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处方用药有八法 ,针刺也绝非只有补泻。细读《内经》不难发现针刺还有调、推、引、积等法。《内经》尤其重视调法的运用 ,《灵枢·根结》说 :“用针之要 ,在于知调。调阴与阳、经气乃光。合形与气 ,使神内藏。”具体到调法的要领 ,《素问·离合真邪论》还提出 :“气之盛衰 ,左右倾移 ,以上调下 ,以左调右 ,”《灵枢·卫生失常》还提出 :“随变而调气”,《灵枢·四时气》也提出 :“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可见针刺效能在于调。所谓调 ,实质是调整阴阳气血的虚实 ,因此它包容了补泻和“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的其它针法。《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  相似文献   

2.
“治神”一词出自《黄帝内经》 ,首见于《素问·保命全形论》中“凡刺之真 ,必先治神”之句。有关治神的记载 ,在古今医著中多有阐述 ,诸如《素问·八正神明论》、《素问·徵四失论》、《素问·针解篇》、《灵枢·九针十二原》、《灵枢·终始》、《灵枢·本神》、《灵枢·小针解》等篇 ,以及《类经》、《标幽赋》、《金针梅花诗钞》 ,等文献均明确指出治神的意义及针刺操作的相关性 ,强调针刺操作必先治神 ,其临床意义非常重要。1 何谓治神  治神 ,古代医家又称本神、调神、定神、守神。  神 ,中医学认为 ,心藏神 ,心主神明 ,脑为元神…  相似文献   

3.
精神因素在针灸临床治疗中对医患双方都有着密切关系,它对于针刺操作手法是否成功,针刺疗效能否提高,都有重要意义。《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灵枢·本神》中也说:“凡刺之法,先必本于神。”又说“是故用针者,察观病人之态,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提出并强调了针刺过程中治神的重要性。1针刺治神的涵义治神又称守神、本神、调神等,针刺治神是通过病人精神调摄和医生意念集中,细心体察等方法,使针下得气适度而气至病所,从而提高临床疗效的一种治疗方法。针刺治神包涵气功和心理疗法等内容,在临床治疗中应用…  相似文献   

4.
《素问·宝命全形篇》云:“凡刺之真,必先治神,五脏已定,九候已备,后乃存针……”。这是说针刺治病的关键,一定要先聚精会神,了解五脏的虚实,掌握三部九候的脉象,然后再行针刺。《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载:“持针之道,坚者为宝,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  相似文献   

5.
处方用药有八法,针刺也绝非只有补泻。细读《内经》不难发现针刺还有调、推、引、积等法。《内经》尤其重视调法的运用,《灵枢·根结》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调阴与阳、经气乃光。合形与气,使神内藏。”具体到调法的要领,《素问·离合真邪论》还提出:“气之盛衰,左右倾移,以上调下,以左调右,”《灵枢·卫气失常》还提出:“随变而调飞,《灵枢·四时气》也提出:“按其所过之经以调之”。可见针刺效能在于调。 所谓调,实质是调整阴阳气血的虚实,因此它包容了补泻和“不盛不虚以经取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病需依据病者机体的虚实寒热,辨证论治,在得气的基础上施行一定的补泻手法,以达到补虚泻实、祛除疾病的目的。其中补泻手法是祛邪扶正的主要手段,但是针刺过程中一些辅助手法在催气、候气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作用。《难经·七十八难》中说“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针者信其右”;《灵枢·九针十二原》也说“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在针刺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右手即刺手的主导作用,还要重视左手即押手的辅助作用。具体的方法在《素问·离合真邪论》中已有论述:“必先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怒之,抓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  相似文献   

7.
浅谈留针     
留针是指进针以后,将针留在穴位内,以加强针感和针刺的持续作用,从而达到提高治疗效果的目的。下面仅就留针的有关问题,谈谈粗浅体会,供同道参考。一、留针的作用(一)候气:针刺必须“得气”,《灵枢·九针十二原篇》说:“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刺之而气至,乃去之。”说明针刺后一定要留针候气,待得气后才能出针。(二)调气:《灵枢·刺节真邪篇》指出:“用针之类,在于调气。”所谓调气,就是调节经络脏腑之气的偏胜,通过针刺的补泻手法,使其  相似文献   

8.
候气,是医生采用各种方法候其经气(感应)到来的方法。候气针法来源于《黄帝内经》,是传统针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候气,是针刺补泄手法的前提和基础。《针灸大成》说:“用针之要,以候气为先”;《素问·离合正邪论》说:“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都说明候气的重要性。1候气之方法1.1候气须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针,必先治神。”《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勿忘其神。”都说明针刺过程中,必须先治神,后调其气,使神气相随,方能针刺得气取效。所以,窦汉卿《标幽赋》说:“凡刺者,使本神朝而后入;既刺也,使本神定而气随。”充分强调治神在针刺治疗过程中的意义。从这个意义上说,针刺得气的过程也就是治神的过程,治神是一切针刺手法的基础,治神法的应用得当与否,直接影响到临床疗效,同时也是衡量针灸医生水平高下的标准。因此,《灵枢·九针十二原》说:“粗守形,上守神。”张志聪说:“行针者贵在得神取气。”[1]治神贯穿在针灸治疗的全过程中,同时它不是单方面的,而是联系着医患双方的精神和情绪,它是医患双方互动的、相互沟通、相互交流的过程。所以,疗效的提高有赖于针感的出现和医患双方全身心地投入。何以治神?首先,就医者...  相似文献   

9.
《内经》认为,善用针者,除了正确的辨证取穴,运用合理的手法,尤需注重辨神、调神。强调“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灵枢·本神》),谆谆告诫医者:“用针之要,毋忘其神!”(《灵枢·官能》)这种高度重视神在针治中的作用,对后世针灸理论及临床治疗影响  相似文献   

10.
行针调气是《内经》论刺法的主要内容之一,“调气”是调和机体失去平衡的阴阳之气。《灵枢·根结》云“用针之要,在于知调,调阴与阳,精神乃充,合形与气,使神内藏。”明确指出针灸治病在于调整经络腧穴的气机,使机体的阴阳气血恢复动态平衡状态,而达到“合形与气,使神内存”的治病目的,因此后世医家在《灵枢集注》注云:“行针者,贵在得神取气”。说明行针调气、得神、气至病所是针灸治病的基础,所以《灵枢·九针十二原》强调:“刺之要,气至而有效。”而针灸取效的关键,是在临床中根据机体阴阳气血虚实而采取不同行针手法,因此调气即是得气的前提,也是得气后施行补泻的一种方法,故在得气的基础上采用各种手法,促使气至病所,以调整机体的阴阳平衡,达到治疗目的。兹将笔者多  相似文献   

11.
治神,即针刺过程中医患双方对精神、心理、意识的调治.治神要求医生澄心静虑,意系病者,体察经络穴位的阴阳气血变化,从而施用正确的针刺手法;要求患者安神志定,注意针感,体察经气.如此,才能取得好的针灸疗效,避免盲目针刺造成经气逆乱. 1治神的重要意义 治神,是针刺的基本原则,是提高针灸疗效的重要内容.《内经》多次强调治神守气是针刺的基本原则.对于针灸医生的治神,《素问·宝命全形论》篇日:"凡刺之真,必先治神……经气已至,慎守勿失",又说"针有悬布天下者五,一日治神……";《灵枢·九针十二原》说"迎之随之,以意和之,针道毕矣";《灵枢·官能》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  相似文献   

12.
<正> 《灵枢·官能篇》说:“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灵枢·本神篇》亦说:“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可见针刺与神的关系十分密切,也充分体现了神在针刺治疗中的重要性。 《素问·宝命全形论》说:“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相似文献   

13.
郭之平 《山东中医杂志》2001,20(10):634-634
《内经》中的治神理论是针刺推拿临证治病的重要法则 ,要求医生在辨证施治过程中要善于察神、治神、守神。1 凡用刺法 ,首当察神神气充足是正气旺盛的表现 ,这是从整体而言。就局部来说“脉舍神”,腧穴是“神气之所游行出入也”,脏腑、经络、经筋、皮部、腧穴及关节之枢机皆有神气。察神的目的大致有三 :首先 ,察神辨别针刺宜忌 ;其次 ,察神辨明正邪虚实 ,以确定补泻治则 ;其三 ,察神判断疾病的预后转归。《灵枢·本神》说 :“凡刺之法 ,必先本于神……是故用针者 ,察观病人之态 ,以知精神魂魄之存亡得失之意 ,五者已伤 ,针不可以治之也。…  相似文献   

14.
纵观《内经》论刺法 ,无不包含辨气施针的思想。针刺乃“以微针通其经脉 ,调其血气”之法。故辨气对于针灸师来说十分重要。现结合临床运用谈几点体会。1 针前辨气决定选穴与针法《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凡将用针 ,必先诊脉 ,视气之剧易 ,乃可以治也”。气分外气与内气 ,外气如四时之气、运气等 ,它们在正常时属气候变化 ,一旦失调就变成了邪气 ,如六淫、疫疠等 ;内气指人体之营气、卫气、宗气、原气等。针刺前必须辨清外气、内气的状况方能决定针法穴位。四时气候的变化 ,对人体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灵枢·四时气》提出春季宜取络脉 ,…  相似文献   

15.
田晓芳  任雪松 《四川中医》2013,(12):148-150
治神思想是《内经》中贯穿始终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灵枢·官能》指出:“用针之要,无忘其神。”《灵枢-本神》也云:“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就是说,针刺治疗要以神为本,针灸治病,强调“神”的作用。治神,是指在针刺过程中要善于安神、守神、调神,这样才能提高临床疗效,达到治疗效果;治神,关系到医患双方,并贯穿于针刺治疗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浅谈针刺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义  张微 《江西中医药》2010,41(10):51-52
《黄帝内经·灵枢》中多处论及针刺之道。笔者通过整理原文结合学习心得,着重从经络脏腑、形气色脉、阴阳、四时、虚实、补泻、治神、针害等八个方面对《内经》所论及的针刺之道进行总结,愿与同道共享。  相似文献   

17.
《灵枢·官能》篇中强调“用针之服,必有法则”,而补泻是中医治病的基本法则,因百病有虚实,邪正有盛衰,“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虚”,故医者应据虚实而施补泻,“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正确施行补泻是针刺取得疗效的关键之一,若补泻不当,则会犯“虚虚实实,损不足...  相似文献   

18.
针刺得气的重要意义,早为历代医家所重视。《灵枢·九针十二原》说:“刺之而气不至,无问其数”。《灵枢·终始》又说:“凡刺之道,气调而止”。就是说,如气不至即可手不离针,进行捻转提插,不徐不疾的“无问其数”,以达到“气调而止”。历代医家还有许多促使针刺得气的方法,如候气、催气等。这些都只强调了针刺手法对得气的作用。我们认为,除此以外,对熟练地循经取穴,掌握针刺方向、角度以及病人机体强弱亦不应忽视。现分述如下: 一、以捻转为主达到针刺得气针刺捻转手法,是最基本的单式手法之一。它早见于《灵枢·官针》:“恢刺者,直刺傍之,  相似文献   

19.
针刺手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内容,是针灸疗法获取疗效的重要条件。针刺补泻手法,是针灸临床最精细的操作技巧。《灵枢·官针》篇说:“故用针者,不知年之所加,气之盛衰,虚实之所起,不可以为工也。指出不明年、气的盛衰,不根据虚实而施补泻,不能算是技术高明的医生。《难经·七十三难》曰:“补者不可以为泻,泻者不可以为补。”“实实虚虚,损不足而益有余,这都会给病者带来不良后果。为此,《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郑重告诫:“补泻反则病  相似文献   

20.
针刺治病,首重于气。正如明·张景岳《类经》所云:“用针之道,以气为主,知虚知实,方可无误。”笔者试就针刺与气的关系,略陈梗概。针刺立法以气为本气是人体内最原始、最根本的精微物质和各种复杂的功能,它周流运转,维持人体的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