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搜集近十年治疗放射性直肠炎(radiation proctitis,RP)中药灌肠液方剂的文献,总结其组方用药,为放射性直肠炎的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方法:以"放射性直肠炎""灌肠""灌肠液""中药保留灌肠""中药直肠滴注"为检索词,在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ournal database,VIP)、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中进行搜索,根据既定标准纳入文献69篇,涉及药物132味,用药频次达618次。借助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药物的功效、性味、归经、升降浮沉。结果:功效前3位的药物为清热药、补虚药、止血药,累积频率74.4%;寒性药为主,累积频率53.9%;苦、甘、辛味药累积频率78.0%;归经以肝、脾经为首,累积频率35.4%。结论:清热解毒、补虚止血是放射性直肠炎的总治则,制备中药灌肠液药物推荐:黄连、甘草、地榆、黄柏、白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分析现代文献以探讨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90年至2014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中医或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遗尿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中药治疗小儿遗尿的文献研究数据库,对所用药物的使用频次、类别、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112篇,涉及药物95味,使用频次1 050次,以收涩药、补阳药、补气药为主,累积频率62.2%;药性以温、平、微温为主,累积频率90.7%,温热类药物累积频率为55.9%;药味以甘、辛、酸涩为主,累积频率79.4%;归经以肾、脾为主,累积频率45.8%。结论:中医药治疗小儿遗尿当从虚寒论治,治疗大法以温肾健脾、固涩止遗为主,以温热类、甘辛酸涩类药物为主,选用归经以肾、脾为主的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探讨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用药规律。方法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1993年1月至2012年12月核心期刊收录的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UC的临床研究文献,建立UC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并分别对内服及灌肠治疗药物的用药、类别、性味、归经进行频次统计。结果共纳入文献186篇,涉及内服药物188味,使用频次2666;灌肠药物150味,使用频次1196。内服药物以补虚药、清热药、理气药、收涩药、止血药、利水渗湿药为主,累积频率74.33%;药味以苦、甘、辛、酸、涩为主,累积频率95.75%;药性以温、寒、平为主,累积频率90.85%;归经以脾、胃、肺、肝、大肠为主,累积频率74.63%。灌肠药物以清热药、止血药、补虚药、收涩药、活血药为主,累积频率80.36%;药味以苦、甘、涩、辛、酸为主,累积频率97.06%;药性以寒、温、平为主,累积频率94.73%;归经以肝、胃、大肠、脾、肺为主,累积频率74.75%。结论中医药治疗药物的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甘为主,归经以脾、胃、肺、肝、大肠为主。内服药物重在补虚、清热、理气;灌肠药物重在清利湿热、和血止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收集中药熏洗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研究文献,分析其用药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近15年中药熏洗治疗KOA的临床文献,对药物及功效、性味及归经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结果:有效文献共174篇,涉及221味中药;祛风湿药、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的累计频率达到80.60%;药物应用频次以川乌、草乌、当归、红花、伸筋草为最高;四气中温、平、寒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到95.48%,五味中辛、苦、甘类药物的累计频率达94.12%;药物归经以肝、脾、肾为主。结论:中药熏洗治疗KOA以祛风湿药和活血化瘀药为主;治法以祛邪为主,主要从祛风除湿通络、活血化瘀、散寒止痛几方面论治,临床可根据证型灵活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挖掘国内主要数据库中收载的有关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文献中的复方,分析其用药规律。【方法】 搜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重庆维普全文数据(VIP)中有关中药治疗儿童厌食症的文献,采用频次分析、关联规则分析等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用药规律。【结果】 共纳入复方690首,含单味药265味。频次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小儿厌食症的高频药物有山楂、白术、麦芽、茯苓、陈皮、鸡内金、神曲、甘草、山药、党参等;频次居前 7 位的药物类别依次为消食药、补气药、理气药、化湿药、清热药、利水渗湿药、解表药等,累积频率占90.17%;药性以温、平为主,其次为寒;药物归经涉及十二经脉,主要归经为脾经、心经,其次为肝经、肺经。关联规则分析发现白术为治疗厌食的核心药物,白术-党参、白术-甘草-茯苓、白术-党参-陈皮、山楂-麦芽-神曲为常用药物组合。【结论】 中药治疗小儿厌食症的常用治法为消食、补气、理气、化湿之法,药物的性味以温平为主,用药以四君子汤为主方进行加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经验规律研究。方法:查阅文献,采用统计学进行药物计算和分析。结果: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共计97味,使用频次295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运用最多,占总体用药的76.61%;其中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0.35%;药性以平、温、寒、为主,累积频率达96.95%;归经以肝、脾、心、胃为主,累积频率达66.41%。结论:本病治疗以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疏肝健脾多为治疗原则,又在此基础上重用补虚药以调和滋补使其脏腑、气血重归于平衡。  相似文献   

7.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建立椎动脉型颈椎病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中药共计109味,使用频次741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平肝熄风药运用最多,占总体用药的84.75%;其中药味以甘、辛、苦为主,累积频率达86.18%;药性以温、平、寒为主,累积频率达92.29%;归经以肝、脾、心、肾为主,累积频率达67.08%。结论:本病以肝肾亏虚,气血虚弱为主,临床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祛风湿药、平肝熄风药等中药运用最多。  相似文献   

8.
周语平  王文萍 《河南中医》2011,31(10):1125-1126
目的:探讨文献中医药治疗肝纤维化的用药规律。方法:查阅文献,采用统计学进行药物计算和分析。结果:治疗肝纤维化的中药共计97味,使用频次295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是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占总体用药的76.61%;药味以苦、甘、辛为主,累积频率达80.35%;药性以平、温、寒为主,累积频率达96.95%;归经以肝、脾、心、胃为主,累积频率达66.41%。结论:肝纤维化病症主要以正虚血瘀、湿热内侵为主要原因。在治疗上以补虚药、活血化瘀药、清热药、理气药、利水渗湿药运用最多。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张介宾治疗痞满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景岳全书·杂证谟·痞满》中记载的治疗痞满的方药,通过频数表对其用药频次、药物功效及性味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收集药物76味,药次297次,功用药效共计16类,以温、寒、平性药物为主,使用频率占80.80%,归经以脾胃经最常见。结论:张氏将本病分为虚痞、实痞论治,治疗多用温药及平药,宣畅气机,消补兼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文献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用药规律.方法:检索CNKI,建立椎动脉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用药文献研究数据库,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描述.结果: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中药共计99味,使用频次479味次;所用药物种类依次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运用最多,占总体用药的88.93%;其中药味以辛、苦为主,累积频率达61.02%;药性以温、寒为主,累积频率达74.42%;归经以肝、脾、心为主,累积频率达58.56%.结论:本病以肝肾亏虚,气血瘀滞为主,临床以补益药、活血化瘀药、祛风湿药等中药运用最多.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软件,分析中药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近30年涉及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文献中收集敷脐治疗小儿泄泻的处方,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对筛选出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分析。结果共筛选出脐疗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处方102个,涉及中药107味。频次≥10次的中药有13味,高频药物组合中前5位分别是吴茱萸、丁香、肉桂、苍术、五倍子,温里药使用最多,药性主要为温性药,其次为热性药、寒性药,药味主要为辛味,其次为苦味、甘味,主要归脾经。核心药物组合以肉桂、丁香、吴茱萸为主的处方最多。醋为应用最多的赋形剂。结论敷脐治疗小儿急性腹泻多选用药物温里药,共奏温里散寒、燥湿健脾、止痛止泻之效,为新处方形成提供参考,但仍需结合临床实际及辨证。  相似文献   

12.
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是一种简便有效的特色疗法。该文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的组方用药规律。通过检索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近20年来中药敷脐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文献为数据源,筛选并建立方剂数据库,运用频数统计、关联规则(Apriori法、复杂系统熵聚类)等进行数据挖掘,对核心药物及其归经、性味、组方规律、核心组合等进行分析研究。共筛选出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敷脐方剂92首,涉及中药109种,分析出14个使用频次10及10以上的药物、19个常用药对,挖掘出12个核心药物组合。使用高频药物为甘遂、冰片、牵牛子、大黄、麝香、大戟、芒硝、肉桂、芫花、商陆等;归经以肺、脾、肾三经为主;药性以寒性药为主,药味以辛味药为主;常用药对为牵牛子-甘遂,冰片-甘遂,甘遂-大戟,甘遂-麝香,大黄-甘遂,甘遂-芫花,冰片-牵牛子,冰片-牵牛子-甘遂,甘遂-槟榔等;组方规律多以攻下逐水类药物为主,配伍通窍类、行气类、温阳类等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中医药治疗肾性血尿的用药规律。方法:对2013-2018年中医药治疗肾性血尿的临床研究类及经验类文献进行检索,建立Excel数据库,统计分析药物的性味归经及功效的频数与频率。结果:共出现146味中药,其中药性以寒凉为主,累计频率为53.51%;药味以甘、苦为主,累计频率为67.69%;归经主要归肝、肺、肾经,累计频率为52.76%;功效以补虚药、清热药、止血药为主,累计频率为70.84%。结论:肾性血尿的常见病机为气阴两虚,治疗应以益气养阴、凉血止血为原则。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临床运用中药复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文献的归纳性回顾,探讨其治疗的高频药物,以期提高中医药方药理论与医疗实践水平。方法 选取近30年医学期刊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中药复方,建立中药复方数据库,对用药的功效、归经、性味等特征进行统计。结果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75首复方中单味药126味,前31味药累积使用频次占总频次的70.7%,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高频药物。从功效分类看,祛风湿药、补虚药、解表药和活血化瘀药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高频药物。从药物归经看,肝、脾、肾经药居前3位。药味以辛、苦、甘为主。药性以温性药使用最多。结论 分析统计得到的高频药物,为临床选择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关于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用药特点和规律。方法检索CNKI、维普、万方(2000年1月至2017年10月)获取中医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的研究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用文献逻辑学及信息定量统计法建立用药数据库,对中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用药频次、功效、四气五味及归经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口服或鼻饲给药出现频次前6位常用中药是大黄,人参类,炙甘草,枳实,白术,厚朴;前6类中药是补虚药(补气药为主),清热药,理气药,泻下药,化湿药,温里药;前3位归经是脾经、胃经和肺经;温性药物多于寒性药物。灌肠给药出现频次前5位中药分别是大黄、芒硝、枳实、厚朴、生黄芪;前5类中药是泻下药、化湿药、理气药、补气药、温里药;前3位归经为脾经、胃经和大肠经;寒性药物多于温性药物。结论口服或鼻饲给药与灌肠给药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用药特点不同,大黄是最常用中药,攻下法是在治疗脓毒症胃肠功能障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务必顾护脾胃,辨证使用健脾益气、清热、理气化湿及温里等治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归纳分析整理黧黑斑古今文献,探讨外用方药的药用规律及特点。方法:应用Excel 2010数据平台建立数据库,对按照文献纳入标准收录对黧黑斑的外用方药中的药物功效、用药部位、性味、归经分别进行统计分析,按照使用频次的高低进行排序,并计算相应的使用频率或使用构成比。结果:其用药频次在15次及以上的中药共33味,占药物总数的14.35%,其中补虚药占总频数的19.12%,解表药占15.76%;温类药占药物总数的37.39%;甘味占46.09%;归经中药物频次最多的是脾经占37.39%;植物药的果实使用频次最多,占药物总使用频次的27.06%,白色药物占总药物的28.70%。结论:黧黑斑的外用方药中,以补虚药和解表药为主,药性以温为主;药味以甘为主;所涉及药物以脾经为主,其次为肺;用药类型以植物药为主;部位以根茎为主;白色药物占比很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归纳与总结小儿泄泻的脐疗药物的功效分类规律,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检索脐疗治疗小儿泄泻的相关文献,归纳、分析与总结后得出关于小儿泄泻在脐疗用药方面的功效分类规律.结果:温里药的应用频次是最高的.结论:小儿泄泻脐疗以选取温里类药物为主,其次为收涩类药物,补虚类药物和化湿类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口秽用药的性味及归经规律,为口秽的中医临床辨证用药提供参考。方法:以文本数据为基础,开展口秽的中医文献研究。将符合纳入标准的口秽证治文献中的中药按功效归类,并分别统计其性味、归经,采用Excel 进行描述性分析,归纳口秽用药规律。结果:149 味中药796 次数据统计显示,口秽用药主要为寒性,其次是温性和平性药物,共占97.49%;用药以甘味为主,其次是苦味和辛味,共占90.71%;以归胃经的药物为主,其次是归肺、脾、心、肝经的药物;按功效分类,以清热药为主,补虚药和化湿药次之。结论:通过文本数据挖掘出中医治疗口秽的用药以寒性药物为主,其治则以清热利湿及健脾和胃为主,该规律为临床辨证用药提供有利参考。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王孟清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的用药特点与规律。方法:收集整理王孟清教授治疗的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148例患儿的处方资料,对所用中药的频次、分类、四气、五味、归经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处方中使用中药63味,其中使用频率90%的药物有10味,30%的药物有16味,10%的药物有19味。药物种类前3位为清热药、解表药、化痰止咳平喘药,药物归经以肺、胃、肝、心经为主,药性前3位依次为寒、平、微温。结论:王孟清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风热犯表证,用药以清热药、解表药为多,药物性味以寒、平、微温为主,并根据主次兼证,辨证归经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基于文献分析中药坐浴熏洗治疗肛门病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用药规律。方法检索2005年1月—2015年6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药坐浴熏洗治疗肛门病术后并发症的相关临床文献,提取纳入文献信息,按中药类别、功效以及性味归经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共纳入文献207篇,涉及中药坐浴熏洗治疗肛门病术后常见并发症10种,其中用于缓解术后肛门疼痛、减轻创缘水肿次数最多,总频次213(53.78%)。纳入中药类别共20类,其中使用频次前5位由高到低依次为清热药(主要以清热燥湿及清热解毒药为主)、泻下药、活血化瘀药、解表药及止血药,总频次1 217(67.8%)。涉及中药单药142味,频次共1 795次,单药使用频次前10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苦参、黄柏、芒硝、五倍子、大黄、冰片、明矾、蒲公英、花椒、马齿苋,累计频率达45.99%。所用中药以苦寒类药物为主,其中苦味药物出现1 131次(44.34%),寒性药物出现1 211次(67.50%)。中药归经出现频次前3位由高到低依次为肝经、大肠经、胃经,总频次达2 641次(50.78%)。结论中药坐浴熏洗治疗肛门病术后并发症,用药主要以清湿热为主,常从清热燥湿解毒、活血化瘀消肿、生肌止痛止血等方面论治,为临床遣方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