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经络的生物物理学、化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芳  黄光英 《针刺研究》2007,32(4):281-284
经络实质是生命科学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近年来众多学者试图从物理、化学、生物、中医和现代医学等不同的角度来阐述各种经络现象。经脉循行线上的物理探测结果表明了经络具有电、热、声、光、磁、同位素的循经移动等生物物理学的特异性。经脉线上的化学物质(离子、氧分压、神经递质、细胞连接通讯)的研究也与经络活动密切相关。本文从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两个方面总结了经络和腧穴的研究近况,以期对此领域的研究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经络及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魏育林  屠亦文 《中国针灸》2005,25(11):817-819
目的:总结国内对经络和腧穴生物物理学特性的研究现状,为科研提供依据和思路.方法:综合相关文献29篇,分别从电、热、声、光、磁和同位素等方面筛选并介绍了近10年来的研究状况.结果:经络和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已经在不同方面得到了一定的证实,经络和腧穴客观存在.结论:经络和腧穴的生物物理学特性研究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九五”国家攀登计划预选项目“经络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刘俊岭  陈振荣 《针刺研究》2002,27(3):230-237
本文从①循经感传现象的外周和中枢机理 ;②经脉 脏腑相对特异性联系的生理学与形态学基础 ;③经脉循行线上理化特性的观察和机制分析 ;④古代经络文献研究与现代经络研究史等四个方面概述了“九五”期间经络研究的最新进展。这些研究结果揭示 :循经感传与外周神经、骨骼肌链、脊髓运动神经元柱和大脑皮层等结构和有规律性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 ;针刺经脉穴位对相应脏腑功能活动的相对特异性作用有其相关的神经生物学物质基础 ;经脉循行线上出现的各种生物物理现象包括红外辐射轨迹、液晶等与机体生物信息的特殊传递活动密不可分 ;经络是指人体体表与体表、体表与内脏远隔部位特定联系的规律 ;目前我国对于经络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有关经络研究的突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相似文献   

4.
经脉线的全程均可用隐性感传(LPSC),低阻抗(LIP)和高振动声(PAP)三种生物物理学方法严格定位,而且三种方法所测定的经脉线完全重合在一起,其宽度仅为1毫米,其位置终生相对不变,并和古典经络图基本互相吻合。显微镜下观察发现经脉线的三种生物物理特性分别与不同层次的四种组织形态结构相关。经络线角质层变成可能与经络的低阻抗特性有关;人体和大鼠循经低阻线下在表皮层和真皮层、皮下结缔组织小,神经末稍、神经束、血管以及肥大细胞相对集中可能与循经敏感现象有关;在经脉线下的深肌层内,特殊结构的结缔组织复合体,可能与循经高振动声的发生有关。由此可见,经脉线实乃一多层次、多形态、多功能的立体结构。经脉线的多种生物物理特性都有相应的形态学结构进一步证明早在2000年前中国《黄帝内经》和960年前宋代铜人所载的十四条经脉是真实的,科学的。  相似文献   

5.
总结了妇科常用穴位以及常用经络及穴位的生物物理学特性,指出了妇科常用经络和穴位生物物理学特性的重要性,对妇科常用穴位的基础研究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方向如蛋白质组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等,并呼吁要采用大样本随机对照试验以取得进一步的证据支持。  相似文献   

6.
关于经络实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经络学说是祖国医学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针灸医学理论的核心。近十年来,经络针灸学、生物工程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工作者们通过跨学科的共同努力,在经络的生物物理学特性和形态结构方面的研究取得了重大突破。学者们运用各种物理手段证实了经络系  相似文献   

7.
经络研究的四大主流学派及其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华萍  吕虎  原林  唐雷 《中国针灸》2006,26(6):407-413
目的:总结、归纳经络研究的各个流派。方法:查阅文献,回顾经络研究历史。结果:中、外学者几十年针灸经络探秘,逐渐形成经络研究的四大主流学派:神经生理学派——神经传导学说,生理生化学派——体液循环学说,生物物理学派——生物场学说,整体闻隙学派——结缔组织结构学说,对这些理论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8.
郑利岩 《中国针灸》2003,23(4):222-224
目的:从中医学整体观出发,正确认识经络实质。方法:以《灵枢》中有关经络论述为指导,综合我国学者多年来经络研究的成果,归纳、总结了构成经络实质三大要素,即经络组织结构、经络作用通路及经络效应表现的相关资料。结论:提出经脉是附着于筋膜组织,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调整人体机能的带状结构;络脉是小血管,借助神经、血管、淋巴管,调整人体机能的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经脉与结缔组织相关性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朝霞  郑利岩 《上海针灸杂志》2003,22(3):45-48,F003
目的 综述经脉与结缔组织相关性研究概况。方法 通过经脉与结缔组织,神经,血管,淋巴管,肥大细胞及钙离子的活动之间的关系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经脉的组织结构与结缔组织,神经,血管,淋巴管,肥大细胞及钙离子的活动之间关系密切,尤其是结缔组织与其他几个方面有着紧密的联系。结论 经脉不单纯是结缔组织,神经,血管,淋巴管,肥大细胞其中的一种结构,而是一个分布等的肌肉和骨膜之间由血管,神经,淋巴管等结构组成的立体结构,在这一立体结构中,结缔组织广泛地分布其间。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络科学的现代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经络科学研究,大体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50-70年代)是经络现象的再度发现,是以日本的经络敏感人的研究和法国、日本的穴位低电阻现象开始,继之我国大规模经络感传的研究,揭开了经络现象研究的新篇章。第2阶段(80年代)是以经络感传这一主观感觉的研究到经络客观定位和经络的证实,包括大量的经络生物物理,即:声、光、热、电和核素等对经络的检测和3种生物物理学方法(即隐性感传、低阻抗、高振声)对14经脉的严格定位,其宽度在1毫米以内,并有形态学根据。第3阶段(90年代)研究重点进入古典经络学说关于经脉的血气运行的功能及其物质基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经穴由间隙物质构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谢浩然 《中国针灸》2003,23(8):463-465
目的:阐明经穴由间隙物质构成。方法:根据中医经络理论学说的有关论述,结合现代经络研究的有关成果,进行对照验证研究。结果:在人体皮肤与肌肉和骨骼等器官之间的间隙结构中,有疏松结缔组织、组织液气、神经、血管和淋巴等多种物质的复合功能。结论:经络穴位是由间隙物质构成的,组织液气是在间隙中运行着的,液气运行循经感传是有规律的,经络实质运行规律是可认识的。  相似文献   

12.
研究经络本质的新途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郑翠红  张明敏  黄光英 《中国针灸》2005,25(10):705-708
目的:探索经络的物质本质的新途径.方法:回顾分析了国内外近20年经络实质研究概况,并详细介绍了缝隙连接(GJ)、半通道的结构特点及其与经络的某些相似之处.结果:针刺效应的产生与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以及结缔组织等密切相关;同一组织内和不同组织间相同和不同细胞间的GJ、半通道可能是机械性刺激信号(针刺)在体内转变为生物电信号或化学信号的结构基础.结论:针刺效应是在腧穴接受刺激的条件下,以高密度的GJ、半通道作为物质基础,以细胞间液、组织间液为缓冲系统的神经、血管、内分泌、免疫等多个系统的综合反应.  相似文献   

13.
经络腧穴与筋膜学的相关性探讨——数字人研究的启发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黄泳  原林  贺振泉  王春雷 《中国针灸》2006,26(11):785-788
目的:探讨经络腧穴与筋膜系统存在的相关性。方法:将筋膜学与结缔组织扫描所见之线条和珠串样结构与传统经络、腧穴结合起来,透过筋膜学看经络腧穴。结果:发现了两者具有高度相关性。结论:通过筋膜学假说,可以对经络腧穴的概念、功效、临床运用以及作用机制作出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4.
用筋膜学说解读经络实质和物质基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数字人研究过程中构建出与人体经络记载接近的影像结构,追溯结缔组织发育生物学和生物进化过程,提出人体内结缔组织筋膜支架可能构成新的功能系统——支持与储备系统新学说,同时提出了新的研究领域——筋膜学。其意义在于:提出人体内新的功能系统,开辟新的学科研究领域;解读中医疗法的生物学基础和治疗机制,为实现中医经络现代研究提供了医学生物学基础;对中医药研究的发展战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黄金龙  许文翰 《中国针灸》2007,27(8):589-593
目的:用力学的观点描述经络生理与气血运行。方法:通过数值方法求解不具压缩性的定常牛顿流体电渗流运动的方程组。结果:经络线流体的流速与文献中小分子循经迁移速度相符。改变血管壁的渗透系数与动脉端的血压时,气的流速对应地改变,这符合针刺时的生理反应。若改变经络线的静压与入流的条件,可诠释气滞血瘀与气行血亦行的中医理论。结论:通过电渗流方程式,可解释中医经络理论,亦有助于经络电波、电流传导现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通过50多年的经络研究和临床实践,笔者认识到中医作为诠释人体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整体的、动态的系统医学,应该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医经络是机体能量信息以电磁振荡形式在体内沟通和连动所形成的闭合环路体系,具有许多量子特征,不能用固定的组织结构硬套。经络感传研究发现,经络循行线具有漂移现象,这正是经络动态运行规律的体现。通过动态的信息触发和生物共振,经络系统自组织地发挥着整体调整作用。遵循经络的量子特征和规律,不仅创新了经络疗法,也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经络在量子信息医学中的科学定位为中医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7.
关于"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放明  谢鹏  牟君  杨德雨 《中国针灸》2007,27(9):695-697
在经络系统的20经脉中,入脑者只有5条,脑内循行路径也很模糊。电生理及影像学研究表明,针灸腧穴产生的信号可传入脑,且不以腧穴所属经脉是否入脑为限。据此,笔者提出"十二经脉皆入脑"的假设,以构建"脑内经络"假说。经络理论体系中入脑经脉少、脑内循行路径不甚清楚,可能与经络发现的手段以感觉为主有关。今后应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加强经络在脑内循行的研究,以完善经络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临床基础一体化的针刺规律研究   总被引:15,自引:4,他引:11  
目的:探讨针刺临床与基础形成紧密互动性研究的有效途径.方法:从临床基础一体化的研究思路,试图提炼针刺临床的基本规律.结果:从古典经络理论和大量的临床经验,结合现代神经解剖生理的基础研究,提出针刺临床的若干规律.结论:针刺临床的对称对应规律、节段支配规律、中枢中轴规律、远肢优势规律、浅深关联规律和局部反馈规律,与古典经络理论及临床经验相吻合,在神经解剖学上也有可以解释的理论基础,值得分别立题进一步证实或证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