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研究山茱萸叶片中Fe元素含量与其产量及品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山茱萸叶片中Fe元素含量,果实中马钱苷与熊果酸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同时对叶片中Fe元素含量与果实产量、马钱苷及熊果酸含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产量水平的山茱萸叶片中Fe元素含量不同,且与果实产量及品质有着一定的相关性。结论:该研究可改善山茱萸源库关系,进而调节源库平衡,指导药农掌握喷施Fe肥时期,以提高山茱萸的产量与品质。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山茱萸中锌元素与其产量及品质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波消解-火焰原子吸收光度法测定山茱萸叶片中锌元素含量,HPLC法测定果实中马钱苷与熊果酸含量。结果:高产山茱萸叶片中锌元素含量高于低产,在8月初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10月初与马钱苷及熊果酸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低产山茱萸叶片锌含量在9月初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该研究可指导药农在山茱萸果实不同成熟期,喷施锌肥,调节源库平衡,为提高山茱萸的产量和品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山茱萸药材中莫诺苷、当药苷、马钱苷和山茱萸新苷I含量的方法,并比较不同部位中4种成分的差异。方法采用Diamonsil Plus C_(18)-A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乙腈-0.3%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40 nm和270 nm。结果 4种成分在山茱萸果肉、果梗和果核中的含量存在显著差别。果肉中莫诺苷和马钱苷的含量显著高于果梗及果核,当药苷在果核中含量最高,山茱萸新苷I在果梗中含量最高。结论山茱萸不同部位化学成分存在显著差异,建议去核入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以化学成分为指标评价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的质量。方法:测定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中的熊果酸、马钱苷、总多糖、总鞣质、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法对山茱萸的不同栽培品种药材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评价了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质量的优劣。结论:初步建立了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化学质量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不同栽培品种山茱萸药材的化学质量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以化学成分为指标评价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的质量.方法:测定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中的熊果酸、马钱苷、总多糖、总鞣质、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采用灰色模式识别法对山茱萸的不同栽培品种药材进行综合质量评价.结果:评价了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质量的优劣.结论:初步建立了山茱萸不同栽培品种药材化学质量评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全面考察山茱萸饮片的质量。方法:按《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检验了水分,总灰分与酸不溶性灰分,水溶性浸出物,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马钱苷的含量。结果:山茱萸中含水分12.2%~15.0%,总灰分4.7%~5.3%,酸不溶性灰分0.05%~0.24%,水溶性浸出物50.2%~59.0%;按干燥品计,马钱苷含量为0.93%~1.15%。结论:通过以上检验,可全面了解山茱萸饮片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不同产地山茱萸中化学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明确不同产地气象因子对化学成分的影响及其相关性.方法:对河南、陕西及浙江3个主产区14个产地山茱萸药材中熊果酸、马钱苷、总多糖、有机酸、鞣质、水溶性浸出物及醇溶性浸出物进行含量测定,运用数理统计学软件(PASW STATISTICS 18)各化学成分指标与产地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山茱萸药材中马钱苷、醇浸物、总有机酸、鞣质的含量与产地气象因子没有显著相关性;熊果酸含量与产地日照呈现负相关,多糖含量与产地年日照时数和年均温度呈正相关;水浸物含量与产地年均温度成正相关.结论:明确了山茱萸化学成分与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性,为培育质优、高产的山茱萸提供理论基础,同时为山茱萸的GAP生产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不同产地制山茱萸中马钱苷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落叶小乔木植物山茱萸Cor-nus officinalissieb·et zuce·的干燥成熟果肉[1]。马钱苷是山茱萸的有效成分,具有明显的抗炎、调节免疫的功能[2]。其中传统中成药六味地黄及其加减方投料多采用制山茱萸,文献有报道采用HPLC测定山茱萸中马钱苷的含量[3],本试验采用HPLC对不同产地的制山茱萸中马钱苷的含量进行了研究,为2005年版《中国药典》制山茱萸及含制山茱萸的中成药含量限度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HP1100高效液  相似文献   

9.
牡丹皮不同采收期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以多成分含量为指标,研究牡丹皮不同采收期质量变化规律,确定牡丹皮药材的最佳采收期。方法:通过采集安徽亳州地区不同采收月份、不同生长年限的牡丹皮药材,测定其浸出物、没食子酸、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苷、苯甲酸、丹皮酚和苯甲酰芍药苷的含量,采用灰色关联度法综合评价不同采收期的牡丹皮药材质量。结果:不同采收期牡丹皮的有效成分和浸出物含量存在差异,以6年生所含的含量最高,而同一年份中以8月-10月所含的含量较高,产量较大。结论:亳州牡丹皮的适宜采收年限为移栽后的5-6年,以6年采收最佳,最佳采收月份为8-10月份。  相似文献   

10.
多指标成分分析确定山茱萸最佳采收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河南、浙江、陕西3个产区山茱萸中主要化学物质的积累规律,确定最佳采收期。方法:分别对山茱萸样品中的熊果酸、马钱苷、鞣质、多糖、总有机酸的含量以及醇浸物、水浸物等指标进行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3个产区不同生长期的山茱萸中主要化学物质积累都具有一定的规律;山茱萸果树生长年限对药材质量影响不大;果树的大小年现象对药材质量影响也不明显。结合当地的传统采收习惯,确定河南、浙江两产区最佳采收期为10月下旬,陕西产区为10月中旬。结论:研究结果为山茱萸传统采收期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山茱萸药材质量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不同产地山茱萸中马钱苷的含量,考察山茱萸药材3年的稳定性和含果核多少对山茱萸中马钱苷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梯度洗脱法对山茱萸中马钱苷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马钱苷进样量在0.077376~4.836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9%,RSD=1.30%。结论:不同产地山茱萸药材中马钱苷含量在0.79%~0.92%范围内,药材中马钱苷含量在3年内稳定性良好。未去核山茱萸的马钱苷含量低于0.60%,其他16批山茱萸药材含马钱苷不少于0.60%。  相似文献   

12.
山茱萸临床应用广泛,具有多种药理作用,针对近年来山茱萸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情况进行综述。发现山茱萸中的主要药效成分为环烯醚萜及其苷、三萜、黄酮、鞣质、有机酸、多糖等,目前针对山茱萸化学成分的研究多集中在环烯醚萜及其苷、三萜及多糖类。山茱萸可以作用在机体的多个方面,但主要作用集中在免疫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及泌尿系统,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肌、降血糖、调节骨代谢、保护神经元、抗氧化、保护肝脏、调控视黄醇、抗衰老、抗炎等多种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山茱萸是一种常用的名贵中药材 ,本研究拟为今后改善山茱萸的管理方法 ,提高产量和质量提供一定的数据基础。方法 应用生态学和生物统计学等手段 ,初步研究了小环境对山茱萸出肉率的影响 ,以及果实成熟期果实、果核的变化动态趋势及相关性。结果 各采集地点山茱萸出肉率有显著差异 ;山茱萸果实大小在成熟期有一个明显的峰值 ,大约出现在 9月 2 2日 ;其果实与果核呈一定的线性相关性。结论 生态因子和人工管理的状况都会对出肉率、果实与果核大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4.
山茱萸去核的作用和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比较山茱萸去核的作用,优选山茱萸产地加工方法和工艺。方法:比较山茱萸核和肉中的马钱素、莫诺苷含量;以马钱素含量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分别对水烫法和烘法工艺进行优选。结果:山茱萸核中不含马钱素和莫诺苷;烘法的加热温度以及水烫法的加水量和烫的时间对马钱素含量均有明显影响;在60℃烘10 m in后去核为最佳工艺。结论:山茱萸去核的作用是为了去除非药用部位,烘法软化优于水烫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在明确山茱萸降糖、促进胰岛增生和增加胰岛素分泌作用的基础上 ,研究山茱萸乙醇提取液对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NIDDM)大鼠骨骼肌GLUT4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 ,探讨其降糖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制备NIDDM大鼠模型。将动物分为 3组 ,每组 6只 :①正常对照组 ,②NIDDM模型组 ,③NIDDM模型 +山茱萸乙醇提取液给药组。动物每天灌胃一次 ,连续给药一个月。用Northernblot方法检测骨骼肌组织中GLUT4mRNA表达量 ,Westernblot方法检测骨骼肌组织GLUT4蛋白表达。结果:NIDDM大鼠骨骼肌GLUT4 mRNA表达显著减少 ,用山茱萸乙醇提取液治疗后 ,GLUT4 mRNA表达明显上调;GLUT4蛋白的表达变化与其mRNA表达变化一致。结论 :山茱萸通过促进NIDDM大鼠胰岛修复增生 ,增加进食后胰岛素的分泌 ,使骨骼肌等外周组织GLUT4mRNA和蛋白表达增加 ,发挥快速转运葡萄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山茱萸水提液对胶原诱导的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的干预作用,并通过检测山茱萸水提液对CIA小鼠滑膜组织中IL-12、IL-23、IL-27及IL-35表达的影响,探讨山茱萸水提液通过调控IL-12家族发挥对CIA小鼠干预作用的机制,揭示"酸入肝,酸补肝"中药性味理论指导下的补肝养血疗法治疗痹证的分子机制。方法SPF级DBA/J小鼠,雄性,8~10周龄,4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山茱萸组、西药对照组,每组10只。然后对模型对照组、山茱萸组、西药对照组小鼠以Ⅱ型胶原诱导CIA小鼠模型,采用关节炎指数评分法进行模型评价,评价成功的小鼠开始给予药物干预,空白对照组不作处理;模型对照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经口灌胃;山茱萸组给予山茱萸[24 g/(kg·d)]悬液经口灌胃,1次/d,连续2周;西药对照组给予布洛芬[0.08 g/(kg·d)]悬液经口灌胃,1次/d,连续2周。末次给药后2 h,评价各组小鼠关节炎指数评分并记录;然后将小鼠过量麻醉处死,取左侧膝关节,剥离滑膜组织,冻存于-80℃冰箱中,用于ELISA法检测滑膜组织中IL-12、IL-23、IL-27及IL-35的含量;同时取右侧膝关节,去皮肤及肌肉,浸泡于4%多聚甲醛溶液中,固定24 h以上,EDTA螯合脱钙剂脱钙,制备石蜡切片,采用IHC法检测滑膜组织中IL-12、IL-23、IL-27及IL-3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关节炎指数评分及病理评分显著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山茱萸组、西药对照组关节炎指数评分及病理评分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山茱萸组与西药对照组间关节炎指数评分及病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2、IL-23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IL-27、IL-35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山茱萸组、西药对照组小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2、IL-23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IL-27、IL-35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山茱萸组与西药对照组间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2、IL-23、IL-27及IL-35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山茱萸水提液对CIA小鼠干预作用明显,能够明显降低关节炎指数评分及病理评分。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CIA小鼠膝关节滑膜组织中IL-12、IL-23,促进IL-27、IL-35的表达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土壤中无机元素与山茱萸药材质量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山茱萸生长地土壤中无机元素对山茱萸药材质量的影响。方法:对各产区山茱萸药材及土壤中无机元素进行测定;对山茱萸药材中的马钱苷、熊果酸、多糖、鞣质、总有机酸、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进行测定;分析土壤中无机元素与山茱萸药材质量的相关性。结果:三个主产区内,山茱萸药材各化学成分含量没有明显差异,山茱萸药材中马钱苷、水溶性浸出物的含量都符合2010年版中国药典规定;土壤中Fe、Mn、K无机元素对山茱萸药材化学指标影响较显著,其他无机元素对山茱萸药材化学指标不具有显著性影响。结论:通过化学成分和土壤无机元素的相关性分析,为山茱萸适宜栽培区域的选择及山茱萸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陈随清  李雪菊  石俊英  王利丽 《中药材》2006,29(12):1265-1267
目的:建立不同果型山茱萸种子的鉴别方法。方法:对山茱萸7个果型的种子(果核)的性状进行了观察描述,并作了蛋白电泳分析。结果;山茱萸不同果型种子的形状、种形指数(直径/长度)和千粒重都有差别。蛋白电泳图谱显示,不同果型山茱萸种子的电泳谱带非常近似,特别是A区的一级带都是三条,显示出种的一致性。但在B区和C区,谱带的着色度及数量却有区别。结论:实验结果可为山茱萸栽培品种划分及选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