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名医风采 晋代甘肃名医皇甫谧 早在东汉时期,甘肃就出了一位赫赫有名的大医学家,他就是被称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的皇甫谧.据记载,皇甫谧生于安定朝那(今甘肃灵台),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东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生;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逝世.  相似文献   

2.
生卒里贯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生於后汉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卒於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共活了68岁。他是安定朝那人,即今甘肃省灵台县。  相似文献   

3.
夏庆 《西部中医药》2007,20(10):49-50
从"朝那"读音的变化,以及史志文献对"朝那"地名在汉唐时期的记述体例,追寻安定郡朝那镇地理沿革变迁的某些踪迹,从不同侧面考证皇甫谧的生卒地.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晋代著名针灸学家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晚年自号玄晏先生.晋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人,生于公元215年(东汉建安20年),卒于公元282年(西晋太康3年),终年68岁.死后葬于故里西北郊张敖坡塬边(今灵台县独店公社张敖坡大队).“皇甫古冢”1956年被定为甘肃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皇甫谧,从小过继于叔父.少年时期荒于学业,在叔母教养下,20岁时拜家乡席坦为师,因家境贫穷,他一面务农,一面读书,由于勤奋好学,常常废寝忘食.他“博综典籍百家之  相似文献   

5.
皇甫谧籍贯地故址正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载,魏晋时期医学家皇甫谧的籍贯地是“安定朝那”。安定朝那的今址在哪里?一般均认为是“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如《中国医学史略》即作此说,目前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医各家学说》和《中国医学史》也同此无异。此外,如《针灸甲乙经校释》亦谓是  相似文献   

6.
皇甫谧(公元215~282年),安定朝那人(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县东南),字士安,幼名静,自号玄晏先生,是西晋著名的医学家。据记载:皇甫谧幼时曾过继给其叔父。他青年时不爱学习,整日游荡无度。婶母任氏对曰:“修身笃学,自汝得之,于我何有!”并伤心地流下了眼泪。婶母的一席教诲,使皇甫谧大为感动。从此,他“就乡人席坦受  相似文献   

7.
从传说中的名医——伏羲、医书之祖——岐伯、敦煌遗书——《灸经图》、武威汉代医简惊世出土及晋朝高秀,洞明医术——皇甫谧5方面入手论述作为针灸发源地之一的甘肃,拥有丰富的文献资源,第一部经典医籍《黄帝内经》是甘肃庆阳人岐伯所作,之后安定朝那(甘肃平凉地区)皇甫谧历时25年写成《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充分表明了勤劳、智慧的甘肃人民,在历史的发展和疾病斗争的过程中,为祖国针灸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丰富人类的科学文化宝库做出了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正> 魏晋时代皇甫谧(公元215~282年)所撰《针灸甲乙经》(以下简称《甲乙经》)一书,大大丰富了《内经》、《难经》的针灸学理论,为发展针灸医学作出了震古烁今的重大贡献。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郡朝那(今甘肃灵台县)人,后随叔父迁居河南新安。公元235年后,随乡人席坦读书,家贫力学,“带经而农”,甘露间(公元256~259年)患风病,“躯半不仁,右脚偏小”,加以耳聋,乃习针灸。并根据《灵枢》、《素问》、《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书,参考《难经》等文献,使“事类相从,删其浮辞,除其重复,论其精要”,写成《甲乙经》十二卷,成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性针灸专著之一。皇甫谧之所以成为针灸巨匠而彪炳史册,驰名中外,在于他保存了早已亡佚的古老而重要的《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一书的内  相似文献   

9.
<正>皇甫谧,幼年名静,字士安,晚年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生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卒于晋太康三年(282年),享年68岁。其出生于安定朝那,幼时过继给叔父母,后随叔父移居至河南新安(今河南渑池县附近),20岁前不学无术,被叔母一席良言唤醒,从此之后发愤读书,由于读书有成,其名气渐大,特别在文史学方面,可谓一代宗师。皇甫谧观其一生,虽屡遭恶疾,仍意志坚定,40岁前便  相似文献   

10.
皇甫谧     
皇甫谧,幼名静,字士安,自号玄晏先生。安定朝那镇(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人。生于东汉建安20年(公元215年),卒于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享年68岁。皇甫谧小时候,深得叔父、母的抚爱,曾过继给叔父,迁居新安(今河南省渑池县)。据《晋书·皇甫谧传》说,幼年时期的皇甫谧,虽然家庭已经破落,但仍然没有摆脱纨誇子弟的恶习,直到二十岁还是“不好学,游荡无度”,人们笑他傻子。其后经过叔母的教育,才拜乡人席坦为师,勤力学习。因家境贫寒,无钱买书,便不惮路途远近,到处借书抄阅。他每天“躬自稼穑”,常常“带经而  相似文献   

11.
陈秀实  武延安 《中草药》2018,49(3):732-738
综合检索本草著作与历史地理文献,厘清黄芪古代产地解释的若干谬误。经文献检索分析表明:(1)黄芪古产地"白水"应该为今流经四川甘肃两省的白水江,而不是陕西白水县的白水河。(2)黄芪古产地"黑水"应该为今九寨沟县的黑河,而不是黑水县的黑水河。(3)黄芪古产地"赤水"是今甘肃陇西县城北咸河的支流大河。(4)《新修本草》中黄芪产地"宜州"是正确的,具体位置在今陕西省铜川市,而不应该被曲解为"直州"或"茂州"。(5)黄芪"陕西州郡多有之",主要是指唐、宋时期的"原州""华原""宜州""宁州""泾州"等地。因宋、明两代今甘肃之地属"陕西州郡"范围,如果再加上南北朝时的"陇西洮阳""宕昌黑水""陇西襄武"以及"白水""赤水",可以说黄芪古产地绝大部分在今甘肃境内。经考证得出,黄芪古产地白水为今白水江;黑水为今九寨沟县黑河;赤水为今陇西县城北咸河支流大河;宜州无误,在今陕西铜川市。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河南省新密市黄帝时期的名医——大鸿,又名鬼臾区,进行考证。方法:从文献记载、遗迹遗物、传说故事入手,对大鸿的籍里、族属、功绩、葬地等作以初步考证。结果:部分还原了上古名医鬼臾区的面貌。结论:在河南省新密、禹州具茨山一带大鸿当年活动过的地方,遗留有大鸿山、大鸿城(寨)、大鸿庙等大鸿遗迹。说明大鸿名鬼臾区曾在此活动过。通过考证大鸿故里当在今河南省新密市大鸿山一带。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当归药材安全性的灰色关联度模型并进行安全性评价。方法:测定不同产地当归药材中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以及铅、镉、砷、汞、铜5种有害重金属元素含量,以定义的相对关联度为测度,采用DPS V 7.0.5统计软件构建当归药材安全性的灰色关联度评价模型。结果:各评价单元序列的相对关联度在0.380 5~0.600 0,相对关联度<0.500 0的样本共有25批,这些样本的安全性较好,主要是甘肃岷县、渭源县、漳县以及云南所产的当归样本;相对关联度排名在前25名的样本中,甘肃岷县产有9批,甘肃渭源县产有3批,甘肃漳县产有3批,云南产有4批,分别占各自产地样本总数的90.0%,50.0%,60.0%,100%;通过该模型得到的结论与当归药材的道地性内涵相一致。结论:该方法及模型可推广应用于当归药材的安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4.
石斛是我国名贵中药材,《本草经集注》记载“今用石斛出始兴。生石上,细实,桑灰汤沃之,色如金,形似蚱蜢蜱者为佳”。对中国历代郡县制行政制度诞生与演变情况,以及始兴郡的行政区域和本草著作中关于石斛产地、生长环境、质地、色泽、加工方法、品质特性的记载内容进行较为系统的考证和辨析,结果表明,《本草经集注》提到的“始兴”是始兴郡,其行政区域包括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广东省韶关市曲江区、浈江区、武江区、仁化县、乳源县、始兴县、翁源县、乐昌市和南雄市,以及广东省清远市阳山县、连山县、连南县、连州市和英德市等地。推测符合“生石上,色如金,形似蚱蜢蜱”特征并分布于“始兴”的石斛属植物为铁皮石斛。  相似文献   

15.
濒危药材肉苁蓉产地适宜性数值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分析濒危药材肉苁蓉产地适宜性。方法:应用《中药材产地适宜性分析地理信息系统》(TCMGIS-Ⅰ),以内蒙古阿拉善盟及新疆北疆野生肉苁蓉分布区的最适宜生长环境因子为依据,分析了肉苁蓉在全国适宜产地。结果:新疆、内蒙古、宁夏、甘肃、青海5省区分布着肉苁蓉的适宜产区,共包括159个县市,总面积为675 354.9 km2。其中内蒙古阿拉善高原、新疆北疆东部、甘肃河西走廊北部、宁夏中北部是肉苁蓉适宜分布集中区。结论:肉苁蓉适宜区分析结果覆盖了第3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记载的全部区域,并且与历代本草记载的肉苁蓉产地及现代肉苁蓉引种的成功实践相吻合,证明TCMGIS-Ⅰ系统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对濒危药材肉苁蓉的引种栽培及科学区划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甘肃不同产地当归ITS序列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甘肃产当归功效的分子系统学基础,为甘肃产当归“道地性”提供分子依据。方法采用PCR技术获得ITS基因,进行测序,经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各样本间的遗传距离。结果甘肃岷、漳两县当归ITS序列差异极小,在0.0000-0.0083之间,岷县5个样品与漳县DG9号样品在586位都为C,589位都为T,而漳县其他3个样品在这2个位点分别为T和G。结论ITS序列特征可以作为当归种间鉴别的有效分子标记,当归ITS序列第586位和589位2个位点碱基可能成为“岷当归”的碱基鉴别位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研究甘肃省中部地区柴胡属(Bupleurum)植物资源。方法 通过对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甘肃省数据进行整理,结合文献资料,对甘肃省中部地区柴胡属植物种类、分布、栽培现状、药用现状进行分析。结果 甘肃省中部地区野生分布柴胡属植物16种6变种,其中10种5变种有药用记载;该地区近1/3的县种植柴胡,陇西县和甘谷县栽培面积较大。结论 甘肃省中部地区野生柴胡属植物资源丰富多样、分布广泛。该地区独特的生态环境适宜柴胡属植物种植。建议在明确柴胡属植物基原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开发和利用柴胡资源。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不同来源乌拉尔甘草的产量、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方法:田间观察记录甘草地上部分生长发育特性,刻度尺测量甘草根长和根粗,称重法测量甘草干物重,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甘草酸和甘草苷含量。结果:--年生甘肃民勤栽培乌拉尔甘草的产量最高,其次是内蒙古杭锦旗乌拉尔甘草,民勤野生乌拉尔甘草的干重最低,仅为栽培甘草的80%多;甘草酸含量也是甘肃民勤栽培乌拉尔甘草的最高,达到1.79%;甘草苷含量则是民勤野生乌拉尔甘草最高为O.8%多。结论:甘肃民勤栽培乌拉尔甘草产量和甘草酸含量较高,可以作为选育高产、高甘草酸含量甘草品种的育种材料。  相似文献   

19.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