,Span80为乳化剂,戊二醛为交联剂,采用乳化化学交联法制备黄芩苷明胶微球,测定明胶微球的平均粒径、载药量、包封率,并对工艺重现性进行了考察。结果得到形态圆整、表面光滑、大小均匀的微球,其平均粒径为27.47μm,载药量为8.18%,包封率为70.21%。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6,(1)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优选制备丹参酮Ⅱ_A微球的高分子材料和工艺条件。方法:采用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微球,以载药量、包封率及收率为主要评价指标,进行综合加权评分,确定最佳高分子材料和制备工艺,并用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仪、热重-差热分析(TG-DSC)、X射线衍射(XRD)进行表征。结果:采用左旋聚乳酸(PLLA)制备得到的丹参酮Ⅱ_A微球的载药量和包封率显著高于其他高分子材料;最佳工艺制备的微球圆整,表面多孔,平均粒径为(96.95±1.7)μm,载药量为(30.43±0.04)%,包封率为(82.72±1.51)%,收率为(94.10±1.60)%。TG-DSC、XRD等结果表明,丹参酮Ⅱ_A制备成微球后药物仍然有晶型存在。结论:乳化溶剂挥发法制备丹参酮Ⅱ_A聚乳酸微球(TA-PLLA-MS)具有良好的药物负载作用,该方法简便易行,工艺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